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庶子风流 >

第800节

庶子风流-第800节

小说: 庶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春秋的心里却在想,陛下输了,不过是输了几十万两银子,可是臣弟输了,影响的却绝非是一些钱财可比,一旦李东阳继续任首辅,又用读书人实打实的支持继任,这就意味着,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挟持着名义打击商贾了,这才是叶春秋无法接受的。

    叶春秋定了定神,才道:“陛下说的是。”

    这话儿有些违心,但是他不愿意皇帝去干涉公推的事,此例一开,只会惹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朱厚照吁了口气,勉强挤出了点笑容,道:“为何这天下人都认为李师傅必胜呢?朕还是有些不明白。”

    叶春秋想了想,道:“李公毕竟经三朝,读书人对他耳熟能详,何况读书人素来不喜欢商贾。”

    反商是一种情绪,商贾确实有许多缺点,他们所奉行的,乃是最自私自利的准则,这种人,往往是最受人反感的,他们的行为,与四书五经中的学问相悖。

    王华通过商贾们支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虽然也有不少读书人看到了商业活动所带来的好处,尤其是一些较为富庶的江浙一代士人,还有不少生员通过镇国府,有了一些回报较高的营生,可这世上,至少还有五成的读书人是彻彻底底反商的,另外两三成,虽然并不露骨,可也绝不会对镇国府有什么好感。

    也即是说,在这些条件之下,李东阳确实是必胜的,虽然诗社已经动员起来,可是并不能一下子改变风向,也难怪许多人一头热地压李东阳赢了。

    不过要成大事,必是不容易的,叶春秋想着这多年来,经了那么多的磨炼,不也走过来了吗?

    于是叶春秋哂然道:“陛下,胜负还未揭晓,现在说这些,还是言之过早。”

    说到这里,叶春秋的心里不由又想起了张家那两个孙子的事,便气不打一处来,也没了什么心情了,陪着朱厚照说了一会闲话,便告辞离开。

    ………………

    自京师到顺义并不远,仙鹤车经过官道,也不过两个时辰可以到达。

    可是对于王华来说,却是一件苦差!

    只见他画了眉,胡子也特别地梳理过,整个人显得更加亲切了一些,对他这种年龄,虽然仙鹤车里有沙发,却还是受不得这样的颠簸,所以勉勉强强的在这车里打了个盹,一觉醒来,终于抵达了顺义的周庄。

    这里是乡下,车马还未到村落,便听到了从远处的大宅里传来的隐隐约约的哭声。

    今日是顺义县的周举人亡父出殡的日子,哀乐阵阵,催人泪下。

    马车一停,叶春秋便已帮王华开了门,道:“泰山大人,周庄到了。”

    “哎,可算到了。”王华发自内心地叹了口气。

    他这些日子,折磨得够呛了,不过他倒是很体谅叶春秋,虽是疲累,却没有什么怨言。

    只是……这样的恩惠,真的有用吗?

    一个周举人,也不过是三张票罢了,结果却是来回要赶几个时辰的路。

    虽是这样想,口里却不便说,毕竟他也知道叶春秋为了他能选上内阁首辅,比他做了更多的事情。

    这一次,是叶春秋亲自陪同来的,为的就是让王华熟悉一下套路,二人到了村口,远远看到了隐在茅屋之中的大宅,那必定是周举人的宅邸了,却先是让人去通报,二人且在村口这里等着。

    此时,在周家大宅里,周家人届时披麻戴孝,不过家父仙去了这么多日,周举人悲伤的情绪也渐渐好了些,只是这天是头七,按照习俗,“头七”晚上要祭祀死者,至亲好友得厮守通宵。

    所以现在虽是白日,可是不少人都已来了。

    周举人带着几分悲戚,忙不迭地招唿客人,他是县里的举人,所结识的都是本县的读书人和士绅,众人纷纷在厅中坐着,虽也缅怀了周父,却也忍不住议论起近来发生的时文。

    “此次王公咄咄逼人,似有想要压李公一头的意思,这王公啊,说句本心话,也算是清直的人,可是于我来看,他现在竟与商贾为伍,倒是为人所不齿。”

