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第7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杨行密攻占江淮各州时,都以一些为人正直的将领担任刺史,比如陶雅担任歙州刺史,李遇担任常州刺史都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呼;唯独润州以安仁义为刺史,当地百姓听说后像是死了爹娘一样纷纷大哭道:“各州都有一个好刺史,为什么唯独我们润州却是安仁义这个胡人做刺史?”
所以从一开始润州百姓就对他极为不满,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百姓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在担任刺史之后,这些年安仁义在润州做过多次破家灭族或者屠村的事,大部分事情他都做的隐秘,知情之人也都尽量灭口毁掉证据。
然而不管他做得多隐秘总会有证据留下来,也会有证人活下来,并且最终被严可求发动的密探寻找到。
等到杨行密下令让周隐彻查此案,而各种相关证据接连浮现时他才知道大事不妙。毕竟过去几年虽然有人逃脱了他的灭口,但那些人都只是些普通百姓,侥幸活下来后如何能收集到如此详实的证据?
而且他们竟然是在同一时间聚集在节度使府门前敲响登闻鼓,安仁义觉得如果没有人在暗中组织,光靠这些苦主自发行动这一切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过不管是不是有人暗中在对付他,这些事情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做过,加上有周隐这个公正的老家伙出面审查,即便他想要反驳都没有机会。
如今广陵那边审讯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周隐毫不意外的宣布了他所犯的罪行,而这一结果也同样毫不意外的被广陵上下一致信服。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决定
虽然杨行密还没做出最后决断,但广陵那边群情激愤,从官员到百姓都纷纷要求对他进行严惩,有的官员甚至叫出了杀安仁义以平民愤的口号。
如今安仁义的儿子在广陵更是寸步难行,除了去衙门接受问话外平时根本就不敢出门;而安仁义派去打探消息的密探更是不敢透露出与润州的半点关系。
“到底是谁在暗中密谋想要对付我?这种手段绝对不是那几个刁民能做到的。”
发泄了一会怒火后,安仁义渐渐平静下来开始反思这几天发生的事情。
他虽然不算多么英明的人,但毕竟身居高位这么多年,基本的政治嗅觉还是有的,联想到他和田、朱延寿最近密谋的造反之事,他不禁怀疑暗中想要对付他的人是不是就是他的那位顶头上司吴王杨行密。
有了这个判断他自然不敢去广陵接受问话,反而迅速派使者前去联络田,询问是不是立即起兵造反。
“坐以待毙肯定不行!唯一的办法只有立即造反!”安仁义心中思忖着。
虽然还不知道杨行密最后会如何判罚,但他知道杨行密既然起意对付他,那么这一次肯定不会轻易饶他;如果真的轻易饶他,那就说明接下来的手段会更加严厉。
总之一点,安分地等待杨行密的处罚是不行的,那只会让绑在他身上的绳索越来越紧。
不过立即起兵的话又有些担心,毕竟如果真是杨行密在暗中想要对付他,那他此时起兵造反可就正中对方下怀了。
更何况如今他的儿子还在广陵,而杨行密的最后判决还没出来,想到杨行密过去的宽仁,他心中始终还存在一点侥幸心理。
“你们说,如今的情况本府该如何应对?”想了许久后安仁义始终拿不定主意,最终转头看向周围几个幕僚。
这些天为了广陵的案子他心中常不自安,脾气也更加暴躁,昨天他最心爱的小妾因为服侍他的时候没让他如意,结果被他亲手掐死了;家中有几个奴仆在打扫书房时因为疏忽以至于地上有些没打扫干净,结果暴怒的安仁义立即命人将几人全部杖毙。
如今府中众人都知道他们的刺史大人脾气不好,正是想要杀人的时候,所以各个都谨慎小心不敢犯下任何过错。而此时书房里仅有的几位为他出谋划策的文士也都大气不敢出,每句话都说得小心翼翼的,生怕为自己找来祸害。
