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54节

斩邪-第54节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州刺史,封疆大吏,手握全郡大权,下面三级衙门,有“太守”一职,负责民事审讯,至于六房,各司其职。可以说,政治制度已经相当完善,用句诛心之言,一大州郡,几乎等于一个******。

    在以前,刺史权势并没有这么大,与太守互相制约。只是后来朝廷式微,君上软弱少理事,刺史的势力才逐渐膨胀,隐隐成割据之势——最显著的一点,如今刺史之职,居然有世袭的苗头来。

    世袭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个州郡基本是某一家的了,父传子,子传孙……

    谚语有说: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若州郡失去规矩,成为国中国,那么这个王朝距离覆灭不远矣。

    扬州衙门,太守理事处。

    扬州太守姓王,名“璞”,字“应知”,今年四十二岁,年富力强。

    整个扬州被元文昌经营得像铁桶一般,那王应知自然也是元家心腹,才能位居要职。

    每天晚上,他都会在理事处批阅公务,然后拣些重要的呈交给元文昌审核批准。

    “嗯?居然有此事?”

    他忽而轻轻讶然出声,手里拿着一卷宗卷:“士子文武双全,勇擒人屠车夫……”

    读完,眼睛渐渐亮起来:“泾县士子陈道远,听着很耳熟……对了,上次正阳道长不是提到过吗?只要陈道远来到州郡,就派人到道观通知……”

    “此子,来得倒挺早。”

    没心思审阅其他宗卷了,起身开始踱步——这是他一个思考习惯。

    “只是一名普通士子而已,为何正阳如此看重?莫非这陈道远身上,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少将军尊正阳为‘道父’,非同小可。对此称谓,大人曾流露不满。虽然三子当中,少将军最为聪慧,最得大人器重,被视为未来刺史人选。但是……毕竟是未来之选,不是现在。”

    想到这,他有了决定:“这件事得禀告大人知晓,然后再通知正阳。”

    王应知浸淫官场多年,深谙权力之道,涉及这等层面,所谓兄弟父子,这些关系并不可靠,反而可能成为祸端。元文昌大力栽培元哥舒不假,可要是元哥舒心急了,越过规矩,肆无忌惮地去培植自己的羽翼爪牙,那么就可能让元文昌觉得不爽,甚至认为这个儿子是不是想谋权篡位了。

    毕竟老子还身体安康着呢,还不想放权退位,你这当儿子的就急着上来,可不是想造反吗?

    家事基业,父传子是理所当然,但还没有正式传之前,作为儿子却不能伸出手来要,来抢,那么的话,便是大逆不道,该杀!

    越是位高权重者,对于位置的眷恋就越深,忌讳就越多。历朝历代,基本都有皇帝罢黜,乃至于杀死皇子的事例,根源都在此。

    王应知觉得,当前元文昌春秋鼎盛,起码还会把持权柄好几年,自己若是急着去元哥舒那边,却正犯了大忌。

    “就这么定了,将陈道远调查一番,整理成宗卷呈交给大人看。”

    对于正阳道长为何如此注意陈三郎,王应知并不清楚真正原因,下意识地认为是少将军那边要拉拢人才的缘故。

    ……

    一夜过去,初来乍到,自然得四下逛逛。到了这个时候,距离八月乡试时间已不多,临阵磨枪,效果也不大,倒不如这几天到外面走一走。否则到了扬州,连州郡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不等于白来了吗?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情练达却是官。

    吃早饭的时候,问店小二一些关于扬州的好去处。

    店小二嘻嘻一笑:“公子,扬州最好玩的地方当然便是秦淮河了,此生不去秦淮河,自命风、流也枉然。”

    十里秦淮,十里风月,的确名扬天下。很久以前,陈三郎听这个名字,耳边便听出茧来。在南阳府,便有一处水湾,被称为“小秦淮”,只是那里比起正主来,不知逊色多少。

    秦淮繁华,无以伦比,更是一处吃人不吐骨头的销金窟。一年到头,经常有文人士子去到那儿,被迷得流连忘返,日夜笙歌,沉迷其中,当最后一文钱被榨光,一文不值,立刻便会被老、鸨龟奴撵出来,流落街头,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甚至客死异乡,也是常有的事。

    陈三郎莫名想起两句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此扬州虽然非彼扬州,但许多方面都惊人一致。

    当下笑道:“除了秦淮,还有其他地方吗?”

