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第28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书房里却没有声音,张克礼焦急地垂了垂房门,喝道:“开门,男子汉大丈夫,这点风浪都承受不住?”
书房里传来张铭轩的声音:“爹,我对不住你,我没脸活在这个世上了!”
张克礼一皱眉,喝道:“银子的事情,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你三个儿子都在这里,你也摆出点气度出来。”
屋里的张铭轩听到这话,半天没有出声。张克礼有些不耐烦了,大声吼道:“开门!”
张克礼吼完这句,屋里的门扣上传来一声轻响。张克礼知道这是张铭轩开门了,一把将房门推开,却看到张铭轩穿着一身白色中衣跪在地上。
张克礼大声说道:“粮食是我让你囤的,亏了十几万两银子,我不怪你!”
张铭轩跪在地上哭了起来,颤声说道:“爹,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张家一家人!”
“我这次就吊死在房里了,爹你不要拦我。”
张克礼听儿子这口气,感觉事情有些诡异,似乎突然间意识到什么。他身子一摇,扶着门框问道:“孽障,你囤了多少粮食?”
张铭轩抬起头了,一巴掌打在自己左脸上,又一巴掌打在右脸上,哭丧着喊道:
“爹!我不止囤了那十九万石粮食。我以为这次是李植给我们送钱了,以为是稳赚不亏的买卖,在外面借了两百万两银子偷偷在韩家庄囤了六十万石粮食。如今这六十万石粮食浮亏五十四万,我们张家全部的积蓄,都被我赔进去了!”
听到这话,书房门口站着的张家十几口人如遭雷击。
张克礼的脸上由白转红,又由红转白。
倾家荡产,倾家荡产啊,自己苦苦积蓄了二十多年存了七十多万,一夜之间就全没了。白花花的银子,就白送给了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
他眼睛瞪得和铜钱一样大,猛地举起拐杖就往儿子头上砸去!
“我打死你这个逆子!”
然而拐杖刚刚挥到半空中,张克礼就眼睛一翻全身发抖起来,最后竟身子一软瘫倒在地上,头一歪就昏了过去。
张家的子女们目瞪口呆,一个个冲了上来。
张家的地位和特权全依赖张克礼,要是张克礼死了,张家就真的要垮了。
“爹!!你可要挺住!”
“老爷!!你别吓我们啊!”
第五百四十九章 房子
八月十一日,青州府中,沈从道坐在沈宅二堂的太师椅上,脸上阴晴不定。他的妻子和两个小妾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哭得稀里哗啦的。
“南方来的”卖米商人已经通知沈家,让沈家搬走,这沈家大院马上就要收走了。
上个月,沈从道以为李植要大量采购粮食,就跟着青州知府一起把青州的米价炒到了六两一石。其实市面上闲散粮食并不多,大多数库存粮食都在士绅的家中。众人本以为青州的士绅齐心协力,不需要花多少钱就能把粮食价格稳在高位,谁知道竟遇到了大规模的粮食抛售。
士绅们那时候不明就里,琢磨着稳住粮价就能困死李植,拼命地收购别人抛售的高价粮食。仅仅青州府一地,士绅们就以五两多的高价买进了三十多万石的粮食。
到后面,士绅们都有些不敢出手了。青州知府就站出来集中统筹,给各家士绅分配份额收购市面上被抛售的粮食。沈从道被知府看得起,被多分了一些配额,最后连自家的宅院都抵押给了卖米的商人。
当时卖米的商人说房子可以用来抵押的时候,沈从道就莫名地感觉不妙。没想到最后果然还是着了道。
上个月,小琉球的救灾红薯开始大批量的抵达山东。《山东日报》说了,这次救灾需要的粮食已经得到解决,不需要在市面上购买粮食了。
开始时候士绅还不相信,以为是津国公承受不住粮价,开始通过撒谎降低粮价。但等到这个月山东小民家中的粮食耗尽,津国公的救灾粥棚全部开出来后,山东的士绅才发现津国公一点没有撒谎。小琉球的红薯确实可以救下一千万遭遇旱灾的山东百姓。
