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34节

二战全景纪实-第34节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团”和冲锋队“英烈祠”旗队走在仪仗队前头,威武严整,浩浩荡荡,墨索里尼十分敬佩。
  他悄声对希特勒说:“你们的仪仗队气度不俗,钦佩。
  我回国后也要仿效你们,组织像样的仪仗队。”
  其实,这是希特勒有意安排的,他想到在威尼斯检阅军容不整、步伐懒散的意大利仪仗队给他留下的坏印象,便在准备接待墨索里尼来访时指大战前的德意两国头目,前排左起:戈林、墨索里尼,希特勒、齐亚诺(墨索里尼的女婿,意外交部长);后排位于墨、希之间的是鲁道夫·赫斯;希齐之间的是海德里希。
  示,一定要搞一个庞大的仪仗队,加强训练,严格要求,整齐划一。
  听了墨索里尼对仪仗队的赞誉,希特勒微笑着点了点头。
  欢迎仪式结束后稍事休息,墨索里尼由希特勒陪同,于下午7时乘火车前往梅克伦堡军事演习区参观。
  德军在梅克伦堡举行的演习是9月16日开始的,26日是最后一天,没有什么可观看的了。
  但希特勒为了使墨索里尼对德军有个深刻印象,下令认真组织一次“表演”,而不是演习。
  经过煞费苦心的准备,在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来到演习场看台时,一场“战争”终于爆发。
  霎时间阵地上枪声大作,坦克部队发动进攻,轰炸机和战斗机一批批俯冲轰炸、扫射,配合坦克部队进攻。
  枪炮声、爆炸声、飞机和坦克声,震耳欲聋;地上坦克跑、天上飞机飞,令人目不暇接。
  墨索里尼兴致勃勃地观看,不时地赞叹:“好!
  ”
  “真好!
  ”
  表演结束后,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又前往武斯特罗高炮射击场,参观德国空军举行的射击演习和防空部队使用轻重两型高射炮射击空中和地面目标的演习。
  这些演习效果非常好。
  这一天的参观使墨索里尼深信德国武装部队是不可战胜的。
  9月27日,墨索里尼参观了埃森的克虏伯军工厂;晚上到达柏林,又受到盛大热烈的欢迎。
  28日,墨索里尼主动提出去参观波茨坦和莫愁宫;晚上出席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的群众大会。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讲话都强调“保卫和平”。
  希特勒对战后意大利没有同其他国家一起“污辱”德意志民族给予高度评价。
  墨索里尼用德语讲话,引起柏林市民的热烈鼓掌。
  他说,“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罗马——柏林轴心的团结一致是不可动摇的。”
  墨索里尼越讲越激动。
  这时突然下起了暴雨,听众蜂拥而出会场,封锁会场周围的大批党卫队员也阻挡不住狂奔如潮的群众。
  少数一时挤不出去的听众索性站下来,诙谐地将原来“杜切(领袖),杜切”的欢呼声改换成“杜舍(淋浴),杜舍”的嘲笑声。
 


13。三国“轴心”(7)13。三国“轴心”(7) 
  

  墨索里尼也淋了个落汤鸡,尴尬地站在雨中看群众乱哄哄地躲雨。
  墨索里尼9月29日回国前又一次检阅了德军仪仗队,带着对希特勒和德国军队的敬佩回到罗马,立即指示齐亚诺就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一事与德、日两国进行具体磋商。
  齐亚诺通过外交途径分别与德国和日本进行协商,相互约定:意大利承认德国在中欧和巴尔干半岛的行动自由;支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德国对意大利在地中海一带活动提供帮助。
  日本承认意大利吞并阿比西尼亚。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正式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到了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又签署《同盟条约》,进一步结成军事同盟。
 


