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尊者阿迦曼传 >

第6节

尊者阿迦曼传-第6节

小说: 尊者阿迦曼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个动作都要以念住为前导,举止不要像睡着的人那

    样未予念住守护。每天例行的托钵、饮食、大小便,必

    须遵循圣弟子的方式,而非普通未经训练者的方式。永

    远遵循出家人(沙门)的步骤,拥有宁静安详的生活方

    式。身体的每一个姿势,都不要疏於开发念住和智慧,

    用以发掘隐藏的罪恶。吃饭的时候,经常思惟食物(令

    人厌恶)的性质,不要让它的美味,变成吞噬心意的毒。食物未经思惟而吞後,身体或许可以由食物中的

    营养而得以强壮,但是心意的进步,将由美妙的滋味而

    被劫夺了。这就会削弱了自己的开发,滋养了身体却付

    出心意的代价,这都是缺乏念住所致。

    一个出家人不论走到那里或住在那里,他都不应该

    积聚心理上的烦恼,这对他自己是有害的,他也不容许

    它们跑出去伤害别人。在圣道的修习基础上,烦恼被认

    为是一件极恐怖的事。因此,你必须恒常地保持警觉,

    面对烦恼流出的每一种表现方式,其中任何一种,都有

    相似的破坏力。行、住、坐、卧、吃东西、大小便或谈

    话,你不能失去念住的控制,这就是所有圣弟子们所遵

    行的正道。没有念住或自制,就是长养罪恶和烦恼的沃

    土,被生死轮回所缠困。有志挣脱轮回的人应该避开地

    狱之道,它只会使人成为一个邪恶、不善的出家人。没

    有人愿意享用邪恶的食物,没有人想要住在邪恶的房子

    ,没有人想要看视邪恶的衣服,所有邪恶的事都是人人

    所厌恶的,因此一颗邪恶的心必为高洁的心意所回避。

    更糟的是,一个邪恶的出家人则为人神所共同嫌恶。因

    此,自制是很必要的。

    世上所有的营养中,心意的营养是至高无上的。世

    上至高无上的就是心意。一颗营养良好的心,就是实证

    於法的心。一颗认识自心的心,就是已经认识法的心。

    一颗到达自心的心,就是已经到达涅盘的心。自己的心

    是无价之宝,不要忽略了它。迷失自心的人就是疏忽了

    妥善地处理他的无价之宝,这种人的千次出生不过是千

    次的失误罢了。知道了心是如此的无价,你就不要明知

    故犯,疏忽了它,那只会使你後悔。当你事先已经知道

    了这些,就不应让它发生。

    人类是聪明的生物,不要表现出缺乏身为一个人所

    应具有的智力水准,那将是可悲的罪恶。一个出家人的

    作用,不论内外,就是要成为世间所能信服景仰的人。

    所作所为,不论结果或过程,都是没有瑕疵和无可责备

    的。就你自己的开发而言,那是高尚的、正当的,而且

    必须予以稳定地开发。一个乐於修习戒德、禅思、念住

    、智慧和精进的出家人,现在或不久必然会成为真正名

    符其实的沙门。

    这就是以精勤、坚毅和忍耐,决定为了安稳和至高

    无上而奋战的正法;这就是绝对远离痛苦,没有束缚和

    逼迫的正法;这就是叁界导师,解脱自在的佛陀的正法。了解了这正法的意义,你将在短时间内解脱於烦恼。

    这是法的讯息,要予细心思考。你将体验到心的奇妙,

    它的本性本来就很奇妙了。

    说法结束了,阿罗汉也走了,尊者阿迦曼重温指示

    ,仔细地思考每一个细节。由於每位前来的阿罗汉教导

    有方,加上持续增长的意志力和念住力与智慧力,他就

    更为开发和富於善巧了。

 017他到达不还果之道

    017他到达不还果之道

    尊者阿迦曼说,聆听阿罗汉说法就像听闻佛陀亲自

    的开示一般,虽然他自己从前并未见过佛陀。他完全地

    沐浴在忘我的喜悦中,时间似乎静止了,只察觉到被法

    光所覆盖的心,直到他从这深奥的禅境出来,他才意识

