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不灭的村庄 >

第153节

不灭的村庄-第153节

小说: 不灭的村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刚落下一霎霎儿,窝棚里重又起了响响的鼾声。

第九章 一地杏黄1)

    四方开小饭馆的事,在杏花村里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按照四喜的推算,四方已过了一年劫运,该是时来运转的时候了。就要有所行动,抓住一切时机,重整锣鼓另开张。

    四喜与振书商谈了很长一阵子,细细地分析了山内外的发展大势和村内急剧变化了的新形势。一致认定,四方别无他技,只能重操旧业,干自己的老本行才能握有胜算。

    随着村人的余钱渐渐增多,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不少人家经常割肉炒碟下酒,不再如往日那么紧抠算计。特别是些年轻人,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吆五喝六的。大手大脚铺张lang费得叫老年人看不过眼,时常人前背后地喝骂不止。原先喝的自制米酒,现今儿都成了上年纪人的专利了。他们只喝瓶装的白酒。曾被洋行称之为有股竹叶青子味儿,且被老年人斥之为黄尿汤子的啤酒,也渐渐摆上了酒桌,为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今年,仙人庙经过干旱求雨的影响,已经再次崛起于山内外人们的心中。干旱过后,依然有些偶遇难题的善男信女们接连不断地进到山里来,或是求神保佑平安,或是祷告神灵降福避凶求吉祥。求神祷告的事体内容日渐繁杂,人的生老病死等一揽子事情,都列入了议事日程。甚至连光棍儿找不到老婆、两口子生不了娃崽儿、崽子学习不好、儿女不孝道、寻不到挣钱快富的门路等等,尽皆搬进了神庙的殿堂。在香火燃起的那段时辰,虔诚地祷告祈求。外来人员便经常不断地出现在村子街面上,有亲的投亲,没亲的访友。绝大多数是没亲没友的,只能跟村人要口热水,就着冷硬的干粮应付饥渴了的肚皮。

    因了这些,四喜和振书便嗅出了其中暗藏着的生财机遇。特别是俩人都曾走过南闯过北,思想观念上要比未出过远门的人来得活络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然要快许多。于是,替四方谋划生财之道的事,便渐渐有了雏形。那就是,在杏花村开起一座小饭馆,生意肯定不会错的。至于在哪个地界开,振书家人早已胸有成竹。当然是柱儿占着的那所老宅了。

    振书知晓四方的品性。要让他去撵柱儿挪窝,比杀了他还困难。振书不让他插手,而是自己直接找到柱儿。他把振富一家人忘恩负义的举动数说了好几遍,才提出四方要用老宅的事。言外之意是,告诉柱儿,千万别学银行一家人那么薄情寡义,日后不会有好报应的。

    柱儿顿时急出了一身热汗。他又说不得吐不得,只能诺诺应允了。随后,他便猴急地去找酸杏,商量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酸杏本是个讲话寻理儿行动占彩儿的人。遇到这种事体,他也一时之间没了好法子。他想让凤儿出面,找振书商量商量,看是不是让柱儿再继续租用些时日。凤儿苦笑道,宅子是人家的,用与不用,全凭了人家的心意,咱咋好从中阻拦呀。酸杏不好为难凤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柱儿受难。心下虽是替他撒急,却也爱莫能助。

第九章 一地杏黄2)

    柱儿不再托求别人。他只能从自家的新屋上打主意。新屋的位置不如振书老宅的好,离村中心偏远些,好歹也靠着一条小巷子,出入还算方便。柱儿便把堂屋腾出来,用作店面。自己和已经鼓起了肚皮的秀芳,搬进了锅屋里居住。他还推倒了用乱茬石垒砌起的院墙,将方方正正的院子整理出一块小广场来,算作商店的门面。在进行整理搬迁店面的过程中,怀有身孕的秀芳又闪了身子,差点儿流掉了腹内的胎娃儿。幸亏凤儿发现得及时,叶儿又尽力照应,才在镇医院里保住了胎,总算没有出事。

    店面搬迁之后,因了村里只有柱儿一家商店,生意上还没有受到啥影响。只是村人买东西,不再如往日那么方便了。柱儿与秀芳又咬紧牙根儿,一改往昔守门候客的做派。只要村人站在前坡后坎上吆喝几声需要的东西,俩人便轮流送货上门。有钱的收钱,没钱的记账,也还应付得来。

