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风花醉 >

第323节

风花醉-第323节

小说: 风花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枚嘈腥烁辖舳惚埽卤荒钦铰戆装撞人馈U饪墒墙铰恚诰┲锌墒蔷哂兴嬉獗汲壑ǖ模闶遣人懒巳耍飧膊桓夜艿摹

    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调养,赵佶的身子好了许多,再加上最近方腊的势头被压制住,北边宋江也没再攻略城池,他这位大宋官家操的心少了,心情也就好了许多。捏着点心,手抚栏杆,看水中锦鲤游荡,亭子里小刘妃手抚古琴,弹着一首舒缓的曲子。曲声悠扬,附和着此时的心情,让人心旷神怡。

    咚咚咚,一阵脚步声打破了这种得之不易的祥和,杨戬紧皱着眉头,快步走了过来。见杨戬这副神情,便知道有什么大事发生了,所以小刘妃自觉地听了琴声,而杨戬拱拱手,恭恭敬敬的行礼道,“官家,童道夫回来了,先正在正阳门等候。”

    赵佶突然有了种不好的感觉,难道征讨函谷关一事失败了?若是胜了的话,童贯应该早就迫不及待的跑进来了吧?

    “怎么回事?是不是函谷关战事有了结果?”赵佶有些迟疑的问着,他希望自己的怀疑是假的,可偏偏是真实的。杨戬从袖里掏出一份急报,恭敬地递了上去,“官家,这是此次函谷关一战的损失情况。”

    小刘妃帮忙接过急报,拆开信封递到了赵佶手中。手里的点心已经落进池塘之中,赵佶捏着那薄薄的纸张仔细看着,原本还算红润的脸庞变得铁青,眼神也变得异常可怖。

    函谷关一战,历经近一个月,时至宣和三年六月十六辰时,征讨函谷关的大军死伤三万有余,这还不包括太华山上被打垮的两万大军。除此之外,随军出征的京兆府兵马指挥使曹酚、指挥使曲奇、王坪相继阵亡,西京防御使刘光世受伤,西京守备处明威将军荆佛尔阵亡。一个函谷关,损失如此多兵马大将,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赵佶首先是怒,其次是害怕,他颤抖着手,一字一句道,“让童贯来见朕,朕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什么话来。”

    杨戬不敢多言,亲自出去一趟,没多久便将童贯带到了御花园中。赵佶一向温尔文雅的,他讨厌粗鲁,可是这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一看到童贯,抄起石桌上的茶杯。甩手掷了过去。童贯没敢躲。啪啦一声,茶杯落地,摔成粉碎,童贯额头见了血,疼得很,他顾不得这些,赶紧屈膝跪在地上,颤抖着声音哭道。“官家息怒,都是小的无能。。。。。你莫要气坏了身子。”

    可以说童贯太了解赵佶了,他这个时候要是为自己辩解,他八成会让官家更生气,倒不如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博取官家同情。不得不说童贯的法子很管用,看童贯顾不得额头流血,不断磕着头,他心中也有了一丝不忍之心。再加上小刘妃一直在旁边安慰着,怒气也少了许多。他长呼口气,冷冷的说道。“童道夫,你给朕好好说说战事经过,一点都不要漏,要是漏了一点,朕就把你扔到死牢里去。”

    童贯很听话,他说得很仔细,从王坪兵败,再到曹酚兵败写假军报,以及亲自督战攻关,损失惨重,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没有疏漏。这就是童贯的聪明之处,他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说谎,什么时候不可以说谎,此战详细情况还有呼延庆、杨惟忠等人知道,他就是相瞒也瞒不住。不过说道最后见赵有恭的时候,童贯撒了谎,他跪伏在地,头抵石面,语出悲伤道,“大军惨白,小人无可推卸,本想与那赵有恭拼命,以谢皇恩的。可有件事,小人必须要转告陛下的,于是,只能苟活了下来。”

    “什么事让你这般苟活着,你倒是说说,朕很好奇呢!”赵佶话中的讽刺任谁都能听得出来,童贯却仿佛没有听到,依旧继续道,“赵有恭给了小人一封信,最主要的是。。是。。。。”

    说到这里,童贯的声音已经有些颤抖了,他仿佛很害怕,赵佶眉头一锁,有些急不可耐的哼道,“是什么?快说,瞧你这幅样子,哪还有半点朝中大臣的样子?”