14。悲歌又一曲(1)14。悲歌又一曲(1)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又在上海得手后,便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
  日本一向把热河省看做“满蒙”的组成部分,在伪满建立前夕,曾企图侵占热河,因遭到辽西、热河义勇军和东北军骑兵第3旅的阻击才停止进攻。
  由于蒋介石禁止组织义勇军,使义勇军外无援助,内无粮草,孤军作战。
  加之日寇疯狂清剿、扫荡,到1932年冬,马占山、苏炳文、李杜各部都退入苏联,被解除了武装。
  冯占海等部则退入热河境内。
  剩下的义勇军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但力量有限。
  于是关东军就乘机向热河进军,直逼长城。
  1933年1月1日晚11时,日军蓄意制造“手榴弹事件”,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向山海关驻军发动突然袭击。
  我驻军立即予以反击,打退敌人数次进攻。
  3日上午11时,敌军在海陆空三军火力配合下,向南关及南门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一时炮弹横飞,房屋燃烧,硝烟冲天,战斗异常激烈。
  我城内只有两个营的兵力,在团长石世安率领下,英勇还击。
  但由于敌众我寡,又受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影响,没有预筑防御工事,守军死伤惨重。
  我方除十几人在团长石世安率领下,与敌坦克做殊死巷战后退出城外,其余尽皆战死。
  此战中,我人民群众死伤近2000人,未逃出的妇女、学生几乎全被日军屠杀。
  我守军也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毙敌400余人。
  日军夺取山海关后,关东军以第六、七、八、十二师团为主力,再加伪军总计10万余人,于1933年2月21日兵分三路进攻热河。
  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放下部队不管,扣留了200余辆军用载重汽车,往天津外国租界运送自己的金银财宝和烟土。
  凡抵抗的军队,蒋介石不准补充兵员和弹药,所以各部队日退百里。
  日军大骂中国军队:“你们的腿跑得这样快,我们报告战果都没法报告,希望你们跑慢点!
  ”
  由于中国军队的大溃逃,日军不费吹灰之力,于3月4日上午10时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
  热河失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张学良被迫引咎辞职。
  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
  蒋介石不但不抗日,反而下令:“侈言抗日者,宁杀勿赦。”
  接着,又命令何应钦取消河北境内的义勇军、救国军等抗日力量,派蒋孝先的宪兵第5团到北平搜捕共产党和爱国青年,破坏华北人民的抗日活动。
  驻守在长城一线的国民党军队和长城内外的义勇军在全国人民抗日呼声的鼓舞和推动下,自动奋起抵抗。
  首先是驻守喜峰口的第29军第37师,在师长张自忠、副师长冯治安和负责第29军前方指挥的何基沣将军的指挥下,从3月9日开始,与进犯的日军进行了七昼夜的殊死搏斗。
  张自忠将军善于夜战、近战。
  他指挥37师官兵利用夜幕主动出击,迂回包抄日军,给敌军以沉重打击。
  其大刀队更是震惊长城内外,杀得日军闻风丧胆。
  张自忠将军坚决抗日,守住了喜峰口,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
  接着,3月16日至18日,第29军刘汝明师又在遵化以北的罗文峪地区,连续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守住了罗文峪。
  于喜峰口御敌的同时,中央军第17军第25师于3月11日在古北口与日军激战三昼夜后,古北口失守。
  25师装备极差,除迫击炮外,山炮和野炮都没有,又是匆匆上阵,但在师长关麟征和副师长杜聿明(关负伤后代理师长职务)率领下,凭一腔热血与强敌激战,毙伤敌军2000余人。
  第154团派出的一个军士哨,因远离主力,在大部队撤退后,仍与敌人顽强战斗,毙伤日军百余名。
  日军最后用大炮和飞机联合轰炸,才把哨所炸平,七名军士全部壮烈殉国。
  七勇士的事迹,使日军也由衷敬佩。
  他们把七勇士的尸体埋起来,并立了一块“支那七勇士之墓”的石碑。
  日军占领古北口后,又于4月16日至5月11日向南天门发动了新的进攻。
  第25军第2师师长黄杰思想麻痹,以为日军脚穿皮鞋爬不上南天门左翼的制高点,所以只派了一个连防守上面的八座碉堡。
  这一个连的官兵也凭地势险要,放松了警戒。
  结果日军一个大队在当地汉奸的带领下,于20日夜偷袭成功,一夜之间,八座碉堡全部被敌占领。
  第2师苦战5昼夜,反复争夺,也未成功。
  由于伤亡惨重,只好由刘勘的第83师接替。
  83师又激战8昼夜,敌我双方均伤亡很大。
  5月10日至11日,日军发动了更大的进攻。
  一昼夜之间,守军团长魏巍受重伤,副团长汪兴稼阵亡,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第83师全线崩溃,被迫撤离阵地。
  师长刘勘欲拔枪自杀,被参谋处长和作战科长夺去手枪。
  古北口、南天门失守后,中央军节节败退,日军大踏步前进,北平岌岌可危。
  何应钦赶紧调傅作义的第59军开往昌平集结待命,同时立即向日求和。
 


