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春秋-第2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利,不敢停下来。”
说着话,运兵船渐渐靠岸,余皇大舟贴了上来,两船相隔丈余时,任公子跃到了运兵船上,道:“听说龙伯在阳山谷中了不疑的埋伏,越女出了意外,是否真的?”
伍封道:“大致如此,不过柔儿却是死在王子姑曹的手中。”
两舟停在岸边,伍封邀任公子一同用饭,席间将诸般前事和听到伯嚭与颜不疑的对话说了一遍,任公子大惊道:“不疑怎会如此?他这么搞法,对代国可大为不利。”
伍封叹了口气。
任公子沉默了良久,问道:“计然用的也是我们董门的剑术?”
伍封点头道:“的确是董门剑术,他的剑术颇有些造诣,恐怕比市南宜僚还要略高一些,而且逃走时还使出了一式剑招,颇似‘屠龙剑法’。”
任公子道:“可昔我一直未去过落凤阁,也未见过计然,否则早就认出他来了。”
伍封奇道:“任兄认识他?是了,他还说与你是旧识哩!”
任公子道:“这人是董门中少见的文武兼修之人,师父常说他是相国之才。当年他在门中时,一连数晚偷看祖师爷屠龙子练剑,犯了门中大忌,师父正想处置他时,却被他逃走了,从此天下间再无他的消息。想不到他改名计然,跑到了越国。”
伍封道:“怪不得他的屠龙剑术远逊于颜不疑,原来是偷学的。”
任公子皱眉道:“越国的事在下知之甚悉,从来不知道勾践身边还有计然这样的高手。”
伍封心道:“柔儿在越国颇久,我却从未听柔儿说过计然,想来连柔儿也不知道越国还有这么个第一剑手。”道:“这人犯了董门之忌,居然能从门中逃出来,看来还有十分的逃命功夫。”他听柳下跖说过,当年柳下跖几次欲从董门逃走都被抓了回去,计然竟能逃脱,可见不同一般。
任公子苦笑道:“不瞒龙伯说,计然在董门中之最得师父宠爱,他之所以能逃走,其实是师父暗中放了他。”
伍封奇道:“想不到令师身为一门之主,也会偏私。”
任公子道:“这也怪不得家师,天下间有谁能忍心杀却自己的儿子呢?”
伍封愕然道:“计然是董梧的儿子?”
任公子点头道:“不错,其实计然是家师以前的小妾所生之子,其母很早便死了。计然是师父之子,虽然他并未正式加入董门,仍算董门中人。”
伍封道:“原来如此,怪不得在下只听说过屠龙子、董梧、任公子、颜不疑、柳下跖、朱平漫、南郭子綦、东郭子华、市南宜僚等名字,未听说董门还有个计然。”
任公子叹了口气,道:“我们董门数十年间声名赫赫,这些年却显出没落之像,便始自计然,家师自坏门规在先,以致门中地位高些的弟子各生自己的打算。”
伍封点头道:“譬如任兄便是如此,既然任兄成了代王,日后自然会以代国的利害为念,门中之事便得另行考虑。若非如此,任兄早就出现在那阳山谷外了。还有那颜不疑,他既然已成为夫差之子,所思所想自然是以吴国利害为主,若董门之事将有损吴国,恐怕他也不会去做了。”
任公子叹道:“这是自然,不过有一事在下有些不明白,龙伯既然离吴回齐,不疑怎会想着要加害龙伯?龙伯甚得吴民之心,在下若是夫差,早就千方百计将龙伯留在吴国,厚土以封。吴国眼下便如泥陶之器,外表虽然仍然好看,其实一碰便裂。天下之事绝不可能长时间瞒过他人,就算不疑得手,那些士卒谁都有家人好友,未必不会说了出去,此事早晚必会被吴民知道,届时人心背向,国灭可见。吴国之败落,始自令尊被杀。眼下要说损吴之大,莫过于此事了。不疑向来聪明多智,怎会做出这样的愚蠢不智之事?”
伍封暗暗佩服,道:“任兄眼光锐利,政务精熟得紧哩!怪不得令叔会将代王之位传给你。此事说来烦恼之极,不说也罢。是了,在下早有一事相询,任兄姓任氏,代王是令叔,是姓任氏么?”他想,支离益这名字古怪,支离是指人腿脚不便,须用木撑才能行走。支离益名满天下,却不改名,想是个独行其事之人。任公子姓任,他们是代王一族,不可能与庶人般无氏而乱起名,支离益的真实姓名,莫非叫任益?
