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阴阳符 >

第439节

阴阳符-第439节

小说: 阴阳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定的解析能力,太史过所能发挥的作用,在李游看来,可有可无。他进去与否,还不及他手里关于王陵墓葬所在地更有吸引力。

    李游心中还是很激动。九鼎,毕竟是九鼎啊!自秦代之后,这九只代表着神州疆域的九鼎,便消失不见,沦为神话传说。而他却有幸穿越了时光,来到更早的时间,目睹神迹时代的遗物。

    “嘎吱……”

    门轴发出令人牙酸的声音。推开门后,李游耳边仿佛听到虎啸龙吟之音在耳边响起,咆哮不止。真气也被这声音所牵引沸腾。他心弦一动,缓缓深吸一口气之后,这些声音渐渐消失。

    李游身后的蚩尤和李纯文反应不一。蚩尤呼吸一浊,明显他也被九鼎的力量牵引真气,但他力量此时要比李游强大太多,很快便将其压制,不容异动。李纯文可不能与蚩尤相提并论,他脸色一黄,两脚抖动着,险些就跌坐地上。好在他不是第一次见到九鼎了,倒是能够坚持下来。

    “这么厉害……”李纯文颤声说道。在他所在的时代,九鼎已经在古族的秘密基地之中。九鼎也有威压释放出来,但以往他接触九鼎之时,九鼎的威压也就只能给他带来些许不适感而已。然而此时,九鼎的威压笼罩下来,如雷霆万钧,如果不是他有些许底子,对九鼎力量也颇有研究,将会直接被九鼎的威压弄晕过去。

    “这就是九鼎……”

    九个大鼎分别放在九座白玉台上。

    以李游的目光,这九只大鼎并不算大。最多比后世出土的司母戊鼎大三分之二的样子。这让李游大失所望。他读过《战国策》,开篇便是《东周策》中的“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这章,里面颜率可是告诉齐王,搬动一只九鼎,可是需要九万人同心协力。

    然而眼前这个九个青锈的疙瘩,每一个都要九万人才搬得动?李游很想亲手检验一下。但他转眼就想起,后来秦武王嬴荡,自恃天生神力,想试试雍州鼎的轻重,结果被压断了腿,暴毙身亡。李游打了个寒颤,他忽然想起,自己此刻可没有阴符力量加身,而九鼎之中所铭刻的文字,本身就带有种种神力,自己明显是被九鼎的外观所蒙骗了,而忽略掉了它的本质。九鼎最大的意义,是它上面的铭文,而不是它本身的轻重。

    “呼……”李游呼出一口浊气,慢慢走近离他最近的一座神鼎。

    有人接近,神鼎上忽然冒起一阵光华,光华在李游周身环绕一周后便消失不见。但并没有同样或者相似的光华朝着蚩尤或者李纯文而去。站在门外的太史过看到这一幕,神色一变,正想跨进内庙,忽然衣袖被旁人一拉,看到拉他衣袖的是周王的贴身宦官,只得停下来听对方说话。听到几声低语后,只得匆匆离去。

第九百零六章 那啥,你叫啥

    太史过离开不久,一个愣头愣脑的小青年便出现在门外,探头往里面看了一下,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李游察觉到有陌生人进来,回头一看。那小青年似乎有些畏缩,对着李游躬身行礼,神态甚是恭敬,说道:“大王有事召见内史大人,内史大人让小臣前来陪着圣人们。如有吩咐,小臣必然谨遵法旨。”

    李游点了点头。想来姬阆是找太史过去商量关于王陵秘地之事去了。这个小青年看起来十七八岁的样子,但衣着却是官服,品阶似乎不低。李游对周代服装也没什么研究,看不出个所以然。但他见这小青年眉眼似乎颇像太史过,便问道:“内史大人是你什么人?”

    小青年似乎被李游的发问惊吓不轻。他可能是没想到,李游会问他这样的问题。呆了一会才回过神来,赶紧回答了李游的问题:“小臣李聃,内史大人是小臣祖父。”

    “哦。”李游对这个名字倒是没有太多想法,点了点头,转头走向了一只刻满了字符图案的大鼎。

    “这是青州神鼎……”见李游专注盯着大鼎字符不放,李聃壮着胆子走了近来,低声说道:“上面有铭文十二篇,记青州风土、部族,灵草灵兽,地气龙脉等。”

    李游微微点头。示意李聃继续说下去。

    李聃清了清嗓子,说道:“神州九鼎,乃天外玄铁铸成,轻重不一,以青州鼎最轻,重十万八千六百四十九斤,最重为衮州鼎,其重莫之能称焉。”

    “这么重!”李游心中按照现代计量单位折算着,得出的结果让他心惊不已,这个重量,可就超过了五十吨!这还是现代的斤两,在古代,一斤可是十六两的!

