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第四生物帝国 >

第7节

第四生物帝国-第7节

小说: 第四生物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锦川将地球仪拿进,眯着眼:“张哥,你弄个大点的地图啊,这上面的字都看不清呢!”

    姜东扬了扬手里的锅铲说道:“我看南极不错,地儿大没污染。”

    王佳考虑了生存问题,“南极吃啥?你给我们做企鹅炖白鲸?”

    “啊……”沈淮长长地叹口气,这帮混蛋做研究一套一套的,但是生活情商堪忧啊……

    沈淮让王佳在舆论上放出风,混沌生物要花2亿rmb投建一个新的总部和实验室,看看有没有地方zf愿意接纳的。

    混沌生物现在已经是众人眼中的香馍馍,江城市zf甚至已经把‘依托混沌生物科技公司大力发展本地区生物科技技术’写入了本年度的市政府工作报告。

    可是江城市没动手,其他城市已经用过各种渠道向沈淮抛出了橄榄枝。

    北京市表示,虽然现在首都在去工业化去产能,但是像混沌生物这样优秀的高新企业,北京举双手赞成,展开四肢欢迎,只要混沌生物愿意来投资,北京愿意以市场价格八折的优惠供给土地,并减免混沌生物五年的税收,顺带还解决沈淮团队的北京户口问题,北漂梦不是梦。

    深圳也表示,特区拥有最完备的生物产业配套设施,也拥有最便捷的进出口口岸和最活跃的对外交流平台,要是混沌生物公司愿意入驻,特区zf把与香港隔海相望的那块屁gu缝提供混沌生物,并意大力支持混沌生物在深交所上市(送钱),并力助其在港交所上市(双倍送钱)。

    就连西部新晋的一线城市cd也表示,天府之国欢迎你,这里拥有西部最大的物流口岸和高新工业园区,同时拥有西部最大的华西医院以及科研成果最多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送人才、送科研),土地随你选!

    同胞城市一个个对混沌生物虎视眈眈,江城市望着干瘪的xiong部着急了!

    江城市是老一批的一线城市,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作为工业城市的它地位大不如前,有什么资格和别的城市竞争?

    江城市的领导不知道是哪儿根筋突然开窍了,下命令说道:咱们错过了互联网的兴起,不能在错过生物科学的兴起了吧?

    这位领导不知道,自己的兴起之言,还真的挽救了日渐颓废的江城市,这当然是后话。

    现在混沌生物要搬家,小家换大家可以,但是要搬离江城市,江城市人民不答应,zf也不答应,咱们没有优厚的条件,但是咱们有深厚的感情(忽悠)!

    江城市zf没有取得混沌生物的联系方式,和沈淮也不熟,只得委托沈淮的母校江城大学作为中间人,邀请他就投资事宜进行洽谈。

    江城大学的一间茶楼,陈厚德邀请沈淮来品茶,一起来的人还有沈淮的导师张鸣。

    陈厚德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么优秀说的人才,学校竟然没有把握住。还好沈淮没有对外说“在江城市念研究生没意思,所以退学创业一不小心就成了亿万富翁。”

    要是这个消息传出去,陈厚德能想象今后学校的招生困境。

    两人算是老熟人了,陈厚德也没有过多的寒暄,问道:“沈淮,听说你要投资资金建设混沌生物公司的总部和实验室?”

    “有这个打算,只是还没有选好地方。”通过陈厚德的眼睛,沈淮已经知道了他邀请自己的目的。

    “你看江城市大学创业园怎样?这里有江城大学为依托,人才不是问题。江城也是你的家,你在这边工作生活也很方便。张鸣,你说呢?”陈厚德像张鸣使个眼色,让张鸣帮忙劝说。

    陈厚德不知道张鸣让沈淮做的研究就是做肥皂,还批评过沈淮,他现在尴尬地不得了,怕自己一开口这事儿特定黄。

    沈淮笑眯眯看着张鸣,没有揭穿他。

    “陈院长说的是。”张鸣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再接话,随意附和完,低头喝着茶,汗水已经布满了额头,他心中默默祈祷沈淮千万不要揭穿他在校外办厂的事。