津国公不再需要购买粮食救灾了,灾民们有津国公的救济,也不需要砸锅卖铁买救命粮食了,士绅们囤积的粮食一下子变成了无用之物。且不说士绅们原来就有不少积粮,光是李植在山东抛售的二百多石外省粮食就坑惨了山东士绅,山东士绅的粮仓里塞满了米面和稻谷。
于是,几乎是在几天的时间内,山东的粮价暴跌。从六两一石的天价,跌到二两一石的地板价。就这个价格,粮食还有价无市,如果大批量抛售根本卖不出去。
当初李植抛售粮食时候耍了点心机,允许囤粮的士绅用房产抵押赊购。当时士绅们只觉得坚持一个月李植肯定会来高价收粮,房子抵押给粮商也问题不大。结果如今抵押时限一到,粮价却低得吓人,青州府起码有七、八家囤粮士绅要被收房。这些士绅为了筹钱赎回抵押的房子拼命往市场上抛售大米,把本来就低的粮价压得更低。
然而在这种时候抛售粮食,哪个会接盘?市场上只有抛盘没有买盘,山东的粮价一天比一天低。
沈从道的宅子抵押期限前天就到期了,那些卖米给沈从道的南方粮商说了,今天再不还上赊购粮食的二千两银子,就要把沈家人从宅子里赶出去。然而沈从道在自家粮店里低价出售的大米,却根本没人买。山东的百姓去年没有收成,手上都十分拮据。有津国公的粥棚保底,市民们都不愿意把最后一点救急银子拿去买米。
沈从道坐在椅子上,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罢了,搬到乡下去住吧。这个宅子是保不住了。”
沈从道的正房拉着十岁的女儿擦了擦眼泪,抽了一下鼻子说道:“老爷,我嫁给你的时候是带着二千两彩礼过门的。难道也被你亏尽了?”
沈从道脸上一红,拍桌子喝道:“我如何知道情况会变成这样?如今你的彩礼都变成了没人买的米面,都在乡下的粮仓里。你要,去粮仓里搬便是!”
正房听到这话,往前一倒,又嚎啕大哭起来。
沈从道的二房端坐在椅子上,咬牙说道:“老爷,我们是从乡下敲锣打鼓搬到城里来的,那时候多少农民看好老爷,带着田地来投献。如今我们灰溜溜搬回乡下去,那些小农恐怕要瞧不起我们,说不得就要闹事。”
沈从道叹了口气,蜷缩在椅子上说不出话来,一点没有了往日的家长气派。
自己囤粮阻挠津国公赈灾,这事情说出去是要被千夫所指的。如今失了宅邸回到乡下,灰溜溜的,会不会有愤怒的百姓来找事?
沈从道叹了口气。
二房说道:“老爷,我们凭什么把宅子这么轻松让给那些卖粮商人?如果那些粮商要打官司,也要耗他几个月,说不定那时候粮价又起来了。”
沈从道苦笑一声,说道:“小琉球的红薯连绵不绝运过来,粮价怕是起不来了。别说了,搬吧。《山东日报》说了,卖粮给我们的商人都是津国公的人。胳臂拧不过大腿,我们哪里斗得过津国公?到时候把我们抓去打板子就完了。”
沈从道的正房听了这话眼睛一瞪,说道:“你说搬就搬?当初搬到城里时候那样大张旗鼓,如今这么灰溜溜搬回去?我没脸去乡下住!要回乡下,你自己去!”
沈从道愣了愣,问道:“你不去乡下住,你去哪里?”
正房转了转眼睛,却也想不出一个去处,往地上一倒又哭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不活了!”
二房想着想着,也哭了起来,擦着眼泪说道:“老爷,你就不能去借几千两银子?”
沈从道哭丧着脸说道:“这次青州府士绅不知道押了多少钱在囤粮里,哪家都没有多余的银钱了。这种时候,你让我去哪里借?”
“罢了,不要多说了,去乡下去吧!若是有屑小借机闹事,我们忍一忍退一退就过去了!如今李植入主山东是没人拦得住了,我们的苦日子还在后头呢!这点苦算什么?”
二房听到这话,两行眼泪就流了下来,坐在椅子上再说不出一句话。
沈家人正在那里哭泣,却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那个“南方来的”卖粮给沈从道的“粮商”带着十个虎贲师士兵走进了沈家院子,大声喝道:“沈从道,你还不交房?想吃津国公法庭的板子吗?”
