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幸福生活-第3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小芹没想到《365个祝福》有被刘小青写出来的这一天,充满惊喜的问:“现在有两首祝福的歌了,苏姐准备在元宵晚会上唱哪首?”
秦一鸿一听就明白了啊,当即拍板道:“当然是唱这首歌啊!”
夏小芹根本不知道这是秦一鸿临时改的主意,非常赞同的说:“对,这首更好听。”
夏小芹和苏香娣有着深厚的缘分,当然希望苏香娣一举成名,以后越来越好!
秦一鸿出了华清大学的大门,就没那么从容了。
他驾车回到什刹海,逮着钟溪问:“《祝你平安》的唱片送去节目组了吗?”
钟溪提起这事儿就是满脸的骄傲:“昨天就过审了,苏姐早上还去现场彩排了一次呢。”
钟溪觉得自己办事儿迅速又利落,等着秦一鸿夸她。
秦一鸿闻言却沉下了脸:“不行,得换掉,我觉得《365个祝福》更适合。”
钟溪:“???”
国家总台是您开的啊?
说换就换!
本来这个机会就是她厚着脸皮动用关系找来的,这么作,不是得罪节目组吗?!
“您看好这首歌,咱们可以当做苏姐专辑的主打歌来推广,不一定非要放在元宵晚会上公布出来。”钟溪委婉的说道。
秦一鸿沉吟两秒:“你说得对,不一定非要放在元宵晚会上。你去联系春晚的节目组,安排苏香娣去春晚唱这首《365个祝福》。”
钟溪目瞪口呆,脸都要僵成面瘫了:“小秦总,春晚的节目起码得有半年以上的准备期,根本不存在临时插档。”
“有志者、事竟成。”
秦一鸿把祝露荷说过的这句话送给钟溪。
钟溪确定秦一鸿不是在说笑,陷入了沉思。
“我需要谢川的人脉。”钟溪很肯定地说道。
她的人脉可以够那么高,但是不够强力。
谢家的人脉又稳又高,最能使上力气。
秦一鸿明白这点,但他不高兴!
1985年,还没哪个电影能在电影院搞试映。
《霸王花》首开先河,这其中,有秦一鸿的点子和谢川的人脉。
秦一鸿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但只能让《霸王花》在申城或者鹏城试映。
可夏小芹在京城啊,试映又是为庆祝夏小芹生日,设在其他城市还有什么用?
上一次秦一鸿吃闷亏,被谢川摘了桃子,把夏小芹感动的稀里哗啦的,秦一鸿堵得心肝疼。
这次钟溪又提起用谢川的人脉,秦一鸿就不服了。
真当他打不开京城的局面吗?
“你把唱片录好,其他的交给我。”
钟溪刚刚还觉得是困难模式呢,听了秦一鸿的话,就知道困难模式变成简单模式了。
“唱片明天就交给您!”
秦一鸿安排罢钟溪,又给廖世清拨了一通电话,交代他去牵线这件事儿。
周胜利此刻在美国,吩咐事情不方便,不然这事儿轮不到廖世清做。
廖世清接了任务,不嫌麻烦,反而很高兴。
甚至主动的问:“您需要春晚的门票吗?”
秦一鸿听乐了。
要么说廖世清有脑子呢。
这是笃定能把事情办成,并且邀请秦一鸿等人去看现场呢。
去年春晚,秦一鸿和夏小芹等人顶着寒风,在春晚的演播厅外头给大家发豆干,今年,秦一鸿可不想夏小芹再受这个罪了。
“准备好票,越多越好。”
“好的。”廖世清答应的干脆。
秦一鸿满意的挂断电话。
秦一鸿使唤廖世清使唤的特别顺手,没有心理压力,并且不怕夏小芹知道。
秦一鸿,可是廖世清的救命恩人呐!
……
别看廖世清答应的爽快,其实心里愁着呢。
挂了电话,廖世清立即让拜伦去调查春晚的节目组。
拜伦很快就拿来一份节目组工作人员的名单。
“总导演:何友,监制:聂月曼、岳红林,总监制:张全明。”
廖世清点着聂月曼的名字问:“她现在什么职位?”
