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各位同仁深受感动,所以决定对等的再捐出五万元,帮助他实现这个心愿。”
发言之后,是签约仪式和捐赠仪式,代表梁家河中学接受捐款的,是市教育局的局长,这样的机会,还轮不到初中的校长,没办法,体制内的人,比普通老百姓更知道在各种新闻媒体上露面的重要性。
之后还有记者提问的环节,这时包括方市长,也彻底的沦为了看客,大小媒体们纷纷向张导提问,至于冯一平,看着教学楼里,那些趴在窗户朝下看的那一个个脑袋,他表示很知足。
提问持续了半个小时,之后,在学校的会议室,方市长和老谋子有一个简短的会见,冯一平也坐在一旁参加。
方市长的意思,当然是希望能在市里找个地方拍摄,老谋子一直不置可否,临结束的时候,他笑着问了冯一平一句,“一平同学还有什么意见?”
一中的校长在旁边猛给冯一平打眼色,“我没有什么意见,您是大导演,专业人士,做出的决定肯定是最佳的,我无条件支持。”
校长看了看方市长的脸色,然后自己的脸色也有些难看,老谋子笑了笑,他那一问,也是礼貌性的,不过冯一平又笑着补充了一句,“当然,在不影响您创作的前提下,我肯定是希望您能在我的家乡拍摄。”
“哈哈,”包括老谋子和方市长,与会的都笑了起来。
临别握手的时候,冯一平厚着脸皮,拿出笔记本,让老谋子给他签名,老谋子爽快的给他签了好几个,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这些都是小事,希望你能继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同时,也不要放松了学习。”
方市长临走的时候,也和冯一平握了握手,“不错,好好努力!”
要到的签名,被姐姐小舅妈和李嘉他们一抢而空,李嘉还埋怨他,怎么不在仪式上顺道提提公司。
她啊,还真是很傻很天真,真以为那些记者们会在意冯一平这个无名小卒说的话,想让他们顺道提一下也不是不行,你肯定得挨个打点啊!
中午的时候,冯一平他们家请王老师和校长吃了餐饭,席间自然又是对冯一平好一阵夸,校长还说他决定在市里、县里再活动一下,借这场东风,看能不能再要些钱下来,要是再能凑个十万,就可以直接盖教学楼。
别说,这事还真有些靠谱,借这件事,市教育局的局长露了那么一面,多少总会拨些钱下来,方市长原本就是管教育口的,现在也算是知道了梁家河中学,去她那撞撞钟,没准也能要点下来,跟着再去县里讨讨,说不定还真再凑个十万出来。
送他们走的时候,冯一平特意和校长说了几句话,这件事,提他就好,不要把冯振昌他们也牵涉进来,冯一平家要是有了个善人的民声,现在真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只提冯一平就没关系,他一个孩子,也不是捐其它的钱,而是把在初中时创作的小说电影版权费捐了出来,那些想动心思的人,也找不到其它借口。
第十五章 后续
新画面的工作做的很到位,宣传确实给力,各地当天的晚报上,就有老谋子新片的报道,晚上的娱乐新闻里,他当仁不让的占据了头条,什么心系老区,支援当地教育事业之类的吧啦吧啦。全本小说网https://。
但是,一心想看到自己儿子在电视上风采的冯振昌和梅秋萍却是大失所望,那些镜头闪来闪去,却始终聚焦在张导身上,偶尔,在画面的角落里,能看到蓝白相间校服的一角。
报纸上的报道,重点也全都在新画面筹拍的新片以及上午的善举上,对于冯一平,则笼统的以高中在校学生代替。
但是,有一个地方的报道是例外的,比如省里的晚报上,不仅报道了签约的事,也提到了这次被张大导演相中的小说,是我省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在初中时所写,再一次强调了我省是多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市里的报道侧重点又不一样,重点强调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系统的不懈努力下,近来成果很喜人,包括这次,市一中二年级在校学生冯一平的作品,得到了国内知名导演的青睐,正在筹拍同名电影。
当然了,重点还是那个正确领导,从以前到现在,说的当然都是方市长,不过,市里的报纸嘛,对于市里的孩子,也不那么吝啬,终于提了一次冯一平的名字。
市台的晚间新闻里,围绕着主角方市长,报道了签约仪式的事,这下,张大导演是陪衬,冯一平也总算露了那么一小脸。
总之,虽然在市以外的地方,冯一平还只是那个“在校高中生”,但是在市里,他也算是小有名气,在一中,则是彻底的成了名人。
写了小说,和大导演扯上关系,版权卖了五万块钱,之后还捐了,这些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这样受大家关注并不是冯一平所希望的,这两天他都不敢开车去学校,就怕大家把他开车的事给扒出来。