    因了柱儿的这一节,四方曾与家人磨蹭了一段日子。他就是觉得,这样不好,有点儿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味道儿。振书一家人当然不会理睬四方的迂执。不管他愿意与否,依旧照计划办理,容不得他作主。因为柱儿两口子为下的人缘好,背地里就有村人说三道四的,嫌振书一家人太强硬霸道了。说归说,到底起不了什么作用。柱儿还是在自家院落里重新开店,四方也还是在老宅里热热闹闹地办起了小饭馆。各干各的,两不相干。

    在这段纷乱的日子里,不止一家遭受着烦扰的侵袭,更有一个人失魂落魄彻夜难眠。他就是茂响。

    自从厂子里决定对茂响给予降职处分后,木琴原本要等他思想开了,前去上班,再继续扶持他的。但是,等了半个多月时间,茂响依旧不露面,甚至连厂子的大门槛也未踏进半步。木琴只得放弃这种努力,彻底地将他除名,不再启用。

    在听到厂子里传出的消息后,茂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似是一声叹息,更像是如释重负后的喘息。他什么也没说,就连满月都不说,只是一个人蹲坐在家中,闷闷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多年以后,当钟儿找到茂响,提说当年这段往事时,茂响依然闷不作声。谁也弄不清楚,茂响当时到底都想了些什么,又是如何为自己今后出路做出了这许多惊世骇俗的举动来。

    茂响终于有所动作了。

    刚刚拐过了年,还没有出正月,茂响就把满月的生活等事体安顿好了。之后,他也不讲自己的去处和思谋。一个人拎着只人造革的黑提包,踏上了出山的大路,孤零零地去了山外。

    村人都不知他要到哪儿去,更不知他要去做啥生意。有好事的人曾拐弯抹角地向满月打探,都没有得到一个准话。人们都说,满月也变得胸有城府怀揣心计了。茂响一定是寻到了啥样的好生意,才偷偷地一个人开溜,怕叫别人学去了。

    其实,村人都冤枉了满月。满月的确不知茂响要到哪去,究竟要出去干些什么。

第九章 一地杏黄3)

    在整个杏花村中,最早知晓茂响要外出的,只有杏仔一个人。茂响在外出的十多天前,就把自己准备到山外闯荡的事告诉了杏仔。

    当时,天气还是异常地寒冷。“呼呼”的山风从北山垭口里灌进来,旋起冲天的积雪碎末,整日肆无忌惮地穿行在村子上空。出门的人们一律不由自主地插紧了袖口,缩紧了脖子,艰难地行走在村内街巷上和村外的野地里。

    那个时候,杏仔刚刚跟京儿学会了设套逮山兔的窍门,正是兴趣高涨贼瘾十足的时候。一旦空闲无事,他便把一截钢丝绳上的细钢丝儿一根根地破解下来,捋直了,作成晶亮的活口兔套儿。随后,他就溜出家门,爬山越岭地四处察看野兔行走的路径。一天下来,能设几十个套子。虽然下套儿的数量颇多,但收获甚微。大半个冬天来,仅是逮到过几只瘦小的兔子。用京儿的话讲,是瞎猫碰着个死耗子,误打误撞碰上的瞎兔子,算不得真本事。京儿的话,并没有浇灭杏仔心中业已沸腾了的贪欲和热望,反而激起了他更大地热情和妄想来。杏仔依旧昼夜不舍地研究着兔套儿的制作方法,惦记着如何设套儿,怎样逮住那些个肥美诱人的野兔子来。

    那天,杏仔又到山中下套儿,并察看前几天设套儿的收获。围着北山转悠了大半晌午,竟然收获了一大一小两只撞上来的瞎兔子。这是杏仔自学会套兔子以来,从未有过的丰硕成果。杏仔高兴得都忘了自己姓啥儿了,连窜带蹦地往山下溜。他要让京儿瞧瞧,到底是兔子瞎撞上来的,还是自己的技艺有了突飞猛进地提高。

    刚刚跟头把式地跑到山脚下,就碰见了茂响扛着一大捆干柴往村子里走,手里还拖着一捆小的。杏仔赶上去,把茂响手里那捆干柴接了过来,一齐朝村子里走。他还兴高采烈地炫耀着手里的那两只野兔,讲自己怎样察看准了兔道儿,又是怎样巧妙地设套儿,野兔又可能是怎样着了他的道儿,自愿钻进了他的套儿里。说得眉飞色舞,声音沙哑,唾沫星子四溅,像是跟谁吵架一般。

