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第28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峰大声说道:“师长,天子把这包袱甩给我们,我们可不能接!”
李植看了看钟峰,淡淡说道:“赈灾粮食的问题,大家不需要担心。本公自有办法解决。”
听到李植的话,大家都愣了愣。救济山东饥民起码要一千万石的粮食,津国公却说得轻描淡写的。
国公怎么筹这一千石的粮食?
不过李植这些年的手段实在是鬼神难测,众人对李植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只要李植说能搞定,那就一定是能搞定的。
众人于是略过了粮食来源的问题,开始讨论赈灾的利益问题。
李道抽了一口旱烟,说道:“国公,天子要我们赈灾,我们就算能搞到粮食也不能白干。一千万石的粮食砸下去不能不听个响儿!我们要在山东收税!”
李兴大声说道:“二叔说得好,天子让我们赈灾,我们要在山东收商税,均平田赋,就像和天津一样!这样收回赈灾的开支。”
李老四说道:“东家,山东的文官虽然表面上都乖乖听话,其实心里还是不服我们。我看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和天子要来山东巡抚的任命权。以后山东巡抚谁当,由国公爷来定,那些地方官们自然就不蹦达了。”
听到李老四的话,众人都沉默了。山东巡抚的任命权,这个要求似乎有些大了。天子如果答应李植,就是彻底分疆裂土,把山东变成李植的独立王国了。怎么看,这条要求都是不可能的。
李老四看了看不吭声的众人,说道:“漫天叫价就地还价,天子提出让我们赈灾这种荒谬要求,我们当然也要回敬他几个刁难的条件。”
众人这才释怀,点头称是。
李兴想了想,说道:“还有,我们的兵马如今在山东是非法驻扎,法庭也不受朝廷认可。如今天子让我们赈灾,我们就要天子任命大哥为山东提督!这样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控制山东的军事和司法。”
众人听到这话眼睛一亮,都表示同意。
将领和官僚们又讨论了一会,说了一大堆。李植点了点头,最后总结说道:“好,我们就答应天子的赈灾要求。不过我们提出四点要求:山东提督官衔,商税,田赋以及由我们任命山东巡抚。”
“如果天子答应我们这四个条件,我们就保证让山东没有饿死的人。”
第五百四十三章 山东提督
乾清宫内,天子朱由检看着李植的奏章,冷哼了一声。
“好个生意人!”
李植狮子大开口,让天子朱由检都忍不住出言嘲讽。
王承恩看了看李植的奏章,啐道:“山东提督官衔,商税,田赋,山东巡抚。这李植干脆自称山东大王罢了。李植赈一次灾,就想把山东裂土分疆啊!”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这李植商贾出身,当真是无利不起早。他这是漫天叫价,等着朕坐地还价。”
王承恩赞道:“皇爷圣明!”他又看了看天子手上的奏章,说道:“不过这津国公有这么多银子?他真的能搞出一千万石粮食来赈灾?若是去南方购买大米,必然造成米价腾贵,恐怕三千万两都未必能买下这一千万石粮食!”
朱由检沉吟说道:“李植这些年言出必行,从未有虚浮夸张的言论。他既然说能救济灾民,朕相信他就一定是有把握的。”顿了顿,朱由检又说道:“若是山东的千万灾民来年能有饭吃,朕心中也舒服许多。”
王承恩拱手说道:“圣上仁德,苍生有福!”
朱由检用手指了指了李植的奏章,说道:“一条一条来看吧。山东提督官衔,是给李植调遣山东、登莱二镇兵马的权力。如果李植有了这个官衔,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在山东各地驻兵,威慑山东一省。”
朱由检叹了口气,说道:“就算不给他这个官衔,他也实际控制山东的军事了。如今他的虎贲师赖在济南,说出去朝廷都没有颜面,不如顺水推舟让他提督天津、山东二地戎政。”
“皇爷圣明!”
朱由检又看了看奏章,说道:“商税!”
思考了好久,朱由检才问道:“王承恩,李植在天津收商税,岁入多少?”
