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邪-第2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
黄明荣只说了个字,随即扑了过来,大口大口地开吃。
“钦差大人,不用这么急,先喝杯酒……”
衙役笑着说道,倒了杯酒,伺候起来。
黄明荣什么都不管了,就是吃,就是喝。风卷残云,不多一会就一扫而空。
他真得累坏了,也是饿坏了。
从崂山一路来,风餐露宿,条件艰苦得很,别说米饭酒肉,就是粗粮都难得吃上一口,吃得最多的就是野菜草叶。现在这一顿,简直称得上是美味佳肴。
一壶酒全部灌进了肚子,酒劲涌上来,脑袋变得有点迟钝起来,舌头打着卷,双眼朦了一层纱,胡乱说了几句话,噼啪一下,睡倒在地,不多一会,鼻鼾声都出来了。
一个衙役拍拍手,叫道:“吴二哥,咱们动手吧。”
吴二哥性子谨慎,先用手去推了推黄明荣,又叫唤了声,确认对方已经烂醉如泥了,这才道:“动手。”
两人开始搜身,从头到脚,前前后后,好一番搜找,终于在贴身处摸出一卷绸布来,卷成小拇指粗细,通体金黄色。
黄色乃是禁忌之色,属于皇家专用,代表着威严体统。
吴二哥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低声道:“这,就是圣旨了?”
另一个衙役道:“应该是吧。”
“妄动圣旨,可是砍头的大罪呀!”
“嘿嘿,得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在这里,不算。”
“那倒是。”
两人神色轻松起来。
等闲时候,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接触到圣旨,但如今拿在手里,开始还有些敬畏忐忑,说开来后,也不觉得有什么了。
吴二哥道:“我先拿去交给周主事了,你在这盯着。”
“好。”
吴二哥也不耽搁,知道周分曹正在外面等着,赶紧出去,来到周分曹身边。
周分曹神色如常,问:“东西拿到了吗?”
“拿到了,在这。”
吴二哥将那卷金黄呈上。
周分曹接过:“此事会记你们两个功劳,但要记住,管好口舌,不许乱说话。”
“属下明白。”
周分曹手中捏着圣旨,大踏步往里走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九十五章:统制三州,不为炮灰
黄明荣醒过来的时候打个激灵,下意识地往怀中摸去,当手指触及那份金黄时才松了口气:东西还在……
身为钦差,自是与圣旨密不可分,不可分割,要是圣旨没了,那他这个钦差也当不成了。
“醉酒误事呀……”
他嘟囔了句,但一路饥渴,奔波劳碌,对于摆上来的酒肉毫无抵抗能力,贪杯了点,实属正常。
“看来对方还是讲规矩的。”
想通这一点黄明荣如释重负,只要讲规矩就好。
房中光线在变暗,这一觉好睡,竟是睡了半天功夫,要到傍晚时分了。
哐啷声响,房门打开,照例是那两名衙役,端着饭菜进来:“钦差大人,晚饭送来了。”
有东西吃,黄明荣自然乐意之极,不过中午一顿吃得够饱,现在并不感到饥饿,倒是对一身邋遢耿耿于怀,这幅样子委实见不得人,当即委婉提出。
衙役吴二哥呵呵一笑:“大人放心,等你吃饱了,便送浴汤和新衣过来,还有床铺等。”
黄明荣一听之下,很是高兴,可听到“床铺”之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敢情是要把自己安顿在此了?
这间偏房不大,四壁徒然,貌似不适合自己的钦差身份吧。
黄明荣摸了摸胡须蓬乱的下巴,试探着问道:“你家陈大人可在州衙?”
“陈大人呀,你来得不巧,他出远门去了。”
“啊!”
黄明荣跳了起来:“出远门了?”
吴二哥叹了口气:“是呀,我们刚入主州郡城,万废待兴,不知要做多少事情,哪里闲得住。”
黄明荣忙道:“如此的话,他不是更应留在州衙主持大局的吗?”
“呵呵,我家大人与众不同,他能上马征战,也能下马礼贤下士。这一次,便是要出城招揽人才去了。”
黄明荣怏怏地哦了声,又问:“多久才能回来?”