第五百五十章 口粮
八月二十日,李植在山东救济灾民的救济站已经全部铺开。
在山东的每个乡镇,每座城市,李植都设置了救济站。百姓们凭借李植发给的木质腰牌,每三天领取一次红薯度灾。
七月和八月两个月,李植已经提前雇好了征收商税的税务人员。不过税务人员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征税,而是深入基层村落和城市街道给所有百姓都做了身份登记,统一制造成册。另外李植还雇佣当地的木匠给农民们每户的户主都做了腰牌,和登记的账册相对应。
有了这些登记措施后,李植就可以精确发放救灾粮食到百姓手上了。每个百姓每天配额红薯一斤八两。明代一斤十六两,一斤八两也就是一斤半。百姓每三天到救济站领一次红薯,每次为家中每口人领四斤八两。
有了腰牌和账簿,就不存在冒领,多领的情况。每名百姓都能拿到自己的那一份救灾粮食。虽然一斤半红薯只相当于半斤大米的热量,离吃饱还差得远,但也能保证百姓们不会饿死。而且在山东九月以后基本上无法栽种作物了,农民们也不需要劳作。在减少运动量的前提下,一斤半红薯能够让灾民们活着熬过这一段时间。
李植给百姓发薯时候反复强调,红薯不能生吃,否则极难消化。一般来说为了获得最高的热量红薯最好是煮熟了吃,或者烤着吃。
红薯算不上是好的粮食,吃多了红薯不但会让人腹胀,不停打嗝,还会刺激胃液分泌导致酸水倒灌食道。不过对于山东的百姓来说,经历了一年的大旱,此时免费发放的红薯就是救命的宝贝。管他吃了舒服不舒服,至少能不饿死是不是?
有些农民此前以为这一年是熬过不去了,都做好了逃荒的打算。此时他们突然听说津国公李植开始免费发放红薯,就像是临死的人看到了生的希望,一个个都十分激动。百姓们得了腰牌以后都涌到救济站附近排队领取红薯,把发红薯的人员颂为活菩萨。
李植因势利导,在每个救济站上面都挂着高高的津国公大旗,让百姓们知道这救命的恩情是自己给的。
得知李植在山东进行赈灾的义举,崔合也自告奋勇,跟着李植赶到济南府,要为济南府的灾民发放红薯。
崔合脱下了国公夫人冠冕,换上了一身粗布衣服,坐马车到了济南府南面河东乡的救济站。她先是在旁边看了看,看救济站的人员是怎么发红薯的。
发红薯很简单,切红薯的人已经把红薯切好了一斤半的一份一份的放在一边,发放红薯的人员上来就大声问百姓名字,核对腰牌。然后旁边一个负责登记的人员在账簿里找到百姓的户名,在账簿上划个勾,表示这户人家今天领过了。发放红薯的人员就按照领红薯百姓的户中人数,把若干份红薯交到百姓手上。
救济站的办事人员都是李植招募来的范家庄市民。这些年范家庄大力推广扫盲识字班,这些市民都识字,做这些事情很轻松。
今天是第一天发红薯,领到红薯的百姓都十分兴奋。领到了红薯,这些百姓们都忘不了说一句:“多谢官爷救命的红薯!”
发放红薯的范家庄市民们则会更正他们:“错了!多谢津国公!”
“对!多谢津国公!”
崔合在一边看了一会,觉得这事情也简单,便支开一个发薯人员,自己上去发红薯了。
崔合身上穿的简朴,不过崔合身边那全副武装的护卫人员还是出卖了崔合的身份。二十个身穿锁子甲的护卫手摁利剑站在一边,虎视眈眈地看着上来领红薯的百姓。这些护卫后面还有三十个手持步枪的虎贲师士兵,高度戒备。
那气势,吓得领红薯的百姓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上来领红薯时候毕恭毕敬的。
崔合的丫鬟菊儿穿着绸缎衣服站在一边,对每个上来领红薯的百姓说道:“拿好了!这可是国公夫人给你发的红薯。”
开始两个懵懂的百姓还好,反正他们也没听明白“国公夫人”什么意思。他们不识字,平日里也就知道造福百姓的津国公,至于国公夫人四个字,他们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什么意思,头一低接过崔合的红薯,喊一声“多谢官奶奶”就走。
不过第三个从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