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往事-第17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戈培尔也道:“是啊元首,意大利人一直就是个累赘,他存在的意义紧紧只在于我们多了个盟友,但是在其他各个方面他们都是百分之百的累赘。”
希特勒倒也明白,只是对于墨索里尼这个老家伙他还是很有感情的,当初墨索里尼发动了政变控制了意大利,那个时候希特勒可是视他为偶像的,他很明白意大利人,审判不过是个程序而已,意大利人一定会绞死墨索里尼,好歹也是多年的战友。
曾经,在巴巴罗萨计划启动后,意大利人几十万大军打不过法军的6万残兵败将又跑去招惹希腊人,还差点被希特勒反攻回意大利,高的德国必须分兵去支援意大利人,影响了对苏联作战,后来墨索里尼又去北非胡搞一通,后来就被英国人领导的土著军收拾了,弄得德国不得不派遣一支军队去支援他,再一次影响了作战计划,可以说意大利十亿个累赘的不能再累赘的累赘。
而且意大利人居然还妄想在战后占据整个非洲,希特勒也是无语,但是希特勒还是决定救墨索里尼。
几乎同一时间出现了两个对盟国来说都是重大的好消息,一个是美国从太平洋战场抽身,可以专心的对付德国了,这对处在德国统治之下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大家都认为美国比德国强大,美国一定能干掉德国。
另一个好消息就是意大利投降了,同时还对德国宣战了,当年的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短短几天内瓦解,这无论是从政治意义还是军事意义上都是值得骄傲的。
此时斯大林的心情好多了,美国从太平洋战场抽身,说明美国完全可以专心的对付德国,同时原来用来对付日本的物资也节约了出来,这些东西正好可以援助苏联。
意大利投降并且加入盟国,日本中立也给了苏联军方和民族一剂强心剂,这可是轴心国失败的转折点啊!现在世界就剩德国法西斯和中国法西斯了,两个国家怎么能对抗全世界呢?
处在贫困潦倒,饥寒交迫的苏联人不知道是饿晕了还是冻死之前出现的幻觉,他们认为他们的春天快要来了。
他们完全不明白,他们这几千万人能有多少人熬得过这个冬天,美国人可没有那么大的运输能力来保障他们几千万人的吃喝拉撒,而斯大林这么残忍的人绝对不会把粮食给他们的,他优先供应的一定是军队,只要军队还在,那么他就可以在胜利到来的时候还保持他的权势,至于人口,少了几千万苏联还有几千万呢,要知道此时苏联人口有一亿三千万,死他一半又能怎么样,给5、6千万人当领导人总比连个屁都不是强的多吧。
不过在这种迷雾当中,苏联人民都是面带微笑这死去的,当然应该是蒙主的召唤侍奉主去了。
在英国,英王乔治六世和首相艾德礼等人悠哉悠哉的喝着咖啡聊着天。
英国早已远离了战争的喧嚣,犹太人的钱也全部到位,英国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他们认为战争现在真的离他们远去了。
艾德礼道:“该死的美国佬,我终于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断我们的援助了,原来是向迫使我们出卖澳大利亚给日本人,黑锅让我们来背,他们还真的打了一手好算盘啊!”