“那可说不定,快则数天,慢则数十天……我们也不清楚。”
闻言,黄明荣一张脸立刻成了苦瓜状。
吴二哥干咳一声:“钦差大人,我们刚入主州郡,城内颇不安全,所以你就好生呆在房中不要出门,一日三餐,各种用度我们都会送过来的。”
黄明荣脸色更加难看:“我出去也不行?”
“嘿嘿,也不是不行,但到了外面,要是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是不管的。”
望见对方一张阴晴不定的笑脸,黄明荣明白过来了,不再吭声。这一路来,见惯生死,却更是怕死,与生死相比,钦差这个身份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
州衙陈三郎的公房内,周分曹、周何之等人赫然在列,一个个脸色沉稳。
陈三郎手指轻敲案上:“镇南节度使,统制雍州、蛮州、扬州三州事宜,好大的手笔,好大的官帽子。”
“节度使”一职,本为旧制,今朝用来,多是临时急召,但几无例外,都是一手抓的大官衔,一如八府巡抚那般,权柄极大,管的东西也很多。
如今从陈三郎嘴里说来,每说一个州域,诸人都忍不住眼角一跳,三州事宜啊,这是何等的威风?
一般而言,封疆大吏,执掌一州,那已经是权力的顶峰状态了,现在一道圣旨下来,直接封了三个州,啧啧,简直不敢想象。
周分曹干咳一声,开口说道:“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哪里有这么好的事呢?”
在列众人自是明白,雍州刚打下州郡,将士征讨四方,都还有不少地方尚且没有拿下,顺利的话,还得一两个月才能完全平定下来。至于蛮州,虽然石破军等全军覆灭,但那儿山高路远,蛮夷众多,自古便不是好与之地;扬州更不用说了,乃是元文昌的后方地盘。元家出征,绝非倾巢而出,还留有不少兵力在镇守着,以己方目前的实力,要去攻打,便如同张嘴去啃硬骨头一样,一不小心,牙齿都给崩了。
这三地,蛮州扬州都反了,不再认朝廷为主,而雍州沦陷,一片荒乱,朝廷早失去了控制,那么新帝一口气把三大州域封了下来,其实对于王朝而言,根本不算得什么,就是许官帽子罢了。既能收买人心,又能创造机会。要是陈三郎争气,真得把三州给收复了,对于朝廷目前的局势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自从李恒威丧身,满朝文武,能拿得出手的将领人物真得不多了。即使有将,却是无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目前能号召聚集的兵都屯在京畿一带了。
对于外面的局势,毫无办法。
陈三郎的横空出世,倒给新帝一个提示,干脆封下一个“镇南节度使”的大官衔下来,统制三州。
这一个金光闪闪的官衔,对于很多很多人来说,都拥有着无以伦比的引诱力。
只可惜,很多人中,不包括陈三郎。
因为圣旨上,最后还有旨意,是要陈三郎发兵扬州,攻打元文昌后方,使得元家瞻前顾后,力有不逮。
这个战略从大方面来说,是对的,只是不符合实情。陈三郎手头上就那么一两万兵,用来稳固雍州,或许还凑合,但要出兵扬州去,就远远不够看了。
陈三郎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入主雍州,往虚的方面说,是取了巧的,等于是捡了大便宜,毕竟面对的蛮军,乃是败军,再看其他,都无对手。可扬州不同,乃是元家经营了数十年的大本营,即使主力造反北上了,但还留了不少人在,负责生产运送粮草物资等。
对上他们,陈三郎不是很有信心,至少目前没有。等雍州稳定下来,休养生息一段时日,提升兵力后,或许可以一战。
但那起码是半年以后的事了。
半年后,天下会成什么样子了?
新帝的算盘打得明白,从大义上,陈三郎等既为臣子,便该舍弃小我,为国捐躯,不惜一切替朝廷创造战机。
只是陈三郎,不愿做这等炮灰呀!
