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传-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到中共土地革命战争的一些零星情况。但不久,茅盾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又和中共秘密组织来往。成为“左
联”的成员之一。
有一天,老友杨贤江悄悄地问茅盾,“有人想同你谈谈,你愿意否?”
“是谁这么认真,见面还要先征求我意见?”茅盾一听,疑惑地问。杨贤江一笑,认真道:“是冯乃超。他说两年
前曾与你打过文字仗,怕伤了你的感情,不敢贸然来访,只好先让我征求你的意见”。
“冯乃超?”茅盾想起来了,虽未见过面,但知道他是后期创造社的重要成员,文章写得很尖锐,很有火药味。茅
盾沉吟有顷,道:“好,什么地方见面,由你给安排吧!”“在我家如何?”杨贤江说。“可以呀”。茅盾也一脸正经
地说。
第二天,冯乃超准时来到杨家,二人一见面,茅盾才知道冯乃超是日本留学生,因此两人便谈起了在日本见闻和感
受。在闲谈中,茅盾又知道冯乃超的女友李声韶是李汉俊的侄女、李书城的女儿时,十分感慨,他告诉冯乃超,他和李
汉俊是老朋友了,“汉俊绝顶聪明,我编《小说月报》时,唱独脚戏,汉俊帮了我不少忙。我们又经常在一起开党员会。
知道他留学日本,除日文外,又通英德法三国文字。在上海时,他自奉甚俭,除香烟瘾特大外,别无嗜好,衣服朴素,
像个乡下人,乍见时,谁也想不到他是通晓几国文字的留学生。他那时的理论水平很高,他给《小说月报》写稿,介绍
欧洲文学运动,很受读者欢迎。可惜他个性很强,因不满陈独秀的作风而脱离组织回武汉去了,后来我去那里,又见面
了。汪精卫叛变之后,汉俊在湖北省当教育厅长,他力持正论,为共产党辩护,揭露汪派反动实质,同时又与财政厅长
詹大悲二人天真地认为,国民党右派只是杀共产党人,没有躲避,结果他们还是被杀了。可惜呀可惜。”
冯乃超听了茅盾那番话,沉吟了一会儿,接着茅盾的话说:“他是上了南京政府通缉令的,所以被杀害了。他还不
到 40 岁呢。”茅盾点点头。
冯乃超掉转话头,问茅盾:“沈先生知道不知道上海成立了‘左联’?”
“左联?”茅盾说:“听朋友谈起过,但具体情况不知道。”
“今天我就是代表‘左联’专程来邀请沈先生参加‘左联’的。”冯乃超又说。接着,冯乃超又向茅盾介绍了“左
联”的筹备和成立经过,已参加的人员情况,并拿出一份油印的“左联”“纲领”递给茅盾:“沈先生看一下,看有什
么意见。”
茅盾仔细看过材料,便说:“不错,很好。”
“那你是否愿意参加?”冯乃超接着问道。茅盾莞尔一笑,沉吟一会儿,没有正面回答,却说:“依据‘纲领’的
规定,我还不够资格呢。”
冯乃超不知道茅盾心里在想些什么,便笑道:“沈先生过谦了。”说完,拍拍手里这份材料:“这份纲领是大家奋
斗目标,只要同意就可以了,你不必客气。”
茅盾不好再说什么了,便点点头说:“那好吧。”冯乃超自己任务完成,十分高兴。接着又向茅盾介绍了“左联”
的组织机构和活动情况,茅盾听来,“左联”似乎很活跃。对“左联”,茅盾后来有很高评价。
30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伟大的功绩。它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奠基者和播种者。这个运动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以鲁迅为旗手,而“左联”则是它的核心。“左联”在继承“五四”文学革命的传统,创导无产阶级革