外交大臣道:“幸亏我们机智,从犹太人那里搞到了不少的资金,要不然这个出卖盟友的罪名就得我们来背了。”
乔治六世道:“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太平洋上那么多岛屿都是大英帝国的,就这么被美国人出卖了,但是最让寡人寒心的是那些臣民开始还挪活冲天,而美国人给他们国籍,在给点吃的之后,这些人居然那么高兴,个个欢欣鼓舞,着实令寡人心寒。”
艾德礼道:“陛下,澳大利亚的那些白眼狼早就倒向了美国,背叛了大英帝国,今天被美国出卖也是咎由自取,再说,我们也没有背那个黑锅,也不吃亏。”
外交大臣也安慰道:“是啊,国王陛下,比起被澳大利亚背叛,我们还要为美国人北上出卖盟友的罪名,现在我们的处境可就好多了,战争已经离我们而去,从此大英帝国的臣民们又可以在陛下的带领下走向富强,我们很快就可以再一次成为日不落帝国。”
“对,”艾德礼说道:“眼下我们应该继续实力,欧洲就让美国人、法国人、苏联人跟德国打去,我们就等着坐收渔人之利,等他们拼的两败俱伤,我们就出来收拾他们,特别是美国佬,大逆不道不说,还要抢我们世界第一的宝座,看看到时候我们怎么收拾他们。”
“嗯,寡人一定会振奋起来的。”
在巴黎,戴高乐总统正在秣兵历马,训练军队,此刻在美国的武装下,无数发誓要报仇以洗涮六个星期投降耻辱的法国年轻人积极参军,目前在法德边境已经有50万法军随同美军战斗,而戴高乐的计划是训练两百万法军,虽然有些疯狂,但是他知道美国人非常的愿意。
美国人很怕死人,法国也怕,但是戴高乐认为必须用战争和血来唤醒法国人的血腥,否则下一次法国指不定哪天又被其他的哪个国家给灭了,当然现在德国虽然基本被从法国赶走,但是德国依旧强大,德国还有几百万大军,法国的军力比起德国实在差的太远了,而且苏联看样子要灭亡了,如果真的那样,在苏联境内的几百万德军将会重新开赴到西欧,那个时候法国首当其冲,所以没有两百万大军,戴高乐认为很难保障法国的安全。
另一方面戴高乐为了以防万一,他也将一部分财力和物力用来将设南美的法属圭亚那,上次就吃了亏,所以这次无论如何也要留个后手。
第056章 拯救墨索里尼
意大利投降,希特勒立即让隆美尔率领一支部队进入意大利北部,与当地的德军汇合,修筑防线。
意大利投降后,德军立马将当地的意大利军队缴械。
此时墨索里尼被关押在一处房子内,他的关押地已经变更了很多次,现在他自己也不关心自己被关押在哪里了,当然德国人也不知道墨索里尼关押在哪里。
此刻墨索里尼非常希望有人能来救他,他知道如果没有人来救他,那等待他的是什么。
不过尽管他满心希望有人来救他,当然最靠得住的对象是希特勒了,但是他相信的过热并不知道他关押在哪里,在想想以前经常给德国人拖后腿,没准德国人巴不得他早点死,想想这些他面如死灰,他感觉到绝望。
墨索里尼此刻回想着他的一声,有过痛苦,有过低潮,也有过辉煌。
墨索里尼还记得1883年7月29日生于意大利弗利省的多维亚蒂;普雷达皮奥一个温馨而贫穷的铁匠家庭,他的父亲亚历山德罗是一个读过社会主义书籍的铁匠。他以墨西哥解放者贝尼托;胡阿雷斯德名字为自己的儿子命名。自己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就是受父亲的影响。
小得时候大家都认为自己缺乏教养;粗鲁好斗;甚至被学校多次勒令停学。自己渴望向上又不能如愿,满腹胸襟却无处施展,心里的不平衡让自己甚至叫嚷“将来要让世界发抖!”18岁那年自己加入了当时激进的左翼政党意大利社会党,20岁那年自己居住在瑞士,结识了一批革命家。使自己由于政治活动而被驱逐出境。
一零年代年后期自己居住在奥地利的特伦提诺。这时产生了对民族主义的感情;还专门读哲学家尼采和索尔的著作。
1911年因反对意大利在利比亚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监狱中度过了五个月。
1912年,自己成为意大利社会党的领导成员和党报“前进!”的记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自己是福利省的社会党领袖。兼任党机关报《前进报》的编辑。
参加工作后,自己接触的人很多,更加真实的了解了这个世界,自己发现空想是没有用的,只有手中有实力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这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
朝着这个目标自己终于在两年后在米兰创建了右翼干涉主义报纸“意大利人民。再过一年自己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
