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女鬼哪里跑 >

第131节

女鬼哪里跑-第131节

小说: 女鬼哪里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若雪迟疑道:“可这等法器放在我身上,夫君要用的时候却怎么办?”

    小道士解释道:“永佑笔只是在画符时才有大用,平时却用不着。”

    说完他不放心,犹自叮嘱道:“若雪啊,你切记,夫君可是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你。关键时刻,你哪怕舍了夫君不要,也得保护好这神物,明白了没?”

    许若雪表面上乖乖点头,心里却想道:“哼,别说什么永佑笔,就是全天底下所有的宝贝都加起来,也抵不上我夫君的一根手指头。真到了关键时刻,自然是夫君要紧,谁还顾得上一支破笔。”

    出了利州城,行了三天后,两人抵达一小县。在客栈安顿下来后,小道士便迫不及待地试起永佑笔的神效来。

    他先静坐半日,调息好后,摆了个最简单的神坛,神坛上用得不过是些最寻常之物,如三牲、水果。

    请得神后,小道士取出上等朱砂和上等符纸,用永佑笔,凝神画符三十张。

    待画好后,小道士按捺住砰砰乱跳的心,细细一感知。

    果然不出所料,三十张符篆里,多达十张,是灵符!

    灵符啊!以往小道士只有在三台观法会和九宵宫法会,这等大型法会上,机缘巧合之下,才会得到灵符。

    而现在,不过是最普通最简单的一个神坛,便能画得灵符。

    灵符之外,那些普通的符篆中所蕴含的法力,也绝非平常可比。多的,竟多了足足五成,几赶上灵符。

    这般神效,果真是,神了!

    灵符威力,绝非普通符篆可比。像化身怪物后的大将军,若呆立不动,神符一张就可让他灰飞烟灭。灵符二十几张,也应让他魂飞魄散。至于普通符篆,就算丢得人累死,也不能伤其一分一毫!

    有此神物在手,自己什么鬼不可以灭!小道士一时豪气万千。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推开窗户,看着窗外的丝丝细雨,小道士不由诗兴大发,就想写上一首绝妙好诗。无奈肚中墨水实在有限,冥思苦想了好久后,终于吟出一首绝妙好诗。

    “夫君,大清早的扰人清梦,实在讨厌。”床上的许若雪慵懒地说道,说完,还不忘嘤咛一声,伸了个懒腰。

    看着那双伸出被外,白嫩如莲藕的玉手,小道士呵呵一笑,手便伸进了被窝。

    许若雪大惊,叫道:“夫君不要,可冷了。”

    小道士自然不听。

    不过片刻,许若雪便糯糯说道:“夫君不要,可热了。”

    小道士邪邪一笑:“那就让为夫来帮你去去火。”

    许若雪大惊:“夫君不要。大白天的,必会让人听见的。”

    小道士一想也是,虽然是独院,可这种时候,声音难免会传出去。于是只得狠狠再捏上一把,才依依不舍地抽回手。

    许若雪情不自禁地腻了一声,嗔嗔地飞来一个白眼。小道士收到后,直叹:“不得了了,这绝世女侠夜间的风情,越来越迷人了。幸好自己是至阳之体,还能死死地压得住她。”

    两人粘乎了好久后,方才出了门。

    出门后,细雨依旧纷飞。许若雪起了小女儿的心思,轻吟了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然后自去买了青箬笠,绿蓑衣,披好后,便缠着小道士,说要外出踏青。

    小道士在心里狠狠地鄙视了她一顿:又不是春天,还下着雨,这踏劳什子的青。

    不过表面上,佳人有命,他自然欣然遵从。

    于是,城外,细雨中,一个道士和一个美人并肩缓行。见四下无人,走着走着,那双手便紧紧地牵在了一起。

    这个时候,自当吟几首诗。

    许若雪诗兴大发,一会儿来一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会儿来一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路缓行,一路吟诗。小道士听得暗暗咋舌:“我去,这以为只会舞刀弄剑的女侠,原来还满肚子的墨水。哎,可比我那小半瓶的墨水,真真强多了。”

    行了半个时辰,游兴渐去时,两人见前方官道旁忽然现出一张石亭。

    许若雪大喜,拉着小道士小跑了过去。

    近得石亭,两人赶紧松手。原来亭中已有人。

    也是一男一女,也是一对年轻夫妇。那女的正专心煮茶,旁边还伺立着一个女婢。

    那男子正赏雨,一见到两人,当即大笑道:“如此良辰,如此美景,得见贤伉俪,这雨,便更是圆润了几分。两位,相请不如偶遇,请入亭品茗。”

    进亭后,那男的打量了两人一番,鼓掌笑道:“好一对璧人!”