命文学,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培养一支坚强的左翼、进步的文艺队伍等等方面,都作出了辉煌的成就,有着不
可磨灭的功勋。在抗日战争中,以“左联”为核心的这支队伍撒向全国,成为当时解放区和国统区革命文学运动的中坚。
全国解放后,这支队伍又成为全国各条文艺战线的骨干和核心。可以说,无视“左联”的作用,就无法理解中国的现代
和当代文学史。
然而,当时茅盾对“左联”的一些作法,由于经历过大革命那样风风雨雨之后,在政治上更成熟了,因而保留自己
的一些想法,而对左联那种类似政党活动的一些活动,茅盾并不热心参加。因为这些文人的热心,在茅盾看来,幼稚和
可笑。而他这样一个身份的人,当面反对,会挫伤这些文艺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也有违组织原则,所以茅盾采取不热心
参加这样一个办法。比如示威游行、飞行集会、写标语、散传单等本不该左联成员做的事情,茅盾从未参加,当时一些
年轻的左联成员,对茅盾这样的态度不以为然,甚至很有意见。而冯雪峰却对那些年青朋友解释说:“茅盾年纪大,身
体不大好,不必要求他也和大家一样去上街游行。”实际上,茅盾当时亦只有三十多岁。茅盾听到冯雪峰有这样一个解
释时,哑然失笑。
参加“左联”一些会议之类的活动,还是必不可少的。因而离群索居两年多的茅盾,仿佛又忙碌起来了。刚答应冯
乃超参加“左联”不久,“左联”
就通知茅盾,让茅盾去福州路参加一个“左联”大会,冯乃超在会上作政治形势报告,说明革命高潮快要到来,要
求大家毫不迟疑地“加入这艰苦的行动中去,即使把文学家的工作地位抛去,也是毫不足惜的。”会上,茅盾发现“左
联”成员都以青年作家为主,而且郑振铎、叶圣陶都没有参加,感到很纳闷。事后问冯雪峰:“西谛兄和绍钧兄怎么都
不参加‘左联’?郁达夫倒是其中成员,是何缘故?”冯雪峰说:“振铎和圣陶他们,主要是多数人不赞成,所以没有
进来;郁达夫是鲁迅介绍的,所以大家才同意。”说到这里,冯雪峰停了一下,接着又说:“圣陶那里,我已经去做过
解释工作,免得他多心。”
“这样做,总不好。把这样优秀的作家关在门外,不利于工作的。”茅盾表示反对这种关门的做法。“鲁迅也反对
这样做。”冯雪峰接着茅盾话茬说。
五月下旬,“左联”又召开大会,主要是组织号召参加“五卅”纪念示威的事,会上,通过了盟员一致参加五卅纪
念示威的决议,并把盟员分成小组。鲁迅也来参加会议,他用浓重绍兴口音说:国民党报纸对“左联”的攻击,没有什
么了不起的,主要“左联”每个成员思想要坚定。他还针对“左联”成员的思想说:“我们有些人恐怕现在从左边上来,
将来要从右边下去的”。茅盾发觉鲁迅讲话和他的文章一样,非常尖锐深刻。
“左联”的激进的活动,使茅盾认识了胡也频等青年作家,但它同时也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和恐慌,唯恐这些年
轻的作家们再闹出一个五卅、五四来。9 月 30 日,国民党秘书长陈立夫便签发了“取缔”左翼作家联盟、自由运动大
同盟、中国革命互济会等组织的密令,12月又颁发了《国民政府的出版法》四十条,对报纸、杂志和书籍的出版发行施
加种种限制。
自然,国民党的这些伎俩,对茅盾来说,并无惧怕,对“左联”那些类似政党的做法,也不以为然。茅盾和鲁迅谈
到“左联”时,也交换过这些看法,鲁迅听后,有同感,淡淡一笑,说:“所以我总是声明不会做他们这种工作的,我
还是写我的文章。”
这时,茅盾秘密搬家到了静安寺附近,刚刚安顿好,同乡老友徐志摩却带了一个外国女人找到茅盾这个秘密新居。
听得叩门声,茅盾见是徐志摩,吓了一跳,这次秘密搬家,志摩怎么就知道了?忙问:“志摩,你怎知道我住在这里的?”
