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我主沉浮-第34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能够拿下海州,且打败明军,这个功劳不比拿下临安府城差多少。
不过阿术很清楚,他需要给合丹亲王面子,大军在涟水县城驻扎两天左右的时间,就是很好的证明,将来就算是合丹亲王对此有意见,也能够做出解释。
中军抵达涟水县城之后,阿术随即做出了调整,涟水县城驻扎五万军士,谢太后以及李显等俘虏,悉数留在这里,其余十万军士,跟随他一鼓作气的拿下海州州城。
吕文德与吕文焕两人进入到屋子里面的时间,阿术的脸上显露出来了少见的笑容。
对于吕文德和吕文焕两人,阿术还是信任的,吕文德和吕文焕当年在大宋朝中地位不低,显赫一时,能力也的确是不错,吕文德曾经领兵在四川与蒙军作战,取得了一些胜利,吕文焕更是率领大军固守襄阳府城,让蒙军很长时间无法攻陷,这样的两个人,投奔大元朝廷,显然是内心有些想法的。
现如今阿术就是吕文德和吕文焕两人的依靠。
也是基于这样的情况,阿术相信两人能够倾尽全力。
“二位,我对于大军的部署做出了调整,明日就要出发,前往海州州城而去了,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尽管阿术已经做出了决定,而且不会改变了,不过他还是想着能够听听吕文德和吕文焕两人的看法,哪怕两人说不出来其他的意见,吹捧一下也是好的。
这是人性的弱点,不管是帝王将相,对于吹捧内心都是喜欢的。
吕文焕看了看吕文德,首先开口了。
“大帅,在下认为,集中兵力进攻海州州城,乃是明智之举,大帅之前做出的安排部署,已经取得了效果,明军分兵驻守海州与宿州,等到发现我大军朝着海州而来,想要做出调整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够退守海州州城,在下建议,大军迅速朝着海州州城而去,阻止明军的驰援,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海州州城,彻底打败明军。。。”
吕文焕说完之后,吕文德也跟着开口了。
“兵贵神速,大帅之安排,筹谋准确,在下认为一定能够取得奇效,加之大帅恳请合丹亲王领兵进攻沂州和滕州等地,必定会牵扯明军大部分的兵力,外界传闻吴邵刚如何的厉害,在下看在大帅的面前,也不过如此。。。”
阿术的脸上再次露出笑容,但一闪而过。
“二位说的不错,这里面也有你们的功劳,我看这样,明日大军开拔,前往海州州城,吕文德先生就留在涟水县城,帮助协调驻守的五万将士,吕文焕先生跟随我前往海州州城。。。”
阿术还没有说完,吕文德的脸色就有些变化,但他很快恢复了平静。
其实夏贵的阵亡,对于吕文德和吕文焕两人,有何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难以消磨的震动和震撼,吕文德对于吴邵刚是颇为了解的,吴邵刚的勇勐睿智,绝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看看这些年以来,吴邵刚一步步的崛起,其实力壮大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而且其低调也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曾几何时,吕文德根本没有将吴邵刚看在眼里,他认为吴邵刚不过是依仗李庭芝的庇护,才能够有些许的成就,可吴邵刚领兵彻底剿灭了潼川府路的叛乱,甚至一举收复了成都府路等地之后,吕文德就隐隐的感觉到了,吴邵刚必定成为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
身为两淮制置使的时候,吕文德就察觉到了,大宋朝廷难以真正的掌控吴邵刚,有朝一日吴邵刚或许会采取割据的方式形成实际上的独立,之后吴邵刚就任云川节度使,这一切都得到了印证,只是吴邵刚率领大军连续占领了陕西、陕西、河南乃至于开封府城之后,吕文德真正感受到了吴邵刚的气魄。
将来争夺天下的,必定是吴邵刚与忽必烈,这是吕文德与吕文焕两人共同的看法。
