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苏联教父 >

第195节

苏联教父-第195节

小说: 苏联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年轻的干部是赞不绝口啊!很快就把他调到了莫斯科担任团委的副书记!”戈尔巴乔夫说到这里,拿起水杯喝了口水,让后接着说道。

    “我们的这位干部来莫斯科也没闲着,刚刚到任几个月,就给上级打报告!你们猜怎么着,他居然要给广大的工人群众们盖房子,解决莫斯科市普通家庭的住房困难!说实话,当时我是不相信一个团委的干部能干成这样的大事的,但是安德罗波夫书记最后力排众议支持了他,最后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我们莫斯科市南部那片环境优美的工人新城就是这位同志一手建起来的。当时第一期工程竣工的时候,我和老书记还去那里参观过!安德罗波夫书记曾经跟我说过,每一次在办公室里工作的心烦意乱的时候,只要走到窗边看着南边的那一片建筑群,就觉得总算是为老百姓做了几件好事!”戈尔巴乔夫说到了这里,在座的几位书记都是唏嘘不已,安德罗波夫总书记刚刚去世不久,威望又高,大家还是很怀念这位老书记的。

    “像谢廖沙这样的干部,如果用我们的干部任用评价机制去评价的话,很可能会得出一个不务正业的评价!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干部,干了我们莫斯科市政府都干不了的大事!契尔年科总书记总是教导我们的经济干部要有更大的自主性,要敢于大胆的进行探索。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这是一个长期的阶段,可能需要我们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个阶段所赋予的史使命!在这种背景之下,像谢廖沙这样’不务正业’的干部是越多越好,就应该能者多劳!谢廖沙同志在他的工作中运用了一系列我们从未尝试过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我可以告诉大家,莫斯科的工人新城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建设资金是向全社会募集而来的,这就是本事……”

    戈尔巴乔夫侃侃而谈的说了半个小时,谢廖沙被夸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强迫自己目视前方,一定要冷静下来。他现在已经有些明白戈尔巴乔夫书记的意思了,今天在书记处的例会上给他机会发言,就是在为他造势。毕竟给书记处的书记们上过课的干部从某些方面上讲就可以说是党内公认的专家了。戈尔巴乔夫话锋一转,结束了自己的讲话,他首先让谢廖沙讲一讲自己在莫斯科工人新城的建设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方法和举措,如何在不动用国家一分钱的前提下,建设了这么大一片高质量的安居工程。

    谢廖沙调整了一下面前的话筒,他坐在会议桌的最末一席。书记处的所有书记此刻都在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发言。谢廖沙硬着头皮,开口说道:“各位领导,今天能够来参加书记处的会议真是感到有些受宠若惊。其实工人新城项目的成功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莫斯科团委,莫斯科工会,以及其他参与这项工作的兄弟单位,在领导的情切关怀下一起努力的结果。当初我刚到莫斯科工作的时候,一开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莫斯科不同于高尔基,这里不但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也是整个国家的有志青年都一心向往的地方。我刚来团委的时候,有几次去一线和团员朋友们座谈,问他们有什么梦想,很多团员同志们就告诉我说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莫斯科市有个一家人可以住在一起的房子,不用在蜗居在单位的筒子楼里,等着熬到了工龄国家才给分房子。我当时就想,我们团委是广大青年朋友们的娘家,他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的服务好不好,就看我们能不能解决团员们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于是我就下决心把解决住房问题,当作我们工作的重心。”

    “戈尔巴乔夫书记跟我们说你们当时没有要国家一分钱,你们的资金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一位书记好奇的问道。

    “资金确实是个大问题,我们团委手上的经费想要推动这么大的一个项目确实有些异想天开,毕竟我们的收入只有团员们上缴的团费和上级对我们的拨款,这些钱对于工人新城的一期工程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为此我们想到了向公众筹集资金,我在高尔基市工作的时候总算还有一些群众基础,我通过互助会发行了一些债券,又在莫斯科对工人新城感兴趣的青年工人中间筹集了一些租房的定金。为了省钱省时间,我们没有从头开始干,而是盘下了城南的八幢烂尾楼,就这样解决了资金的问题!”谢廖沙大概的向大家回忆了一下工人新城项目初期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几位书记不停的提出各种问题来仔细询问工人新村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

