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梦设计师-第20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残暴,他不顾百姓的饥苦,把大量粮食藏在塔中。
百姓忍无可忍。将他禁锢在塔中,主教最终成了成群的老鼠的美餐。
由此,“鼠塔”成了关税塔的别名并一直流传至今。
今天“鼠塔”作为莱茵河上的信号塔指导着来往船只的航行。与塔隔河相望的是享有“红葡萄酒之乡”的美誉的阿斯曼斯豪森市。
尼德瓦尔德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尼德林山下。
纪念碑高35。5米,是为纪念1871年德意志统一帝国而建造的。
顺莱茵河而下,地处圣?哥阿和圣?哥阿斯豪森之间有个地势十分险恶的狭窄地段,右边有巨石赫然突起,直刺云天,这就是“洛雷莱山崖”。
崖高132米、宽90米,陡峭的岩壁像一个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于莱茵河的弯角处。每当河水下降时,人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危险的“七少女”暗礁,传说它是由铁石心肠的美女变成的。
这些奇特的暗礁在落日余辉的照耀下就像少女在梳妆打扮,姿态妩媚迷人。
自古已来,这里暗礁林立、漩涡四起,给无数的船只带来了灾难,并由此产生了船夫被妖女洛雷莱的美姿及动人的歌声所迷惑而丧身江水的动人传说。
这是莱茵河浪漫色彩的象征,每当游船在此经过,罗累莱之歌就会响起,美妙的歌声把人们带进了童话般的梦境之中。
在莱茵河两岸至今仍保留着五十多座城堡、宫殿的遗址,每座城堡都有它们自己的名称。每一座古堡都有一段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它记载着英雄们气吞山河的业绩及幽幽的儿女恋情。古老的城堡、迷人的传说伴随着游者整个莱茵旅程。
莱茵河上游瑞士北部与德国交界的地方,有宽达110米的莱茵河瀑布。胆大的游人可以乘着小舟,随波起伏直抵瀑布下面。莱茵河中游,从宾根到德国波恩这一段,峡谷幽深曲折,景色十分壮丽,关于莱茵河的许多古老的传说都发生在这里。
在德国境内有867公里。ainz)到科布伦茨(koblenz)间。这里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
人们坐在白色的游艇之上,极目远望莱茵河的美丽风光,碧绿的葡萄园层次有序地排列在两岸,一座座以桁架建筑而引人注目的小城和五十多座古堡、宫殿遗址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
一段段古老的传说不时把人们的思绪带向遥远的过去,人们深深地陶醉在这充满浪漫情趣的多姿多彩的莱茵河美景之中。
为了保护自然风景的原貌,莱茵河河谷段没有架设桥梁,往来两岸都靠轮渡。两岸风景有点像中国的三峡,但山没有三峡的高、陡。沿河两岸山坡上遍布葡萄园,点缀着无数罗马时代的古堡。
欧洲还没有哪一段大河流域风光能象这一段50公里长的莱茵河中游那样,荟萃了如此密集的、有几百年历史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景观。
不过嘛,即使莱茵河这么美,叶超也人河里抓了鱼,但是他没有马上烤来吃哦,而是用心魔术了解一下这些鱼有没有因为曾经的污染而变得不能吃。
心魔术连癌细胞都可以杀死,检查河鱼有没有被污染很容易。
莱茵河曾经被污染过……
莱茵河污染事件是指20世纪中期以来莱茵河水体遭到的一系列严重污染事件。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莱茵河曾一度成了欧洲最大的下水道。仅在德国段就有约300家工厂把大量的酸、漂液、染料、铜、镉、汞、去污剂、杀虫剂等上千种污染物倾人河中。
此外,河中轮船排出的废油、两岸居民倒入的污水、废渣以及农场的化肥、农药,使水质遭到严重的污染。据估计,河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达1000种以上。
1986年11月1日深夜,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桑多兹(sandoz)化学公司的一个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装有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有毒物质随着大量的灭火用水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