1919年3月在米兰发起成立“战斗的法西斯”组织。1921年将该组织改称“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成为该党领袖。1922年10月指挥该党军事组织“黑衫军”进军罗马,并成功的夺取政权,任内阁总理。
在后来自己的事业一帆风顺,可惜今年却遭了霉运,其实也不能怪自己,是意大利人不行罢了,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行。
这些人妄为罗马人的后代,想当初自己的祖先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地中海成为意大利的内海,那个时候意大利是多么的强大。
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祖先打了上千年的战争,到了后代就再也拿不起武器了,自己那么的努力想恢复罗马的荣光,可惜这些人不明白,还闹出了无数的笑话。
一想起那些消化,就气的要死,最该死的是有个叫仲浦的中国人在他写了一本叫做《民国大军阀》的意yin小说里面还发表了这些笑话。
……
正当墨索里尼在回顾他一生的点点滴滴的时候,希特勒已经在筹划如何解救他。
斯科尔兹内,全名奥托;斯科尔兹内,科尔兹内在父亲的影响下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工程学,整个大学期间斯科尔兹内先后14次参加决斗,其中第10次决斗在其左颊上留下了一道明显的剑伤,被称为“荣誉之疤”,这也成了他最具特点的个人标志,后来盟军士兵给了他一个形象的外号——“刀疤脸”。这些决斗给斯科尔兹内带来的不仅是伤疤,他曾这样回忆:“学生时代的无数次身心锻炼,使我能够临危不惧,即使在烽火弥天的大战之中,我仍能够泰然自若,毫不感到惊慌……有如持剑决斗一样,在混乱的战争中,痛击敌人的话是非集中精神不可的,我们不能为了闪避敌人而lang费时间,必须牢牢地抓住目标,然后全力地向它痛击。”
1931年,大学毕业的斯科尔兹内加入了奥地利纳粹组织,并成为一名冲锋队员,其1米92的大块头使其在德奥合并前夜的街头混战中成为纳粹的一名出色打手。1939年二战爆发时,斯科尔兹内已经拥有一个自己的工程设计办公室,在维也纳小有名气。当时已31岁的斯科尔兹内具有单发飞机的驾驶经验,所以很想当一名飞行员,但在经过5个月训练后,德国空军拒绝了他,理由是年龄偏大、而且个头超标。
不过空军的人暗示斯科尔兹内说他适合参加地面部队。于是斯科尔兹内在1940年2月转而报名参加被称为“希特勒贴身保镖”的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师,从数千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被分配到该师的“月光中队”(该中队因其指挥官喜欢在夜晚训练而得名),在同一批录取的12名青年中,斯科尔兹内年龄最大,但不久便因其强壮的体格和因决斗而练得的无畏精神而脱颖而出,升至候补军官行列,并转至党卫军第2“帝国”师。
由于斯科尔兹内在东线时常带领部下在战斗中采用狡黠而非常规的作战方式的行为,引起了党卫军一些高层官员的注意。
1942年初,斯科尔兹内从维也纳的病院返回柏林,被调至党卫军第1装甲师在柏林郊外莱布施塔特的军械库,担任技术勤务和维修工作。忙碌而单调的工作令生性好斗的斯科尔兹内感到百无聊赖,但他还是咬牙强忍了6个月。
不久后,斯科尔兹内的命运发生了奇特的变化,他接到一道命令,要求他去武装党卫军司令部报道。此时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了中期阶段,希特勒突然对英国的特种部队产生了浓厚兴趣。英军往往在不能对付大规模的德军部队时派出小股特种部队,展开变化多端的攻击行动,而且总是获胜的场合较多。
希特勒喜欢读卡尔;梅的作品,并对一战时在阿拉伯半岛建立奇功的英国游击战大师“阿拉伯的劳伦斯”崇拜得五体投地,此时希特勒告诉希姆莱,他也想组建一支类似英国特种部队的小分队,以便随时完成由他本人直接赋予的特殊任务。而且希特勒坚持这支部队要按照英国人的方式组建,连名字也完全模仿英国特种部队的名字“突击队”。
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很多成员对于又组建这样一支非正统部队表示不安,因为军官团一向把军人职业看作是贵族、容克和骑士们的禁脔,特种部队“偷偷摸摸搞破坏”的行动不够光明正大,有损德意志军队的荣誉,是对军人职业的亵渎。而且出于希特勒的“灵机一动”而成立的这种怪部队已经不少,他们特别担心这种部队由于可以和希特勒直接接触而变得非常有权势。
最高统帅部最后提出的标准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