    “是啊,现在的时局,学生愈发的看不懂了,怎么一群商贾,突然就甚嚣尘上了?古话说的好啊,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我听说,一些士人竟与商人们厮混在一起,这……真是令人气闷得很。”

    “我看,这是那镇国公先带起了这个风气,这样下去,确实令人担忧啊。”

    (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蓬荜生辉

    作为读书人,能聚一起的时候,最爱干的事情当然就是对朝堂国家政要各种点评。

    虽是今日是来参加白事的,可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一边喝茶闲坐,一边抨击着现在这时局上看不惯的现象,真真是不可开交。

    周举人则在一旁陪客,若是以往,他也会随着大流发表一些看法的,可是今儿是他丧父,便不好说什么,只是静默地坐着,不发一言。

    说到了士农工商,县里的赵举人冷冷而笑道:“为何士人最高呢?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诸位说对不对?而“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以食为天”“家有余粮、心里不慌”,也因为如此,农为国家之本,这农,自然也就该位之第二。此外,“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这工,也算是国家之本,虽有奇技淫巧之嫌,却也不能割舍,唯有这商,说是互通有无,说句实在话,我等在乡间,吃的乃是地里种出的粮,穿的乃是家里桑麻所织的衣衫,何需这互通有无呢,商贾们眼里只有利,心中却无信义,王公与他们为伍,他是内阁大学士,不是国家之福。”

    有人倒是担忧地道:“我倒是听说,李公的性子不好,也是咄咄逼人的,似乎连费公都忌惮了。”

    这时就有人道:“性子好坏,倒也不打紧,李公至少还是士,他可还在咱们士人这里,那些跟商贾为伍的,于我们有什么好处?”

    众人正七嘴八舌的,周举人命人给大家换了茶,倒是有些忍不住了,道:“是啊,眼下最担心的,就是王公成了首辅,到了那时,咱们的日子怕是没有这样好过了。”

    正说着,门子却是一脸紧张兮兮地匆匆走了进来,禀报道:“老爷,老爷……王……王……王公来了,特来祭奠老太爷的。”

    他这一吼,整个厅里竟是顿时一丁点声音都没了。

    王公……哪个王公?

    可敢在周老爷面前自称王公的人,还能有几个王公?

    不会是……

    大家面面相觑,周举人的脸色也凝重了起来,随机道:“哪个王公?”

    这门子连忙道:“是太子太傅,光禄大夫、左柱国,谨身殿大学士王华。”

    这一串的官名,任何一个挑出来,都是在场之人几辈子都巴望不来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真是那位王公!

    这周举人虽然方才还在‘诽谤’王华,可是听到王华竟然来了,却是大喜过望起来。

    要知道,乡下的士绅,是最重脸面的,所以他们有诗书传家,自称望族,或是自诩为积善之家,家族的名誉,看得比一切都重要。

    周举人在顺义,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了,按理来说,父亲过世,县里的老爷来看望一下,这是人之常情,顺天府府尹?那是不可能来的,别说是来,连一份随礼都不会送,不因为别的,只因为你周家的身份还没到,没这个资格。

    这种乡下的士绅,靠的就是名声和土地在本地立足,所以通常县老爷来,大底也会说一句蓬荜生辉之类的话,若是那顺天府有哪个官老爷来,说是光宗耀祖都不为过,可是现在……现在……竟然是越过了几个级别,王华亲自来了。

    这还不能令周举人狂喜吗?

    这可是内阁大学士,是大明朝的宰相之一,是位极人臣的人物啊,自己的父亲若是泉下有知,单凭这个,就足以告慰先灵。单凭这个,就足以让周家成为县志之中的风云人物,几百年之后,足以让后世子孙们拿来夸耀的啊。

    周举人已经将刚才自己所说的话忘得远远的,急匆匆地道:“人……在哪里?”

    “已到了村口了,还有镇国公。”

    镇国公?

    竟然连这号人物也来了?

    别看平时大家背后议论镇国公很是不地道,可是谁不知道,这镇国公也是状元出身,大明硕果仅存的几个公爵之一,其父更是辽阳郡王,实打实的皇亲国戚,乃是大明有数的豪门之一。

    这样的人物也来了,能不令人动容吗?

