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隋末阴雄 >

第962节

隋末阴雄-第962节

小说: 隋末阴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大亮的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可是这个消息,应该会很快传来叛军的军中,杨玄感若是知道亲人被杀,老父的尸体被挫骨扬灰,大帅,您觉得他会怎么想,怎么办?”

    卫玄的嘴角勾了勾,沉声道:“他当然是怒不可遏,但以杨玄感的个性,毕竟现在是在主帅的位置之上,要为全军上下数万,乃至十万叛贼来考虑,放弃围攻东都,一怒直入关中,并不适合。就算他冲动想做这样的决定,李密这个奸贼也会阻止他的。”

    李大亮笑道:“卫大帅,其实您心里是希望杨逆能掉头,直扑函谷关的,这也是您尽诛杨氏一门,对杨素挫骨扬灰的真正目的,对吗?”

    卫玄的脸色先是一沉,转而渐渐地眉头舒展,笑道:“李校尉,你还真不简单,连本帅的意图,也都猜到了,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李大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敢,其实一开始卑职也没有想到这点,是卑职的一个好友提点,才领悟到这层的。”

    卫玄的脸色一变:“哦,好友?关中世家子弟的后辈中,还有这样的俊才吗,是谁?”

    李大亮微微一笑:“此人乃是京兆杜家的人,姓杜,名如晦,与卑职也算是幼时好友了,不知道卫大帅有没有听说过此人?”(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杜断专行(28更)

    卫玄的双眼一亮,说道:“杜如晦?是不是先帝朝时的工部尚书,义兴公杜果的孙子?”

    李大亮点了点头:“卫大帅好记性,正是此人!您和杜尚书很熟吗?连他的孙子都记得?”

    卫玄笑着摆了摆手:“本帅和杜果虽然同朝为官,但交情不算太深,只是泛泛而已,之所以认识这个杜如晦,是因为本帅和前任吏部尚书,负责挑选天下官吏的渤海高构(高孝基)很熟,他曾经亲口跟本帅说过,二十岁左右,年轻一代的才俊之中,杜如晦,李密,房玄龄这几个,是难得的俊才。唉,可惜啊,李密遇人不淑,竟然投靠了反贼。实在是遗憾。”

    说到这里,卫玄的眉头一皱:“这杜如晦不是被推荐入宫当了宿卫,后来外放县尉了吗?这次难道他是带着本县的府兵前来应募从征?可是本帅下过令,各郡县的司马和县尉要留守原职,由副手带兵从军啊。难道,这杜如晦不在任上了?还是得到了破格的升迁?”

    李大亮正色道:“卫大帅真的是好记性,连一个小小的县尉都知道,不瞒您说,杜如晦到任滏阳县尉之后,因为不愿意执行在河北征收重税的命令,所以弃职而去,回家赋闲,这回卫大帅征兵之时,他们杜军因为是军籍,所以杜如晦又以军士的身份从军,正好同在庞将军的麾下,卑职也是前几天才与他偶遇的呢。”

    卫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唉,陛下征高句丽的大事。也确实让河北山东一带的民力损耗。即使是杜如晦这样的能吏。也无法维持,这大概也是现在河北那里变民四起的主要原因,杨玄感这回之所以能登高一呼,万千反贼响应,我大隋的一些政策,也确实有值得商讨之处。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眼下的首要任务,还是平定叛乱。稳定天下。这杜如晦肯自愿从军平叛,对大隋还是忠诚的,事后本帅也会上奏,再对他的忠义予以嘉奖,保他做官。”

    李大亮微微一笑:“大帅,正如您所说的,杜如晦是为了报国,而非求富贵功名,这做官之事,只怕他也未必肯。”

    卫玄的脸上闪过一丝惋惜之色:“哦。是吗?那太遗憾了,不过这是后话了。现在本帅要出关迎战叛军,需要智谋之士出谋划策,你刚才说的杨玄感的性格,会决定他的战法,这个主意很好,可是本帅的身边却无人想到,杜如晦身为一个军士,却想到了这层,李校尉,你能不能把杜如晦现在引过来,本帅想要见见他。”

    李大亮点了点头,领命而去,过了一会儿,领来了一个身材高大,器宇轩昂的年轻人,看模样不过二十五六岁,黑巾包头,一把漂亮的八字胡,眉宇之间极为清秀,一看就是个文人,虽然穿着军装,但那白净的面皮和儒雅的长相,却分明表现出,他与那些粗鲁军汉的本质区别。

    卫玄点了点头,说道:“来者可是京兆杜家的杜如晦?”

