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第29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严可求所预料的那样,在得知高邑之战的消息后,王建就明白梁国已经成不了他的威胁了。
所以接下来他必须考虑,是应该向关中扩张势力,还是应该集中兵力东出荆襄,并且设法遏制吴国。
第四百六十九章决断
“启禀陛下,臣对吴王的了解并不多,而且臣所知的也只是一些道听途说而已,难以辨明真伪!”张格躬身道。
“至于臣的弟弟,他当初为宣谕使时在淮南还算受礼遇,不过后来吴国立国后,吴王就不再那么重视他了。”
“更何况,蜀中距离江淮太远,想要通信也很困难,所以臣也不能通过臣之弟弟得到什么消息!”
王建轻轻叹了口气道:“罢了!”
他也没指望张格能够有什么特别的了解,毕竟他也知道两地的确离得太远,要想交通往来的确非常麻烦。
这时,张格又道:“陛下既然想了解吴王,何不直接去问李?他曾经出使过广陵,甚至还为吴武王治病过,又与当今吴王有过接触,想必他会了解一些吧?”
“李?”王建皱眉。
他毕竟上了年纪,记性已经有些衰退,所以过了片刻才想起这么个人来。
“你说的是那个据说医术很高明的李吗?嗯,朕记起来了,此人当年的确出使过广陵。”
“不错,臣说的正是此人!”
王建点点头,却没有再提起李。
其实他之所以突然想要了解吴王杨渥,便是因为他需要尽快做出决定,决定是应该向北进攻关中,还是应该向东进攻荆襄。
向北进攻关中的话,自然就意味着和李茂贞翻脸;而如果选择进兵荆襄的话,几乎可以肯定,蜀国将会与吴国开战。
两种选择都各有利弊,让他难以决策。
而此时,若是他决定进军关中的话,他需要的理由已经有了,只要等他做出最后决策而已。
此时,他的御书房之中就有一封写在手帕上的书信,乃是他的女儿普慈公主所写。
普慈公主就是那位嫁给了李茂贞的侄儿秦州节度使李继崇,促使岐、蜀两家联盟的那个女儿。
而这次她在手帕上写密信,让服侍她的宦官宋光嗣带给王建,主要原因就是她的丈夫李继崇嗜酒无德,而且经常在酒后对她无礼,所以她就向王建提出希望能回成都来。
作为两家联盟的象征,若是王建允许普慈公主返回成都居住,那么自然就意味着两家盟约就此结束。
到时候甚至不需要王建主动出手,感到受了羞辱的李茂贞自然就会主动发兵来攻,到时候他就有了足够的借口去讨伐岐王李茂贞。
至于进兵荆襄,他同样有足够的理由。
或许是因为梁军在高邑兵败,让高季昌对梁国不抱希望的缘故,前段时间,高季昌暗中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归附。
当然,王建也知道这种归附只是名义上的归附,实际上高季昌自然不可能让蜀军的手伸进荆南去。
高季昌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将来吴军若是进攻江陵时,能够引蜀军前来救援罢了。
不过虽然知道高季昌的打算,但将来若是他真的向蜀国请求援兵,到时候蜀国自然就有机会图谋江陵。
本来若是没有高季昌的这个变故的话,王建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与李茂贞撕破脸,毕竟两家虽然号称联盟,但在此之前两家也经常交战,仇怨不小;与之翻脸,他的麾下众将都会感到欣喜。
不过有了高季昌的突然来降,王建自然就要慎重考虑一下,到底需不需要与李茂贞闹翻。
李茂贞虽然近些年接连败于梁军,声势日渐衰微,而且实力也大不如前,不过如今的岐国依旧是当世大国,实力就算不如蜀国,只怕也差不了多少。
而吴国的实力更不用说,那可是能在正面战场上与全盛时期的梁军对敌的势力,光是精锐的禁军就有二十万之众,另外还有水军和州兵,总兵力高达三十余万。
这样的一方强大势力,绝不是可以轻忽的存在。
所以王建若是选择与李茂贞为敌的话,对于吴王杨渥就只能尽量交好;反之,若是选择东进荆襄,与吴国为敌,那么与岐王李茂贞就要继续维持联盟的关系。
总之,以蜀国的实力是难以同时与两家为敌的,必须拉拢一家,打击一家。
这时,张格见王建神色犹豫,显然是有什么事情难以决断,便试探着小声问道:“陛下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臣虽然没什么见识,但或许也能为陛下参详一二?”
