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隋末阴雄 >

第1140节

隋末阴雄-第1140节

小说: 隋末阴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刘文静的分析

    李世民的脸色微微一变,沉声道:“怎么个各个击破?他们难道还能知道我父帅和陈郡丞合兵的时间吗?”

    刘文静的眼中闪过一丝冷芒:“二公子,你不觉得这回马邑的事情很诡异吗,李靖在这件事中间,是个很关键的人物。”

    李世民的心中暗自称奇,没想到这刘文静人在牢中,消息还如此灵通,更是能从这些简单的信息中,判断出李靖有问题,他不动声色,缓缓地说道:“李靖又有什么问题了?”

    刘文静正色道:“李靖本有大才,却因为受制于家族上次的战败,而被限制使用,本是可以有卫霍之功,却一直不得领兵,即使是在马邑,也无指挥大军的权限,所以这样看来,他上次能领兵和二公子一起救援唐国公,实在是个难得的机会,应该好好表现才是。可是他却是显得过于谨慎,左顾右盼,甚至让人觉得是有意地拖延时间,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当时二公子是气得单独行动,带着部曲家丁直接去救援唐国公了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确有些事,但李靖说这是因为他怕给历山飞军伏击,所以谨慎了点,后来他也和宇文成都合兵一处,杀入了战场,这件事上,并不能挑出太大的毛病来。”

    刘文静笑着摆了摆手:“不,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的将领,这样做再正常不过,但他是李靖,是闻名天下的兵法大师,我听过当时他部队的部署,两翼和前方的哨骑都已经足够,根本不用担心伏击,离战场还有十几里的地方,又没有高山险阻,对他这样本应该渴望建功立业的名将来说,有什么理由这样谨慎小心呢?救兵如救火的道理,他不会不明白吧。”

    李世民微微一笑:“也许他是看到宇文成都来了,不敢和这位天下无敌的猛将抢功呢。”

    刘文静点了点头:“我记得宇文成都是从另一路来的,李靖呆在北边观察战况的时候,宇文成都还在拼命行军呢,他那种表现和进攻速度才是正常的,结果给迟出发了一天的宇文成都抢了先,是不能用抢功来解释的,二公子,你也久经战阵了,其中的奥秘,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李世民摇了摇头:“可是李靖毕竟也是我关陇一系,他跟我们李家无怨无仇,就是他的舅舅韩擒虎,当年跟我父帅也关系不错,为什么要害我们?”

    刘文静笑道:“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说大战历山飞那次还看不出来,这次马邑的事情就可以基本上定论了,二公子,你真觉得这世上有这么巧的事情,他前脚刚离开马邑,后脚那边刘武周就反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那是因为王仁恭已经发现了他的阴谋,派李靖过来求救兵,刘武周察觉了之后,才孤注一掷,提前反叛的!此事没有任何的证据能证明李靖有问题。”

    刘文静摇了摇头:“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为什么刘武周会知道王仁恭和李靖的计划呢?这么绝密的事情,应该只有王仁恭和李靖二人商量才是,为什么会传来刘武周的耳朵里,让他能直接动手?”

    李世民没有说话,长孙无忌却抢着说道:“刘武周在马邑是有力土豪,经营多年,只怕他有很多办法能监听到王仁恭和李靖的对话,就算是传统的密室,也不保险啊。”

    刘文静笑着摆了摆手,他的眼中光芒闪闪,透过额前的乱发直射李世民的脸:“辅机,你可要弄明白一件事,如果刘武周真的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会只杀王仁恭一人,而让李靖回来报信吗?如果我是他,一定会把李靖也杀了,这样起码马邑叛乱的消息会晚来两三天,他也有宝贵的时间来巩固自己的起兵之事,这可是事关生死的事情,来不得半点含糊!”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那也许是他没有听到李靖和王仁恭的谈话,而是听说李靖连夜出城,就意识到了王仁恭开始对他下手了呢,所以就只掐一个王仁恭即可,李靖则是顾不上了呢?”