14。悲歌又一曲(2)14。悲歌又一曲(2) 
  

  59军到昌平后,于5月21日与日军进行了激战。
  但5月22日下午,何应钦会见了北平日本大使馆代办中山,要求停战。
  23日,59军从拂晓到晚6时,在怀柔县城以西,南自石经厂、北至长城—线与日军连续血战了15小时。
  战事正酣,何应钦突然命令停火。
  傅作义将军气愤地向参谋长陈炳谦说:“这个仗打得太窝囊,牺牲了这么多官兵,他们以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却是妥协、停战。
  阵亡的将士能瞑目吗?”下午7时,何应钦又连续给傅作义打了3次电话,命令他马上撤至高丽营一线。
  傅回答说:“只有敌军先撤,我们才能撤,我决不在敌人火力下撤退!”何应钦又命令参谋长带着他的手令,强迫傅下令撤退。
  傅军只好撤退,长城抗日的最后一仗草草收场。
  接着,经蒋介石批准,中国军代表熊斌与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于1933年5月31日在塘沽仓库楼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其内容是:“第一,中国军队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镇、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南地区,今后不得越过该线前进。
  不得做一切抗战扰乱行为。
  第二,日军为确悉第一项实行之情形,可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视察实情。
  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予以便利。
  第三,日军确认中国军队已撤退至第一项协定之线时,不超越续行追击,且自动撤归长城线。
  第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协定之线以北及以东地区内之治安维持,由中国警察机关担任之。”
  这个协定是继袁世凯之后最大的卖国条约之一,使冀东地区逐渐变成了第二个“满洲国”,为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热河失守,长城抗战失利,《塘沽协定》的签订,这无疑是抗日战争中的悲剧。
  但悲剧还未演完,悲剧中的悲剧人物还在悲愤中抗争、呼号。
  较有代表性的悲剧人物是冯玉祥将军和他的老部下、年轻的共产党人吉鸿昌将军。
  冯玉祥,原名基善,字焕章。
  安徽省巢县人,1882年生,父亲是淮军(后称练军)下级军官,家境贫苦。
  11岁母亲去世后随父住在军营,从小受到军事生活的熏陶。
  1896年14岁时正式入伍,先后当过哨长、排长、管带、参谋长、团长、旅长。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调任陕西、河南督军。
  第二次直奉战争为第3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与奉军作战。
  由于受孙中山影响,于1924年10月回师北平,发动了北平政变,解除了总统卫队,囚禁了曹锟,成立了中华民国国民军,并电请孙中山北上。
  11月5日将已废清帝溥仪驱逐出故宫,彻底清除了清室小朝廷。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全国人民掀起了反帝斗争高潮。
  冯玉祥倾向革命,受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影响,派代表团赴苏考察,又选送了30名学生到苏留学。
  苏联也派军事顾问帮助冯玉祥训练部队。
  冯玉祥反帝和追求革命的行动,引起国内外反动派的仇视,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等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组成反赤大同盟,准备联合进攻国民军。
  冯玉祥为了缓和局势,于1926年1月10日宣布下野,3月20日率员赴苏考察。
  不久,国民军在南口大战中被直、奉军和晋军、直鲁联军击败,残部退向绥远。
  冯玉祥得到消息后,立即于9月16日回到绥远五原,并于9月17日在五原誓师,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7年5月,冯玉祥与奉军激战于河南,占领洛阳,6月与北伐军会师中原。
  到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