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第4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炅的脸色顿时就黑了,心也随之沉了一半,老三居然在这种时候整出一场祥瑞来,这完全是他没有想到的。
什么祥瑞他当然是不相信的,但即便如此,他也不能不感到担心,因为保不准父王会相信啊。
更让他担心的是,这件事会不会是父王指使他这样做的呢?若真的如此的话,情况就有些不妙了。
好在他偷偷瞄了杨渥一眼,只见杨渥脸上同样露出惊讶之色,似乎同样是不知情的,这一点顿时让他放心不少。
“若只是老三私自去做的那还好,至少父王还没有偏向老三。不过这一次老三的确是走了一步好棋啊!”
而其他大臣在听到杨煜之言后,也都变得激动起来,同时在心中后悔,为何自己之前没有想到呢?这么好的立功机会,自己居然错过了。
在场之人或许也只有陈彦谦、杨隆演等少数几个人还能保持着淡定。
而杨渥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对于祥瑞这种事情,他心中是不大相信的。
不仅如此,他觉得历代帝王中或许很多人对此也不怎么相信,不过即便如此,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前或多或少都会整一些祥瑞出来,这是为何?
说到底还是为了表明自己这个天子的与众不同,乃是天命所归罢了。
否则你身为天子却与其他人一般无二,又如何体现出你才是真命天子呢?
所以历朝历代的祥瑞才会那么多,大家才会乐此不疲。
如今轮到杨渥了,虽说以杨渥如今的威望,即便不用祥瑞他也能坐稳天子之位,任何人都动摇不得;不过若是真有祥瑞的话,他也不会去拒绝。
这或许也是为了维护皇帝这个特殊“职业”共同的威严吧。
所以在反应过来之后,他当即笑着问道:“不知那神龟背上刻的是什么字?”
“回禀父王,那神龟背上所刻的乃是八个古篆字体。”说到这,杨煜满脸兴奋,他停了停,这才继续说道。
“李氏当亡,杨氏当兴!”
这八个字刚从杨煜口中一说出来,众人在心中就不由得拍案叫好,便是杨炅对想出这八字谶语的人也深感佩服。
李氏当亡,杨氏当兴,这里的李氏当然便是指的唐朝,杨氏指的就是如今的吴国。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无非就是指的大唐已经灭亡,如今杨氏吴国理当继承天命,开创新的王朝。
但要仅此的话,这八个字还只一般,但别忘了,如今晋国同样是姓李的!
所以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说,晋国将会灭亡,吴国将会兴盛!
仅仅八个字的谶语却将吴国如今面临的最大的两件事给囊括进去了,不得不说想出此谶语的人的确费了心思。
而若是进一步去想的话,唐朝的都城就在长安,如今在渭河中却出现一只背上刻着谶语的千年神龟,这就更让人产生遐想了。
所以众臣反应过来后,当即便大声呼道:“李氏当亡,杨氏当兴!”
而身为首辅大学士的陈彦谦则与其他几位大学士相互看了一眼,随即一起站出来,大声道:“大王平定伪梁,为大唐报了亡国之仇;如今又大破晋军,声威震动天下,合当登基称帝,以继天下正统!”
他们这些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所以这劝进的话由他们来牵头乃是最合适的。
接着,太子杨炅和海陵王杨隆演、二王子杨琰、三王子杨煜等宗室,也都拜倒大呼:“请大王登基称帝,以继天下正统。”
最后是其他大臣,都拜倒大呼:“请大王登基称帝,以继天下正统。”
杨渥见了心中极为满意,脸上却是不动声色。
他淡淡的道:“诸位爱卿且先起来。这谶语之事是否属实,还有待考证,此时说来似乎为时过早了。而且即便谶语是真的,那也未必就说明天命在孤。”
说到这,他长长叹息一声,道:“昔日太祖武王自庐州起兵,四处征战近二十年,方有淮南一隅之地,所为的无非是恢复大唐数百年的基业。孤身为长子,继承了太祖的事业,二十年来厉兵秣马,不敢有丝毫懈怠。”
“如今孤不过是勉强除掉了伪梁,为大唐报了亡国之仇,但恢复大唐基业的事情却尚未做到,如此又怎敢妄窥至尊之位呢?所以诸位今日之言,请恕孤不能答应。”
众臣听了不由得暗自翻了个白眼,朱温篡唐至今都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了,这期间也不见你再立一个李氏皇帝。
而灭掉后梁到现在同样有一年时间,若是真打算恢复唐朝的话,怎么不见你付诸行动呢?