任公子笑道:“这是代俗,在下生与任城,故而姓任,与家叔无关。日后在下有子,若生于吴都便姓吴,生于临淄便姓临。”
伍封笑道:“原来如此,任兄不说,在下还真是不知道此俗。今日若非任兄巴巴地追上来,计然早就向我们下毒手了,说起来,任兄算得上救了我们这么多人性命哩。”
任公子摇手道:“这是误打误撞,又算什么。其实自从龙伯入吴以来,我们好歹也算共事数月,在下对龙伯的看法大有改观,心中早就在想,若能将以往的恩怨一笔勾消,大家结为好友,在下便开心得紧了。”
伍封点头道:“其实在下与任兄以前有多番冲突,并非私怨,今日任兄又救了我们数十人,在下还怎敢记得以往不快之事?”其实在他的心中,任公子是赵飞羽的未来夫君,不免有些爱屋及乌的心思,何况的确如颜不疑和伯嚭说话时所说,任公子也不再视他为仇,虽然任公子所想的多半是因代国的国事所需为目的,但毕竟是误打误撞助了他们。
任公子大喜,道:“这就最好了。”
二人对饮了数觥,这时鲍兴过来道:“公子,那一班浆手当如何处置?”
伍封道:“他们是奉命行事,无甚大恶,都放了他们,明日你在附近觅些百姓,许以厚酬充任浆手。”
任公子道:“龙伯不如移到在下的余皇大舟上去,一并北上,在下从人不多,船上尽可以容纳,也免得另觅浆手。”
伍封道:“我们有丧事,棺柩随行,任兄喜事在即,一并北行只怕遭惹了晦气。”
任公子笑道:“我们代国人才不讲究这些。其实这艘余皇是夫差送给在下的礼物,这人年老糊涂,我们代国地处漠北,怎用得上如此巨舟?不过不要白不要,一路乘行也是好的。只不过在下到鲁国后便要弃舟登岸,这大舟弃之可惜,命人缓缓绕着水路驶到代国去,也无甚用处,在下干脆做个顺水人情,将此舟转送给龙伯。龙伯的水军天下无双,多了这艘余皇大舟,总能添些用处吧。”
伍封道:“这余皇大舟建造不易,非十余年不能造出,眼下仅有三艘,当年建舟的高手匠人再也觅不到了,是以珍贵无比,在下已有了一艘,怎么好意思接受任兄厚赐?”
任公子笑道:“这本就不是我的,又是用不上的物什,在下顺手送出去,得了十分人情,大有所得,何况日后在下说不定还有请龙伯援手之处哩。”
伍封道:“既是如此,在下便厚颜收下了。日后任兄有用得上在下之处,在下定会尽力而为,只是国家大事由鄙国国君和田相施为,在下不能作主,若是私事,在下当是义不容辞。”
任公子知道他一诺千金,得他一句承诺,十分高兴,伍封靠一己之力,两番救了吴国,日后即便不靠齐国士卒,这人也能助代国不少,当然是极为高兴,大笑不止。
当晚便宿于岸边,伍封等人迁上余皇大舟,鲍兴觅了具良棺,众女将蝉衣的尸体放入,妙公主和楚月儿感于此女以自身性命救了夫君,是以在棺中放了无数美玉金贝,陪敛甚丰。
鲍兴找了几个当地百姓,给了些金帛,又将运兵船上发生的事告诉他们,让他们通知吴国官儿将运兵船驶回云阳城去。
这艘余皇大舟与伍封的那一艘大小相若,不过伍封那一艘经徐乘镶嵌铜板,半披铜甲,这一艘却全是由尺余厚的木板造成,自然是比不得伍封那一艘坚固,不过在伍封所有的战船中,这艘余皇的威势用处可排得上第二了。
大舟一路北行,途中任公子与伍封一行人着意结纳,情意拳拳,虽然这人心胸狭窄了些,也算得上当世极了不起的人物,伍封与其情义每日俱增。
舟行七八日,这一日入了鲁国之境,任公子向伍封等人告辞。
伍封将他送到了岸上,任公子叹了口气,道:“在下与龙伯相识颇有些日子了,不过起始是互相争斗,眼下好不容易做了朋友,却又要分手了。”
伍封道:“来日方长,日后未必便不能再见。”
任公子道:“在下将要继王位、娶王后,若是龙伯能来看望,在下定然十分高兴,只是龙伯离家已久,家有变故,在下也不敢奢忘龙伯能赴代国来。”
伍封心中一动,便想答应去代国参加他的继位大礼,但转念一想又不大可能,一来叶柔新丧,二来妙公主有喜,自不能千里迢迢赶到代国去。
