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教父-第13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一千万一开始被他间接投资到了一家叫做微软的计算机软件公司,那个公司发展的很好,没过多久估值就翻了好几倍,后来他把这部分股份抵押给了银行,陆续参与了做空瑞典股市,还抓住了上一次的黄金和美元的机会。至于您说的最初的一百万美元,我们还没有查清楚,只知道这笔钱来自于他入伍之前……”调查人员说到一百万美元的时候说的很隐晦,不过安德罗波夫恍然大悟的想了起来,这笔钱可是谢廖沙获得苏联英雄前挣到的,就算不合法也已经既往不咎了!
这样看来,谢廖沙这笔钱还真就来的明明白白的。安德罗波夫不禁有些佩服这个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了。不过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谢廖沙为什么要把这笔钱弄回到国内来,于是他又向调查人员追问到了这一点。
“这个,据说是因为他希望加快工人新村的建设速度,但是由于国内的银行融资不畅,所以他才想用自己的钱来参与这个项目!”调查人员回答道。
安德罗波夫对于国内的银行内部资金的管理略知一二,苏联国内总共只有四家大型的银行,负责全国金融系统的中央银行,负责国内建设的投资银行,负责对外贸易的外贸银行,以及面向普通百姓的储蓄银行。国内所有的资金运转都由这四家银行来管理,由于苏联国内采取计划经济的体制,各经济体之间的财物完全采取账簿的形式,也就是说如果两家公司需要资金往来,那么只需要从一家企业的账簿上减少相应的资金,再转移到另一家企业就可以了,在这一过程之中完全没有现金的参与,而是一种信用交易。
具体到工人新村的项目的时候,那就是通过储蓄银行发行债券吸收公众的资金,再划转到团委成立的开发公司位于投资银行的账目上,而国内的开销则直接从账目上划转,国外的则需外贸银行来参与相应的工作,这是一套看似高效实则低下无比的金融系统,大大的降低了苏联的经济活力。
那么谢廖沙这一次到底有没有问题呢?虽然谢廖沙的资金来源没有问题,但是他的运作方式却不太合法,毕竟他采用人头账户的方式分散的将资金转回国内,规避了监管层对于外汇的管制,毕竟一笔钱就这样连招唿都不打就进来了,幸好谢廖沙是去盖房子,万一是用来买军火呢?
安德罗波夫已经彻底的明白了,这件事情上谢廖沙的本意是好的,但是运作手法的确不合法。而格里申他们却搞错了方向,一直在攻击这笔钱的来源。可是站在谢廖沙的角度上,却不得不这么做,这里面既有国内经济制度的问题,也有银行间效率低下的问题。不过安德罗波夫不会袖手旁观的,为了这么点事情毁掉莫斯科工人的住房,那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给乌里扬诺夫同志带个话,既往不咎,下不为例!”安主席说完就在结案的意见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章 勃列日涅夫去世
安主席就这样站在了支持谢廖沙的一边,而勃总当然也不会坐看谢廖沙这个他亲手树立的苏联英雄被打倒,因此两派人马难得的就谢廖沙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这让格里申这个zz局委员也没什么办法了,于是格里申和久加诺夫所发起的调查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谢廖沙坐拥五亿美元巨款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莫斯科的官场,一时间上到zz局委员,下到共青团市委的看门老大爷,都在谈论谢廖沙的事情。有人戏称谢廖沙是苏联首富,对于谢廖沙佩服他的人有之,不过更多的还是嫉妒,有人到处造谣,有人上门敲诈,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看出了在这件事情之中所反映的国内经济制度方面的问题,安主席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切又都回到了出事之前的状态了,青工部的人这一次突遭大变,但是大家都很团结,没有任何一个人为了脱罪而乱咬同事,这让谢廖沙感到了非常的欣慰。谢廖沙没有把这次的事情怪罪到普加乔夫身上,这一次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够小心才引起的。经过这一次事情,青工部的同志们更加抱团了,而那些一直隐藏在水下的敌人也漏出了嘴脸。虽然久加诺夫和格里申还是时不时的给工人新村的开发添点小麻烦,不过很快格里申自己就陷入了麻烦之中。