    刘文静摇了摇头:“就算没有直接偷听到,但他起码可以派人去追杀一下李靖,而且李靖是已经接到了调到唐国公这里的命令,他若是正常来太原,那不会有任何问题,二公子,刘武周必然是听到了王仁恭和李靖密谈的内容,王仁恭不可能自己泄密,那这个泄密者,就只会是李靖了。”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这只是一种可能,就跟前面分析李靖在历山飞之战的表现中时,不能直接就给他定罪,刘先生,你不能靠这些推断,没有证据,就直接下这个结论。”

    刘文静笑道:“但是这次,唐国公却要李靖去雁门通知陈孝意,虽然我知道唐国公也是对李靖有戒心,不想把他放在身边,但他正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李靖这回能直接知道他与陈孝意会合的时间,地点,一旦刘武周和突厥人知道,那可就是无法挽回的大错了!”

    李世民的脸色一变,刘文静正说到了他最担心的地方,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这个错误,会有多严重?刘先生,你说清楚一些。”

    刘文静平静地说道:“也怪这回唐国公走得太快太急,他带上了裴寂,却没有来问我的意见,不然我一定会阻止他出兵,不过现在事情还没到绝望之时,如果我是阿史那思摩,这回一定会先打陈孝意,而不是唐国公。”

    李世民咬了咬牙,说道:“不错,如果是我指挥,也会作同样的选择,雁门军队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跟我们太原的常备军不好比,而且他们是步兵居多,一旦给偷袭,连跑都很难跑掉。虽然有两万之众,但若是给引入伏击圈,那只怕连半天都无法支持啊。”

    刘文静点了点头:“是的,一旦雁门军败,那刘武周和突厥人,就可以联手对付唐国公,到时候是绝对的下风,进退两难,麻烦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一溃百里

    李世民勾了勾嘴角,正要开口,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刘弘基的沉声喝道:“什么人!”

    李世民收住了话,站起身,掸了掸自己膝盖之上的那些个干草条,毕竟这刘文静是个阶下囚,…而自己再怎么也是个七品千牛卫,与这刘文静在这里相对而坐,显然是会引起别人怀疑的。

    长孙无忌也变得紧张起来,尽管二人早早地作了准备,但是仍然没有想到在牢房外的卫士们没有挡住这个闯进来的人,若是杨广的耳目发现,那可就麻烦了。

    不过透过铁门传过来的,却是熟悉的柴绍的声音,急促中透出一股子焦虑:“二郎在吗,是我,柴绍!”

    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转过身打开了铁门,只见柴绍满头大汗,一下子冲了进来,李世民极少见到柴绍这样失态过,说道:“姐夫,怎么了?你不是在郡守府值守的吗,怎么会来这里?”

    李世民说着,不满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今天来这里是绝密的事情,他连柴绍也没有告诉,可他却找到了这里,显然是长孙无忌透露给他的。

    长孙无忌淡然说道:“世民,是我告诉嗣昌(柴绍的字)的,就是要他有急事过来通知我们,不至于找不到人。”

    李世民看向了柴绍:“有何急事?”

    刘文静微微一笑:“能让柴备身(柴绍现在的官职是千牛备身)这么慌张的,只怕是前方的败报来了吧。”

    柴绍并不知道刘文静是何许人也,睁大了眼睛,奇道:“你是何人,怎么知道此事?”

    刘文静哈哈一笑,对李世民说道:“看来老夫果然没有猜错啊,说吧,柴备身,是不是雁门的陈孝意大败了?”

    柴绍咬了咬牙,说道:“不错,昨天中午,陈郡丞的军队,先头骑兵被叛将尉迟恭所骗,带到了下馆城内,敌军在里面早有埋伏,五千轻骑,几乎匹马不还,虎贲郎将王智辩战死,而陈郡丞在部下拼死的掩护下,杀开一条血路逃了出去。”

    “叛军全歼了先头骑兵之后,又故伎重演,骗取了我军的口令与衣甲,继续去骗后面的步兵,要他们加速急行军,在城外五里的空地里,被突厥骑兵和马邑骑兵两面突击,我军没有任何掩护物,被一边倒地屠杀,只逃出去不到一千人,最后的辎重兵闻讯,扔下所有的辎重粮草,全部逃向了雁门,一路之上又被敌军骑兵追杀,损失惨重,听说回到雁门的,步骑辎重兵加一起,包括重伤的陈郡守在内,不到一千人,留守雁门的马邑郡丞李靖闭门不出。”

    李世民的神色还是平静,只是勾了勾嘴角,这样的结果,是他刚才就能预料到的,他叹了口气:“果然是这样,只是那尉迟恭,是如何能赚到我们的口令,骗陈郡丞去与之配合呢?”

