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228节

斩邪-第228节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熬好的鸡汤,你快喝了它。”

    陈三郎接过,慢慢喝着,喝完,放下碗。

    许珺把碗拿了,道:“你今天累了,早点歇息,我走了。”

    说着,转身出去,顺带把房门带上。

    房中陈三郎一脸“就知如此”的神色。

    两人的婚期几经波折,现在已经提上日程,计算时日,也就十五天左右的工夫。许珺虽然是个练武之人,但毕竟是女孩子,而且许念娘早有言在先,必须完婚后才能圆房。

    在王朝里头,这个制度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在此之前,许珺肯让陈三郎搂搂抱抱,上下其手的,已经算是大胆。还曾同床共枕过,简直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传扬出去,会惹人非议。

    陈三郎虽然不在乎,但他也不是猴急的人,最多也就等些日子吧。

    抬头去看桌上,许珺写的字在那里,字迹娟秀整齐,比以前胜出不知多少,看来这妮子没少下功夫。

    许珺爱读书,小时候跟父亲学过,只是学得不多,后来学武,便搁置下来了。不过自从结识陈三郎后,她又重新练起字来。与陈三郎两个,一个读书人学武,一个练武人学文,倒有些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的意味。

    在潜意识里头,也许许珺觉得自己整天打打杀杀,与陈三郎不配,所以才会苦心练字,这也是少女心思。

    “春江水暖鸭先知!”

    陈三郎不禁一怔,这句诗许珺是怎么知道的?记得自己不曾在她面前吟过呀,好生奇怪。

    他却不知道当年在泾县,许珺路经晚晴桥时,听陈三郎在河边吟诵的第一句诗,就是这一句。

    第一次的,总是念念不忘。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九十一章:远方风来,夜雨敲窗

    一宿酣睡,第二天起床仍有些萎靡不振的样子。看来施展那一剑的代价,得养两三天才行。解决了修罗魔骑,府衙的事务又交给周分曹等人打理,倒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躲在宅子里写写字,读读书。

    一剑之功,亦有收获,斩邪剑荧荧,又增添了几分圆转之意。

    梳洗完毕,在院落中打一通拳,那许氏拳经着实不凡,对于强身健魄有着非凡功效。这么久以来,他一直坚持锻炼,这才把身子养了起来,否则的话,还像最初的时候那般文弱,只怕一剑用出,整个人便被抽空了,还能不能挺过来都不好说。

    修道一途,大都是养神。而身子骨不好,神魄便不可能养成。是以众多教派,不但有神通法诀,更有炼体的功法,两者结合,才能有所成。

    陈三郎泥丸宫中养着《浩然帛书》,在本质上,此书与道君佛像都是一样的存在,只是养成形态和方式有所区别罢了。

    它,也应该是一种“神”。

    养神磨练,殚思极虑,都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为基础。

    打完拳后,出了身汗,觉得舒坦了些。那边小翠走过来,轻声道:“公子,早饭做好了,夫人请你去吃。”

    此女是陈家“老人”,当陈家遇难落魄时,其家人要她离去,但她始终不肯,一直留了下来,深得陈王氏信任。现在也算熬了过来,在华叔年岁渐长的情况下,她俨然已成内府管家。府中仆从见着,纷纷尊敬地叫一声“翠姐”。

    陈三郎便进入饭厅,陪母亲用饭。

    早饭颇为丰富,有小米粥,有鸡蛋,有面。

    陈王氏知道儿子出城办事,十分劳碌,因此特意叫厨房做丰富些。她倒不知道儿子是出城搏杀去了,否则的话,不得担心得要死。在她心目中,自家儿子可一直都是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呀,何曾舞刀弄枪来着?要不是遭逢乱世,哪里会遭受这份罪?

    见到陈三郎精神萎靡,妇人便心酸起来。

    话说回来,这些时日陈三郎多数都在外面跑,陪母亲吃饭说话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想此处,便心觉愧疚。幸好现在与二姐重逢,她一家子便住在附近,时常来与母亲作伴,再加上许珺宋珂婵二女,母亲总不会觉得寂寞。

    今天,既得空闲,就好好陪母亲一天吧。

    陈三郎定了主意。

    吃过早饭后,便陪着母亲去喂喂鸡,修理下花草,再散散步。时光平淡却别有意味,内心平静无波。

    散步的时候,陈王氏忽道:“原儿,你觉得珂婵姑娘如何?”