二人对饮了三觥,这才挥手告别,任公子带着其二十多名从人往西去了。
余皇大舟上的浆手仆佣都是夫差为了结好任公子所送,既然大舟又转送给伍封,这些人自然又归伍封所有。这些吴人江居江南锦锈之地,本就不愿意到风沙荒凉的漠北去,只不过身不由已而已,如今又被任公子送给了伍封,无不十分高兴,他们对伍封敬若天人,能跟随伍封,自然是远胜在饥荒连年的吴国,是以一路上十分殷勤卖力。
在水上行了两天,伍封为免鲁国地方官员前来问候,俗礼繁琐,便吩咐浆手不要靠岸,这日到了费城之东时,便见一队人马在岸上随着行船追逐,楚月儿眼力颇好,道:“夫君,是柳师叔。”
伍封喜道:“我正寻思要见见柳大哥,又恐怕这么抬着棺柩进入鲁都,有些不成样子,柳大哥来得正好。”命将余皇大舟停泊在岸边,船刚靠岸,柳下惠便上了船。
伍封飞步迎了上去,道:“柳大哥。”兄弟二人双手紧握,感慨万千,他们许久未见,自是十分亲热。
柳下惠先到叶柔和蝉衣棺前致祭,礼毕后,由伍封和楚月儿陪坐叙话。
柳下惠道:“兄弟大致还是老样子,月儿可长高了不少,身形也更为诱人。你们脸上神气不同,想是吐纳有成。”
楚月儿脸上微红,点了点头。
柳下惠叹道:“兄弟,你在吴国大显身手,威震吴越,此事传遍了列国,大哥本来为你高兴得紧,谁知道夫差竟然有加害之意,累得弟妹越女丧生吴国,委实令人叹惜。”
伍封涕泪道:“这件事原来连柳大哥也知道了。”
柳下惠道:“这事是吴人传出来的,这些天不少吴人离乡背井,单是鲁国便来了数千人,欲迁居鲁国。眼下孔子门下也知道了此事,对夫差恨之入骨。夫差父子行事之蠢,无过于此事。”
伍封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柳下惠缓缓道:“迟迟是我从女闾中赎出来的,当时只觉得此女歌舞极佳,遂养于府中,不料叔孙氏却向我索要,只好让她到齐国投你去,她能嫁给你是自是最好不过,可惜此女薄命,唉!”
伍封想起迟迟,又想起叶柔和蝉衣,忍不住流下泪来,道:“大哥,这些日子我常常想,若非是我,迟迟、柔儿、蝉衣或不会死,她们三人身世艰辛,大好年化,却先后离我而去,这都是我的罪过了。”
柳下跖摇了摇头,道:“眼下列国纷争,战事愈烈,死于戈矛剑矢之下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你说他们又能怪谁?若要怪时,谁也怪不得,只怪这世道!如今列国不再争霸而为争地,宋灭曹、楚灭陈以是其兆,日后争地夺境、国破家亡之时必会不断出现,天下苍生之苦才开始哩!”
伍封惊道:“如此一来,天下战事何时才有个了局?”
柳下跖叹道:“谁知道呢?”
伍封道:“大哥,是否人都是如此?只要有人所在,大则国国之争,次则是父子争位、兄弟争嫡,还有大臣争权、家族争地,小处还有妻妾争宠、士卒争功,莫非人之本性便是如此?”
柳下惠微微一惊,道:“兄弟想得到是深刻。不过大哥却以为人性本善,只是因时因势,心神迷失之故,才会争斗不休。老子有言:”小国寡民,使有十百人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若真是如此,哪来列国之争?“
伍封摇头道:“哪国不是想广增地域、多有民户,这‘小国寡民’四个字,恐怕无任何国君愿意听。”
柳下惠道:“何谓大?何谓小?无大则不知小,无小则不知大,就象天下女子都生得如月儿一般,人就没有美女丑女的说法了。老子并非让人将大国分成小国,其实是打个比方,让人不去相争,才能保全。就象刚刚出身的婴儿,不知尘俗,不知人心,并无争竞之念,因此才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