    李游心中暗暗吸气。但他对李聃这一番说辞却是不信的。所谓的天外玄铁,不过是陨石残余罢了,绝大部分的陨石成分,都是铁为基础,哪有这般重量。李聃的话,未必没有夸大其词的地方,还有一个可能,九鼎之所以这么重,是上面铭文的力量使然。

    “这么重的九鼎,平王如何从镐京将其迁到洛邑?”李游不解问道。

    “呃……”见李游提出这样的问题,李聃一时无语。好一会他才低声说道:“……武王克纣后,便营造洛邑,建造明堂以置神鼎……名堂,便是现在的王宫所在之地……”

    “啊哈?!”李游却被这个消息弄得有些发懵。这明显与他所知道的不大一样。据说之前,九鼎还放在东周的太庙里供奉的。

    “这……”李聃却好生为难。此事他自然知道根底,这是因为他是太史过的后辈,也是下一代王室内史,才有权力得知此事。就连周王姬阆,也不清楚与九鼎相关的历史。但想到祖父临走前交代下来的话,他一咬牙,将这个秘密说了出来。

    周王室得到九鼎之后,便建造洛邑收藏九鼎。这一座王宫,被周王室称之为明堂,就是用来安置九鼎的。灭商之初,周王室国力鼎盛,财力丰足,便仿造了九鼎,安置丰镐两都。借此转移天下诸侯,以及有野心者对具有神器力量的九鼎的觊觎视线。

    然而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从镐京迁到洛邑太庙的,实际上是武王时代铸造的假鼎。

    平王之后,王畿丧失大量土地人口,税赋不足。从平王后期开始,王室便已经缺乏可以运作的资金。最后周王只得打假鼎的主意,借故把九座假鼎运入王宫安置,实际上上秘密将其融化,铸成钱币,以缓解王室的财政困难。而假鼎只有九座,两代周王便将其用完,融化铸币的是假鼎,但此事对王室来说,也是奇耻大辱之事。从平王开始就闭口不宣此事,只有内史参与其中,才知道此事缘由。

    东周第五代君王姬阆,根本就没有见过假鼎的模样,便以为安置在洛邑的真鼎,就是从丰镐迁徙而来的。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

    李游恍然大悟。心中也是感慨不已。后世有历史学家推测,九鼎之所以消失,便是因为周王室财政困难,将其融化铸币的缘故。这种猜想原来并非空穴来风,只是与事实有差异的是,周王室融化的只不过是假鼎,镇定依旧存在世上。至于最终如何消失,还得看历史车轮如何滚动。

    李聃爆出这么一件王室秘闻,让李游对他的好感蹭蹭往上涨,也觉得李聃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弄不好这个家伙,还是历史上的名人。这并不出奇,比如周惠王,在历史上虽然没有什么好名声,但终究在华夏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和印记的。

    见李游眼光里满是鼓励,李聃口若悬河,将自己对九鼎的认知,仔细地讲述了一遍。但这也仅仅限于王室内史记载的秘闻和家族传承下来的内容,九鼎上的内容,他似乎一无所知。

    “内史大人,对铭文似乎有些了解,但小臣却一窍不通……小臣虽然可以随时出入明堂,但对上面的字符却无法揣摩通透……”李聃遗地说道。然后又解释,内史官职在他家族中传承,每一代老内史年老垂死之后,才会把掌握的九鼎铭文内容教授给下一代。也正是太史过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日渐虚弱,才会把李聃带在身边教导,只是李聃跟随太史过时间还少,九鼎的奥秘内容,太史过并没有教导他。

    “所以哩,这些古奥文字,我可看不懂……”李聃摇头叹气着,李游看到他明晃晃的两个大耳朵。

    “你姓李,我也姓李……”李游笑了。心里暗道,弄不好你小子还可能是我老李家的祖先呢。心中一动,便说道:“想知道上面的文字?要不要我教你?”