    陈三郎回答:“挺好的。”

    “确实挺好的,知书识礼,待人温和,我很中意。”

    陈三郎一愣神,听着娘亲这话,话中有话呀。

    陈王氏继续道:“我也看得出来,她中意你!”

    陈三郎“啊”了声,老脸不禁微红,他又不是榆木疙瘩脑子,对此自然也有察觉的。

    陈王氏脸上笑意连连:“原儿,你也不必害臊。男人三妻四妾,却是常事,只要你情我愿便好。”

    男人三妻四妾,其实也不平常,寻常人家,哪里能够?只有士族阶层才有这个可能,具备这个条件。毕竟老婆娶回家,是得养的,而且娶老婆花费不菲,还得女方愿意进门做小才行。

    陈三郎倒没有想过这些,他可一直只想着许珺来着。

    陈王氏又道:“原儿,娘就是这么随口一说,不想看到你们耽误了。现在你已长大成人,有了功名在身,这些事,你自己做主。”

    记得当初在泾县,儿子莫名晕倒在泾河边上,醒转后恍然开窍,便变得很有主见了。那时候,自己还想着做主,与刘家做亲,让儿子娶了刘家女儿,成家立业,只是儿子不愿意,这才推了。

    现在想来,肯定是陈三郎不喜欢,所以才没有成事。那时候的他,连童生都不是,便能坚持主意。如今三元及第,又入主了府城,当然更会有主见。陈王氏了解儿子,自不会勉强。

    陈三郎讪然笑道:“母亲放心,我自有主张。现在入了秋,夜晚寒凉,你可得注意些……”

    这一天,二姐她们都没有来。也许来了,听闻有陈三郎在,便识趣地离开了,不打扰他们两母子相聚的美好光阴。

    一日忽忽而过。

    入夜,处理完各种琐事后,陈三郎便坐下来,提笔写字。读书人安心定神,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写字,这和释家敲木鱼念经道家打坐冥想等如出一撤。

    自从入主府城,事务纷呈,一件接着一件,很是紧迫。积累下来,难免心浮气躁,到了此时,陈三郎便知道,该安静地坐下来,看一卷书,写一页纸了。

    突然间,他想起了小龙女。

    泾县一别,小龙女便失了音信,不知在现在何处。

    倒不是担忧她的安危,敖卿眉已养好了伤,能变幻人身了,以她的实力,等闲谁能伤害?而且蟹和雄平等一众手下肯定已经守在她的身边了。这些水族妖类被小龙女传授术法,进步有目共睹,大有长进。

    陈三郎想小龙女,是想起在泾县的那一段美好时光。那时候其为红鲤身,藏在后院水井中,而他则每天晚上捧一卷书坐在井边,书声琅琅……

    读书给鱼听,何其悠哉!

    当为一痴。

    读书人,本多痴。

    不过一切都渐成过去,怕是再难重拾,只能怀念了。

    陈三郎想着,不禁会心一笑。

    突然间,外面风变大了,呼呼吹起来,把院落的树木枝条都给摇得哗啦啦作响。紧接着,淅淅沥沥的,抖落下无数的雨点来。

    陈三郎赶紧把窗户关上,不教雨点被风吹进来,湿了房间。

    这雨点似乎不小,扑打在窗户上,发出密集的“噗噗”声响,倒像是有人在外面敲窗一样。

    陈三郎晒然一笑:今天刚跟母亲说秋夜寒凉,今晚便下起雨来了。秋雨连绵,只怕这一下,这气候便会一天比一天凉了。

    他重新坐下,听着外面的风雨声,执笔起来,在纸上写下两句:远方风来有何事?夜雨敲窗似故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九十二章:雍州大势,谁主沉浮

    秋雨缠绵,第二天也不见停,空气有一股清新的意味。

    又歇一宿,陈三郎的精神渐渐恢复过来,陪母亲吃过早饭后便去府衙公房。

    周分曹与郭楚见他来到,赶紧起身见礼。

    诸多事务,在他们两人的梳理下,慢慢都形成了秩序,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进行得不错。

