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园巧种田-第18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个时辰之后,苗子都搬到了马车上,林玉岫带着梨花姐妹、永生、大德以及其他的八个人同去了郧县。
只有暖房里剩下的事情林玉岫老早之前就已经安好了了,交给五叔与菱娘安排。
第二天便是稠泥县的秧苗运输,林玉岫仔细给他们交代过了,一切程序就按照今天的走。
五叔要去的裕民县是最后一处地方,因此五叔要等到所有人的秧苗都运走之后才会起程,给他帮忙安排的除了最后跟着他去裕民县的人之外,就只有菱娘和林永泰。
按照林玉岫之前定好的路线,郧县是她的第一站,郧县距离京城只有不到三个时辰的路程,加上造成用来装秧苗的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林玉岫到郧县的时候也就刚才到未时。
大半天的奔波劳累,让林玉岫等人都觉得累透了,不过,他们暂时还不能休息,在匆匆忙忙吃了些饭之后,就按照之前林玉岫教过的带着庄子里早就等着的农夫们将这些秧苗一段段的切开,然后泡在林玉岫一早就已经配置好的水中消毒。
等做完这些工作,花了一个多时辰,春日虽然比冬天要长一些,但也已经是天色渐暗。
就在林玉岫做完这些工作的时候,靳言安排护送林玉岫的几个人也到了温泉庄子上,等他们到了才知道林玉岫已经出发了。
领队的人是周强,他马上就打发了一个人回宫给靳言报信,然后自己带着其他的两个人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城去追林玉岫。
靳言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脸色当真是很不好看,他以为,林玉岫怎么也会明天才起程,可她今天就出发了。不是一早就说了,不管她去哪里都要带着侍卫?她都当成耳旁风了吗?
难不成这女人从来没有想过要依靠他吗?女人太过坚强了不好,会让男人很没有成就感!
靳言腹诽着林玉岫的自作主张,可是另一面却还是不停的担心着她的安全。
身边就带着两个丫鬟,就算是功夫不错,真的能确保她不出问题吗?真是胆子太大了,看起来以后一定要让人十二个时辰跟着才成。
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好在周强是个有决断的,在第一时间已经追了过去,只盼着能追到吧。
有了周强三人在,这丫头的安全也算是能保证了。
就在林玉岫到达郧县的时候,赵元溪与赵元雅兄妹二人也到了京城。
对于即将见到林玉岫,赵元溪兄妹都很激动,一别半年时间,虽然偶尔有通信,但是那薄薄的几张纸能说些什么?怎么也不如面对面见了的好。
只是,才到京城,他们兄妹也没办法分身直接去找林玉岫。
毕竟,家里没有长辈料理,所有的事情都要让他们兄妹二人自己处理。等到二人将所有的行礼都安顿下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二人只能商量着明天再去找林玉岫。
却说林玉岫给郧县的那些民夫培训了一下栽种事宜之后,就开始看这些人栽种的步骤。(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388 配合度高
这些农人的学习能力比林玉岫想象中的还要好上很多,看得出来郧县的官员是用了心思的。
实际上,林玉岫猜对了,在得到靳言指示之后,郧县的县令不光是找到了合适的庄子,并且在此事上全力以赴的配合,就是雇佣的民夫也是精挑细选过的。
庄子上要用的民夫都是管会种田的,而且在昨天安排了马车去拉秧苗之后,就已经全部到位,一共一百五十名。
加上林玉岫这一次带来的十多个人,加起来就是一百六十多人,按照预想的话,一个人一天种一亩地,两天基本上就能完成郧县这三百亩的地瓜栽种。
而且,为了确保这些民夫能认真干活,县衙还特意安排了一名师爷亲自跟着。
林玉岫又说了,这几天的工钱不要按照一天多少钱发放,而是按照每个人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计算。一个人完成一亩地质量上乘的地瓜栽种,能得二百文钱。
可要是种植的质量,或者是损耗过多,就会酌情扣除工钱。
当然,与之配套的就是这些农夫们被分开在不同的地块里劳作。
那些原本还存了偷奸耍滑的农夫们,一面看到有县衙的人在,一面又想着要多拿钱,自然没有一丝懈怠,这让大德他们省了很大的心。
这样的配合工作起来自然是十分有效率,林玉岫甚至都在想,如果每个县都能如此的话,还愁不能种好地瓜?
