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后仍还源于玄关(即阴跷,黑中有青谓之玄,有出有入故名关)如日间采取,夜间必还;夜间采取,次早必还,不可久留泥丸内。
采之入泥丸,因泥丸可清阳,暂留泥丸,可祛阴,不可久留,因阳极必散,当降下阴跷,入水为安。阳既入水中,以润泽之。采而复还。还而复采。
降还之法:于坐定后,嘘出粗浊之气一二口,神明收入绛宫片刻,移入天目凝定,上注泥丸,右向左三十六转,两目光随意转运。转毕,由夹脊过两肾中心,归入阴跷。复自左向右三十六转,右向左二十四转。转毕,静坐片时。此为还原一次。
仍如前采取之,仍如前还入阴跷。不计遍数,但得玉茎龟头缩进茎皮不出为度。此正补亏。补足之时,虽西施、王嫱百般拯撼,亦不足以动其情矣(阳入水中藏,所以不为所动)。然后入九还正功,能节节见效。
慎之!慎之!
两篇道经不做附录,直接加入正文,因为不读完这两篇,无法看下面的结论。其文字通俗,应可看懂。两篇独立的文章,合起来看,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功法,名为“亦通”。
静坐并不安静,有如此多的操作。繁难道功所获效果,我们老实练拳一样获得,孙禄堂没有练道家补亏法,只是练拳,阴跷穴中就有冲动了。
道功每达一效果就要转一个技法,又都是内在的变化,不好掌握。拳法则是随着动作,自然生效,简便易行。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埋怨薛颠为什么只说道功效果而不谈功法了,“神归丹田,气贯脑海”是练拳练来的,不是另有功法。
录出两篇道经,是作习拳参考,可知自己处在哪种境地——这是聪明做法,但笨练也不会迷路,谚语:“拳打万遍,其理自现。”拳是智慧先民编的一套程序,按其运行,便会自得自明。
薛颠在《象形术》一书之前,写有《形意拳术讲义》,也有“初学规矩”章节,文字大体相同,而更详细。
《象形术》言“求力则为力所拘”,你练力就被力束缚住了,《形意拳术讲义》多说了“所拘”为“凝滞不灵”,《象形术》说“求轻浮则为轻浮所散”,你求轻浮就会变得松散,《形意拳术讲义》详细地说了松散是精神涣散。
至于能轻能重的功能,《象形术》说是“神归丹田、气贯脑海”之后自然获得的,《形意拳术讲义》说是“凝神于丹田,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身轻如羽”。神归丹田成了变重的技法,气贯脑海成了变轻的技法。
但变轻变重不止这一个方法,气贯涌泉也是变重之法,有时“神归丹田”了,身体反而变轻。
薛颠发现,说得越细致,忽略得越多,不得不加上“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矣”一段话。
这段话,把自己吐出来的要点,又给吞回去了,先跟你详细说了半天,又告诉你别把他刚说的当回事。
前辈谈拳,很多时候不是保守,而是怕说多了,妨碍徒弟。薛颠总结经验,到写《象形术》时,将《形意拳术讲义》的文字作了删减。由《形意拳术讲义》到《象形术》的变化,可看出薛颠文字上的进步,写文如下棋,是有算路的。
薛颠在凡例中有“照书自修可成高手”的许诺,具体落笔时,便要字字斟酌,豪言壮语在先,小心算计在后。
薛颠的许诺是“是编图解详明,了如指掌,绝无望洋兴叹之弊。学者果能手置一册,循序渐进,勤学不息,则由浅入深,可入室生堂,得国术之三昧,以鸣当代,传之于后世。”
我都算计好了,只要你不自作聪明,老实照我说的练,可得到拳法真谛,在当代武林出类拔萃,并获得后世敬仰——此话吓人,成书至今不过七十年,民国的武术家我们还记得几位?