至于说查证谶语是否属实,这一点也如同废话,试想在这登基称帝的紧要关头,就算明知道谶语有假,又有谁敢站出来指责呢?若真有那样的人,只怕到时候杨渥第一个就饶不了他。
当然,心中虽然腹诽不已,但众臣也知道这时必要的,自古登基称帝之人都要经过三请之后才会接受,如今才是一请,杨渥当然要拒绝了。
所以在场众臣一个个都苦苦劝说,各种话都说尽了,但杨渥却始终不肯松口,最终只能作罢。
而陈彦谦等人也在心中仔细思考起来,这登基称帝的大礼到底应该如何走,才能既合乎礼仪,同时又能彰显出杨渥的众望所归。
拒绝了众臣的请求后,杨渥笑道:“这城外寒风凛冽,非谈话的好地方,咱们还是先进城吧!”
太子杨炅当即站出来道:“启禀父王,这次父王回洛阳,一路上车马劳顿,所以儿臣私自做主,将宫里的御辇带来了,请父王乘坐御辇回城!”
说着,一大群侍卫抬着一个巨大的御辇缓缓走来。
这御辇其实乃是当初梁末帝朱友贞命人打造的,上面如同一间移动的房屋一般,内部装饰极为奢华,极度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相比之下,吴国以前在这方面就显得差了不少,杨渥身为吴王,出入大多时候都是骑马,就是少数情况下也不过是乘着十六人抬的大轿而已。
说到底,杨渥还是不习惯这般奢华的东西。
不过毕竟御辇放在那里也是放着,而且杨炅这么做也是一番心意,所以他欣然笑道:“好,那孤便坐一坐。”
他翻身下马,正准备登上御辇,这时突然想到什么,随即又回到队伍中,向一个脸色还有些苍白的武将走去。
“朱将军,此次与晋军决战,将军虽身中六箭尤奋战不止,我军最后能取得胜利,将军功不可没。且随孤一同乘御辇回城!”
那武将正是朱虔佑,他在最关键时候高呼的那句“朱虔佑死于此”,直接带动了全军将士的士气,为吴军的大胜奠定基础。
不过他本人也身受重伤,至今也不过是勉强能骑马而已。
此时陡然间听到杨渥邀请他一同乘坐御辇回城,这等荣耀之事顿时就让他激动起来,口中忙不迭的道:“使不得,使不得!末将岂敢当此殊荣?”
杨渥大笑道:“将军如何当不得?孤说你当得,那便是当得!”说罢,不由分说的架起他便往御辇走去。
朱虔佑无奈,只好连连说道:“大王厚爱,末将惶恐不安!还请大王放开臣,臣自己走过去就行。”
杨渥想了想,笑道:“那好,不过你伤势未愈,行走多有不便。”
他看向杨炅,道:“太子,朱将军身上有伤,就由你来扶他登上御辇吧!”
杨炅连忙走过来,道:“是,孩儿遵命。”说着,伸手轻轻扶住朱虔佑。
而朱虔佑则心中一动,连忙道:“不敢,应该是末将扶太子才对。”
杨渥听了顿时脸上露出满意之色,与朱虔佑一同登上御辇,只留下目瞪口呆的众臣还留在外面。
刚才这一幕,实在不能让他们不惊讶,与君王同乘御辇,这份殊荣可谓罕有。
朱虔佑以前为人低调,在军中并不怎么起眼,没想到这一次居然会获得这么大的礼遇,实在让他们感到羡慕。
当然,羡慕归羡慕,众臣却不会有谁去妒忌,毕竟他们也知道这一切都是朱虔佑用命去拼来的。
所以若是有谁想要获得殊荣,那就自己上战场去拼命吧。
事实上在场众人里还真有人打算上战场建功立业,而这原本就是杨渥这么礼遇朱虔佑的初衷所在。
当然,除了羡慕朱虔佑外,许多人也留意到了他们之前的对话。
当朱虔佑对杨炅说“扶太子”的时候,杨渥脸上露出了笑容,从这一点,很多人就明白过来,虽然杨煜整出了一场祥瑞,这步棋走得很好,但就目前来说,杨渥的心意还是没有改变的。
他所中意的太子依旧是长子杨炅!