殊不知,这里的县令原本就是存了巴结太子的心思,要知道,作为一个县令,能让太子用到的地方太少了,若是这一次能让太子看中的话,以后的路还怕走不顺吗?
虽然不知道负责这件事的这位姑娘究竟是什么人,可是能被太子看中的人,就是他要巴结的人。
林玉岫仔细的看过每一个人的种植情况之后,还算是比较满意,当然,对于其中存在的小细节中的小问题,林玉岫也都当面指正出来,并及时的说了改进的法子。
虽然说这一点小小的问题似乎无伤大雅,但是若是一直这么做下去,可能会影响到将来收成。因此,林玉岫指出错误的时候,语气是比较严厉的。
这些农人们对于一个姑娘就这样指挥他们心里多少有些不满意,可是作为他们来说,能赚钱就是好的,这两三天的时间,说不一定就能给家里换回来四百文的钱。
而且县老爷还说了,要是做得好了,一个人一天发二斤粮食。被一个姑娘教训又能怎么样?何况,这位姑娘看起来还真就是个有大本事的人。
林玉岫也知道,这样教训人终究不好,可是第一次试种的作物,她不希望有任何的不可控因素发展。要是语气好的话,这些人未必就能放在心里。
不过,林玉岫也一早就知道,这些地瓜在不同的地方种下,将来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她也没有指望所有的县里都能种植成功,哪怕只有七八个县种植成功,对于林玉岫而言,都已经是非常巨大的成功了。
只是到了郧县之后,林玉岫却做出了决定,郧县这里一定要种植成功。
郧县的地理环境是十分适合地瓜生长,将来,如果郧县的那些山地里都能种地瓜的话,会比现在收成好很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会因此多有提高。
“玉岫,你说的我都记下来了,我也会操心看着这些人,还有永生,也是个靠得住的娃娃,你就放心吧,不会有问题的。我看着这些人都是手脚麻利的,估计再有两天时间,所有的苗子都能种下去。”
大德一直都跟在林玉岫的身边悉心学习,这些时候林玉岫教导农人们的话他也听的清清楚楚的,对于该注意的都了解的清清楚楚的了。
林玉岫微微点头之后,满意的说道:“看过之后,我倒是放心多了,明天一早我就起程去稠泥县,这边就全都交给你们了。等半个月之后这些苗子的生长情况就能看出来了,到时候你再安排其他的人回去。这段时间就让他们帮着你们,如果有那等不听话的不用客气,直接撵回去就是。”
林玉岫的声音不算很大,可是也足够让周围的一些人听见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林玉岫从京城的温泉庄子里带过来的。
有些灼人的阳光和唿啦啦吹过的春风,让林玉岫原本白皙的小脸也变得红彤彤的。可是,却没有人敢对林玉岫此时说的话有丝毫质疑,当初林玉岫可是当真就将好几个人撵回家去了。
郧县这边既然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那就继续去下一个地方。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会像是郧县的县令这样严格按照上面的安排办事,若是遇上那等煳涂的,说不一定还会率先制造麻烦呢。
“玉岫你不能再留一天?”大德虽然觉得自己已经有九成的把握能做好这件事了,可还是希望林玉岫能多留一点,说不一定还能发现一些问题呢。
大德之前都是跟着别人干,这次也算是第一次被安排出来单独办事,他的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林玉岫听了大德这样没底气的话笑道:“大德叔,我相信你能做的很好,我也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你会做的更好。若是有可能,我也想留在这里多帮帮你,可是你也知道一共要十个地方,我如果不赶的快一点,估计会有好几个地方错过。”