1982年10月20日,在莫斯科列宁体育场进行的欧洲联盟杯赛,由苏联的莫斯科斯巴达队,对阵荷兰的哈勒姆队,由于列宁体育场管理部门的失误,发生了严重的球迷踩踏事件,造成了340多名球迷的遇难,其中有苏联人,也有外国人。事发当时,格里申就坐在了体育场的贵宾看台里,这件事情格里申难辞其咎。很快他就焦头烂额的去应付这件事情去了,再也顾不上谢廖沙的工人新村计划了。
一直以来,随着人头账户的不断增加,互助会工作人员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而由于团委是一个小单位,人员编制又极其有限。因此谢廖沙一直再委托伊娃,看看美国方面有没有优秀的自动化办公软件,以及数据库管理软件。伊娃委托商业咨询公司去调查,结果推荐上来了两家软件公司,一家名为莲花软件公司,他们的产品是一种小型的表格系统,而另一家则是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公司。
甲骨文的大名谢廖沙是听说过的,现在yota通讯手握着来自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巨额合同款,谢廖沙建议伊娃最好入股甲骨文公司,不过此时的甲骨文公司已经是美国国防部的供应商了,手上不差钱,伊娃只能是少量的收购了一些甲骨文的原始的股份。而那家生产办公软件的莲花软件公司,谢廖沙则在试用过他们的产品之后,决定收购这家公司。因为目前为止,市面上还没有比他们更出色的办公软件,虽然后市没听过这个名字,不过谢廖沙依然愿意冒一冒险。
很快,甲骨文公司的数据库系统和莲花软件公司的办公产品就送到了谢廖沙的手中。为了尽快的实现互助会的电子化办公,谢廖沙从高尔基大学找来了一些计算机系的学生来进行系统的搭建和二次开发,为互助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这段时间,谢廖沙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苏联国内类似于“阿尔泰”移动通讯系统这样的领先世界的黑科技推广到国外去。还有就是如何从现在这种靠不合法交易获利的生意之中解脱出来。
对于谢廖沙来说,苏联的好东西实在太多,随便一个移动通讯系统就让他站上了移动通讯发展的浪潮之巅,而苏联的宇航技术,航空技术,军工产业都是这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好东西,就算是民用的某些产品,例如高尔基厂的伏尔加汽车也有很多独到的地方,比如供应给克格勃们使用的伏尔加就添加了转向助力装置,这可是现在的宝马和奔驰都没有的东西。
而另一方面,由于冷战而造成的东西方对峙,苏联的这些黑科技只能放在国内埋头发展,如果能够像yota通讯一样,将苏联的这些技术专利注册到西方国家去,那么很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以及财富。
卡莉姆的画廊生意做的低调奢华,伊娃的通讯生意则做的风生水起,现在就连尤里那边都开始走上正轨了。不过相对来说,赌场生意依旧不好做,虽然尤里用格里戈里给那几个爱尔兰老头一个狠狠的教训,不过依旧免不了受到当地一些爱尔兰的黑帮势力的袭扰。尤里手上没人没枪,再加上又在人家的地盘上,所以一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解决尤里那里的麻烦,也为了防止在莫斯科伊万科夫和哈桑再次联手对付老爹,谢廖沙决定把老律贼…名满苏联的伊万科夫派到尤里那边去,同时留下实力较弱的哈桑来辅佐老爹。
于是在经过一系列的运作之后,老律贼带着自己的几个得力的手下离开了这个镇压了他一辈子的国家,为高尔基帮在大洋彼岸开疆扩土去了。
老爹则留下来整合着莫斯科城南和城西的人马。伊万科夫原来的走私生意做得不错,虽然很多东西是从外国偷来的,但是以老爹这个参加过二战的素卡看来,这些东西反而是敌人的战利品,伊万科夫原来的上线是波兰的团结工会的人。团结工会现在已经从原本的和平抗争走向了武装斗争的路线了,为了筹措资金,团结工会也干起了走私的买卖,从西欧盗窃物品销售到东欧的点子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天才想出来的,西欧各国的警察根本就没法追查。反正也没什么危险,谢廖沙也就不打算放弃了,反正到时候工人新村盖好了,这些家电可以卖个好价钱。