    店小二道:“扬州十景,秦淮为首,另外还有九景呢。”便扳着手指一一说来,相当仔细:瘦月湖、山色塔、二十四桥、飞来峰……

    陈三郎知道他卖力的缘由,听完之后,甩出一串钱。

    店小二接过,眉开眼笑,其实在客栈里跑堂,每月工资并没有多少,倒是客人额外的赏钱收入更丰厚些,遇到出手阔绰的主,扔一锭银子出来,便等于他几个月的工资了。

    陈三郎听完扬州十景,对于其中的瘦月湖颇感兴趣,便决定今天到那边看看。

    瘦月湖是一口城中湖,占地十数亩,水是活水,水质清澈,岸边一圈,遍植杨柳,而水面之上生长着连绵的荷花,当花开之季,花朵妖娆娇艳,美不胜收,故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誉。

    其实扬州十景,倒有三景和瘦月湖密不可分,等于连在一起,比如山色塔,比如二十四桥,比如飞来峰等。

    问着路,走了大半个时辰,陈三郎来到湖边,放眼观望,见碧波荡漾,荷花盛放——当前季节,不正是花期吗?

    红绿相间,恰如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陈三郎看得心旷神怡,真是不枉此行。

    沿着湖岸走,不知不觉走出一大段路,见前面一座古塔屹立,高一十八层,塔尖如针,直刺苍穹。

    夏禹王朝重释家,因而许多城镇中都建有佛塔庙宇等,不过这么高的,却比较少见。

    山色塔。

    关于此塔来历,有一段典故,当初建塔,不用青砖,主体建材都是僧人在城外的山峰挖掘山石,然后一块块打磨成砖,再用石砖彻就。

    这般过程,千辛万苦,简直非人折磨,非大毅力者不可成。

    足足十年光阴,佛塔才建成,因通体保持山石颜色,风雨不侵,岁月难磨,便起名“山色塔”。

    山色塔后面,闪出一座山峰。这峰形状有些古怪,椭圆孤直,很突兀地镇在湖面上。

    飞来峰。

    飞来峰的故事更加玄乎,话说很多很多年前,瘦月湖有蛇妖作祟,兴风作浪,吃人无数。此事被天上的神仙知晓,便扔出一座山峰,破碎虚空,直接将蛇妖镇压住。

    那山峰,便是后来的飞来峰。

    因为这个故事,陈三郎对飞来峰更感兴趣,站在岸边,端详许久,但不管怎么看,山峰就是山峰,瞧不出什么端倪来。

    顺着廊道,来到山色塔前,拾级而上。此刻来塔里上香的香客为数不少,男女老少,富者穷人……

    塔中自有僧人主持。

    进入塔内,陈三郎东张西望,嫌塔里头太吵太闹,觉得没甚意思,正要迈步出去。

    “阿弥陀佛,这位施主请留步。”

    突然一声佛号在耳边响起,出奇的响亮,好像是在心坎上响起来一样。

    陈三郎被吓了一跳,回头看去,见到一位老僧人。这僧人生得高且瘦,浑身皮包骨般,一身灰色僧袍尤其显得宽大,他脸上没有几两肉,眉毛双眼深凹进去,下巴稀稀落落几根胡须……这副形象,跟所谓“高僧”八竿子打不到。

    “呃,这位大师你叫我?”

    陈三郎觉得奇怪。

    那老僧咧嘴一笑,嘴里没几颗牙齿了,合十道:“正是,贫僧观施主身有慧根,脑后一圈光华含而不露,此等根骨与我佛有缘,不如就让贫僧帮你剃度,入吾空门吧。”

    陈三郎听得一乍一愣的,什么身有慧根,什么脑后一圈光华含而不露,听着怎么像在讲故事呢。居然还开口要自己遁入空门,这老僧是个疯子吗?