    杜如晦点了点头,不卑不亢地行了个军礼:“小的杜如晦,见过卫大帅。”

    卫玄说道:“嗯,本帅以前虽然没有见过你,但吏部的高侍郎,对你可是推崇有加,说你有栋梁之才,现在是国家危难之机,本帅有几个问题,想要问你,你尽可直言回答,无论你说什么,本帅都会赦你无罪。”

    杜如晦平静地拱手行礼:“有请大帅赐问,小的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卫玄正色道:“杜如晦,你说以杨玄感的个性,有可能放弃攻击东都,转而直取关中,是这样的吗?”

    杜如晦面不改色,点了点头:“正是,此话确实是小的与李校尉谈及军事时所说的,并无虚言。”

    卫玄抚了抚自己的白须,说道:“杨玄感已经在东都城外聚兵十万,日夜围攻,东都城危在旦夕,他放着到嘴的东都不去啃,却要撤围来关中,就算是为父报仇,也不至于置全军将士的生死于儿戏吧。你的这个推论,从何而来?”

    杜如晦微微一笑:“很简单,因为东都他打不下来,所以他迟早要来关中,现在大帅杀了杨氏一族,又把杨素开棺焚尸,这更是会刺激他把目标对准我军,而不是继续围攻东都。”

    卫玄轻轻地“哦”了一声:“你怎么就知道东都是杨玄感打不下来的?要是东都有一战之力,还至于给这样四面围攻吗?”

    杜如晦摇了摇头:“东都是大隋的都城,防御工事极为严密,加上有山河险阻,凭空可抵十万雄师,虽然东都的两路兵马出城战败,可是守城却是足足有余,杨玄感如果不能在第一次攻城时得手,那就只有慢慢地围攻了,他的人数确实是在增加,可是军械,攻城器材却不是可以从天而降的,只要拖的时间一长,征辽大军和各路兵马杀到,他就必死无疑,所以杨玄感是聪明人,绝对不会一直把时间,浪费在东都的围攻上。”

    卫玄的嘴角勾了勾:“杜如晦,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但我军出关就是为了救援东都的,总不能坐视东都被反贼攻击,而见死不救吧。”

    杜如晦叹了口气:“大帅,这是军机,小的不敢妄言,小的只是从杨玄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如果小的是杨玄感,东都已无拿下的可能,全军入关,才是唯一的生路!”

    卫玄的眼中冷芒一闪:“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要入关中,就得强攻潼关天险,你觉得他打不下东都,就能拿下潼关吗?”

    杜如晦摇了摇头:“他是打不下潼关,所以他一定会想尽办法,逼我军出关,与其决战,若是我关中大军的主力在关外战败,那可能无法再守住潼关,大帅,这一点,请您切记!”

    卫玄的眉头一皱,还没有说话,边上的一个大嗓门却是炸雷般地响起:“好个大胆的小子,竟然敢在大帅面前口出狂言,长他人的志气,灭我军的威风,杨玄感给了你什么好处,要你这样为他说话?!”(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愤怒上官政(29更)

    杜如晦的嘴角勾了勾,循声看去,只见一个狗熊般的恶汉,全身披挂,满脸横肉,额角上一道长长的刀疤,两只眼睛如同铜铃一样地瞪着自己,鼻孔里尽喘着火气,看那架式,若不是卫玄为帅,他不敢过于放肆,只怕放在平时,这会儿早就冲上来把自己生吞活剥了。

    杜如晦微微一笑,对这恶汉说道:“原来是上官将军,失敬,失敬,不知小的有何失言之处,让将军如此愤怒呢?”

    这个恶汉不是别人,正是前慈州刺史上官政,天下著名的悍将,勇士。当年杨素出兵讨伐杨谅时,上官政独守慈州,挡住了叛军经略河南地的主力部队,又亲自率兵进入并州,归于杨素所部指挥,一路打下晋阳,可谓居功至伟。

    但这上官政为人极为粗暴,又兼好色,在城破之后,在城中纵兵掳掠,而自己也借着抄查叛军官员的家属之机,对现任杨玄感所部黎阳刺史元务本家,大肆抄掠,还对其母卢氏严刑拷打,欲追查元家的私产,结果被路见不平的杨玄感一顿暴打,灰头土脸,而额上的这道伤疤,就是杨玄感留下的。