(新书《大汉奸臣》已经上传,欢迎诸位书友收藏,投推荐票!)
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议
回到洛阳城中后,杨渥第一件事情便是将负责情报的长剑都指挥使范遇给找来。
如今一晃二十年过去,此时的范遇也已经白发苍苍,早不是当年年轻时的模样了,不过他的精神状态还很好,脸色也比较红润,显然身体还不错。
见到范遇后,杨渥当先便问道:“长安那边发生的祥瑞,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范遇作为杨渥的亲信之人,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不会有什么隐瞒,更不会有什么忌讳。
他直接道:“此事乃是三王子所为,据说万年县县令乃是徐善徐大人的门生。”
“原来如此。”杨渥顿时便明白过来,徐善便是杨煜的亲舅舅,看来此事他也有参与进来。
“那么,柴再用对于此事有什么反应?”杨渥接着问道。
柴再用作为吴国在关中驻军的统领,手中权利不可谓不大,再加上他的儿子如今还担任着吴国骁骑军的都督,所以杨渥必须知道他对杨煜是何态度,是不是已经与杨煜联手,参与到储君的争夺中来了。
范遇道:“回禀大王,据说在祥瑞出世之前的两天,延州那边有匪乱发生,所以柴都督统领大军前去征讨去了。”
杨渥听了顿时大笑起来:“是吗?这个柴再用还真是狡猾啊!”
口中虽然说得不客气,但心中却对柴再用的选择极为满意。
作为关中驻军的最高统领,柴再用对于长安城的一切都有权过问,不可能不知道万年县将要发生的事情,甚至很有可能在事先杨煜就派人去联络他了。
不过最后柴再用却以征讨匪乱的名义避开了此事,显然他并不想与杨煜联系在一起,否则若只是剿匪的话,何必他这个都督亲自上阵?
其实杨渥也理解他的选择,毕竟现在杨渥还年轻,连四十岁都不到,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就算再活个一二十年都不难。
对于柴再用来说,这么早就掺和到储君之争可不是什么好事。
更何况,柴再用父子二人如今都受到杨渥的重用,以他们的功劳和在军中的影响力,不管将来是谁当上储君,都不会影响到他们;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冒着风险参与储君之争呢?还不如保持中立,只忠诚于杨渥一人就够了。
事实上,如今的吴军军中,像柴再用这样的人还有不少,他们目前对于储君之争都是持中立态度的,真正参与进来的,除了像周本这种不得不争的人外,其他的大多都只是中层的将领,那些功勋老将基本都没有参与。
对于这样的状态,杨渥也感到满意。
他心中虽然依旧中意长子杨炅,但对于三子杨煜的举动他也没有明确反对,毕竟给杨煜留下一个竞争对手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只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能让竞争失控了才行。
听完祥瑞一事的经过后,接着杨渥又询问了一些事情,正准备打发范遇下去,这时,范遇却突然道:“大王,还有一件事,臣觉得或许应该告知大王。”
“哦,到底是什么事情?”
“大王还记得宋齐丘否?”
“宋齐丘?孤当然记得他。”杨渥愣了一下,顿时想起来,从当初将宋齐丘罢官,到现在刚好已经十年过去了。
范遇道:“这宋齐丘,如今就在三王子身边担当幕僚,据说这次的祥瑞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原来是他出的主意啊!”杨渥恍然,同时心中沉吟起来。
这个宋齐丘的能力自然不必多说,即便如今吴国朝堂上文武鼎盛,人才众多,但宋齐丘的才能也不能因此忽略。
不过当初之所以罢黜宋齐丘,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有问题,不仅脾气太过急躁,更重要的是太过嫉贤妒能了。
若是将这样的人放在中枢,他倒是能施展才能了,但其他贤才却会因此而不能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