王建心中一动,当即并没有隐瞒,就将这两方的态势对他说了。
“臣不知陛下为何犹豫,不过臣以为,进兵荆襄明显不如进兵关中!”张格却是极为肯定的道。
“哦,你又有什么理由?”王建顿时来了兴趣。
他的本心其实也是倾向于进攻关中的,而且此前在和其他一些心腹大臣私下商议的时候,他们给出的意见也多是如此。
不过在他的心中又隐隐有些担忧,毕竟自己如今已经年老,如今的太子又不像是能开拓进取的君主。
反观吴国,杨渥如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吴国的国势又处在蒸蒸日上的阶段,若是让吴国人得去了荆襄,谁知道杨渥会不会进一步图谋蜀国。
要知道当年宋武帝刘裕在北伐中原之前,就先行出兵成功灭掉谯蜀,夺取了蜀地,甚至一举攻占了汉中;之后才大举北伐中原,取得重大胜利,一举攻克洛阳、长安等地。
若不是之后国内局势大变,而且在刘裕回南方之后,留守长安的文武大臣又自相内讧,结果导致刘裕北伐功败垂成,只怕历史上第一个由南方向北方统一天下的王朝就已经出现了。
有了历史上刘裕的例子在前头,如今杨渥建立的吴国同样有些与刘裕类似,甚至杨渥比起那时已经年老的刘裕还要年轻许多,还要更有朝气。
所以王建才会觉得,与其等到将来吴国主动来攻,还不如现在就设法遏制吴国的势头,至少不能让他们太容易得到荆襄。
总之,两种想法都让王建心动,都让他难以决断。
这时,张格躬身道:“臣以为,荆襄四战之地,即便得到也需重兵防守;而且荆襄北临梁国,南接吴国,纵然以蜀国之强,只怕也难以同时与这两国为敌。”
“此外,陛下即便想要继续维持与岐王李茂贞的盟好,但陛下又怎么能保证李茂贞不会主动与陛下开战呢?”
“李茂贞主动与朕开战?”王建悚然而惊。
的确,之前他只想到自己主动与李茂贞开战的可能,却是忘了李茂贞也有可能主动与他开战。
若是他一心想着与李茂贞交好,而去觊觎荆襄之地,到时候李茂贞突然翻脸,那么他就有可能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了。
想到这,王建心中当即作出了最后的决定。
ps:这个月有些忙,作者君表示尽量把保底七十章码完,剩下的加更一共是五章,(其中包括上个月的打赏两章,六、七、八,三个月的月票加更三章),这五更作者君尽量码,若是不能码完,就只能推迟到下月了。
好在这个月忙完后,接下来就会轻松多了,相信下个月一定能把加更的补上。
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乱
王建等人之所以没有想到李茂贞可能主动与他开战的可能,主要还是他们下意识的有些看不上李茂贞。
毕竟这么多年以来,李茂贞进行的对外战争基本都是战败;若不是因为朱温被其他各方牵制了太多兵力,只怕李茂贞早就被朱温给灭了。
即便如此,李茂贞的势力也大为降低,如今全部兵力加起来都未必有十万人。这点兵力在蜀国面前自然算不得什么。
所以王建等人下意识的都会觉得李茂贞在与朱温为敌的同时,应该不会再与蜀国为敌。
不过李茂贞这人本来就极为桀骜,即便是朱温在最强势的时候都不能将他驯服,其他藩镇自然也没有被他看在眼中。
如今朱温实力大减,不仅是蜀国感受到的压力减少了,李茂贞受到的压力自然更加减少了,再加上刘知俊的投靠,更是使得李茂贞有了一员统兵名将。
总之,在得到张格的提醒之后,王建最终下定决心要向关中扩张。
当然,对于荆襄王建也不可能就此完全放弃。
即便他不打算进军荆襄,但高季昌的主动来投他也不会拒绝,甚至将来若是吴国主动进攻荆南的话,他也会派兵救援。
在他的打算中,高季昌将会被他作为一个藩篱,用于阻止吴国的扩张;这一切,就如同之前与李茂贞的联盟一样。
下定决心后不久,王建派人告诉普慈公主,让她以其母病重为理由,请求返回成都探病。
李继崇果然没有怀疑,当即允许普慈公主回成都。