桑多兹公司事后承认,共有1246吨各种化学品被扑火用水冲入莱茵河,其中包括824吨杀虫剂、71吨除草剂、39吨除菌剂、4吨溶剂和12吨有机汞等。
有毒物质形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向下游流去。翌日,化工厂用塑料塞堵下水道。
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有毒物质流入莱茵河后,再一次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约160公里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约480公里范围内的井水受到污染影响不能饮用。
污染事故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沿岸城市,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定量供水。
由于莱茵河在德国境内长达865公里,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因而遭受损失最大。
接近海口的荷兰,将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50章:母亲之河
(全本小说网,。)
莱茵河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传统的欧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
河航运十分方便,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
莱茵河还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莱茵河运费低廉而有助于将原料的价格降低,这是莱茵河成为工业生产区域主轴线的主因。
现有1/5的世界化工产品是在莱茵河沿岸生产的。莱茵河过去长期是欧洲政治纠纷的源泉,现在则因污染程度的提高,国际间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态保护。
莱茵河干流全长大约1230公里(目前据测算,从瑞士格劳宾登州阿尔卑斯山区的莱茵河源头,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和法国,直到荷兰湾的出海口,莱茵河总长应该为1232公里左右),通航里程将近900公里,其中大约700公里可以行驶万吨海轮。
航行至莱茵河罗蕾莱处的船只莱茵河从阿尔卑斯山流向北海海盆,现今莱茵河的地理与地质环境是从阿尔卑斯造山运动(alpine orogeny)时开始形成的。
在欧洲南部,这个时期从约在2亿4000万至2亿2000万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开始,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出现。现在的地中海是来自于这个稍微比较大的古地中海。在1亿8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往反方向移动,开始挤压古地中海海床,使得欧亚大陆压在古地中海的上方,板块的边缘在新生代的渐新世与中新世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
在这次挤压中有几个板块的位置移动,形成地中海附近独特的地质特征,包括比利牛斯山、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向西移动的安那托利亚与希腊的山脉及岛屿。这种挤压与造山运动持续到现在,导致山脉每年持续上升与火山活动。
在欧洲的北部,北海海盆是在三叠记与侏罗纪时形成的,直到都还现在沉积物仍继续堆积。在阿尔卑斯造山运动与北海海盆沉积之间的区域,地势仍然比较高,包括阿登、埃菲尔山与孚日省,这是因为比较早期的华力西(variscan)造山运动所造成的。
在始新世之后,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在这个区域造成了一个n…s裂口系统。这个裂口主要是由位于德国东南部/法国东部的上莱茵地堑与德国西北部/荷兰东南部的下莱茵湾。
在中新世的时候,一个河流系统在上莱茵河地堑发展起来,它继续往北流,被认为是最早的莱茵河。在这时期,还没有任何支流流入莱茵河,反而隆河与多瑙河的分水岭从阿尔卑斯山北侧流走。
现在阿尔卑斯山是莱茵河的分水岭,但是原先并非如此。在中新世时,莱茵河的分水领只有到埃菲尔山与韦斯特林山的南部,大约位在阿尔卑斯山北边450公里的位置。
