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第55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植笑了笑,接过李兴的子弹,说道:”这新式子弹把弹头、底火和发射药装一起了。“
李兴眼睛一亮,说道:”底火在哪里?“
李植指着子弹说道:”底火在子弹的尾部,这子弹尾部凹陷进去的地方就装着雷酸汞。子弹装进枪膛后,枪膛尾部的击针就对准了这底火雷酸汞。“
李兴神情专注,看着那子弹的尾部。
李植说道:”子弹尾部的雷酸汞是易燃易爆击发药,雷酸汞前面则装着发射药。发射药是我们范家庄生产的无烟火药,如果步枪的击针一撞在底火上,雷酸汞就会受击爆炸,点燃前面的发射药。“
李兴用力点了点头。
李植接着说道:”发射药是装在弹壳里的,点燃后就会导致弹壳的急速膨胀。弹壳会飞出枪机。而卡在弹壳前方的铜质弹头受到挤压,就会和弹壳分离出来,高速射出枪膛。“
”射出枪膛的过程中和枪膛中的膛线挤压,弹头会高速旋转,让弹头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保持稳定。“
李兴吸了一口气,说道:”大哥,这太神奇了,这是把以前的子弹,发射药和底火三个东西结合在一起了。这样一来,士兵只需要一次装填就能完成从前需要三次操作才能完成的动作。“
李植点头说道:”就是这样。”
顿了顿,他又说道:”不过你不要小看这一个金属子弹。这子弹的生产技术含量极高。也就是我们如今有了大型精密冲床,能精确地把易爆不稳定的雷酸汞底火和发射药、弹头压在一起,紧紧结合在弹壳里面。“
”倘若我们的冲床的精度稍微有一点偏差,底火就会在压制过程中爆炸,引燃子弹形成事故。“
”也只有机床工厂如今使用电力驱动冲床,我们才能把冲床做到这样的精度。“
金属弹壳子弹的加工精度要求是很高的。在原先的历史上,在1860到1870年这一阶段才出现金属弹壳子弹。
李兴吸了一口气,从李植手上接过子弹,前后看了看。
”大哥,以前我们的子弹全是铅的。铅软,不会伤害膛线。如今我们用铜弹头,这铜质比铅硬,会不会导致步枪没打几枪膛线就坏了。“
”不会!“
李植答道:”虽然铅软,但是铅因为太软,熔点太低,会出现挂铅现象。我们以前的步枪打了几百发子弹膛线上就挂满了熔化的铅,把膛线全部填实了。所以以前我们的步枪用不了不久就要送回兵工厂清理膛线,这工作量很大。“
”但是铜虽然比铅略硬一点,熔点却很高。使用铜做弹头,就不会出现挂铅、挂铜的问题。“
”而且我们的枪管用钢现在也升级好多次了,现在的枪管广泛使用低含量钨钢做原材料。钨钢硬度高韧性好,耐磨耐高温,在五百度基本没有形变,在一千度高温下还能保持基本形状。金属弹头的铜质弹头,在钨钢面前可以说是很软的。“
”这种新式步枪的膛线经过测试,可以经受一千次铜质金属子弹的射击。“
李兴啧啧称奇,举起步枪仔细看了看。
李兴旁边的其他官员听李植介绍了这么一通,对李植当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实在想不明白李植怎么会创造出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发明出来的,这金属一体子弹的发明看似简单,其实完全改变了子弹的形态,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发明。
郑开成吸了口气,说道:”王爷当真是星宿下凡…“
蔡怀水、高立功等人齐齐躬身拱手,说道:”王爷手段通天,我等看得目眩神迷,忘乎所以。“
李植笑了笑,挥手说道:”看一看效果。“
一名虎贲军士兵走了上去,举起了新式步枪。
他打开枪膛,将一颗金属子弹塞了进去,然后关上了枪击,举起步枪,瞄准了两百米外的靶子,啪一声打响了步枪。
第一次射击,没有打中目标。
士兵脸上一红,再次装弹,再次射击。
两百米外的靶子应声而倒。
士兵这才松了口气,再次装弹射击,最后总共射了十发子弹,打倒了八个靶子。
众人估算了一下,发现这个士兵射十发子弹,前后用的时间不超过三十秒。
也就是说士兵三秒钟就能完成一次射击。
没见过这种神奇步枪和子弹的官员们惊得脸上发白,一个个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每提高一倍射击速度,部队的火力就能提高一倍,战斗力能直接增加一倍。