    后来杨素当权,上官政因此事被追究治罪,本来是要远陡岭南,结果因为当时东宫事发后,被解除了右卫大将军职务的太子一党的大将,前右卫大将军元胄,与丢失了蒲州被免官的朋友丘和饮酒时戏言,说上官政是天下勇士,到了岭南一定会谋反。而你丘和丘老弟过去。就不会有问题了。

    此话虽是酒席戏言。却被丘和怀恨在心,向杨坚密报,结果元胄竟被坐诛,而丘和则官至朔州刺史,连带着上官政也被授予了右骁卫将军,算是一出神奇的大转折。

    此后,上官政虽然不敢直接对杨素和杨玄感有怨言,可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却无不咬牙切齿,苦练武功,想着有机会一报当年的受辱丢官之仇,终于,十年之后,让他等到了机会,是以本来作为留守大兴的主官的他,坚决要求随军出征,为的就是亲手向杨玄感复仇!

    杜如晦博览经史,对于这些名臣大将的旧怨。也多少知道一些,看到上官政如此怒不可遏。也料到一二,微笑道:“上官将军,前天的时候,看到喝杨氏一家血酒,吃杨素骨灰最卖力的,就是将军您了,您对杨氏一门的血海深仇,小的也知道一二。只是小的所言,只是客观地分析一下战局,没有偏向杨玄感吧。”

    上官政咬牙切齿地说道:“你这是在给大帅出鬼点子,要他避战,最好是缩在关内不出,对不对?”

    杜如晦点了点头:“不错,如果依小的愚见,只要牢牢守住潼关,或者前出,守住函谷关故城和魏函谷关新城,就可以阻止杨玄感入关中,他就是有雄兵十万,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只要陛下的征辽大军一回,四面合围,叛军必败无疑!”

    上官政哈哈一笑,对卫玄一拱手:“大帅,您听到了吧,这个姓杜的小子说来说去,就是想说我军打不过杨玄感的那些乌合之众,只能守关不出,只要一出关,就会跟达奚善意和裴弘策两军那样,被叛军所消灭,如此动摇军心之人,就是立斩于岸边,也不为过吧!”

    杜如晦的脸色平静,可是李大亮却是急道:“大帅,杜如晦所言,乃是一片赤诚啊,即使是有所冒犯,也请念在他的一片忠诚的份上,免他无罪吧。”

    卫玄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他没有理会上官政,而是看着杜如晦,缓缓地说道:“杜如晦,你凭什么就认定,我军正面与杨玄感的叛军作战,就会打不过呢?我关中府兵,是天下精锐,又有这么多世家子弟担任军官指挥,兵强马壮,杨玄感就算勇武过人,精兵也不会太多,十万之众,多数是乌合之众的船夫民工,听说他最近开仓放粮,吸引了不少饥民前去附逆,这些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又怎么会是我军的对手呢?”

    杜如晦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杨玄感军所部,多是对我大隋苦大仇深的刁民顽匪,小的听说他们起兵的时候,甚至把不肯附逆的军士们杀死,分食其肉,以示绝无退路,加上杨玄感连续吞并了不少来援的小股朝廷官兵,把那些精良的装备分给了跟他初起的民夫船工。”

    “这些老贼的训练虽然不足,但是悍不畏死,两军阵前,若是以这些死士冲锋,杨玄感再以他的部曲精兵为后援,在相持的时候冲击我军薄弱之处,我军就算有七万之众,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若是大军一战而溃,那潼关和函谷关可就无兵防守了,杨玄感若是入了关中,那响应他的世家子弟只会更多,如此,则大隋危矣!”

    卫玄冷冷地说道:“难道只有杨玄感的兵不怕死吗?我军的将士,全军上下,也都喝了杨氏一族的血酒,也都分食了杨素的骨灰,按你的说法,也是士有必死之心,没有退路,两军相逢勇者胜,你凭什么说我军的士气和战斗力,不如叛军?”

    杜如晦淡淡地说道:“因为我军是官军,官军即使战败,也可以回家,就算杨逆得到天下,也是会大赦的,他不可能杀掉每个跟他战斗过的朝廷军士,这样对他的统治也不利。可是叛军却是没有退路的,一旦战败,天下之大,也无处可逃,就如同十年前的杨谅谋反,参与叛军的军士,非死即流,许多人现在还在岭南和敦煌这种艰苦之地服刑呢。所以简而言之,我军还有退路,而叛军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