    “大师,我就是来看看,看完就走,肚子饿了,赶着去吃午饭。”

    老僧微微一笑:“饭随时都可以吃,但机缘错过,就不再来。”

    一刹那,他的笑容温煦而灿烂,整个人的形象为之一变,变得万般慈祥;言语绵绵,听在耳朵里,非常舒服,舒服得让人兴不起半点怀疑之心,不管他提出什么要求,都愿意点头答应。

    嗡!

    怀中剑匣微不可查地一动,陈三郎眼眸中的迷茫之色转瞬即灭,低下头去:“大师,我肚子真得很饿了。”

    说着,头也不回地小跑出了山色塔。

    后面老僧脸上有诧异之色,想不明白为何这书生竟能挣脱自己的舌识通:“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十四章:天命所归,按部就班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老僧双手合十,诵念佛号,并没有追出去,只是望着陈三郎背影的目光,蕴含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奇怪意味,仿佛正看着一件稀奇之物一般。

    随后,他一声叹息,飘然消失。

    而由始到终,塔内来往密集的香客们,竟似乎没有看到这个老僧存在……

    跑出塔外,陈三郎一颗心略微安稳下来,回过头见对方没有追上来,这才安心,喃喃道:“这个老僧,好生古怪……”

    “嘿,只可惜他找错人了……”

    再没有游玩的兴致,迈开步子,返回龙门客栈。

    此后数天,陆续有士子来到,住进客栈中,他们都是获得乡试资格的考生,都不是扬州本地人,而是来自州郡下面的府城县城。因为路途遥远,而选择提前奔赴扬州。

    客栈中慢慢变得热闹起来。

    因为是提供给考生免费住宿的指定客栈之一,在考生们没有来到之前,自然显得冷清,陈三郎算是住得最早的人了。

    其实考生来得早晚,客栈完全不在乎,虽然是免费住宿,可州里早拨了相关款项给客栈老板,计算起来,比收费还要赚得多。所以说,每逢乡试大考,都有一批客栈抢着要指标。

    既为同期考生,彼此见面,难免寒暄一番,又有性子热情的,主动登门拜访,交换名帖,一回生二回熟,渐渐熟络起来。

    陈三郎虽然不喜客套,但正常的人情交往却不会拒人千里之外,几天下来,结识了几位性格相投的考生朋友,倒也不错。

    在此期间,以往的熟面孔却都还没有来到,包括秦羽书等,不过计算时日,纵然他们还没有到扬州,也应该在来扬州的路上了。

    乡试,这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大考,绝不能马虎对待。

    故而来到扬州住进客栈的考生们,固然大部人都是第一次进入州郡,觉得新鲜,然而都是开始一两天出去走了走,随后都安心在客栈中温习功课了——日后若是能金榜题名,前程无忧,那时候春风得意再好好玩一玩,不是更好?

    作为能考到乡试资格的读书人,他们最不缺的便是自律和刻苦。

    相比之下,陈三郎倒显得“不务正业”,他也是常常关在房中做事,不过做的事,不仅仅是读书,还包括练武,修炼术法,以及淬炼法器……太多太杂。

    这个世界,已经向他揭开了一角——纵然只得一角,可足够让他觉得波澜壮阔,触目惊心了

    人多了,吃饭的时候最热闹,事先约好,三五成桌,每人拿出一份钱,合起来,叫一桌饭菜,比单个人吃既显得丰盛,又能节省。

    陈三郎就常和人搭伙,在饭桌上,别的人总喜欢海阔天空地聊天,他则保持沉默,嘴巴只用来吃东西。

    有士子问他,怎么不发表意见,陈三郎回答了三个字:“食不语。”

    这是圣贤古训,不过那些一起吃饭的士子们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这条古训放在家里合适,到外面就不适宜了。朋友知己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要是不能说话,一片沉寂,哪里还有气氛可言?

    特别是去喝花酒的时候,嘴巴上了锁,一点意思都没有。

    于是就有人心里腹诽,认为陈三郎太过于古板迂腐,不懂变通。

    然而陈三郎依然我行我素:废话,要是张口说话,谈吐争论个不休,那得少吃多少肉呀。

    此事在几天之后渐渐被同桌的伙伴们发现了真相,每次吃饭,当他们谈笑风生指点江山完毕,低下头动筷时,却发现桌上的菜肴一片狼藉,而陈三郎正满足地在打饱嗝,用竹签剔着牙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