三秒钟的速射,带来的结果是十分可怕的。
众官员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看着士兵手上的步枪说不出话来。
许久,李兴才赞叹道:”这也太犀利了。有了这样的步枪,冷兵器的敌人就彻底被淘汰了。“
曹余拱手说道:”请王爷为新式步枪命名!“
李植笑了笑,说道:”就叫齐王式吧!“
一挥手,李植说道:”尽快组织生产,争取让部队早日用上这种强大的新式子弹和步枪。“
第一千七十七章 决策
崇祯二十八年大年十四,过年的余韵还没有结束,李植已经开始在勤政院中处理政务。
就住在天津的李兴、郑开成、韩金信和高立功等人都赶到了齐王府,坐在勤政院中等待李植发号施令。
李植站在办公室的墙壁前面,对着巨大的世界地图沉吟不语。
如今一镇九省的势力在世界各地飞速扩展,李植控制的领地早已经达到一个巨大的版图,甚至超过了天子朱由检管理的大明。
在正南方,整个东南亚已经完全被虎贲军控制。无论是早先占领中南半岛、爪哇还是婆罗洲,虎贲军都不断深入陆地深处,建立碉堡,教化当地土著。就连标志着欧洲人在亚洲势力起点的马六甲,也兵不血刃地落入了李植的手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港口和据点被建立,整个东南亚已经完全是汉人的土地。
在东南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成为了李植的囊中物。大洋洲辽阔的土地完全是处女地,到处都是空旷的原野和肥沃的土地。接下来唯一要做的就是源源不绝地将全国各地的汉人运到那遥远的土地上,将那些沃土变成汉人的新家园。
在北美洲,虎贲军同样也在飞速扩张。在第一船探险队顺利占据北加州的海岸后,一年之内又有两批虎贲军登录北美洲。如今在北美洲的虎贲军人数已经超过一万人,越过了西部的落基山脉,实际控制了半个后世美国西海岸,掌握了几千公里的土地。
不过这些土地,都是无人区。
现在李植最捉衿见肘的资源,就是运输移民的轮船和资助移民的银子。
对于一镇九省如今的移民规模来说,原先的轮船队伍已经远远不够。造船厂在夜以继日地生产新的船只,甚至一些大型远洋渔船都被改造为装载移民的客船。但即便这样,一批批的移民们还是抢不到民营轮船公司的船票。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海外领地太肥沃,希望移居到殖民地去的贫困佃农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江淮省的佃农,原先可能只有几亩租地,穷得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但是一去殖民地,就能直接分到几十亩上百亩水利设施和地力最好的土地。
不仅如此,李植还给愿意移居海外的人补贴。政府出资借给每名移民六两银子购买口粮,同时还借给移民各种适合于目的地的农械、建屋材料,防身武器。在李植的资助下,开拓海外变成一个风险极小稳赚不赔的事情。
个人失败的风险,统一由李植承担。而因为李植的资源力量极大,从整体上来看,少数人失败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去殖民地,已经成为一股风潮。
中国人并不缺乏开拓精神。在后世的清朝,南方汉人几百年不断移民台湾和东南亚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国人的进取精神。
现在在一镇九省,远洋客轮的船票是一票难求,甚至在黑市上炒到原先几十倍的价钱。
不过这汹涌的移民潮,却不能为李植带来丝毫的利益。
移民到达殖民地后前面两年的时间都在开垦新田,修建水利,构建住宅,基本上是不可能带来赋税的。而李植还资助和借给移民大量的物资,财政上压力颇大。
一个移民移民海外,需要从李植这里借的物资价值大概是九十两银子,崇祯二十七年的对外移民数量大概是一百六十万,一年下来总耗资超过一亿两银子。
也就是说,殖民地拓展越多,移民潮越汹涌,李植付出的资金就越多,财政就越紧张。