当谢廖沙的第一栋工人新村的大楼即将竣工的时候,一个天大的消息从电视里传来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睡梦之中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功劳
谢廖沙对勃总的去世感到十分的突然,因为三天前他还主持了纪念十月革命六十五周年的纪念活动,在红场的观礼台上发表了讲话,观看了阅兵,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风中足足站了两个半小时,一点都没看出来有什么异常,没想到老爷子说没就没了。
谢廖沙第一时间给丘尔巴诺夫去了电话,丘尔巴诺夫似乎很伤心,谢廖沙在电话里安慰了丘尔巴诺夫几句。丘尔巴诺夫在电话里问谢廖沙要不要参加勃总的遗体告别仪式,它可以帮忙安排。谢廖沙考虑了一下,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因为谢廖沙知道,能去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都是各国政要和国内的党政军高层,谢廖沙深知自己还没有这个资格。如果贸然的去了,反倒惹人注意。
电视里实况转播了勃总的遗体告别仪式,红色的会场肃穆而安静,勃总的灵柩周围鲜花和松柏环绕。参加葬礼的各国**人都会在袖子上戴上红黑两色的袖标,谢廖沙在电视里看到了很多国际上的大人物。他看到了电视中丘尔巴诺夫安慰加琳娜的画面,看起来两人似乎非常的恩爱,一点都不像正在分居的样子。在媒体面前,美国副总统对勃总大加赞扬,一切都是一副和谐的样子。
虽然谢廖沙为了怕出风头而没有参加勃总的遗体告别仪式,不过他还是参加了红场十万人的灵柩下葬仪式。这一天莫斯科的气温依旧是零下二十多度,谢廖沙站在团委方阵的最前面一排,完整的观看了这场庄严而肃穆的葬礼。
新继任的总书记安德罗波夫首先发表了演讲,随后他和几位政治局成员抬着勃总的灵柩走下了观礼台。灵柩被放在了一辆装甲炮车上,环绕红场三周,后面跟随着长长的队伍。随后勃总的灵柩就被送到了红场墓园中去安葬了。谢廖沙此刻是由衷的怀念着这位只见过几次面的长者的,毕竟他能够过上现在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托了勃总的福。
葬礼结束后不久,苏联鞑靼共和国境内一座名叫卡马河畔切尔尼的城市更名为勃列日涅夫,作为对这位统治了苏联十八年之久的纪念。勃列日涅夫时代从此画上了句号。
。。。
临近年底,工人新村一期的项目也快要完工了,为了争取在新年之前让第一批工人住进新家。谢廖沙对项目催得更紧了。现在工人新村一期的十栋楼房外部和主体已经全部完工。每栋楼房大概三十层左右,按照每层三四户来测算,一期的工人新村足可以容纳上千户的莫斯科普通家庭。
不过楼虽然改好了,但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却必须等到明年了,比如绿化,交通设施的以及周围的配套都还没有兴建。绿化必须等到春天才可以,交通则需要对道路进行平整和二次建设,这又是一大笔钱。
老实说来,这十栋楼调用的资金大部分其实来自谢廖沙。而且谢廖沙本来也是为了洗钱,许多官员们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收入,通过这次的工人新村项目被谢廖沙变成了他们的合法收入,而且还落下了一个支援国家建设的好名声,这让这些官员们怎么能不感谢尼古拉。当然他们只知道自己的钱参与过这个项目,并不知道谢廖沙就是那个尼古拉。
承包商们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二月中旬大体完成了工人新村一期的项目,第一批幸运儿们也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房门钥匙。这件事情成为了1982年年底莫斯科的老百姓们最高兴的事情。很多人终于可以在居大不易的莫斯科拥有自己的家了。与传统的职工宿舍不同,工人新村的房子拥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简单的装修。不过家具家电什么的谢廖沙没有提供,这正好可以给哈桑他们一个挣钱的机会。
工程竣工的当天,谢廖沙并没有想要大操大办的庆祝一番,只是想给辛苦了大半年的青工部下属,以及工会的同志们发点奖金庆祝一下,然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