    “小人看到了辽朝成安公主耶律南仙,看她的样子,似乎已经和赵有恭。。。。”接下来的话不用说完,别人也已经能猜到了。赵佶呆呆的张着嘴巴,这位一直以李煜为偶像的徽宗皇帝此时毫无形象的张大了嘴,足可以吞下一颗鸭蛋。耶律南仙和赵有恭在一起?怎么会这样?

    赵佶对辽朝的事情知道的并不多,可对这位遥辇公主,还是知道许多的,当初也曾上书临潢府,希望成安公主能嫁于太子赵桓,以达成宋辽联姻的目的。只可惜这个提议直接被辽帝否决了,之后夏辽联姻还着实让人吓了一跳,未曾想新娘子被人抢走。所有人都觉得此事是南京守备耶律淳做的,到现在才发现所有人都被赵有恭骗了,这个小子早就在打耶律南仙的主意了。赵佶真的怕了,那个侄儿真的是狠,出手不留情面不说,还事事料在前头,他将耶律南仙拴在身边,仅仅是因为那成安公主貌美倾城么?这个理由,谁信?一个楚王世子,一个遥辇公主,这样的组合是何等的恐怖?

    童贯适时地将那封信递了上去,他敢对天发誓,这封信他真的没有看过。赵佶这次没让小刘妃经手,直接撕开信浏览了起来,心中所写非常简单,仅仅十几个字而已,可就这十几个字,却让赵佶有种窒息的感觉。

    “得以晋位秦王,侄儿为汝守关中!”

    十几个字,就像血淋淋的屠刀,赵佶仿佛看到那个侄儿正在仰天长笑,笑容中多是讥讽、鄙夷。晋位秦王,就可守关中,那要是不封秦王呢,他是不是就要送关中了?他赵佶真是好福气,竟然有一个如此厉害的侄儿,有狠劲,有魄力。府中大地,乃西北核心地带,宋辽西夏谁不想得到呢?身为大宋郡王,他敢将府中之地送给辽人或者西夏人么?赵佶觉得这个侄儿一定敢,因为他身边有一个辽国公主萧芷蕴,更因为他是个疯子。

    也许,那个侄儿没这个胆子,可赵佶却不敢赌,府中和延安府一失,蛮族铁骑可直通河东平原,抵达西京每一个地方,那所谓的黄河天险又能抵挡几时?

    虽然赵佶什么都没说,可是童贯已经知道了答案。官家终究不是赵有恭,如果赵有恭面对这个问题,他一定会挥兵关中,哪怕乱民不灭,也会集中兵力剿灭叛贼。因为民乱就是民乱,给他十年依旧还是民乱,民乱只能搞得大宋乌烟瘴气,却不可能掀翻朝廷。但朝廷郡王不同,一个有身份右手腕有实力的郡王,无需十年时间,也许五年,就能成长为一个撼动朝廷的力量。赵有恭有一种虽面对十倍敌人亦要杀破迷雾的魄力,而官家没有。(未完待续。。)

第419章 一家之言迷人眼

    第419章 一家之言迷人眼

    小刘妃站在旁边,眼角余光轻轻扫过,那颗心儿就不受控制的跳动起来。“得以晋位秦王,侄儿为汝守关中”,一句简单的话语,却充斥着满胸豪气和无穷的自信,这就是那个曾经纨绔不堪的赵凌么?在他的话语里,就好像看到了一个嗜血、狂傲、勇猛的盖世枭雄。这哪里是要爵位,简直就是抢,给不给,他都要当秦王,他就是要告诉天下人,那个楚王世子回来了,先帝后人,要重新傲立在大宋的土地上。

    不知怎地,小刘妃很渴望见见这个男子,也许以前经常见面,可她又真的认识么?不,不认识的,一点都不认识,那是一个陌生的男人,未见面,已经让人揪心,让人崇拜。与他相比,眼前的官家好差好差,不如他年轻,不如他英俊,不如他悍勇,不如他狠辣,不如他。。。。。

    太多的太多,好像什么都比不上了,本想着此事过去后就与那朱琏挑明断绝来往的,可此时改变了主意,若是能收紧和朱琏的关系,傍上赵有恭这个靠山,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岂不是稳如磐石了么?