王承恩拱手说道:“回皇爷,天津的商税大概是一年四十五万两,李植将其中十万两押解到京城,充为皇爷的内帑银。”
朱由检说道:“山东的人口有五个天津大,虽然不如天津富庶,但商税起码有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李植花费几千万两赈灾,不能不给他一点补偿,便让他在山东收商税吧。收个二十年,他赈灾的银子也赚回去了。”
王承恩问道:“圣上,让李植在山东收商税,恐怕文官们会不满。”
朱由检淡淡说道:“让他们不满去,区区商税,他们还翻不了天。”又看了看奏章,朱由检沉声说道:“但这均平田赋,便是朕也做不了主了。”
王承恩拱手说道:“若是让李植在山东向士绅收田赋,投献士绅的小民就要全部离开士绅。一年之内,山东的士绅地主恐怕大多数都要失去田地家产。这可是要山东士绅性命的政策,如果天子允了津国公,恐怕文官们要集体对天子发难。”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这一条,朕也无能为力,不准!”
王承恩说道:“那任命山东巡抚的权力?”
朱由检摇头说道:“那也不准!”
王承恩吸了口气,说道:“圣上,这么算下来,李植只收获一个山东提督官衔和每年一百五十万的商税,奴婢怕他不愿意花三千万巨资赈灾啊!”
朱由检沉吟片刻,说道:“无妨,既然李植已经是天津和山东的提督,便再给李植任免天津总兵、山东总兵和登莱总兵三个总兵的权力。”
“虽然不能任命山东巡抚,但一下子多了三个总兵的任免权,津国公也该满足了。”
王承恩琢磨了一阵,又问道:“那山东的法庭?”
朱由检一挥手,说道:“传朕的旨意,津国公法庭利国利民,朕准其办理。所需经费一律从当地衙门中支取。”
####
宣旨太监站在李植面前,大声唱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津国公李植克己奉公。。。加授李植提督山东、天津二地戎政。天津、山东、登莱三镇总兵任免权力,天子授予津国公。。。”
“津国公法庭公正廉洁,天子准许津国公继续办理法庭。由地方衙门承担办事经费。”
宣完圣旨,那宣旨太监毕恭毕敬地把圣旨交给了李植。他也不敢向位高权重的李植索要银子,只朝李植鞠了一躬,就带着两个小宦官匆匆离去了。
李兴看着离去的宣旨太监,哈哈大笑,说道:“如今大哥是山东提督,我们控制山东一省就名正言顺了。”
郑开成高兴地说道:“如今国公有了山东提督的官衔,那些文官失去了调兵权,就更不敢和我们作对了。”
钟峰笑道:“一下子给师长三个总兵任免权,我们以后在山东可以横着走。”
幕府税务厅大使谢良友吸了吸鼻子,说道:“国公爷,按我的估计,正常年份山东一省可以征收商税一百七十万两。”
李老四沉吟说道:“天子这次也不等我们答应就直接下旨封官了。看来天子是不准备和我们讨价还价了。看这宣旨太监的架势,天子的意思是这些条件一锤定音了!”
李兴抱胸说道:“能够借此机会控制山东的商税,是个好事!只是这赈灾当真需要好多粮食。。。”
谢良友说道:“赈灾起码需要一千万石粮食,这样大规模收购粮食肯定会抬高各地粮价,算下来,没有三千万两银子无法救活山东一省。若是想靠商税回本,需要十几年。”
众人听到这话,都沉默下来。如今李植的银仓里也只有一千万两出头的银子,无论如何是筹不出三千万两银子出来买粮赈灾的。在众人的心里,这赈灾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也不知道李植是准备怎么做。
李植淡淡说道:“我看这次赈灾,我们只要想些办法出来,也花不了多少银子。那些士绅地主守着大把的银子却不愿意赈灾。我们想想办法,让他们出出血!”