    在第二天,《消息报》《真理报》《劳动报》《以及共青团真理报》四大官方报纸的头版同时刊登了谢廖沙在书记处例会上所做的报告。(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政治局决议

    自从谢廖沙在书记处做了一次报告之后,在戈尔巴乔夫的推波助澜之下,几乎在一夜之间谢廖沙就成为了青年干部之中的楷模,要知道谢廖沙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二十五岁,简直是他这一级别官员之中的怪物。

    谢廖沙在回国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戈尔巴乔夫会对他有所表示,但是一下子把自己树立成青年楷模却是谢廖沙所没想到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这段时间一直和戈尔巴乔夫做对的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戈尔巴乔夫现在是政治局委员之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一位六十五岁以下的政治局成员。但是在苏联国内的晋升序列之中,年龄反倒成为了戈尔巴乔夫的劣势。苏联不是封建国家,斯大林是最后一个能够决定自己接班人的国家领袖。从勃列日涅夫开始,几乎国家的所有决定都是政治局集体表决的结果,就算是最高领导人也无权擅自做主。

    安德罗波夫原本希望戈尔巴乔夫能够接手总书记的位置的,可是契尔年科,吉洪诺夫等勃总的一派人马和葛罗米柯的人马却背着安德罗波夫达成了秘密协议,由契尔年科成为了总书记。这件事情还是安德罗波夫的遗孀透漏给戈尔巴乔夫的。也许是出于安抚的目的,契尔年科让戈尔巴乔夫担任了自己的副手。但是竞争出局的总书记候选人在下次党代会上退休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前途几乎已经被判了死刑。只要没有意外,葛罗米柯将会在契尔年科之后接任总书记之位。

    这一次英国的出访邀请给了戈尔巴乔夫一个翻身的机会,毕竟苏联的领导人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筹码,而且葛罗米柯还是外交部长,如果在外交上反被戈尔巴乔夫压了一头的话,那么党内的干部们自然认为戈尔巴乔夫比葛罗米柯更加有能力。

    现在谢廖沙已经彻底打上了戈尔巴乔夫一派的烙印,成为戈系人马之中最拿得出手的干部(雅科夫列夫犯过******再加上谢廖沙实在是太年轻了,能力又如此的出众,简直是扭转那些党内同志们对年轻干部不堪大任之看法的最佳反证。只有把谢廖沙扶到更高的位子之上,戈尔巴乔夫的年龄问题才不会拿来说事。所以除了厨房的矛盾之外,对于谢廖沙的晋升问题再一次成为了葛罗米柯和戈尔巴乔夫争斗的焦点。

    戈尔巴乔夫授意官方媒体开始大肆宣传谢廖沙的先进事迹的之后,紧接着在一次政治局人事安排的例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让谢廖沙接任几位去世的中央委员留下的空缺,以中央候补委员的身份进入中央委员会。一时激起千层浪,契尔年科总书记倒是没说什么,但是葛罗米柯和格里申却极力的反对。

    “我反对,这样的越级提拔简直就是对我们干部选班制度的蔑视,严重的违反了干部的组织任用原则。对于那些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干部们是严重的不公平!”葛罗米柯拍着桌子大声地说道。

    “那对像谢廖沙这样有能力的干部就公平吗?莫斯科南边那块废墟荒了多少年了,如果不是谢廖沙现在那边还是老样子!谢廖沙当了两年的团委书记,就把莫斯科市十几年没有解决的老问题给解决掉了!”戈尔巴乔夫毫不客气地说道。一点都不顾及莫斯科市委书记格里申的感受,格里申气的手都有些哆嗦了,可是却无法反驳戈尔巴乔夫所说的话。

    “我对谢廖沙同志的了解不多,可是我也知道一些这个同志的事情,他确实很有能力,但是二十五岁担任中央委员还是太儿戏了吧?”部长联席会议主席吉洪诺夫发言道。

    “难道就因为这些毫无道理的原因,就把这样一个有能力的同志放在一边浪费才华?”戈尔巴乔夫反驳道。

    契尔年科没有说话,他瞪了一眼吉洪诺夫。契尔年科心想现在是戈尔巴乔夫再和葛罗米柯挣个你死我活,你吉洪诺夫插什么嘴?难道你也想当总书记的候选人?