    陈厚德接到zf的通知,知道无论如何都要让沈淮和混沌生物公司留在江城市,他直接拿出了政府的底线。

    “大学生创业园内有一处空地,两百多亩地,zf愿意以引进创新科技的形式无偿供你使用,同时给你免去三年的税收!”陈厚德红着脖子比划出三根手指,要让一个学者进行商业谈判的确有点困难。

    相比于其他城市,江城的条件中规中矩甚至有点寒酸。

    不过江城是有一个优点,严重的工业污染导致这里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不断迁出的人口和大片的废弃空地正是沈淮未来实验需求的,这是一座正在堕落的城市,当一座城市看不见发展的希望甚至变得绝望,或许正是他接受新鲜事物并脱胎换骨的时候。

    沈淮伸五根手指,很洒脱的还价说道:“五年!”沈淮很清楚今后混沌生物创造的利润是巨大的,税收能少一年是一年。

    五年?陈厚德生怕沈淮就改主意,心中一横立马答应下来。

    他有些激动着说道:“你是江城大学优秀的学生,也是学弟学妹们的表率,陈老师希望你将来能多帮衬帮衬江城大学,我们的许多毕业生也是相当优秀的(找不到工作)。”

    沈淮很大度欣然同意。

第12章 西方的质疑

    梅奥诊所和混沌生物达成协议后,第一时间就在医院大屏幕以及医院官网打出了“新型肺病治疗方案——寄生叶绿体蛋白诊治技术”的宣传语。

    虽然有梅奥诊所的肯定、《自然》杂志的报道,以及诸多媒体的宣传和生物学家的肯定,但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肺病患者对这项治疗技术持怀疑态度,原因无他,这项技术来自于混沌生物科技公司,而这家公司是来自于中国。

    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叫的上口的科技公司,在西方民众的印象中这个国度虽然领土面积广阔,而且在逐渐变得强大,但是实际情况依然很落后,围绕着它的还是食品、药品安全以及各种伪劣产品。

    一个被大家看不起的第三世界国家或出现一个创造肺病新疗法的生物科技公司?

    大家都呵呵一笑,甚至民众们在看完新闻媒体对梅奥公司、混沌生物公司的联合新闻发布会后,嘲笑梅奥公司被东方的幻术骗了。

    叶绿体长在人的身体上,科幻电影吧?

    在这种怀疑的舆论下,几乎没有人过问梅奥诊所的寄生叶绿体疗法,许多肺癌患者还是选择了放疗、化疗等传统疗法。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花大量的金钱还冒险。

    出乎梅奥诊所预料的是,从混沌生物公司那里拿到的三支寄生叶绿体试剂三周了都没有卖出去,经过张毅培训的两名胸外科医生也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梅奥诊所的投资失败了?至少许多人是这样认为。即便卡特博士的同事都在怀疑卡特这次花了大手笔这次花出去的钱是不是被狡猾的中国人给骗了。

    舆论陆陆续续有观望变成讽刺和嘲笑,其中最得意的无意是在新闻发布会提过问的并被沈淮取笑一番的《产经新闻》,它迫不及待的报道了《雷声大雨声小,寄生叶绿体蛋白或许是新时代科技骗局》这一长篇评论文章,文章指出中国本来就是生产骗子的国度,什么学术诈骗、论文欺骗是常事,混沌生物公司也是个骗子公司。

    也不知道《产经新闻》哪里得到的消息,将沈淮的公司地址曝光——江城市某小区的一套二居室,并嘲笑道在一个作坊式都不如的小区套房怎么可能制造出价值一亿美元的生物科技产值。

    文章的最后部分顺带嘲笑了一下梅奥诊所,以为捡到宝了,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日本科学界就对中国的生物科学有天然的歧视,混沌生物公司的出现如果就如一个钉子钉在脚掌让其不爽,现在好了原来混沌生物不过是个骗局而已,日本医学界科技界为之欢呼。

    几天后,日本的《朝日新闻》、nhk等媒体开始转发《产经新闻》的这篇评论性文章,欧美媒体也开始陆续跟踪转发,质疑声音一片,即便在背后一直肯定梅奥诊所的明尼苏达州州zf也忍不住派出议员去询问,问卡特博士团队需不需要律师支持向中国的骗子公司讨回公道。