    到自己还有色身的重担,就像整座山那麽重,聚集成一

    团的诸蕴,各自本身都是一大堆痛苦。阿罗汉的来访和

    各种机缘下所作的开示,比起他在别处的经历,是很卓

    越的经验。也就是在这个山洞里,他趋入了阿那含之道。

    从经典上我们知道,成就这个果位者,五下分结都

    断了错误的自我观念、猜疑或犹豫不决、执着於仪式和

    典礼的效力、贪欲、愤怒。证得这个果位的人,是完全

    免於再生为这世界上的人类—由地、水、火、风所构成

    的人身。如果此生尚未成就至高无上的、究竟的阿罗汉

    道,他将化生到五个微妙高级的净居天之一的天上:阿

    维哈天(中译注:无烦天)、阿达巴天(中译注:无热

    天)、苏达刹天(中译注:善现天)、苏达刹那天(中

    译注:善见天)和阿卡尼沙天(中译注:色究竟天)。

    它们的不同,只是在於微妙优美的特殊程度,彼此之间

    各有其特徵。

    尊者阿迦曼自己告诉他的近侍弟子们,他在那个山

    洞时,到达了不还果之道。作者决定在这里留言,以备

    读者的评论,如果让此事实公开有所不当的话,就让作

    者的轻率受到谴责好了。然而,大家都知道,尊者阿迦

    曼在那山洞的几个月里,曾经全力前进,除灭烦恼。他

    以安静清凉的心去行沙门法。

 018离开沙里卡山洞

    018离开沙里卡山洞

    尊者阿迦曼在禅思的期间,有许多预想不到的和不

    平常的经验,连续许多晚上,它们自己强而有力地重复

    着。结果,有一天晚上,他出奇地被一股对比丘同修的

    慈悲心所笼罩着。那个晚上,他的禅思不寻常地深奥,

    增加了内、外在事物的知识。当他想起过去是何等无知

    时,不禁落泪。努力奋斗的利益他已得到,佛陀为他的

    追随者标记道迹的慈悲心是何等的伟大!而支配着人类

    和动物生命的业力又是何等的复杂!所有这些,总括在

    法句经的章节里—「有情众生拥有的业就像他们的生处

    ,就像他们的财产一样。」他也警告他自己,不管目前

    多方面的奇迹和达到的成就,最终极的「苦的熄灭」仍

    未达到。在到达终点之前,需要更多的力量,更多的精

    进,和更高程度的念住和智慧,结合着专注。

    他也有着意外的安慰,长久折磨他的慢性胃病由於

    法的疗效而痊愈。虽然烦恼尚未完全除灭,他的心却从

    此屹立不摇,他对於自己稳定地开发的修行方法一点也

    不怀疑,不像从前那样游移不定。

    他绝对地肯定,他的修习不是在臆想推测,也不是

    在黑暗中盲目摸索,而且痛苦的完全熄灭也不远了。在

    那个时期,念住和智慧的成长是稳定而持续的,不需要

    力量和勉强,包括内、外事物知识的一股稳定之流,流

    过他的心眼,增益他的法喜。那时,他被悲悯其比丘弟

    子们的心境所笼罩,希望让他们分享他的经验和成就。

    就是由於这份悲怀,他离开了那个安适而神圣的山洞,

    不考虑自己,前往东北省分。

    在他离开前几天,很多地居天神,在他们的首领—

    他在几个月前被尊者阿迦曼改变了,引导下来看他,请

    他开示。教导之後,他告诉他们,他很快就要离开那个

    地方了。地居天神附声於一个人表示反对,并请求他,

    为了他们的幸福和繁荣留在那里。尊者阿迦曼告诉他们

    ,那是一种责任感让他来到这里,再度,也就是这种责

    任感催促他离去。他告诉他们不要悲伤,如果有可能的

    话,机缘如果许可,他会回来。这些地居天神,不禁悲

    从衷来,因为他们真挚的敬重着他。

 019在曼谷与他的上座尊者优波离相处

    019在曼谷与他的上座尊者优波离相处

    在他离开的前一天,尊者阿迦曼想起他的上座—巴

    罗尼瓦寺的尊者优波离。为了想要知道那时他正在做什

    麽,就运用他的心光,他把它调整到尊者优波离的心境