屈指可数。薛颠自己都被遗忘了,但因为他的弟子李仲轩的宣扬,人们毕竟知道了。这一知,又是天下名了。
薛颠表示他所能作的已经都作了,下面就是该你作了。“易理久则自明,奇效必得,非纸上谈兵之虚言也。”不明白不要紧,只要你练这拳,自己就会明白。
初学规矩之后,列有初学三害:
练武术者,有当注意之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学者能力避三害,非特体质强健,而且力量增加,勇毅果敢,并能神清气爽,明心见性,直入道义之门。
三害为何?一曰拙力,二曰努气,三曰挺胸提腹。拙力者,用力太笨,气血凝滞,以致血脉不能流通,筋骨不能舒畅,甚至四肢拘急,手足不能灵活,虚火上升,浊气滞满胸臆,乃肢体凝滞之处,或细胞爆裂变为死肌,或结为症瘕,贻害终身不可不慎;努气者,力小任重,或用力太过,以致气满胸膈,壅滞不通,其气管往往有爆裂之虑,甚至气逆肺炸,或不治之痼疾者,亦数见不鲜;挺胸提腹者,气逆上行,不能降至丹田,两足似浮萍之无根,重心不定,身体摇动不安,比如君心不和,百官失其位,拳术万不能从容中道。练习时,务要将气降至丹田,以直达涌泉,然后身体屹立如山,虽有雷霆万钧之击,不能撼动其毫厘。
学者,果能明三害,力为矫正,用九要八论之规矩,勤加锻炼,循序渐进,以致升堂入室而得拳法三昧是为道。学者,其各注意焉。
《形意拳术讲义》也讲了三害,词汇大体相同,《象形术》中的三害更详细。规矩比之简单,害处比之详细。
第一害是拙力,书法也要避免拙力,有人写字一味用力,不顾起承转折,一狠到底,字如铁棍拼成的,毫无美感。
书法一旦养成用拙力的手感,便一生难改。习武也一样,一旦形成拙力,不但难成高手,并且后患无穷,会造成局部死肌,或生出肿瘤。
死肌——肌肉怎么会死?有人骨折了,骨头重新长好后,与原来的大小、位置不同,原有的肌肉纤维不能承重,于是长出了新的肌肉纤维以支撑。新长出的纤维,破坏了自然的肌肉模式,在行走坐卧时并不能得到锻炼,于是开始硬化。有经验的按摩师知道,按这些部位时,会发出“咯咯”的声响,好像按在塑料上,这就是死肌。并不是肌肉死亡,而是硬化。死肌难治愈,针灸按摩只能起到缓解作用。练武一味用狠劲,破坏肌肉自然的模式,会像骨折病人一般长死肌。
拙力的害处,还破坏气血。人身有奇经八脉,其实每一根肌肉纤维都是一根脉。拙力形成死肌,等于你最小的脉成片成片地堵塞了。肌肉纤维硬化等于慢性毒药。
第二害是努气,人正常的运动时,呼吸量越大,力量越大。旧时代,管大力士叫“肺强之人”。拳击比赛到五六回合时,讲解员多会喊“拳击手体力消耗过大”,不是消耗了什么,而是肺部承受不起了。
形意拳练的第一拳劈拳便是锻炼呼吸,强肺的。肺部不强,而做剧烈运动,会“炸肺”。肺部负担过重,气管受损。中学生们跑一千米,才能体育及格,小孩们跑完后往往痛苦不堪,炸了肺。
体育课让小孩硬性达标,而不做强肺训练,越锻炼越损伤身体。笔者中学有一位体育老师,教给学生深蹲法,作为长跑的准备课程。深蹲时,两臂平伸在胸前,缓缓蹲下站起,起到锻炼肺部的作用,与劈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深蹲法是有体无用,能起到强肺作用,但不能用于技击,阴康的大舞术、华佗的五禽戏都是有体无用。而形意拳和象形术则是有体有用,其姿态能锻炼能技击。这位老师是真懂体育的人,可惜这样的老师不多。
以憋住呼吸、逆呼吸等方法发力,对人的损害更大,最好以自然呼吸练拳,让肺部自然地强大。肺弱而作强力运动,必损。
体育比赛中很少会真的炸肺,人有自我保护意识。比武时真会炸肺,看过两个练八卦拳的人推手,推着推着一个人就倒地休克,送去医院急救。对手的力量袭来,他以强力抵抗,对手一逼,人就停不下来了,肺部不支,伤了气管。比武受伤,往往不是被对手打伤,而是素质不够,自行崩溃。
第三害是挺胸提腹。挺胸提腹地打拳,看着体型漂亮,却会造成气逆上行,练出高血压。