    卡特博士的团队动摇了,但是卡特本人却没有动摇,他亲眼看过沈淮的论文,理念的逻辑清楚绝无瑕疵,他也亲眼目睹了沈淮的柴狗和治疗成功的病人,这些东西绝对不可能骗人。一项新技术的推广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克服这种初始摩擦后面便是一帆风顺。

    沈淮还坐在客厅里设计着未来的研究中心,并等待着梅奥诊所那边传来成功救治病人的好消息,可是等了几周江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又做了七八台手术,梅奥诊所那边一点儿信都没有。

    正当沈淮准备主动打电话去问梅奥诊所情况的时候,卡特博士的电话打来了。

    “嗨,老伙计,最近过得好吗?”沈淮的语气十分轻松,对寄生叶绿体蛋白的技术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卡特博士在那边却有些憔悴,他不再隐瞒现在的危机说道:“咨询的多,但是愿意做的很少,大家都不太信任这项新技术,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沈淮皱着眉头,这项技术是救命的而不是害命的,怎么会无人愿意尝试。

    “说说你那边啊的情况,我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好的,我已经让助手用邮件把这几周详细的情况汇总发给你了。”

    沈淮让王佳接受邮件,打开后上面是各家媒体对寄生叶绿体蛋白的质疑以及患者对该项技术一些不信任的提问。

    王佳看到这些新闻后十分愤怒,说道:“日本这是酸葡萄心里,小人!”

    沈淮也仔细看了下情况汇总,出了西方媒体一贯的对中国公司不信任以外,美国民众在这种舆论的影响下也是强烈而的不信任。

    王佳越看越愤怒,说道:“沈大,没了西方咱们一样能活,让梅奥诊所多在中国设立几个点。”

    一个公司想要成功,除了要活下去更要走出去,沈淮深知这个道理。况且混沌生物的目标不仅仅是赚钱,而是要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这是沈淮没有告诉别人的野心。

    沈淮蹙了蹙眉示意王佳不要说话,然后拿着电话问道:“亲爱的卡特博士,梅奥诊所就没有使用促销手段吗?比如降价什么的。”

    沈淮这一问显然把卡特问懵了,他说道:“什么促销手段,梅奥诊所是非盈利机构,又不是沃尔玛销售商品,为什么要用促销手段?”

    哦!沈淮拍拍脑门儿,真是固执而傻白的美国佬。

    沈淮只得很耐心的解释道:“患者目前不接受该项技术的治疗无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价格定位较高,三十万美元的手术费和材料费几乎将人群界定在了中产和以上阶级,而这个群体是最惜命的,不敢轻易尝试。第二个便是梅奥诊所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手术例子,人们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想一想,要是把价格降下来,即便富人们不愿意,那些病重的低收入群体会不会考虑试一试?”

    沈淮已经说得很明下来,卡特也不是个情商低的人,一下就明白了,“知道,知道!哈哈沈先生,你真是个鬼才!”

    沈淮笑道:“这样吧,你先设定十例免费的手术名额,我这边免费你给提供试剂。”

第13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纽约,十七岁的尼克穿过高耸的大楼回到布鲁克林区,他的手里捧着从中餐馆里要回来的剩菜剩饭,这便是今明两天的食物。

    中餐馆的李老板是个善良人,他不会像那些白人老板一样驱赶老鼠一样去驱赶他。食客有剩余的食物,李老板都会将其放进屋外一个干净的塑料桶里,这既尊重了贫困的尼克,又能让他和家人吃饱。

    布鲁克林区肮脏的小巷深处,用废旧塑料板和泛着油光搭建的棚屋就是尼克的家,这里住着他五岁的弟弟米尔和身患重病的母亲奎恩,而父亲在三年前因为xi食了过量的bing毒,在街头死去。

    见到哥哥回来,米尔扔下已经没有轮子的汽车模型迎接自己的哥哥,他眼巴巴地看着哥哥手里的食物咽了咽口水,这个小家伙可是吃中餐长大的。

    尼克露出温馨的微笑,从塑料袋子里拿出一个吃了一半的肉夹馍递给米尔,“拿去吃吧。”

    米尔也不顾肮脏的小手,抓起肉夹馍就塞进嘴里,他可是饿极了。

    放下手中的食物,尼克来到用废旧木板搭建的床旁探望母亲。

    奎恩见儿子回来,本想招呼一声,可是刚刚一用力吸气就不停地咳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