“国家总台副总编辑、副台长。”
廖世清顿时笑了:“这才一年没见,我这位老友又升职了。”
“您和这位聂副台长认识吗?那真是太好了,一切都很简单了呢。”拜伦为廖世清感到高兴。
廖世清没有因为和聂月曼认识就感到窃喜,他清楚这位老友的性格。
想在她哪儿走人情?
人家亲儿子进了国家总台,都是从底层做起,不仅没有受到亲妈的关照,还得接受亲妈的打压,硬是在底层磨砺了三年才按照规则往上升。
廖世清敲着脑壳说:“暂且等着,等唱片送来再联系那边。”
廖世清知道秦一鸿做事儿不按套路出牌,他得根据实际状况来决定出手的力度。
如果那个苏香娣真有一副好嗓子,是个拿的出手的,廖世清能少掉几根头发。
如果那个苏香娣是个拿不出手的簸箩货……
廖世清只能动用一些不想用的关系了。
第583章 污染正在吞噬生命
苏香娣当然不是簸箩货,钟溪把唱片送到廖世清手上的时候,还把元宵晚会的事情讲了一遍。全本小说网https://。
廖世清听后松了一口气。
能上元宵晚会,就说明有两把刷子,不是让他推一位五音不全的人当歌星。
廖世清让拜伦将歌曲播放一遍,听完整首歌,彻底放了心。
“以她的声音条件,就算这次登不上春晚,以后也能凭着自己的努力站到春晚的舞台上。”
“有劳廖先生,苏香娣是一位非常有潜力的歌星,也是鸿天传媒培养的第一位歌星,我希望她能早日大放异彩。”
钟溪来之前从厉舟那儿了解了廖世清的为人,她认为廖世清不会说空话,敢接这个任务,就一定能完成。
所以,钟溪与廖世清接触时,带着几分客气。
交完唱片,钟溪提出告辞。
廖世清忽然拄着拐杖站起来,用一个父亲的身份,言语恳切的问:“小芹还好吗?我、我什么时候能见一见她?”
钟溪没忘厉舟的叮嘱,面带微笑的说:“夏总学业繁忙,可能没空见您。不过您可以多听一听这首歌,里面有两句话,是夏总写的呢。”
廖世清赶紧问:“哪两句?”
“秒钟每天转了1400,每1分钟都希望你平平安安。”
这首歌很容易让人代入自我,廖世清却不敢代入自己。
他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夏小芹心中是什么形象。
“这是小芹写给谁的?谢川吗?”
“是的。”
廖世清心里有点儿酸。
自家的白菜园进了别家养的猪啊!
廖世清又看看面带微笑的钟溪,忽然明白,好像不是只有一头猪想拱他家的白菜。
这是不是说明,他家的白菜长得特别好?
廖世清心里又有点儿舒爽了。
“钟经理慢走,有消息之后我会通知您。”
钟溪把廖世清的变脸看在眼里,默默心疼小秦总一秒钟。
……
钟溪走后,廖世清就不耽误时间了,直接让拜伦往国家总台拨电话。
电话经过层层转接,最后,转到一位声音严肃的女人手中。
“喂?你是——廖世清?”
“对,我是廖世清。聂台长,想和您建起联系可真是不容易呐。”
电话那头忽然沉默。
廖世清不能让气氛太尴尬,腆着脸笑呵呵的问:“怎么了我的老朋友,接到我的电话,你不高兴?”