人多重视上肢不重视下肢,上肢离大脑近,神经敏感,注重上肢,是人之常情。但形意拳不是常情,练武一定要气降丹田,发力点降到腰部。
气沉丹田有个小窍门,两臂举过头顶,气就下沉了。太极拳谱曰“有上就有下”,正是此理。上举才能下降,形意拳的起式和收式都是两臂上举的动作,强调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一开始难作到,得等打拳打得周身发热时,两臂一上举,小腹中觉得有了一块酥甜甜的东西——这是气沉丹田,不是硬压。
开始练拳,要在打拳过程中多停停,作作起式。练拳一个月后,一作起式,腹部自然有反应,便是走上了正路。
气沉丹田,还要直达涌泉。涌泉是脚底的穴位,一身阳气的源泉。动物最具力度的肢体是足趾,乌龟、鳄鱼足趾造型之雄强,只有秦汉的铜鼎可以媲美。
由乌龟、鳄鱼的足趾,可推测出远古恐龙的强大,在生物演化的青春期,方可以长出如此元气十足的脚。
佛教的双盘腿坐法,为汉地所没有,汉地传统修炼坐姿为“正襟危坐”,就是现在日本人在榻榻米上的跪坐。双盘腿被称为“胡坐”,“胡”指印度。
正坐、胡坐都刺激脚心的涌泉穴。坐出来的脚心温热,比按摩效果好。薛颠言打通涌泉穴的好处为“身体屹立如山,虽有雷霆万钧之击,不能撼动其毫厘”,涌泉穴畅通,就产生抗击打能力。
气沉丹田,便可通涌泉。练拳人对气脉的真实体验,绝不是像开山工一般打通了这里那里,而像大蒸笼,蒸汽一腾,便通透了——这是真口诀。
拳谱中另有一套歌诀详细解释了三害,名为八忌。武术是姿态之学,三害在拳术姿态中的体现有八个明显处,如下:
出拳高举两肋空,绝力使来少虚空;力猛变迟伤折快,胳膊直伸无返弓;身无桩法如杆立,相击易跌一身空;怒腾气升血充脑,心智变动不机惊。
出拳时,肘部不护住两肋,把力量使尽不留余地,是自处绝境。力量过猛,变化必慢。胳膊伸得直直,身体站得象竹竿,全身力道不实在,比武时容易跌倒。怒气腾腾,气血上脑,反应必迟钝。
薛颠说要用九要、八论来避免三害、八忌,九要是从动势的角度要求肢体,八论是从肢体的角度要求动势。对比九要、八论,可得灵妙姿态。
九要前面讲过,八论如下:
身:前俯后仰,左侧右斜,正而似斜,斜而似正,阴即是阳,阳即是阴。
肩:精气贯顶,肩要下垂,两肘齐心,手势相随,身力至手,肩肘所催。
臂:左臂前伸,右臂护肋,似曲非曲,曲相弓形,似直不直,出用返方。
手:右手在肋,左手齐心,两手阴阳,用力向前,手随身动,势出宜迅。
指:五指各分,形相似钩,虎口圆开,有刚有柔,力要至指,须从意求。
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进则用力,股如反弓。
足:左足直出,右足斜横,步法莫紊,前踵对胫,两足旋转,足趾扣定。
谷:谷道提起,气通四梢,两腿转动,臀部肉交,势随身变,速巧灵妙。
法曰:九要八论理要明,生克变化有神通。学者悟通玄中妙,心意象形任意行。
“心意象形任意行”一句,表明了象形术的渊源。形意拳又叫心意拳,象形术是形意拳的变种,两种拳法的核心都是九要八论。形意拳和象形术,像昆曲和京剧,梅兰芳等大家是昆京都可以演,自由出入,相得益彰,名为“昆乱不挡”(乱为京剧)。
八论不逐条解释了,九要、四梢、三害、八论、八忌可以相互解释。
《周易参同契》、《翠虚吟》、《玄肤论》等道经都表示,没有把最关键的秘诀写出来,但如果读者抱着虔诚之心反复阅读,就会破解出来,名为“不厌百回读,万遍将可睹”。
不是文章有密码,而是心领神会了。文章自有文法有意境,心有灵犀,能读到文外之意。古人读经时,遇到不懂处,流行拜经,读一字拜一字,虔诚之下,终会读懂,名为“天真积力久,豁然根本现”。
从九要、四梢、三害、八论、八忌,体会一下古人读法吧。
3、桩法入道 抻筋拔骨
观世之进化,每种事业,无不先立基础而后进展,基础固,则进步速。拳术之道,尤宜先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