“使君当年为吴王南征北战,立下的功劳何其之多?如今吴王就因为那几个泥腿子的几句话就派重臣来审问,广陵坊间谣言四起他也没有半点掩盖之意,显然吴王自己也有借这件事大肆发挥的想法。”过了半晌后眼见安仁义神色越发不耐烦,一位幕僚终于开口了。
“这其中的原因以在下之见定然是吴王想要让世子上位,又担心世子年轻驾驭不住军中大将,所以猜忌像您这样的功臣。以属下之间,使君莫不如和宣州的田使君还有寿州的朱使君一起反了吴王便是。”有人带头后其幕僚见安仁义并没有发火这才大着胆子说道。
“就是,如今李神福和杨渥等人率军出征在外,广陵兵力空虚,使君若是趁机起兵渡江攻破广陵,到时候田使君和朱使君起兵响应,必能成就大事!到时候与二位使君平分了淮南的土地,说不定使君您也能被朝廷封个郡王做做。”
安仁义素来瞧不起文士,所以身边虽然也有几个文人为他谋划,但这几人的才能比起杨行密身边的戴友规、高、严可求等人可就差远了,即便是与田身边的沈文昌、殷文圭等人比也差的太远。
若是平时帮安仁义想点主意如何盘剥百姓杀人灭口他们倒是很擅长,不过真正的军国大事他们就拿不出什么创见了。
不过他们也知道安仁义心中本来就有造反的打算,所以如今顺着安仁义的心意说,果然,安仁义听了他们的话后脸色一喜,“你们也觉得本府该立即起兵吗?只是进攻广陵的话是不是太冒险了?”
后面一句话却是他自言自语着,关于行军打仗,安仁义向来不容别人置喙。
在他看来,润州军队只有一万人,而在广陵附近的淮南军队却多达五万人,即便李神福和杨渥已经率军出征,但留在广陵的淮南军队依然人数众多,远远不是他的润州军能对付的。
加上杨行密真要是暗中对付他,那难免对方不会在广陵设下陷阱等着他去钻。
正当他在犹豫时,从广陵来的最新消息也传到了。
“什么?贬为先锋指挥使去海州效力?”
安仁义又惊又怒,虽然他早就预料到了杨行密会借此机会罢免他的官职,但等最后结果出来后他依然感到愤怒,对杨行密假惺惺的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更是深表不屑。
先锋指挥使也就先锋官,在行军时负责为大军开道。这不仅意味着他的职务被连降数级,而且失去润州的钱粮供应后他的大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更重要的是担任先锋时若是在后方坐镇的杨渥暗中使些手脚,比如断绝他的军粮供应甚至故意泄露他的行军路线等,这些都有可能让他陷入险境。
而且因为地处前线,即便杨渥使了手段让他兵败,但只要杨行密在后面帮忙遮掩,淮南上下肯定不会觉得世子有什么过错,反而可以轻易给他加个轻敌冒进的罪名。
总之一点,只要他选择接受杨行密的处罚前往海州,那么接下来杨行密要对付他的手段可就多了去了。
“看来除了立即起兵没有别的路子可走了!”安仁义终于下定了决心,不过此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他的儿子如今还在广陵,虽然他为人残暴不仁,但对自己的儿子还是看得很重的。
正当他开始与幕僚商量如何趁着杨行密的使者尚未到来之前将自己儿子接应出来,这时外面侍卫来报说有一位不肯透露来历的使者前来,说是可以帮安仁义解决心中困扰。
安仁义大喜过望,连忙接见了来使,一番商议后他当即决定再派一位使者前往宣州通告他起兵的决议。
不过起兵也不是说发动就发动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时间来准备,所以安仁义一边等待田的回信,一边做好起兵准备。至于杨行密即将派来的使者他自然想办法拖延时间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
正当安仁义刚刚下定决心准备起兵时,远在宣州的田却比他更早就作出了起兵的决定。
三天之前,在周隐刚刚宣布安仁义所犯罪行时,田也收到了杨行密发来的一道诏令,内容是任命田的部下康儒为庐州刺史。
康儒是淮南的老将,在田麾下效力多年,无论是资历还是功劳他担任刺史之位都是足够的;加上这些天广陵上下都在讨论安仁义的案子,所以对于这道任命书没有任何波澜就被通过了。