她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耽误,林玉岫很清楚,她只有短短的十几天时间,要是快马加鞭的话,她可能还能多去两个地方,如不然估计也就只能兼顾四五个地方。
除了郧县之外,其他的地方都不算近,郧县到稠泥县的距离算是好的,快马也要差不多一天时间,如果再耽误一点时间的话,估计要一天半才能到,所以她明天一早一定要起程离开。
大德能理解林玉岫,故而点头应了,玉岫这娃是个有责任心的,他可不能自私的只想着自己,若是他都不为玉岫着想的话,其他的人又怎么能为玉岫着想?(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389 一时善念
晚上,林玉岫住在城里的驿站里。
原本林玉岫想要与大德等人一同住在庄子里,可是庄子里的人太多了,实在是住不下,林玉岫没办法只能再师爷的陪同下进城到了驿站。
林玉岫在第二日一早就起程离开,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带着梨花姊妹两个出了城门,就遇到了靳言安排来保护她的周强等人。
周强等人追赶林玉岫,一直追到了庄子上,结果庄子上的人说是林姑娘已经到了县城的驿站。
周强等人怕留在庄子上要是再错过了林玉岫出发的时间反而不好,所以直接就追到了县城。谁知道,到了县城门口才发现,郧县晚上居然是关闭城门的。
这时候再回到庄子上,估计要打扰的庄子上的人不能安睡,进城有太麻烦,也当真是几个老实的人,居然就在外头这么露宿了一夜。
现在的天气虽然不像是寒冬腊月那样,可也很冷,好在三个人都是练过的,而且马上随身带着一床狗皮褥子,才勉强度过了寒冬。
“你们在外面冻了一夜?”看着这几个人鼻头都冻青了,林玉岫不难猜出他们昨晚在城外猫了一夜。
周强憨厚的一笑,却没有多说话。
见他们不说话,林玉岫也不多说了,乃道:“我才路过的时候看到城门口有一间早点铺子,估计有热的吃食,你们进去抓紧喝一碗我们再走。梨花,你让那店家抓紧给他们熬一碗姜汤,不要怕花钱钱,实在不成,给粮食也行。”
外面风寒露重,便是铁人也受不得。真是太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了,现在年轻,自然没什么要紧,等到了老了的时候,就知道其中厉害了。
梨花看着这几个人冻成这个样子,也有些心疼,领命忙就去了。
那食肆里也没什么好吃的东西,只有小半锅熬好的杂粮粥,虽然清汤寡水的,可总算是热气腾腾,周强等人就着自己带的干粮热乎乎的喝了两碗,总算是将身上的寒气驱赶了一些。
而此时,梨花正在后面与食肆的主人闲话。
食肆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老汉姓王,老妇人姓丁,二人只有一个儿子,早年的时候去打仗没了。
丧子之后,媳妇也改嫁走了,家里头就留下他们二老孤苦无依的过日子。这几十年,靠着自家的房子在城门口,二老支起摊子开了个食肆赚两个零碎钱过日子。
之前年景好的时候,日子还算能过。可是去年到现在年景不好,粮食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贵,二人的日子就难熬了起来。好在之前因为是开食肆的,还有些存粮,勉强过了一段时间。
好在后来朝廷规定,只要是有户籍的人,每个人每天能领到二两粮食。二老领了粮食之后,每天拿出一个人的口粮熬上几碗稀饭在这里换几个钱过日子。
只是,年景不好,能在外面早饭的人少,再加上他们的稀饭实在是没有几颗粮食,所以光景很不好,有时候,能换到几文钱,有时候换不到,他们二人就用自己熬的稀饭煳口。
可现在就这种日子也快要过不下去了,昨天朝廷已经发了通告,说是从这个月月底开始,只有参加劳动的人才能换到粮食,一个壮劳力一天能换四两粮食五文钱,若是不劳动的人,朝廷不再承担每天的二两粮食了。
断了唯一的粮食来源,他们也就坚持不住了,原打算过了今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