娱乐圈的事,都是这样来的急,去的也快,没过几天,大家关注的又是张导演选角的问题,吊了大家几天胃口之后,和冯一平记忆中的一样,新画面抛出他们的计划,这一次准备让业余演员本色出演,这在国内的宽银幕上,又是一个新的,大胆的尝试,于是,他们又一次成功抢占了不少头条。
总之,就像之前做房地产生意一样,新画面的张老板,成功的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吸引了足够的关注。
但是,千篇一律的发和别家雷同的头条,并不能让自家的报纸或杂志明显增加销量,从而带来更多的广告合约,于是,南方的一家周刊,另辟蹊径,开始质疑起冯一平来,重点就是,当初一个十二岁的初一学生,究竟能不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来。
然后他们把冯一平在收获上前后发表的那些小说做了一个分析,第二篇是一个老人和他相依为命的狗的故事,第三篇是农民工进城之后的故事,初中生写这样题材的三篇小说,还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
不得不说,冯一平当初的谨慎是很有道理,在题材和年龄契合的方面,确实让人找不出瑕疵来。
但是,那家周刊又不甘这样放弃,最后还是炮制出一篇质疑的文章,那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成型,怎么会有如此成熟的思想?然后还是引申出他们的问题,这些文章,真的是冯一平写的吗?
他们连到梁家河中学实地采访一次也没有,就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炮制了一篇文章出来,题目就叫,“天才还是伪作?”
别说,还真让那一期的周刊销量大增了一把,原因无他,相比看人出彩,更多的人还是希望看人出糗,看别人不爽的事让自己爽一把。
羊城大成律所的有些员工也看到了这本周刊,他们很想出来发声,这肯定不是伪作,冯一平还以深海的名义写了好些歌呢,其中的一些,可以当之无愧的称得上是经典之作!然而他们不能说,因为冯一平和他们所签了保密协议。
然后,冯一平辗转接到了张副主任的电话,电话里他义愤填膺的对冯一平说,“这家周刊的文章是彻头彻尾的诽谤,要不要我们代你讨个说法?”
冯一平干脆利落的拒绝了他,“谢谢张主任的关心,不过真不用,我无所谓。”
他本能的觉得,这老家伙绝对是想从他这再赚一笔律师费,那些周刊就巴不得你找他打官司,官司越多,他们的销量越高。
只要是没人关注,过不了多长时间,大家都会自动把这事抛到脑后的。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人的意料,就在这件事就快被大家遗忘的时候,那家代理冯一平小清新派小说的台湾出版公司,突然出来发声,他们公司出版的新式小清新派小说《那些年》,和张大导演看中的那篇小说是同一个作者,都是冯一平所写。
这个说起来也简单,老谋子在两岸三地的影响力不是盖的,出版社有个他的粉丝,看到了相关的报道,注意到了冯一平的名字,同样的姓名,同样的笔名,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学校,那肯定就是同一个人,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趁这股风宣传一把,说不定还能再版呢
之后对方以快件的形式告诉冯一平的时候,冯一平也是无可奈何,他和出版公司可是没有签保密协议,当初他这样的新人作者,和出版公司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之后的影响其实可以说是正面的,香港一家原来拒绝了冯一平的出版社,又重新来函,和他商讨出版事宜。
之后,内地的一家文学期刊也发表了对冯一平这部小说的评价,“故事平和舒缓,文字清新隽永,笔触细腻,以这些年的经历,写‘那些年’的故事,读后会唤起你对年少韶光的回忆,有一种淡淡的感动,淡淡的欢喜,淡淡的忧伤,总之,称得上是一部开一派之先的佳作。”
然后就热闹了,国内好多家,包括一些原本给冯一平退稿的出版社,纷纷来函,和他商量出版事宜,一时间,冯一平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国内举办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
老实说,对自己做开派祖师这样的妄念,冯一平差不多已经放弃了,谁知道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峰回路转,实在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当然,这样的事名利双收的事,特别是有“利”的事,他竭诚欢迎!