等她回来之后,王建当即将其留在了成都。
而李茂贞知道消息之后果然如同王建的预料一般,暴怒的岐王当即下令派兵围攻兴元府。
岐、蜀这两个仇家再次开战,让刚刚平静了不到五年的两国边境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两家即便要开战也不是说打就打的,一些必要的准备还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
寿州城中。
虽然随着杨渥与朱温二人暗中达成默契,开始罢兵休战,但两家之间的对立却丝毫没有减少。
毕竟一来这种默契也就仅仅是默契而已,且不说没有正式的文书,就算有,若是真的要开战的话,这所谓的默契也是丝毫不管用的。
更何况,这个停战的默契也只限于朱温和杨渥之间,也就是说两人都不会主动发兵对对方发起进攻;不过若是底下人要搞摩擦,那就不是二人能管的。
所以此时寿州城中的戒备依旧没有放松,那些负责巡视的厢军士兵们依旧排列着整齐的队列在街道上来回巡查。
过往的商贩等依旧被严格的监视着,以防止有敌国的细作渗透进来。
唯一与之前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城中比以前要显得繁盛了一些,街道两旁出现了许多商铺,道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整个城中总算有了一点和平时期的的气象。
当然,此地能治理得这么好,其功绩可不是驻守寿州的左天武军都督李简,而是寿州刺史江梦孙的功劳。
作为淮南第一届科举的状元,江梦孙这些年在吴国还是混得非常不错的。
短短几年时间就做到寿州这个北方重镇的刺史之位,这在他那一届中自然不能算最突出的一个。
但要知道他以前可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书生,而且他又不像宋齐丘那样在历史上有较大名气,能够让杨渥对他另眼相看。
江梦孙的升迁完全在于他的个人能力,这一点让高勖、陈彦谦等人都极为看重。
当然,在寿州做刺史虽然容易出政绩,但同时也少不得要受到同样在寿州城中的李简的制约。
此时,刺史府中,江梦孙正为了一起涉及到几个禁军士兵的案子而与李简争执着。
左天武军两万禁军,自然不可能全部驻守在寿州城中,在光州、濠州也有部分兵力驻守,不过即便如此,驻守寿州的禁军将士也多达一万人。
这么多的士兵,虽然平日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待在军营了,不过或多或少的还是会与城中百姓发生纠葛。
李简这人虽然残忍好杀,对于军纪要求也不算严格,不过他对手下的将士们却是极为护短。
有时候有士兵与百姓闹了矛盾,即便是他的人理屈而受到官府的严惩,但他也会来刺史府大闹一通。
对此,江梦孙也是无可奈何。
正当二人争吵闹得有些不欢不喜之时,突然有厢军的军官匆匆进来。
“启禀江使君,李都督,有个从蔡州来的商贩,自称是蔡州右厢指挥使刘行琮所派,说是这位指挥使有意归顺我国,特意派其来联络!”
“什么?主动来归顺!”李简、江梦孙二人顿时愣住了。
吴国这些年虽然声势浩大,甚至福建的王审知都在吴军的威压之下不得不选择投降;但在吴、梁边境,那些普通的士人或许有一些主动来投的,但那些地方将领却是没有一个主动归顺的。
若是这个自称刘行琮的使者带来的消息为真,那就会给梁国官员将领开一个主动南投的先例,这自然是一件大事。
二人顾不得再争吵,连忙命人将那使者带来询问。
原来,去年的时候朱温就将蔡州刺史张慎思召到了洛阳,不过之后却一直没有让他回镇蔡州,又没有派遣新的蔡州刺史前去接任。
时间一久,下面那些掌握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