    这下子倒是好了,一下子,这小小的顺义县周家庄竟来了两尊大佛。

    周举人甚至整个人激动得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嘴巴哆嗦嚅嗫着:“太……太失礼了,为何不早来报信,怎么可以让王公和镇国公这样的久等……煳涂,煳涂啊。”

    厅中的其他人,也都坐不住了,这些要嘛是士绅,要嘛是秀才和举人,平时在顺义县,那是人五人六,可是他们也自知,和这两尊大佛相比,自己是渣都不如啊。

    想不到,竟有机会见镇国公和王公,所有人纷纷站了起来,周家要迎客了,大家能安安稳稳的坐在这里吗?不能,都得去迎。

    方才虽然说了许多诽谤之言,可是现在大家都完全忘在脑后了,平时私底下的非议是一回事,但是能近距离接触权贵人物,那又是另一回事啊。

    周举人已经大步流星地往外走,同时口里道:“开中门,开中门。”

    说罢,浩浩荡荡的数十人一起出去。

    周家的家眷听到了消息,也自后院出来,虽然都是披麻戴孝的,可有不少人喜上眉梢。

    周家中门大开,周举人呢,则带着本地的名流心急火燎地赶到了村口。

    只见王华穿着一件儒衫,头戴着朴实的纶巾,站在仙鹤车旁,王华身边的叶春秋倒是锦衣华服,显得很是俊朗。

    周举人箭步上前,率先拜倒在地道:“学生不知王公与镇国公远道而来,未能远迎,万死之罪。”

    身后诸人,也随之拜倒,热情行礼。

    王华沉着脸,露出凝重的样子,将周举人搀扶起来,道:“正行,你要节哀啊。”

    正行……乃是周举人的字。

    若是疏远的人,一般只称唿其名,可一般称唿字号,便说明亲昵的意思。

    而周举人万万料不到,王公一开口,就称了自己的字号,即便明知可能王公事先有过调查,可单凭这个,就足以让周举人热泪盈眶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与有荣焉

    很多时候,身份的巨大悬殊,足以碾压一切的观感。

    无论你对任何一个身居高位者颇有微词,可是当他折节下交,亲自到了你的家门,对你如春风一般的和蔼,这个时候,所有的微词都会烟消云散,有的只是激动。

    周举人现在就是这样的心情,他太激动了,当朝帝师,内阁大学士啊,一句节哀,先父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周举人哽咽道:“王公,学生……学生……”

    竟是凝噎无语,只是再三要拜。

    其他生员见了,也顿时觉得王华亲切起来,这种感觉,实如一股春风吹拂在了大家的心田上。

    都说王公对读书人不好,而亲近商贾,可是现在的状况不是明明白白地颠覆了这个说法了吗?一个这样老迈的人,竟然亲自跑来了这里,单凭这个,就足以让人感佩了。

    你若说人家想要拉拢你,说句实在话,我们这些人,值几张票呢?

    众人纷纷来见礼,王华一一点头,接着正色道:“老夫先去见周太公。”

    众人这才想到王华此来的目的,心里对这周太公也忍不住羡慕起来,若是有朝一日,自己两腿一蹬的时候,能有个内阁大学士来祭奠,这辈子还有什么好遗憾的?

    于是周举人哽咽着当先领路,王华和叶春秋在后,其余诸人纷纷尾随。

    等到了灵堂,王华和叶春秋面色凝重,至了灵堂前三拜,接着唏嘘,安慰了一旁守灵的几个周家子孙,方才由人领着出来。

    周举人穿着白色的孝服,前襟已被泪水打湿了。

    这时王华道:“弘治十年,顺义县修河堤,周太公带领本地士绅踊跃捐纳了银子,才使顺义县绝了水患,当时老夫还在詹师傅任善赞,正好见了顺义县的奏疏,先帝对此,好生褒扬了一番,说是有此乡贤,何至国家不太平,当时老夫看了邸报,也是有感而发,很是欣赏令尊的善举,国家以士绅为奠基,所靠的,正是令尊这样的人。”

    王华接着又感叹道:“只是想不到,令尊竟是驾鹤西去了,实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