崇祯二十七年的财政总账相当难看,一镇九省本来富裕的财政因为移民事务大量亏空。而到了崇祯二十八年,李植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加速移民潮的速度了。
李植对着世界地图沉吟不语。
“中南半岛的虎贲军一直处于待命状态?“
郑开成站起来说道:”是的王爷,现在在中南半岛已经没有了敌人。经过去年的扩军以后,中南半岛现在有六万虎贲军、六万义字营和五万武士军处于待命状态。“
李植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养中南半岛十七万军队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个士兵要发月钱,要提供补给和弹药消耗,要维护各种装备,一个士兵一年起码要一百两银子。十七万军队的开支接近二千万两银子。
李植看向了中南半岛西边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富庶的地方,有平坦的土地和密集的居民。和在基本无人的殖民地拓展不同,如果占领印度,每年可以得到大量的赋税。这些赋税不但能支持十七万军队,更能成为持续不断的白银提供地,助益李植的殖民事业。
而莫卧儿帝国覆灭后,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了统一的国家,只剩下苟延残喘的地方邦国。
李植问道:”印度的王公们有什么动态?“
原先李植兵力还比较紧张,统治整个印度有些吃力。但经过扩军后,虎贲军可机动的兵力大涨,已经有了控制印度的实力。
韩金信躬身答道:”王爷,印度的王公们在缅甸大败后,群龙无首。目前尚没有任何一支力量有能力压服其他势力建立政权。“
”有一些消息说印度的王公们频繁往波斯跑,似乎是在联络波斯的皇帝。波斯以前是莫卧儿帝国的赞助人,和印度关系密切。但是印度和波斯实在太远,语言不通,我们也无法得到具体的情报。“
李植皱了皱眉头,看向了印度西北面的波斯帝国。
波斯难道也对印度有意思?
李兴拱手出列,说道:”大哥!我们亲手把莫卧儿帝国打垮,把印度打成诸侯割据的乱局,不能让波斯坐收渔人之利!“
”大哥,现在我们的虎贲军已经扩军,我们在中南半岛兵强马壮。事不宜迟,我们该发兵印度,将印度各邦的王公彻底打垮,统治富饶的印度!“
郑开成也拱手说道:”王爷,现在我们财政紧张,去印度抢一把是最好的选择。“
李植问道:”波斯有多少兵力?“
韩金信答道:”波斯有三十多万兵马,但是能拉出来到印度战斗的精锐只有二十万。“
顿了顿,韩金信又说道:”印度各邦王公也还有一些士兵,杂七杂八恐怕也有二十万人。“
李植点头说道:”能打赢。“
拍了拍地图,李植说道:”通知李老四,让他开始准备西进,最快速度征服印度!“
第一千七十八章 巴格达
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穆罕默德四世是个十三岁的少年。
他骑在一匹矫健的阿拉伯大马上,看着在巴格达东面荒漠中列阵的二十万奥斯曼大军。
少年人吸了一口气,赞叹道:”首相,这很好,这是我见过的最强大的军队。“
柯普吕律躬身说道:”苏丹陛下,这也是我柯普吕律见过的最强大的军队。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能够打垮这支大军。“
默罕默德四世点了点头。
他眼前是一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武装。
二十万土耳其士兵清一色穿着红色的土耳其传统长袍,这是一种上身紧身的长袍,在肩膀位置有两个袖子。不过长袍的下摆很长,一直拖到士兵膝盖的位置。长袍的下面是染成蓝色的裤子,脚上则穿着清一色的短筒土耳其皮靴。
士兵的头上全部包着白色的头巾,将所有的头发全部包裹住。
在士兵的肩上扛着的,是各色火枪。
有一些士兵还是使用老式滑膛枪,不过在印度人将米尼步枪送来后,土耳其人显然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将老式滑膛枪全部改装成了燧发枪。
有一些士兵扛着的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