    刘文静看着李世民,微微一笑:“刚才老夫分析过,二公子懂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明白了,想必是那个内贼干的,哼,不过他这回倒是把自己洗得干净,主动守城,这样不会落下任何嫌疑。”

    柴绍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边挠头,一边奇道:“什么内贼,守城?二郎,有什么事情是我不知道的吗?”

    李世民摆了摆手,他不想让这事情传得太远:“没什么,还没查清楚呢,嗣昌,父帅那里,现在情况如何?”

    柴绍的脸色越发地凝重:“本来反贼和突厥人还想故伎重演,派人来赚父帅,可是父帅却是很谨慎,早早地派出了斥候侦察下馆城,叛军虽然大胜,但一天之内无法处理掉这么多尸体与俘虏,所以父帅还是知道了战败的消息,紧急退兵,只是我军的速度不及敌军,仓促退兵又是兵家大忌,结果给突厥和马邑叛军的铁骑追上,一场大败,折损了七千多兵马,败退一百多里。现在父帅已经传令,要太原守军紧急去支援,无论如何也要挡住敌军的追杀。”

    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说道:“还好,父帅没事就好,嗣昌,你马上去找王将军,我们准备一下就出城,这次父帅特意留下了部曲骑兵在城里,应该就是为了这种事情作接应的。”

    刘文静笑道:“二公子,其实用不着这样的,叛军内部也有很大的矛盾,别看现在胜了两阵,但并不代表他们可以趁胜而下,攻占整个并州。事情还没有到令人绝望的地步。”

    李世民的脸上闪过一丝迟疑之色:“这是什么意思?并州现在也就两路人马,一路是雁门的守军,现在已经不可能出战了,一路就是太原兵马,也已经战败,现在只能退守,自保都很困难,怎么你还能觉得没有大事?”

    刘文静说道:“因为突厥也有自己的麻烦,这个麻烦,就是始毕可汗对于阿史那思摩的警惕之心。”

    李世民的脸色一变,沉声道:“刘先生,请说下去。”

    刘文静正色道:“突厥三兄弟,始毕可汗,处罗叶护和颉利叶护,他们的关系很牢固,但是对于外人,还有其他的部落,则是防范得很严,这个阿史那思摩是突厥名将,要想跟大隋作战,非用到此人不可,但是上次雁门一战,此人表现出来的能力,在草原上的威望,却是让始毕可汗三兄弟极为忌惮,他们没有料到雁门一战竟然让阿史那思摩如此得势,所以事后开始防范此人,把他的部落从东部迁到了大利城,作为对大隋的第一道防线,其想借大隋来削弱阿史那思摩之心,昭然若揭。”

    李世民点了点头:“确实如此,但是阿史那思摩也趁机有了很大的自主权,从这次他的行动可以看到,即使没有突厥始毕可汗的命令,他也可以决定这样的战守大事,可以说,始毕可汗已经管不到他了。”

    刘武周哈哈一笑:“功高震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向来是将帅之大忌,这次能打退阿史那思摩的,不会是大隋各路军马,而是始毕可汗的金箭!”(未完待续。)

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兵困秀容川

    并州,忻口,秀容川。

    这里是横隔在马邑与太原之间的要地,也是太原北方最后的屏障,说起这忻州的地名,还有一段来历,当年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败被困,脱围时到忻口方摆脱追兵。六军欣然而归,高祖破愁为笑。因“欣”通“忻”故得名。

    而这秀容川,更是大大地有名,相传当年北魏入主中原之时,草原上几百个部落都随之南迁入关,尔朱部落的领民酋长尔朱羽健,在北魏入关的过程中立下军功,因此受封这忻州秀容川方圆三百里的水草丰美之地,从此秀容川之名,见诸于史书。

    到了北魏末年,这里更是出了一位盖世英雄尔朱荣,作为尔朱部的首领,他出兵助北魏平定了浩大的六镇起义,打退了南朝名将陈庆之的北伐,可谓只手扶大魏的靠山王,一时间,手下猛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