然后sieg流入莱茵河,不过摩泽尔河则尚未成为莱茵河的支流。阿尔卑斯山北麓则往多瑙河注入。
莱茵河凭著河流袭夺往南延伸,并导致它的支流持续增加。在上新世时期,莱茵河已经靠着河流袭夺达到孚日山脉,包括摩泽尔河、美因河与内卡河都成为它的支流。
阿尔卑斯山北部则是隆河的流域。莱茵河在更新世早期时,已经将现在大部分阿尔卑斯山原本流入隆河的河川纳入流域之中,包括阿勒河在内。
从这个时候开始,莱茵河流域扩展到博登湖上游,而美因河的上游(施韦因富特之后)与孚日山脉也已经成为莱茵河流域的一部份。
冰河时期更新世是冰河期交错的时代,大约6个主要的冰河期在600,000年前开始。
当时海平面下降120米,大陆大部分的边缘地区于是暴露出来。在更新世早期,莱茵河是往西北方向流动,注入现在的北海。ion)时期,现在北海的北部是被冰所覆盖,且透过这英格兰的运河形成大湖。
使得莱茵河的源头透过这英格兰的运河转向。在冰河时期间,塞纳河的河口位于布雷斯特近海,所以泰晤士河及塞纳河皆是塞纳河支流。当海平面在间冰期大约回复到原先的高度时,莱茵河于是在现在的荷兰境内形成三角洲。
最后一次冰河期从74,000年前持续到更新世结束。在欧洲西北部,有两个阶段非常寒冷,分别在70,000年前与29,000…24,000年前达到顶峰。
第2个阶段稍微比最后一次冰河期极盛时期(last glacial maximum)还早。
在这时期,下莱茵河往西流,通过荷兰,延伸西南方通过英国运河,最后注入大西洋。英国与以色列运河与大部份的北海变成陆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低约120米。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现在莱茵河大部分的源头并非位于冰层下方,虽然它的来源无疑是冰河的水。
冰河时期冻土层的植物与动物群从亚洲延伸越过欧洲中部抵达大西洋。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极盛时期,当时冰棚覆盖在斯堪的那维亚、波罗的海、苏格兰及阿尔卑斯山,于是冻土层自然分布在这个区域。黄土或是被风吹拂的尘土越过冻土层,沉积在莱茵河谷与四周,导致土壤相当适合农耕。
当欧洲西北部在22,000年前缓慢地开始暖化,冰冻的底土及阿尔卑斯山延伸出的冰河开始融化,冬季的积雪也在春季融化。
大部分都进入莱茵河的周围,下游河道因此增长。快速的暖化与植披转变成开放的森林开始在13,000年前。
大约在9000年前,欧洲已经完全是树木丛生。
随着全球的冰覆缩小,海洋的水位升高,英吉利海峡与北海再度被水淹没。冰雪融化后的水流入大海,陆地的沉积被水淹没成为欧洲的海岸线(海侵)。
大约在11,000年前,莱因河河口位于多佛海峡。北海的南部仍然存在一些陆地连接欧洲大陆及英国。大约在9,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后,这个连接遭到阻断,并影响人类居住的分布状况。
从7,500年前开始,潮汐的状况及水流与现在相当的类似。
海平面上升的频率已经下降,主因是莱茵河沉积与海岸持续隆起:至少在7,000年以前,海岸线与现在相当类似。在北海的南部,因为地层构造的沉积,海平面仍然继续上升,100年上升约1-3厘米(最近3,000年上升1米)。
全新世在全新世开始之后(11,700年以前),莱茵河进入冰河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山谷。
随着荷兰地区海平面继续上升,全新世莱茵河…默兹三角洲于8,000年前开始形成。同时代的绝对海平面上升和地理构造的沉降对于三角洲的变化造成强烈的影响。
人类的影响于3,000年前出现在三角洲地区,因此土地清除情况增加(铜器时代的农业活动),莱茵河在高地地区(德国中部)沉积情况快速增加,三角洲面积增加速度也因此变快。
目前瓦尔河和下莱茵河是透过鹿特丹附近的前默兹河口流入北海。莱茵河分支艾瑟尔河流向北方,进入艾瑟尔湖(艾瑟尔湖前身为咸水潟湖,但是自从1932年以来逐渐成为一个淡水湖泊)。
莱茵河的水量被划分为三个部份:瓦尔河(占有6/9的水量)、下莱茵…莱克河(占有2/9的水量)和艾瑟尔河(占有1/9的水量)。
莱茵河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高山之上,有两条源流,即前莱茵河。
前莱茵河发源于托马湖,与来自南方的后莱茵河会合。
在库尔下方,莱茵河离开阿尔卑斯山脉,首次形成瑞士和列支敦斯登,因水势和缓而形成三角洲。
出湖后,莱茵河流经其温特塞以下的地区却是例外,这里边界有所偏离,因之沙夫豪森。
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