第十六章 第一宗加盟申请
“早!”看到冯一平背着包过来,门卫室里的门卫笑着跟他打招呼,一按桌子上的控制键,自动门徐徐打开。全本小说网;HTTPS://。m;
这是上次事件的另一个福利,冯一平现在进出校园,再也不用被查看出入证,这估计是那些被保送到清华北大的三年级学生都没有的待遇。
迎面走过来的一个夹着文件夹的老师,也向冯一平点头示意,冯一平忙问候了一声,这位老师在政教处工作,平时可都是以黑面神形象示人。
现在全校的老师职工,没有一个不认识冯一平的,前些天,作为地主的市一中可是好好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了一把脸。
现在,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除了比拼出过几个省级高考状元,拿了几个国际大赛的金奖,老师发表过多少论文之外,竞争的范围迅速向其它扩大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像前一阵子这样的报道,等于是帮市一中狠狠的刷了一把人气,做了免费的广告,不然学校的那些老狐狸领导会这么卖力?
因此,现在的一中,对冯一平这个学生,也有些另眼相待的意思,这样的变化,冯一平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最好是能像梁家河中学一样,让他来去更自由些。
哦,听说帮他办理保送的事,已经提上了日程。
所以,现在来看,获益最多的还是冯一平,国内一家大型出版社已经和他签订了协议,大出版社就是大气,第一期就要印刷五十万册!
看着支票上那一串零,冯一平当时的喜悦,真是溢于言表,钱这个东西,多多益善啊!
梅建中知道这件事后,第一句话就是,“好人有好报!”爸妈也很赞同这个说法。
冯一平现在也有些相信这句比较宿命的话,如果他没有把小说改编电影的版权费捐给梁家河中学的想法,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现在,他捐出去了五万,得到的名不说,得到的利,也已经是那个五万的好多倍!
“早!”一路走来,认识不认识的同学都跟他打招呼,让他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初中时一样。
不提冯一平,冯振昌今天在家里接到一个电话后,也有一种天上终于掉馅饼的感觉,趁着这份闲暇,跟他一起下象棋的梅建中见他接了个电话便急匆匆的往房里跑,问了一句,“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只听房里噼里啪啦一阵翻箱倒柜,一会,冯振昌高兴的拿着一份文件出来,“爸,刚才有个人给我打电话问加盟面馆的事,呵呵,一平当初拟的这份文件,终于要派上用场。”
加上他们家直营的,现在面馆在全省的一半地级市已经有了分店,分店总数接近50家,不过开店的不是村里的人,就是王昌宁家和肖志杰家这样的关系,都是免费加盟,现在终于有人找上门来谈加盟的事,他如何不高兴!
特别是想到冯一平当初给他描绘的前景,不说多,要是有个几十家申请加盟,那这个加盟费和以后的管理费,呵呵,光想想就是美事。
看着冯振昌那个样子,梅建中说了他一句,“每逢大事要有静气,看看你,遇事还不如一平沉稳,先不要只顾着高兴,别人的钱是这么好拿的,还是先和秋萍,一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