    作为进士官员,两者的能力有目共睹,反正让陈三郎自己来做,在短短时日里头也决然做不到这个程度。

    说了会事,就见到宋志远带着三个人走了进来见礼。

    陈三郎见宋志远脸色有些怏怏,便猜测到几分,一问之下,果然如此。

    那日宋志远听闻崂山梅花谷那边还有不少读书人,赶紧便去招揽,不料到了那边,却碰一鼻子灰。登门拜访,说得口水都干了,并没有什么效果。甚至还有人指着他鼻子骂,说他堂堂大儒,居然帮陈三郎卖命,他日定然不会有好下场……

    这骂得有些没头没脑。

    宋志远满腹恼火,无奈发作不得,最后只说动了三名秀才,然后回来了。

    这三名秀才都有些年纪,属于那种考了十几二十年都没考上的,学识一般,胜在基础功扎实,适合做基层教育,聊胜于无。

    他们三个也是自知断了仕途,才愿意跟随出来,看能否搏个前程。

    听完,周分曹浓眉皱起,喝道:“这些人好生无理,不愿就不愿,何故骂人?”

    陈三郎冷笑一声:“都是些遗老遗少,心比天高,实无本事。满嘴忧国忧民,却只会窝在山沟沟里头吟诗作赋,悲秋伤春,哭哭啼啼像个娘们!”

    “说得好。”

    郭楚附和道,他便是从梅花谷出来的人,当然最是了解。倒不是说里面的人品性不行,而是书呆子气太重,整天文绉绉的,毫不客气地说,典型反映出王朝文坛百年沉积下来的靡靡之风,惯于互捧臭脚。只要有人琢磨出了句诗词,也不管好坏,一堆人立刻吹嘘起来,仿佛写出了绝世妙句一般。

    其实,也就是些无病呻吟的东西。

    整个梅花社的人,从早到晚,也不劳作,便是捣弄这些,虚得很。

    郭楚虽然也是文人出身,但与此格格不入,也看不惯,因此陈三郎一请,马上便出山。

    宋志远得了三人,要安排细务,说了会话,便告辞离开。其刚去一会,江草齐来到。

    现在府城中,武有江草齐,文有周分曹,他们两个,便是左臂右膀,深得信任。

    江草齐来,是要分说整个雍州形势的。

    以往时候,他在下面县城担当统领,但不和别的县城统领那样只偏居一隅,大肆搜刮,而是积极关心了解整个雍州大势,为此派遣出了不少探子。久而久之,便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情报。

    这些情报他只掌握在自家手里,那时候苏镇宏不思进取,交给他也无用,反而会招惹猜忌,有杀身之祸。

    现在到了陈三郎主事,情报自然要拿出来,从而制定全局战略。

    府城比县城大,但比起整个州域来,依然只是一隅罢了。

    雍州有五大府城,分别为崂山府、怀山府、江安府、中元府、高平府,再加上一个雍州郡城。

    郡城有蛮军驻守,难以攻打。而各大府城的情况则十分混乱,旗帜更迭,走马灯笼般,真得像过家家。

    所以江草齐都不敢保证打探来的情报十分准确,也许那时候是某人主事,但过得几天,却换成了另一个人。

    不过根据情报所说,雍州境内已经形成了两大支义军的旗号,一支旗号为“高平军”,顾名思义,便是源自高平府;另一支名为“洞庭军”,据说领军者出身洞庭湖,故得名。

    这两支义军渐成规模,手下都有数万人之众,至于其中多少流民,多少壮丁就不得而知,反正人数摆在那儿,能够唬人。

    古言云: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雍州也一样。随着两支义军的发展壮大,不断兼并,迟早会有一战,而一战后,胜负将决定谁主沉浮。

    情报显示,高平军已经得了高平府,正不断蚕食周边地盘;而洞庭军占据的是中元府,大肆招兵买马……

    但这些,已经是一个月前的情报了。

    江草齐慢慢说着,好让诸人一边听,一边消化。

    对于雍州的主要府城分布,周分曹等也是知道的,但各个府城的形势如何,却一无所知。郭楚以前曾为江安府同知,但逃难已久,现在江安府变成甚样,哪里还弄得明白?

    江草齐的情报十分重要,总算对雍州的整体局势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现在他们虽然占据了崂山府,形势稳定,但只是暂时的。要想长久,则必须发展,犹如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