此次阿术决定与吴邵刚作战,吕文德和吕文焕两人其实是不赞成的,热别是副帅阿里海牙率领驰援海州州城的五万军士全军覆没之后,不过两人绝不会说出内心的想法,毕竟他们在阿术的身边,从平日里的言行,已经感受到了阿术的心思。
阿术迫切的希望能够打败明军。
身为征南大军的统帅,阿术领兵灭掉了大宋,生擒了谢太后与皇上李显等人,这一份功劳,已经是后无来者了,若是能够打败明军,那么阿术在大元朝廷里面,地位将更加的稳固。
吕文德与吕文焕两人已经知晓了阿术的心思,但在对待这件事情上面,两人的看法略微有一些分歧,吕文焕认为,阿术既然是征南大军的主帅,其决定做的事情,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与吕文德两人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关注其中的细节,围绕细节提出来建议。
吕文德的看法不一样,他认为阿术不应该与明军面对面厮杀,最好是撕开一个突破口,率领大军回到大都去,接下来筹谋之后与明军厮杀的事宜,说的直白一些,吕文德认为阿术敌不过吴邵刚,若是贸然的进攻,恐怕招致失败。
两人的想法不一样,提出来的建议自然也就不一样。
吕文焕提出来的建议,明显符合阿术的想法,吕文德提出来的建议,就不是那么顺耳了。
于是今日的一幕出现了,吕文德被留在了涟水县城,而吕文焕则跟随阿术前往海州州城厮杀。
这里面的区别是很大的,一旦阿术进攻海州州城获取了胜利,那就有吕文焕的一份功劳,作为投降大元朝廷的降将,立下的功劳越多,将来越是能够在大元朝廷之中立足。
吕文德是很清楚这一点的,也知道吕文焕走在了他的前面。
吕文德和吕文焕两人离开之后,阿术的脸上浮现出来冷笑的神情。
阿术的确对吕文焕的印象好一些,对于吕文德则是有些不待见,要说将来回到大都之后,吕文德和吕文焕两人,都是不可能讨好的。
阿术看不惯软骨头,更看不惯软骨头因为投降而身居高位,不管吕文德和吕文焕如何的骁勇,两人都是背叛了大宋朝廷的,从这一点来说,就不能够得到重用和信任,万一将来大元朝廷面临困局,两人岂不是又会背叛。
完全充分的利用两人,为自己做事情,这才是阿术真正的目的,将来回到大都,阿术绝不会为两人说多少的好话。(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二章 辉煌一战(1)
中军比预定的时间晚一天抵达涟水县城,这让阿术大为恼火,禁不住狠狠的训斥了领军的都元帅,其实阿术也是担心的,那就是害怕明军的援军抵达海州州城驰援。
其实中军耽误了行军时间,这也不是领军的都元帅的责任,主要还是大宋皇室的诸多人,金枝玉叶,吃不得苦,行军的速度太慢,偶尔还会出现身体不舒服的症状,加之这些人必须要押解到大都,都元帅无奈之下,才要求大军慢下来行军步伐的。
耽误了一天的时间,在阿术看来是大事情,前军与中军在涟水县城会和之后,阿术来不及详细的部署,马上开始点将,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进军海州州城的十万人就确定下来,接着就是快速离开涟水县城,朝着海州州城的方向而去。
阿术没有忘记派遣斥候沿路侦查,不过他所安排的侦查,不包括涟水县境内的官道,也就不包括金城镇了。
多年之后,史学家回忆起来阿术的安排,一直都感觉到难以理解,为什么阿术没有派遣斥候侦查金城镇的情况,这样至少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毕竟十万明军在金城镇设伏,就算是埋伏的完美,这么多的军马也会显露出来一定的破绽的。
或许阿术认为,明军已经朝着海州州城的方向全数撤离了,既然明军已经放弃了涟水县城,那么金城镇自然也会放弃。
合丹亲王收到了阿术的文书。
前后的几份文书,内容都是差不多的,也都是用蒙文写的。
收到了文书的合丹,异常的气愤,尽管文书上面的语气很是谦恭,可是从内容上面,合丹感觉到了霸气,感觉到阿术是准备左右一切的。
皇上的圣旨,此番山东境内的作战,合丹是统帅,也就是说阿术麾下的征南大军,在作战的时候同样是归合丹指挥,作为身经百战的蒙古亲王,合丹不会意气用事,他知晓此战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也打算采取两面夹击的方式收复海州。