    离听此言,那女的抬头一看,也笑道:“果真是,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小道士连称:“不敢当,不敢当。”他看了这夫妇一眼,也赞道:“在贤伉俪面前,可不敢自称璧人!”

    四人于是相视一笑。

    这话,却绝非虚言。

    那男的,身着裥衫,是文士打扮。头戴紫纱罗,这更是进士专用。生得很是俊郎,浑身上下弥漫着一股,好看更好闻的,书生气。

    那女的,身穿紫襦,头簪花钗,虽也蒙着面纱,看不清容颜,但那种婉约动人的气质,却迎面扑来。让人见了,心中便是一柔后一暖。

    两对璧人,四周坐下,便在这雨中、这亭中,品茗闲谈。

190 下面没了的半首好诗

    那书生姓吴,自称吴七步,正是定县人,且家中豪富。定县城里各色商铺,他家十分中独占三分。

    他妻子是邻县人,姓李,自称吴李氏。

    问起吴七步这名号的来历时,书生笑道:“不才平生最艳羡的,便是当年曹子建的七步成诗,所以自号吴七步,以为共勉。”

    说完,吴七步摇起手中的折扇,看着亭外的细雨纷飞,口中吟道:“半烟半雨柳桥西,乡女浣衣盈盈立。”

    这诗,好,大好。

    哪怕以小道士的半瓶墨水,也立即洗耳恭听,作醺然陶醉状。

    然后,“啊,吴兄,下面嘞?”

    吴七步尴尬一笑:“下面没有了。”

    我去,太监了!小道士心里腹诽,这就像啃猪后蹄,刚尝到点肉,滋味才上来,后面就只剩了骨头,让人不吃还好,吃了更是生气。

    吴李氏嫣然一笑,出声解围:“前次我夫君路过柳桥,见一女子在那浣衣。许是那女子长得甚是貌美,夫君他一时心动,就口吟了这半首诗。无奈半首之后,便再找不到灵感,于是苦恼至今。”

    吴七步伸手握住妻子的纤纤玉手,温言说道:“瞧夫人说得什么话。这天下别的女子再美,在为夫眼里不过皆是红粉骷髅,看了两眼都嫌多。为夫只愿看夫人,一看一生一世。”

    哪怕以许若雪的豪爽,和小道士的洒脱,听了这番情话,也觉得肉为之发麻。吴李氏更是红霞上脸,嗔道:“夫君怎地如此孟浪,没来地让人看了笑话。”

    小道士一笑,举杯敬道:“贤夫妻伉俪情深,实让我等羡慕。不才以才代酒,敬贤伉俪一杯。”

    吴七步大笑:“好,似我等性情之人,喜便是喜,不喜便是不喜,何必惺惺作态,让人见了生厌。某看兄台也是不羁之人,正合某胃口。来,某敬你。”

    一时宾主尽欢。

    品了几杯茶后,小道士问:“看吴兄衣饰,想来已中进士,不知是何时高进的?”

    吴七步却摇头:“某家道殷富,这读书嘛只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所谓的进士中了又如何?不过是做官而已。为官之人,每日里殚精竭虑,怎能比得上某整日里逍遥自在,想睡便睡,想玩便玩。所以这进士,某却是不想中的。”

    这心性却正与小道士相投。小道士于是应道:“是极是极,人生在世,唯逍遥耳!吴兄天生灵智,未曾修道并已悟得这层,实在是天下英才。”

    许若雪却说:“半烟半雨柳桥西,乡女浣衣盈盈立。这诗极好。不过读书人不去考试做官,却是白白浪费了这一身才学。”

    吴七步大笑:“若要考进士,以某的才学,不过探囊取物而已。”

    “古有甘罗十二为相。某不才,十二岁那年即去参加州府发解试。当时数百人考试,只录二十三人,某年纪最幼,却得高中,得解元之名。一时人人大奇,传为美谈。”

    “后常有人问某,为何不再去考进士?某说,某一身才学,孤高自傲即可,既然不想为官,又何必去争那虚名,白白耽误了别人前程。”

    说着,他指向自己腰间的横裥:“文士的这处,下垂约两尺。某这不同,要长出五寸。”

    他再指向头顶的紫纱罗:“进士的这头巾,呈深紫。某这不同,紫中透金。”

    他叹道:“某不为进士,非才学不及也,实不屑为也!”