“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聂月曼的声音还是那么冷漠,“你知道我家在哪儿,有事儿就上门说。”
廖世清愣了一下,握着话筒的手紧了紧。
他看一看自己空着的那条裤管,脸上的笑容慢慢恢复:“还是老朋友了解我,知道我是有事相求。”
“我明天下午在家。”
“好,明天下午见。”
“咔。”
聂月曼把电话挂断了。
廖世清听到“嘟嘟”声,也将话筒放回原位。
“拜伦,准备一份礼物。”
“老板,您真的要去吗?也许您能解决这次的问题,但很有可能还会发生其他问题。”
拜伦调查了聂月曼,知道聂月曼和张燕住在一个大院,所以才这么问。
“对那些避无可避的事情,顺其自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拜伦表示不理解,耸耸肩:“老板您是个睿智的人。”
……
第二天,廖世清换上了一套非常正式的服装。
不是故意卖惨的那种,是非常符合拜伦说的“黄金单身汉”的装束。
拜伦为廖世清系好领带,又将一杯牛奶和一份报纸放到餐桌上,请廖世清用餐。
牛奶是温好的热牛奶,报纸是刚印刷出来的人民日报。
廖世清将轮椅滑到餐桌前,先拿起热牛奶喝半杯,然后拿起了报纸。
1985年12月19,乙丑年十一月初八,星期四。
京城天气预报:白天:小雪,气温…2度。
夜晚:阴,气温…10度。
廖世清看完印在报纸首页的天气预报,就往右边看第一条新闻。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污染,正在吞噬你的生命》——记者:吴华、特约撰稿人:夏小芹。
重名的人很多,夏小芹这个名字没有特色也不特殊,廖世清却第一时间将这个人名和夏小芹联系起来。
因为,廖世清认识吴华。
吴家和张家的关系还不错呢。
夏小芹写的新闻稿,廖世清生怕看不仔细,让拜伦取来放大镜,用放大镜照着看。
看完新闻稿,廖世清更加确认这篇新闻稿出自夏小芹之手。
因为里面提起了烧煤造成的空气污染,这是去年夏小芹为了推广取暖器搞的名堂。
“小芹真厉害,懂得真多,你看看这篇新闻稿,立意多好,写的多好!”
拜伦认同廖世清的夸赞,他看过报纸了,写的是真的好!
不过,俩人很快就没心情讨论报纸了。
因为,屋里的电话响了。
“您好,请问您是哪位?”拜伦用流利的中文询问道。
“我是聂月曼。”
拜伦闻言赶紧将话筒递给廖世清。
廖世清接过话筒,还没来得及和聂月曼客套,就听聂月曼说:“我今天下午没空了,有时间再通知你。”
“老聂,我不浪费你太多时间,你晚上有空吗?我可以晚上去找你。”
“没空。
咔——”
聂月曼又将电话挂断了。
廖世清看看刚换好的衣服和特意收下来的裤管,若有所思的说:“出行的准备都做好了,不出去岂不白忙活一场?拜伦,和约翰秘书联系一下,咱们去拜访一下赢总。”
……
在这个年代,报纸是人们获得消息的最大途径。
放在头版头条的内容,更是每天不容错过的重点。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污染,正在吞噬你的生命?
啥污染哦?
人们一边带着疑惑,一边往下看,等看完整篇新闻稿的时候,心里已经对污染有一个概念了。
接着,就开始思考自己身处的环境,是不是存在这些污染,带着质疑和探究,和同样看到这篇新闻稿的人讨论这些问题。
这是人们的通性,也是舆论产生的一个过程。
谈论的人多了,没看报纸的人也知道了。
比如林青。
林青在医院走廊休息的时候,听到有人讨论“污染”,说京城昨天下的雪很脏,那些脏雪,就是被烧煤烧出来的雾霾污染了。
林青听到雾霾这个词,就想到了她刚到美国那一年冬天。
天空阴云密布,气候潮湿寒冷,明明是白天,却看不见五米开外的人和物。
呼吸的空气带着呛人的气味儿,就算把门窗关紧,也不能完全隔绝这些味道。
因为,雾霾存在在空气里,你又不能停止呼吸空气。
林青呼吸过重度雾霾,她望着京城因为下雪才阴沉的天空,觉得京城离重度雾霾还有很远的距离,这些人,真是在杞人忧天。
林青离开走廊,往厕所去。
医院的公共厕所别说马桶了,连单独的隔间都没有,你蹲在自己的位置,能看到隔壁坑位的半个身子。
当然,隔壁蹲位的人也能看到你。
林青第一天很不适应这样的厕所,用了四天,被强迫着习惯了。
林青每次都是用最后一个坑位,能保证一些隐私。
只是现在最后一个坑位有人,林青捂着口鼻等待。
“哎哎哎,看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