    李聃眼睛一亮,大喜道:“果真?您可是神仙,可不得逛我?”

    “你能学会多少,还得看你悟性,这上面的玩意……嗯,跟文字记载完全是两回事,只能意会,我只能告诉你意会的方法,感悟其中的规则运行,当你解析了全部奥义之后,天地便在心中。这时候,你才能将其变成字句来理解,然而尽管如此,你想将其记录下来,也会发现,不管你写多少,也写不完……”

    “我懂,我懂!”李聃却哆嗦着,像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颤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李游脸上先是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随即却脸上笑容一僵,屏住呼吸,问道:“那啥,你说你叫啥名字?”

第九百零七章 这是老子

    “李聃啊……”李聃有些迷糊。李游可是神仙诶,怎么连他名字都记不住。

    “我勒个去了!”李游忽然菊花一紧。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呼啸奔腾而过:“这是老子啊!”

    “嘿嘿……”李游呆滞地笑了一下。他可没想到,眼前这个少年郎,竟然是道家老祖老子大神!

    “这是李耳!老聃啊!”李游深吸了一口气,将心中的震撼收敛起来。

    降临鲁国的时候,他还觉得好生遗憾,没能出现在孔圣人降生后的时代,好近距离观摩一下圣人风姿。

    甚至如果时代误差不大的话,李游甚至还想角色扮演一下楚狂人或者某个城门看门的门卫,又或者陈蔡之地的吃瓜群众,近距离调戏一番孔圣。

    然而李游心中这个恶趣味没能满足,却是遇到了比孔子神秘的老子!

    “这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李游怔怔想着,脸上表情诡异。蚩尤并不知李游心中所想,但从李游的表情他看得出来,眼前这个小伙子,应该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一个人,弄不好还整出点惊天动地的事迹。

    见李游发呆,他也懒得打搅,转而望向旁边的李纯文。然而李纯文此时却呼吸沉重,望向李聃的时候,更是两眼泪汪汪。

    李游跟李耳是否扯得上关系那可难说,但李纯文却是有家谱可循的!他可是正经八百的李耳后裔,虽然血脉可以忽略不记,可家谱没做得了假!霎时间,他就想跪下来喊老祖宗!只是……这老祖宗的年龄,比他实在小太多了。

    “您听说过孔子吗?”李纯文被蚩尤一打扰,马上就回过神,反问蚩尤。他很清楚,跟蚩尤没办法直接解释,只能用他熟悉的人物对比,才能让这家伙有大致的理解。

    “嗯……万世师表嘛。”

    蚩尤表示,自己也是补过人族文化的。

    “这一位,算得上是他的偶像。”李纯文想了想,找到了一个比较贴切的形容词,然后低声说道:“他写了一部道德经,算是咱们文明的哲学源泉之一,还有,往后一些的道教,尊他为始……”

    “不错嘛。”蚩尤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眼前这个大耳朵小子,是个名人。而且影响力不小的名人。

    但他蚩尤也是呀!蚩尤倒是淡定,一巴掌排在呆滞的李游肩膀上,说道:“你要是真的羡慕人家!现在把他给弄死,再把自己的名字改一下,或者直接用,都可以,把他写的东西写上一遍就了!”

    “什么!”李游却吃了一惊。而李聃也是吃惊不小,这长相凶恶的神人,似乎想弄死他。而具体原因,他听得却是糊涂。

    “不要乱来!”李游忙拉住蚩尤。这种恶事他可不会做,更容不得蚩尤任意胡来。李聃对华夏历史的影响可谓深不可测,要是出什么意外,会造成什么恶劣影响,那可是不可挽回的!

    李游一手拦住了蚩尤,神色严厉。蚩尤见状,哼了一声,转身不理李游。他也不过说说而已,见李游勃然变色,就知道李游不欲在此事上开玩笑。也明白,这叫李耳的小家伙,不但在历史上有不小的地位,在李游心里也有。

    两人把注意力放回了九鼎之上。这一次,李游并没有刻意为李聃解释,而是让李纯文为自己解释九鼎上的铭文,并且寻找古族所得九鼎之时,出现残篇的神鼎是哪座。李游也让李聃旁听感悟。弄不好,《道德经》一书,就是李聃听了关于九鼎相关的内容后才写出来的呢?

    古族所掌握的知识并没有令李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