众人看向李植,却不知道李植准备怎么让士绅们出出血。
李植笑道:“不过首先要把赈灾的粮食准备好,崔昌武你随我来,我们写一封正式命令给新竹的郑晖。”
第五百四十四章 粮价
六月初三,南直隶苏州城内,致仕的兵部侍郎张克礼翻看着手上的一份《天津日报》,眉头紧蹙。
这份报纸是张克礼托人从天津搞来的。虽然南直隶的文官士绅敌视《天津日报》,绝对不会让报纸在南直隶传播,但张克礼作为一个有城府的致仕官员,却偷偷搜集天津的报纸,每天都要看。
张克礼家有良田千顷,几乎全是小民投献而来。他在苏州城混得风生水起,却十分担忧和士绅为敌的李植。李植在天津向士绅收税后,又把触角伸到山东。这样下去似乎要不了几年,全国都要按照李植的规矩均平田赋。如果那样的话,张家的田庄产业要瞬间土崩瓦解。
张克礼五房妻室十三个子女,都靠这田庄过日子。没有了田庄,张家几十口人岂不是要完蛋?张克礼恨透了李植。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张克礼每天都看天津日报,看李植在做些什么,看李植会不会真的一直赢下去,把天下的士绅全部打败。
然而今天这份《天津日报》,却让张克礼来了兴趣。
李植在《天津日报》上说的清楚,他要买一千万石粮食赈灾,号召天下的士绅发挥仁义之心,公平买卖,莫要趁机哄抬米价。
大明的小民是没有粮食库存的,这些小民穷得叮当响,青黄不接时候还要饿肚子。天下的粮食库存几乎都在士绅手里。李植能不能平价买到一千万石的巨额粮食,全看天下的士绅是否配合李植。
所以李植在天津日报上大声疾呼,希望天下的士绅不要哄抬物价。
张克礼冷哼了一声,又往下面看下去:
“津国公剿灭郑氏海贼后,得银二千多万两,再加上津国公历年积存银子,共有三千多万两。津国公计划全部拿出来购买粮食赈济灾民。只要天下的士绅不哄抬米价,和津国公平价买卖,津国公就可以救下山东一省千万百姓。”
“一千万石的数量实在太巨大,为了不对各地粮价供需造成大幅波动,津国公计划在各地分批购买粮食,使用船队运输。在北直隶买粮二百万石。在南直隶买四百万石。在浙江买两百万石,在福建和广东各买一百万石。”
最后《天津日报》又强调了一遍精诚合作的重要,强调只要天下士绅不哄抬米价,津国公就能顺利救灾山东。
张克礼看完了天津日报,冷哼了一声,把报纸拍在了茶案上。
他看了看自己的长子,问道:“看来李植真的要买一千万石粮食赈灾。”
张克礼的长子点头说道:“父亲,此事错不了。不买粮食,他拿什么赈灾?为了这次赈灾事宜,天子已经把山东提督的官职给了李植,还允许李植以后在山东收商税。李植答复天子的奏章也已经公开了,李植十分欣喜于天子给的官职和税权,决心砸钱赈灾,说是‘决不让山东有一人饿死’!”
“李植这次是借赈灾一事,想实际控制山东一省。这次天子和李植纯粹是做交易,李植若是不能成功购得足够的粮食养活干旱的山东,天子一定会把给他封的官夺回去,商税也一定不许李植征了。”
“所以李植这次是豁出去了,一定拼命买粮食。父亲你看天津日报上的措辞,几乎是求天下的士绅了。他也知道如果天下士绅不配合,他三千多万两银子也买不到一千万石粮食。”
张克礼的长子顿了顿,又说道:“父亲,南直隶人口二千多万,南直隶市场上富余的粮食也只有几百万石。李植一下子来买四百万石,几乎买空南直隶,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只要我们稍微运作一下,就能把粮价炒到天上去。到时候不但让李植交出所有的银子,还让他无法得到足够的粮食赈灾。到时候他花光了银子,又被天子收回官位和税权,岂不是美事?”
张克礼想了想,说道:“此事看上去是这个道理。但我总觉得有些蹊跷。。。李植也不傻,如此大张旗鼓买粮食,他难道就不怕天下的士绅抬高粮价刁难他。”
张克礼的长子笑了笑,说道:“父亲,李植这次是真的脑子坏掉了。他以为他出钱赈灾是做好事,天下人就都会配合他。他却不知道天下士人缙绅恨他入骨,哪怕是背上骂名也要拖垮他李植。”
“父亲你不知道,我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