然而也正是这道诏令让他感到无比担忧,甚至比杨行密即将做出的对安仁义的判罚还要担忧。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康儒追随他的时间实在太久了,对他的许多秘密都了如指掌,甚至他的军中经常出现的造反之言都没有避过。
如果此人一心忠于他也就罢了,但此人却经常与他唱反调,上次从杭州撤军时,面对杨行密发来的军令,众将都认为那是乱命,应该继续进攻,唯独此人觉得吴王军令无论对错都必须服从。
由此可见此人在忠于他与忠于杨行密之间的选择了。加上这一次杨行密突然传令任命康儒为庐州刺史,田心中不免会觉得是不是这个康儒已经出卖了他,所以杨行密才会给他加官进爵。
而田心中本来对康儒的忍耐就到了极点,加上此事后心中杀心更是难以抑制。
不过康儒为人正直,资历较老,过去的功劳也很大,在宣州军中的威望较高,与杨行密不能无故讨伐田、安仁义他们一样,田若是冒然杀了康儒那么宣州众人心中也可能会不服。
而且无故斩杀杨行密刚刚任命的庐州刺史也意味着与杨行密的彻底翻脸,接下来也就只能立即起兵了。
然而若是任由康儒去担任庐州刺史,那么宣州也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如果康儒离开了宣州后大肆宣扬田将要造反的事情,凭借他在宣州多年的经历,难免他不能掌握一些实际证据,那么接下来杨行密也就有了足够理由去对付他,这与他直接起兵造反又有何区别?
可以说杨行密这一招完全是戳中了他的痛脚,让他左右为难。
事实上,杨行密等人当初商议好的计划便是用这些不起眼的手段来逼迫田等人。像寻找苦主告发安仁义的罪行,因为安仁义本来就犯过这些罪行,所以杨行密借机对付他不仅没有遭到淮南上下的反感,反而获得一致叫好。
再比如任命康儒为庐州刺史,这只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事任命,加上众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安仁义的身上,所以大家都没怎么将此事放心上,但这个任命对田来说却很致命。
历史上杨行密在使出这一招后田不久便起兵了,如今在杨渥建议下杨行密提前使出这一招效果同样很好。
倒是朱延寿那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反而在新年期间派使者送了一些赏赐,完全一副不知道朱延寿已经与田他们勾结的样子。
就在田左右为难时,安仁义派出的第一批使者到了。
一番询问后,田知道,安仁义陷入了巨大的麻烦,如今与他一样正处在是否立即起兵的犹豫之中,这反而让田下定了决心。
在他看来,若只是他一个人犹豫那也就罢了,如今安仁义也派使者前来询问,如果他不给出积极回应,那么他们这一方的士气就泄了;而如果连主帅的造反决心都不坚决的话,接下来造反的前景也就不难想到了。
“几位先生,如今的情况你们也知道了,本帅决定立即起兵进攻升州,你们觉得如何?”
事实上田造反的准备早就做的差不多了,此时之所以犹豫不过是想要等待更好的时机;而现在的时机虽然还没到最佳,但也不差。
首先是军队,当初宣州军队只有三万多人,但去年六月份他从广陵回来后便大肆扩军,这才在武勇都之乱前将兵力扩充到了六万人。之后虽然在杭州的战事中损失了近万人,但徐绾、许再思的武勇都投靠他后又补充了近万人,所以他的麾下大军一直都维持着六万大军。
以一州之地维持六万大军已经到了极限了,即便宣州富裕,加上从钱那里得到的五万贯钱也不过勉强维持,想要继续扩军却很难。
而在盟友方面,历史上的朱延寿因为对节度留后的位置还抱有幻想,迟迟没有下定决心与田一起造反,一直到八月份朱延寿才同意与他共同起兵;但等后来杨行密使出装病计谋后朱延寿又中计丧命。
但这个时空的朱延寿却在去年就下定了决心,有了朱延寿的更早加入,田对造反的前途自然更有信心。
最后在造反的时机上,此时起兵或许却未必是最佳时间,但在军情的角度来看也是不错的机会。
杨渥率领的广陵大军一路缓行,如今虽然刚到海州还没有和朱全忠大军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