    上,立刻知道,他正在思惟缘起法则。於是他记住日期

    和时间,当他後来抵达曼谷时,他请尊者优波离确认。

    他的上座确认了,很高兴地说:「你是多麽聪明!我是

    个老师,但我还是比不上你。你让我惭愧。」他补充说

    :「这就是我们对一个佛陀的追随者所期望的。在追随

    佛陀的脚步中,我们不能停留在自满里。必须要有些人

    让人尊重,如同见到法义的结晶一般。这证明了一项真

    理—法是不待时节的,不受时、空限制的,除了自己的

    懈怠放逸之外。就是因为懈怠放逸,佛法才会在世界上

    消失。真是令人鼓舞,尊者阿迦曼以身作证,成为一个

    榜样。」

    他经常被他的上座尊者优波离所赞许。有时,当他

    的上座对某件事不能下决定时,他会交给尊者阿迦曼,

    并询问他的看法和建议。

    过了一阵子,尊者阿迦曼就离开曼谷,前往东北省

    分。

 020长老阿迦悉达险遇老虎

    020长老阿迦悉达险遇老虎

    尊者阿迦曼经常告诉弟子们有关他险遇老虎的事。

    有一次,当他在寮国的时候,他住在山边的一个偏僻的

    地方,有一只大老虎常常来看他,当他晚上专注於经行

    禅思的时候,它喜欢在不远的地方,好奇地看着他。那

    只老虎似乎从未作过任何恐吓的姿态,只在附近漫游,

    偶然它高兴的时候,叫一下。长期习惯於和野生动物相

    处,尊者阿迦曼并未予以留意。

    一天晚上,一只很大的老虎,跑到另外一位头陀行

    比丘那儿去。这位比丘是跟随尊者阿迦曼游行的,他住

    在不远的另一个村子,这位比丘的名字叫做悉达。那天

    晚上,他正在专心经行禅思,他的经行路径两端用点着

    蜡烛的灯笼照亮着。老虎就坐在路径前,约仅两公尺的

    地方,显然已经在那儿很久了。它就像一只家犬般地面

    对他坐着,安静地看着他来回走着。除了坐着看他,它

    并未有其他的动作。过了不久,当长老阿迦悉达走近老

    虎坐着的地方,他感到有不平常的事情,或许是出於眼

    角所见,他转向那一点,然後看到他的守护犬坐在那儿

    不动。它看起来更像一只大型的、填塞的玩偶,不像活

    着的东西。阿迦悉达不觉得害怕,老虎那边也没有任何

    伤害的意图。

    他未受打扰地继续经行禅思,过了很久,他开始为

    老虎感到悲悯,想着它只是浪费时间坐在那儿看着他,

    不如把时间用来为它自己寻找食物还好些。他刚这样想

    着,老虎就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吼声,回汤在那个地区。看到这个反应,阿迦悉达改变他的思想,心里告诉老

    虎,出於对它的怜悯,他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毕竟

    它必须要去寻找需要的食物。但是,如果它以做为他的

    护卫为乐的话,那更好。老虎对此完全没有什麽反应,

    继续坐在那儿看着他,而阿迦悉达则继续他的经行禅思

    ,不再关心老虎了。老虎始终继续坐在那儿,像只守护

    犬,漫不经心也不动不摇的。

    阿迦悉达後来停止他的经行禅思,离开小径前往附

    近的休息处。他的休息处只是用竹片做成的一个高起的

    小平台而已。在夜间休息以前,他开始诵经,接着坐禅。他在凌晨叁点醒来,重新在小径上开始经行禅思。这

    时老虎已经不见了,他不知道老虎到那里去,或老虎什

    麽时候走,以後的几个晚上,也没再见到它。

    他後来把这个奇异的事件告诉长老阿迦曼,告诉他

    老虎的吼声曾经使他的头发竖立起来而头皮发麻,就像

    戴着一顶帽子一般。他说那时并没有任何害怕的意识,

    但很可能是在潜意识的深处里。过了一阵子,他感到正

    常并继续他的经行禅思,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