    其实从戈尔巴乔夫的内心来说,他也知道为谢廖沙争取个中央委员实在是太不现实了。戈尔巴乔夫其实更希望谢廖沙进入对外贸易部去掌管和英国的经济合作事项,因为雅科夫列夫告诉他说,谢廖沙在英国有很强的人脉网络。至于农业部的差事,戈尔巴乔夫已经不打算让谢廖沙继续干下去了,因为戈尔巴乔夫知道那不是一个容易干出成绩的职位。

    “格里申同志,谢廖沙同志在你手下的团委里工作了这么些年,多少都有些熟悉了,你对这个同志的评价是什么?”契尔年科不想让政治局例会就这样被戈尔巴乔夫和葛罗米柯的矛盾无休止的纠缠下去,不过看样子要是他不发言今天这个会就别想开完了。

    “这个同志能力是有的,尤其在经济贸易方面是把好手,但是总是插手其他部门的工作。另外我听他的手下们似乎反应这个同志在工作之中有些独断专行,我觉得他还太年轻,不如就留在莫斯科再干上几年!”格里申另有目的的说道。

    契尔年科就知道格里申不会夸奖谢廖沙,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是想用格里申的嘴告诉戈尔巴乔夫,谢廖沙的中央委员还是不要想了。现在契尔年科已经跳出了政治局的派系之争,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了。他知道自己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把苏联的经济搞上去。安德罗波夫在任的时候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食品和生活用品短缺的现状,契尔年科觉得安德罗波夫的思路是正确的。谢廖沙在英国的一系列行动契尔年科是知道的,他认可这个干部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能力。但是中央委员是不可能的。

    “我想说其实我们国防部一直都很希望谢廖沙同志能够回到部队里来,他可是我们的苏联英雄,而且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我们的后勤保障部门正缺这样一位有能力的干部呢?”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发言了,这是他的真心话。部队是谢廖沙的娘家人,部队树立的典型人物在官场走得越远,对于国防部来说越是有利。

    “戈尔巴乔夫同志,你看把谢廖沙调到外经贸部担任部长助理怎么样?吉洪诺夫,人交给你了,能不能安排?”契尔年科用不容置疑的语气问道。

    “没问题,总书记!”吉洪诺夫回答道。

    “我也同意,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正中下怀。

    “那好吧,我们举手表决吧!”契尔年科说完举起了手,部长助理是副部级的职位,这一级别的官员任命需要政治局委员们民主表决。

    很快,房间里的所有人都举起了手。契尔年科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就这样吧!免去乌里扬诺夫同志农业部粮食生产局局长的职位,调任对外经贸部部长助理!”(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 惨淡的贸易数据

    在政治局关于人事任命的决议第二天就通知到了谢廖沙这里,谢廖沙虽然对与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早有准备,但是他却没想到会进入对外经贸部去担任部长助理的职务。要知道这可是副部级的领导职务,而且权力很大,虽然叫做助理,但是却是部委一级工作的实际执行者。

    上级免去了谢廖沙农业部局长的职位,但是却让他保留了莫斯科团委书记之职。那是因为工人新村的项目根本就无人接手,因为这个项目是谢廖沙一手创立起来的,现在已经是莫斯科政府的形象工程,同时也是苏联最大的民生工程。一旦换一个人过来接手,干好了是谢廖沙的基础打得好,干坏了是继任者能力有问题。这种讨不到好处的事情是不会有人去干的。

    既然晋升为了副部级的干部,谢廖沙的待遇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在他去对外经贸部报道的同时,他也同时接受了副部级干部所享有的待遇和特权。谢廖沙的汽车从伏尔加换成了吉尔4104加长轿车,而且还由一辆专车变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