徐志摩依然那么潇洒,活泼,看到茅盾那一脸惊讶,没有正面回答,却说:“我给你带来个客人,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驻北平的记者,叫史沫特莱。”吏沫特莱是个非常爽朗的人,立刻伸出手,用英语对茅盾说:“对不起,打扰了。”
茅盾也用英语回答:“欢迎欢迎。”忙请大家进屋去谈。
进屋后,茅盾为徐志摩、史沫特莱沏上茶,徐志摩忙说:“这几年老兄转到文学上,成就很大,早几年我见到《幻
灭》发表,就猜出是出自老兄之手,后来,果然!让我猜中了,连云少爷也不得不承认。”茅盾笑着点点头。讲起《幻
灭》,史沫特莱知道茅盾的三部曲,合成一集,以《蚀》命名出版。
便说:“沈先生的《蚀》出版,能不能送我一本呢?”话语里,十分直率。
茅盾点点头,“可以可以”。忙起来,去房内取来两本书,签过名后,分别送给史沫特莱和徐志摩。史沫特莱拿起
《蚀》,翻了一下,看见扉页前的作者的照片,端详一会儿,抬头看看眼前这个小个子作家的模样,笑道:“Like a young
lady。 ”意思是说像个年轻的太太。说完,茅盾和徐志摩都笑了起来。
大家又谈了些北平、上海文艺界的形势,徐志摩和史沫特莱便告辞了,但茅盾和史沫特莱的友谊,却从此开始了。
1930年 8月,茅盾的老友瞿秋白夫妇从莫斯科归来。并用暗号给茅盾写了一封信,约茅盾夫妇去聚谈。茅盾夫妇和
秋白夫妇已是多年不见,便按约去秋白秘密住所拜访,旧友相聚,自然十分欣喜,茅盾向秋白诉苦道:“自从日本回来,
发现国民党仍耿耿于怀,称我的文章‘不无宣传共党嫌疑’,所以只好当专业作家了。”茅盾显得十分无奈。二人谈起
往昔峥嵘岁月,都唏嘘不已。茅盾向秋白打听胞弟沈泽民在苏联的情况,秋白告诉茅盾:“泽民、琴秋不久就要回国了,
琴秋生了一个女孩。”茅盾、孔德沚听了,都十分高兴。停了一会儿,秋白问茅盾:“打算写哪些小说。”茅盾说:
“想写些历史小说。”秋白想了一下,点点头,说:“不错,写历史小说,也可以反映现实斗争。”秋白还为茅盾讲述
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从秋白那里回来没有几天,茅盾得知胞弟沈泽民化名李明扬,秘密回到上海了,但中共的交通员没有接到沈泽民,
十分焦急,便到茅盾家里探听,茅盾夫妇才知道沈泽民已回上海。
没有找到沈泽民,中共中央十分焦急,因为知道泽民带有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示,即后来史称“十月来
信”。于是,茅盾和中共组织商议,拟个只有泽民才知道的启事,启事如下“阿二,家庭小事口角,何必出走,慈母以
只生我兄弟二人而不和睦,甚为焦急。兄现已来沪,暂寓某某处,以十日为限,见报速来相见。”这条启示登遍上海各
报,但仍不见泽民踪影。于是,茅盾又和中共交通员商议,再发一个启事:“罗美老弟,有事相商,请来某某处,博古。”
这里的“罗美”是泽民的笔名。但这则启示登出后,也没有回音。所以中共组织急得团团转,生怕出意外,被国民党秘
密逮捕和杀害。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茫茫人海中,杨之华在一个工厂门口,碰到沈泽民。才算又和中共接上头。
原来泽民回上海后,对国内情况不了解,不敢去找熟人,因错过接头时间,他只好去租一个住房,伺机与组织联系。时
间一长,他想进工厂做工,以便找到组织。所以,他在一个工厂门口徘徊时,被杨之华碰见,遂接上组织关系。胞弟沈
泽民回来不久,弟媳张琴秋也转道东北回到上海,泽民进中共宣传部工作。琴秋做女工工作。
此时,“左联”内部决定办一个刊物,并定名为《前哨》,由鲁迅、冯雪峰和茅盾负责编辑,在筹备过程中,“左
联”发生五作家被害事件,消息传来,“左联”成员都义愤填膺,把披露五烈士的工作,作为《前哨》的第一期内容。
茅盾他们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秘密印刷,左联烈士的照片,都是印好后,用手工贴上刊物内页的。茅盾和鲁迅共同起
草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为国民党屠杀同志致全国革命文化和文化团体及一切为
人类进步而工作的著作家思想家书》。发表在《前哨》上,通过秘密渠道,向全世界控诉。
由于《前哨》直露的政治态度,秘密发行,也立即遭到查禁。于是第二期改为《文学导报》,继续顽强地出版。
1931年春暖花开时,茅盾的胞弟沈泽民夫妇奉命去鄂豫皖苏区开展工作。从此,茅盾和胞弟成为永决。沈泽民后来
任鄂豫皖苏区省委书记,两年后,1933年 11 月 20 日牺牲在苏区。5 月下旬,冯雪峰到茅盾家里,要茅盾担任“左联”
的行政书记。茅盾表示推辞,雪峰告诉他,这是经过研究后的决定,并宽慰茅盾:“试试吧,反正是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