    这个世道一直如此,哪怕前后翻过千年,依旧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利益,为了这些,终究会走上不同的路。

    “杨戬啊,去传旨,招高俅、王黼、宫梻。。。前来议事。。。。”这一刻赵佶显得疲累不堪,眉头锁起,仿佛苍老了许多。看到童贯还跪在地上。他挥挥手。闭着眼睛道。“童道夫,你也起来吧,虽然此战败了,可你的忠心朕还是知道的。”

    童贯忠心么?当然一日猛攻函谷关,丢下万余尸体,如果这万余人命还说明不了童贯的忠心,那什么能说明呢?这就是官场,在这个名利角斗场里。一切都是筹码,狂风凝聚细雨,鲜血染红双翅帽。与其说童贯的哭诉救了他,倒不如说那上万死去的士兵救了他。赵佶是个皇帝,但凡帝王,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看中的是忠心,不忠心者,能力再强依旧得不到重用,忠心之人。天大过错,也可保得性命。

    得到宫内太监的召唤。王黼等人来到皇宫,却未急着进去,而是在宫门后等了起来,一直等到宫梻到来后,蔡京几个人才聚拢到角落之中,悄声道,“宫学士,你可知官家找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不知,蔡相难道知道?”其实宫梻问的全是废话,大宋朝有什么事情,还能瞒得过这位手眼通天的蔡相么?

    蔡京苦笑着摇摇头,也未隐瞒,一五一十道,“函谷关那边来消息了,童贯大军大败而归,损兵折将,官家找咱们八成是想问问敢如何应对的。这不,我等也商量不出什么,就想听听宫学士的看法,你觉得陛下要问起,我们该如何回答,是继续出兵,还是默认?”

    宫梻心中冷笑,这些人可都是老狐狸啊,他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么?错,其实谁心中也有数,面对将要崛起的赵有恭,唯有再派大军清剿方位上上策,可其中有个风险,那就是万一又败了怎么办?那领兵之人,以及提出这个意见的可就要遭殃了,到时晋陵王殿下以大胜之师威逼汴梁,要求惩戒那些建议出兵之人,官家还敢不听?其中的道理谁都明白,却没人愿意但这个责任,琢磨半天,倒琢磨到他宫某人头上了。

    宫梻对人心之把握,可谓到了极点,他自然不会上当,最重要的是现在官家心中已经有了决定,又何必逆着官家的心思来呢?微微一笑,宫梻抬绣笑道,“几位大人太看得起宫某了,官家此时早有了决断,又何须咱们费心?”

    蔡京嘴角狂跳,心中暗骂一声宮狐狸,明知道宫梻在耍无赖,却莫可奈何,李邦彦也拱着手呵呵道,“不错不错,官家早已有了主意,又何须咱们这些愚笨之人乱说?”

    宫门处发生的事情,赵佶可是一点都不知道,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几位宠臣还没到御花园呢,就已经商量好怎么敷衍了事了。这就是赵佶的悲哀,每一个帝王的悲哀,同样一个明君也会处理好这种问题。党争,没一个时代都有,每个人都恨党争,却聪明的帝王又会适当的放任党争,朝廷不需要一家之言,有了党争,各方有了制约,平衡方为王道。如同大明朝,万历皇帝算是将党争玩到极致的典范了,他在任时,清流东林党、齐楚折党、阉党三方势力共存,相互制约下形成了一种初具规模的议会制度,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政事有条不紊。可到了天启、崇祯两代皇帝,他们将这种秩序毁坏了,要么是阉党一家独大,要么是东林党一家独大,最后大明朝政事拖沓,在加上内忧外患亡国了。许多人都夸赞崇祯剿灭阉党的壮举,又有许多人说大明朝亡于党争,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剿灭阉党,扶持东林党一家独大,其实这就是崇祯做为帝王在政治格局上的不成熟。朝廷需要党争,因为有党争才会互相监督,政治相对清明,说大明朝亡于党争,非常片面,从某种情况上来说,恰恰是因为明末没了党争,才加速了亡国。

    每个时代,贪污、勾心斗角、官场钻研都少不了,就拿贪污来说,不可能杜绝,只能约束,建立一套相对清明的秩序,这就需要监督,让每一个人时刻有一种危机感,一旦错了,就会有人取而代之,如此一来,做事就会有忌讳有收敛。党争秩序败坏,这就是明末两代帝王期间最大的问题,要么阉党嚣张过头,要么东林党嚣张过头。

    而此时的大宋与后世大明朝优势何等的相像?一个不太出众的帝王,其实赵佶并无大恶。而他的恶。就是彻底打压新党元佑党人。导致朝廷一家独大,甚至连一代铁血宰相章惇也被迫害而死。从这方面来说,赵佶比哲宗赵煦做的差太多了。当年哲宗亲政也打压元丰党人,可他不会一下打死,要么贬官,要么调职,总之朝廷各处依旧有着元丰党人的声音,这就给元佑党人一个信号。那就是要好好做事,一旦有错,随时有人能顶上来。所以,哲宗时期,哪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