    茂响一边静静地听着,也不插话,任凭他可着劲儿地述说,脸上挂满了温和的笑容。这越发刺激起了杏仔炫耀的**来。直到邻近村口了,茂响才说,咱歇歇吧,我也有心里话跟你讲呢。

    俩人就近在路旁的一个场院窝棚前坐了下来。这里背风,虽有些许的寒风偷袭过来,偶尔卷过来零星的雪末,还是显得暖和了许多。

    茂响说,杏仔,跟你说个事。只要你一个人知道就行哩,甭用跟别人讲。

    杏仔有些吃惊,但还是点点头。

    茂响告诉杏仔,过几天,等把家里的事体安顿好了,他就准备到山外去溜溜,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伙计干。这次走,可能是仨月两月,也可能是一年半载,他也说不准啥时才能回来。

    杏仔不解地问道,你非要外出么,不走不行呀。

第九章 一地杏黄4)

    茂响叹口气,回道,爹能有啥法子。不出去寻个挣钱的门路,老窝屈在家里,怎能养得家糊得口哦。再说,你今年都十八了,也得替你盘算了呢。盖屋娶亲,样样都得用钱呀。

    杏仔心里泛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来,眼角有些湿润了。他道,我的事,不用你焦心。我自己能应付得来呢。

    茂响疼爱地拍拍杏仔的肩头,笑道,傻娃儿,我一个当爹的不替你焦心,别人谁还会替你打算哦。

    杏仔有心说,有爷娘呢。话到了嘴边,又轻轻地咽了回去。他当然知道,茂响与木琴闹成了现在的僵局,就不能再拿这样的话来刺激他,伤他的心,给他难堪。

    茂响说,我走了后,你常去看顾着点儿你满月婶。一个女人家家儿的,家里地里有个啥困难,一定想着替她抢手帮衬着点儿,别委屈了她。说这些的时候,茂响的眼中流露出一丝儿祈求与愧疚的神情。

    杏仔立时读懂了茂响眼神中的意思。他痛快地回道,爹,你放心呀。有我呢,没事的。

    茂响放下心来,说,咱回吧。天儿这样冷,别冻感冒了。

    临走时,杏仔把那只大而肥的野兔递给茂响,让他捎回去炖兔子肉吃。茂响不接,说,你爷娘家人口多,留着吧。见杏仔不依,茂响拿过那只小的山兔,扛起干柴,艰难地朝自家院落走去。

    茂响蹒跚的背影,便深深地印在了杏仔脑海里,久久挥散不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杏仔记住了茂响要求照看满月的话,时常去关照着满月。特别是地里的活计,也时不时地插手帮上一把,把满月感动得不知说些啥儿才好。

    杏仔自认为长大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

    原来不需要自己考虑的问题,不需要自己做的事体,自己都能够独立地开始考虑,开始尝试着去做了。在考虑和做的同时,他自认为十分满意。比如,在应承了爹的请求后,他便把满月的农忙活计记挂在了心里。时不时地出手相帮,却绝不接受满月的任何感激之举。在满月的感激情面上,杏仔头一次有了以强扶弱而带来的张扬心理和满足感。

    每每听着满月真心实意地表露出感恩道份的言语时,杏仔就觉得,自己真正地长大了,成人了,能够顶天立地雄起在杏花村里,能够应对任何的艰难困苦,能够把山内外的世界玩转于自己手中。村内发生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体,全不搁在他眼里。村人中,不管是老的少的,或精明的,或憨直的,也全不放在他心里。他的心渐渐大了,大得无边无沿,大得能够吞得下晴空日月,装得下峰岭河川。

    整日里,他的脑袋里转悠的尽是些不着边际的遐思幻想。他可以想象,自己是个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侠客。能纵身飞天,能俯身遁地,可以无所不能,可以长生不死。杏花村这么个小山旮旯,绝不是他杏仔的终生存身之地。由棒娃时不时带来的山外那些个新鲜见闻,愈发勾起了他强烈到不能自控地追慕和向往程度。他觉得,只有山外的世界,才是自己任意驰骋逍遥的场所。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和迷人的想法,总是会被茂生无缘无故地打断或掐灭。正当自己想得昏天黑地,连自己是谁姓什么都忘了的时候,冷不丁儿地就有茂生不合时宜的声音传来。或是上山打柴,或是下地劳作;要么是收拾院落,要么是吃饭睡觉。茂生就如一个不散的阴魂,终日里围着他瞎转悠,一霎儿也脱离不开,逃避不了。

第九章 一地杏黄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