所以他不会接旨,避而不见,就是不愿被那镜花水月般的名分给箍在头上。
不接旨,并不等于抗旨,这是两个概念。
陈三郎心中早已打定主意,明天出城,招揽人才去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九十六章:出城求才,登门拜访
陈三郎要出城并非临时起意,仅仅为了避开黄明荣。以目前的情况,他不接圣旨有很多种方式和方法,出城只是其中一种罢了。
前天,陆景便托儿子来说话,说孟家人回来了!
这个消息非同小可。
孟家,乃是雍州有数的大门第之一,鼎盛之时,富甲一州。雍州门第,首屈一指的是郭家,世代为官,满门权贵,以郭宏正这个雍州刺史为首;而孟家,做的是经商生意,米粮布匹,店铺遍及天下……
雍州乱起,郭家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跑到京城去了;而孟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他们没有向北,而是跑到了接壤的青州。他们经营数百年,在各州都有旁系别院。
只是,雍州始终是孟家的起源发迹地,祖宅所在。这不,听说蛮军覆灭,雍州稳定下来了,便让人回来查看,打探情报。
孟家经商为主,少有子弟出仕,乍看似乎不适合陈三郎目前的用人选择,但孟家的商业渠道,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资储备却是现在雍州最为渴望获得的。
雍州百废待兴,若是完全依靠自力更新,实在太难,当前有限的资源仅能支撑起崂山,以及州郡的基础发展,别的府城就一筹莫展了。陈三郎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偌大的地盘荒废,时局微妙,时不我待,早一些经营起来,便多一份底气。
因此陈三郎需要孟家这一条线。
陆清远很详细地介绍了关于孟家的一切。
当时陈三郎曾问:“为何孟家的人回来却没有入城,而留在了城外?”
孟家祖宅便在城中,占地颇广,仅次于郭家,但不同的是,孟家的房子被破坏严重,又由于某些地理位置的问题,故而仍是荒废着,无人入住。按照一般情况,孟家的人既然回来了,便该入城看房子。
陆清远想了想才回答:“也许心有疑虑,故不敢入。”
陈三郎深以为然。
雍州换了主人,却不能说就此太平,一片和谐。孟家的人不认识陈三郎,诸多情况也是道听途说,心有疑虑是非常正常的事,他们更不能确定陈三郎的态度如何,也许托陆景带话,便是特意为之。
陈三郎不在意,他有不少要倚重孟家的地方,既然对方要自己表现出态度,那就出城去。
城里城外,孟家有不少地产房产。当然,遭受蛮军荼毒后,什么产都乱套了。当前的产权体系是建立在王朝的基础上,一旦王朝崩塌,产权体系便将遭受极为严重的冲击破坏。
这种无以依赖的漂浮感实在让人无法安心。
乱离人,心戚戚,失去了根基,不外如是。
早晨,晨风微微,陈三郎便衣出城。随行的有洪铁柱,以及十名玄武亲卫,还有周何之陆景几个。
陆景是牵线的人,周何之身为户房主事,一向帮忙打点生意经贸的事,带着他,自有用处。
走不多久,便到了那个湖畔庄园。
这里是孟家一处别院,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但几经洗劫,现在就剩下个空架子——就连架子都千疮百孔了。
这样的地方,无人收拾修葺的话,根本住不了人。
现在,此地主人回归,有人很早就起来做事干活,修修补补,发出“噗噗”的敲打声。
厨房处,有炊烟袅袅而起,正在做着早饭。
到了庄园门前,陈三郎翻身下马。
陆景赶紧跑到前头去,跟人打招呼。自从回到州郡来,他仿佛焕发了第二春,活力四射,奔走忙碌,很是活跃。由他牵头,联合几个家族的人,正是梅花谷的班子,成立了个“复兴社”,主要负责乡土联谊,引导民心等杂务事宜。
这项职务并非民间私立,而是经受陈三郎许可,落了玄武印的。
陈三郎入主州郡,借着斩杀石破军之势,威望卓越,深得人望,但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有人来帮忙处理。以陆景为首的雍州本地家族便应运而出,发挥着作用。
盘子越大,摊子越大,能够装纳的东西就越多。
陈三郎绝不介意把诸多势力拢聚在一块,因为这是发展的必经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