阿术的部署是正确的,合丹不得不承认,但这样的建议,不应该由阿术这个副帅提出来,而应该有他合丹这个主帅提出来,这才是符合规矩的。
紧要关头,合丹不会做出不明智的举措,毕竟襄阳府之战已经有了教训,但这笔帐合丹记住了,他也明白了阿术的心思,看样子阿术比起其父亲兀良合台,有着更加大的野心。
合丹将阿术的文书直接寄给了皇上,还专门在后面附加了说明,向皇上称赞阿术的睿智和果断,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是帮助阿术,其实不然,合丹是异常了解皇上的,说到底皇上对谁都不是特别的信任,阿术的权势如此之大了,功劳如此之大了,不知道皇上和朝廷最终如何的赏赐,岂不知功高震主吗。
收到阿术的信函之后,合丹随即开始调遣大军了。
山东东路的莒州依旧在蒙军的掌控之下,只不过莒州驻扎的蒙军军士已经不是很多,在驰援海州州城失败之后,合丹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济南府和泰安州一带,阻止明军占领更多的地盘,现如今要与阿术率领的大军联合进攻海州州城,那么合丹必定要以莒州为落脚点。
合丹仅仅留下几千人驻守济南府,其余近十万人,悉数朝着莒州的方向而去。
合丹的目标很清楚,大军首先占领海州所辖的赣榆,堵住明军朝着莒州后撤的退路,迫使明军只能够朝着邳州的方向撤离,在占领赣榆之后,大军将朝着海州州城进攻。
两路蒙军,总兵力近二十万人,若是拿不下海州州城,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了。
当然合丹采取的战略,也是稳扎稳打,不会完全配合阿术的进攻,在合丹看来,想要能够彻底打败明军,唯有一步步的进攻前进,首先保全自身的力量,在不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之下,才能够真正的达到胜利的目的。
合丹给阿术也写去了信函,要求阿术行军作战一定要谨慎,同时提醒阿术,明军很是骁勇,不同于南方的宋军,若是遭遇到大规模的阻击,不要着急进攻,首先保全自身的力量。
这样的提醒,合丹亲王必须要做,毕竟他才是主帅,阿术若是遭遇到失败,他这个主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阿术若是不听从指挥,一意孤行,那合丹的责任就小了很多。
已经到了秋末,气候很是不错,必须抓紧时间,最好是在冬季结束征伐,否则厮杀的时间延续太长,对于二十多万的蒙军来说,粮草的筹集方面存在不小的困难。
作为已经与明军交战过的合丹,在处理诸多事宜的时候,还是颇为谨慎的,可惜合丹的这种感受,阿术是没有的,毕竟阿术已经获取了太多的胜利,而且灭掉了大宋,其自信心正是爆棚的时候,压根不会想的太多。
张炳辉的压力是巨大的。
最为精锐的明军,几乎都抽调到海州去了,张炳辉麾下的十万大军,战斗力虽然是很不错的,但是在野外厮杀的作战能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
好在张炳辉承担的作战任务,就是死守赣榆和沂州两座城池,不允许蒙军攻占这两座城池,同时给予驰援海州的蒙军重大的打击和杀伤,让他们没有办法安心的驰援。
张炳辉最大的依靠,就是鼎坤军。
鼎坤炮的威力是不用多说的,而军火局制造出来的轰天雷,威力也是越来越大了,这东西在野外征伐的时候,其威力甚至不亚于鼎坤炮。
鼎坤炮和轰天雷这两种利器,给予了张炳辉最大的信心。
在兵力的驻扎方面,在请示了明王殿下之后,张炳辉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临沂城内驻扎的军士仅仅万人,而赣榆城内驻扎的军士,则达到了六万人,其余的三万人驻扎在利城镇。
利城镇属于沂州管辖,位于临沂与赣榆两座城池的中间,也是一个较为要害的点,张炳辉的考虑是,若是蒙军进攻的重点是临沂城池,则驻扎在利城镇的三万明军,迅速驰援临沂,若是蒙军进攻的重点是赣榆城池,则三万大军迅速驰援赣榆。
当然,从张炳辉的安排,以及明王殿下的嘱托来说,蒙军进攻的重点应该是赣榆。
从地理位置来说,想要进攻海州州城,赣榆的位置远比临沂重要,蒙军就算是拿下了临沂县城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