    这番话听得小道士心潮澎湃,直把茶当成了酒,和吴七步连干七杯,害得吴李氏煮茶都来不及。

    两人相谈甚欢。吴七步讲些士林中的笑话,小道士就讲些捉鬼时的趣谈。不知不觉中,天已近午。

    眼看雨歇了,吴七步就盛情邀约小道士一起去用膳。小道士推脱不过,只得从了。

    吴家的马车过来。吴七步先小心翼翼地扶着夫人起身,再殷殷切切地搀着夫人走出石亭。上车前,也是先恭请夫人上车,然后自己才跟上。

    许若雪见了,便有些眼热。小道士瞧的分明,微微一笑,伸手说:“夫人请。”

    学着吴七步的样子,小道士搀着许若雪走了几步。两人停住。

    许若雪说:“我怎么觉得好生别扭,连路都不会走了,都不知迈哪只脚。”

    小道士也说:“我也觉得老大不自在,感觉束手束脚的,走起路来都不爽快。”

    许若雪一笑:“算了,学人家干嘛。”然后一扭腰,使出轻身功夫,一闪身便出去老远。

    小道士一笑;“是啊,学人家干嘛。”然后施施然地追着许若雪而去。

    一行数人来到望春楼。

    这是定县最大的一间酒肆,也是吴家的产业。

    主家到来,掌柜的自然不肯怠慢。一时好酒好菜流水似地送了上来,让小道士吃得好不尽兴。

    小道士心中感叹:“这有钱人的生活,还真是享受啊!怪不得世人难逃名利二字。”

    酒足饭饱之际,吴七步说:“明天某要去河曲李家村,去求见一位高人。张兄若是并无急事,可随某前往,定不虚一行。”

    小道士奇道:“高人?不知有何过人之处?”

    吴七步放下筷子,正色说道:“某平生不服富贵之人,不服才学高雅之人,但对那奇人,某却打心眼里敬服!”

    “那高人姓李,是个道士,附近几县的人,都尊他为‘李半仙’。不过依某看来,此人岂止是半仙,简直就是神仙。”

    “哦,不知他神在何处?”

    吴七步一改先前的书生意气,眼里、话里竟满是崇敬,甚至还带有几分狂热:“那李神仙可真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占卜问卦不过是小事,治病驱邪那是信手拈来,就连改命转运也属寻常,实实在在是,天下地下第一号的神仙!”

    “某此次前去,正是要为夫人求道符,佑她多生贵子,为我吴家开枝散叶。”

    小道士一听便皱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八个字让他很是不舒服。

    现在道门昌盛,道士很多。但无可否认,其中真正有能之人很少。真正有能有识之人,更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的道士只是寻常,不过混口饭吃。更有许多道士借道家名义,用占卜算命、驱鬼除邪等手段招摇撞骗。骗人些许钱财还可言,更有甚者,误人性命,毁人清白、害人倾家荡产。真真是,无恶不作!

    身为正统的道士,小道士对那些道门败类向来深恶痛绝。可他能力有限,只能徒呼奈何!

    吴七步见小道士不以为然,急忙劝道:“张兄,某原本不信。上次一去后,某却是信了。”

    “那次,某还未到李家村,那李神仙并已未卜先知,对左右说,今有定县贵客吴氏来此,此人与贫道福缘深厚,贫道不可不敬。别的事暂且放下,贫道先去沐浴更衣,再煮茶静侯。他一来,引入静室即可。”

    “说完这话不过半个时辰,某便已到。听得此言后大惊,心中顿时收起了那份轻视。”

    “待入室后,某与李神仙一番深谈,更是惊为天人,就此佩服的五体投地。”

    “那李神仙有多神,定县与李家村相隔整整一县。可这李神仙,竟能对某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