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淘宝大唐 >

第141节

淘宝大唐-第141节

小说: 淘宝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说道:“好了,魏征,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去忙吧。”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朝堂上很诡异。按说,李恪倒了,梁王也离开了长安,现在是争夺储君之位的大好时机。可是魏王李泰没动静,长孙无忌也没有动静。

    李泰和长孙无忌都知道,现在要是提出立太子的事情,他们绝对争不过梁王,支持梁王的人太多了。

    他们似乎都在等着什么。

    半个月后,梁王的车队进入了陇右道。杨康吆喝道:“前面是大震关(甘肃张家川)了,道路难行,大家小心戒备。”

    这里山路崎岖,道路两边怪石林立,生长着稀疏的灌木,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形。官兵们张弓搭箭,握紧了刀枪,随时准备应付突发情况。

    这是在大唐境内,他们为什么这么小心呢?

    原来,在此之前,他们已经遇到了两次暗杀和一次伏击了。由不得他们不小心。

    这次出征,杜荷刚刚大婚不久,身为驸马,不便远行,因此杜荷就没有跟来。尉迟宝琪因为杜荷休婚假,他主持飞虎军,也没有跟来。

    护送梁王的的人马是飞虎军的两个中队,加上梁王的卫队,沿途途径各州的武警交替护送,兵力保持在600余人,杨康是总指挥。

    杨康骑在马上,拿着望远镜,边走边向道路前面两侧观察,突然,他看到前面左侧的灌木丛后有人影闪动,他大喝一声:“有埋伏!”

    话音未落,一阵乱箭射来,杨康急忙舞刀格挡,两支箭射中了他的肩部和胸部,他大叫一声,险些跌下马去。

    杨康穿着梁王给他的避弹衣,有效地防住了箭矢的穿透,可是箭矢的冲击力,也令他疼得够呛。

    因为梁王这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袭击了,官兵们早有防范,一个个身穿重甲,敌人的弓箭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

    几波箭雨过后,上坡上冲下来数百名伏兵,从衣着打扮上来看,有不少的吐蕃人。他们不顾唐军的弓箭,直接朝着梁王的马车冲去。

    梁王的卫队都是一次次在经历过战火的老兵中挑选出来的,两个飞虎军中队的官兵更是绝对的精锐。

    战斗没有什么悬念,吐蕃人还没有冲到官道上,就已经被射死了三分之一,近战之后,不到20分钟,吐蕃人就被斩杀大半,其余的向远处逃走了。

    杨康来到马车跟前,说道:“王爷,没有事儿了,敌人被打退了。”

    马车里传来低沉的声音:“嗯,知道了。”

    杨康,喊道:“继续前进。”车队继续前进。

    车队又走出了几里路,前面的道路平坦,视野开阔,这种地形敌人无法设伏,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这时,前面来了一队唐军,是大震关的守军前来接应了。

    护送梁王的武警大队长上前接洽。他没有看到对方的高级军官,问道:“你们的李大队长呢?”

    一名年轻的军官说道:“他在后面,马上就到。”

    此时距离大震关已经很近了,加上刚刚经历了伏击战,武警大队长没有警觉,就在前面引路。车队继续前进着。

    前来接应的唐军在道路两边列队,护送着车队行进。就在梁王的马车行进到队列中间的时候,道路两旁的人马突然发动了袭击。

    这次袭击太突然了,距离也太近了。转瞬之间,马车旁边的几名卫士被砍倒在地。梁王的马车被上百名敌人围住了。

    护送梁王的唐军措手不及,他们人数虽多,可是也救援不及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梁王死了

    护送梁王的唐军拼死救援,可是他们被敌人挡在了外面。官兵们眼看着敌人跳上了梁王的马车,不久,敌人爆发出一阵欢呼了:“梁王死啦,梁王死啦!”

    接着敌人开始向外突围。

    杨康怒不可遏,他大声喊着:“杀死他们,一个也不要放走!”

    红了眼的唐军官兵们下手绝不容情,很快就将敌人斩杀殆尽。

    官兵们来到马车跟前,只见梁王身上至少被砍了十几刀,就连脸上也被砍了几刀,模样十分凄惨,早已经没有了气息。梁王死了。

    杨康抱着梁王的尸体嚎啕大哭,官兵们也都跪下向梁王行礼,哀声一片。

    万幸的是,梁王这次出门,没有带着王妃。

    出门前,梁王已经开始允许王妃们要孩子了,因此日日耕耘,也不知道哪位王妃会有身孕。女子在刚刚怀孕的时候,容易出事,受不得道路的颠簸,因此,梁王就一个也没带着出来。

    梁王死了。

    李泰和长孙无忌等人心中大定,举杯庆贺。

    消息传回长安城,哀声一片。

    梁王府。

    梁王府的门前,不下十万百姓自发地前来吊唁,他们不能进入梁王府,就远远地在街头祭拜,花圈摆满了整整一条街道。

    梁王府门前和府里,一片缟素,一片哀声。

    李泰和长孙无忌还是有点不放心,就亲自来到梁王府吊唁。

    梁王妃们跪在棺木前回礼,一个个都哭得眼睛红肿。

    就在吊唁期间,梁王妃契乌云突然动了胎气,被人抬走抢救去了。

    杨妃娘娘早已经哭得昏过去了几次。

    长孙皇后也亲自前来吊唁,她心情沉重,分外难过。她从梁王府回到立政殿,接连几天,闭门谢客,就连长孙无忌前来探视,她也不见。

    李世民心情也不好,他除了到杨妃娘娘那里去过几次,谁也不见。他连续8天没有上朝。

    在此期间,长孙无忌和李泰表现积极,每天到朝廷各部门走动,一边处理公事,一边和官员们交流沟通。

    这天,马宣良和周攀分别来到了李世民的寝殿,向他做了汇报。不久,李世民宣布明天上朝。

    早朝,太极殿。

    刚一上朝,侯君集出班奏道:“皇上,吐蕃人如此猖獗,丧心病狂,竟然敢潜入我大唐境内,刺杀亲王。臣请求带兵出征,荡平吐蕃,为梁王殿下报仇。”

    他的话音一落,程咬金和尉迟恭都站出来请求带兵出征。军方将领们也纷纷附和。

    马周出班说道:“皇上,臣是一个文官,可是,吐蕃欺人太甚。臣愿意手持三尺青锋,随军杀敌。”

    很多文官也红了眼睛,叫嚷着随军出征。

    魏王党羽刑部侍郎阎立本出班奏到:“皇上,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臣也想上阵杀敌,狠狠教训那些吐蕃人。可是,此事并非当务之急。

    自从废太子出事以来,朝局纷乱,外有吐蕃强敌入侵,内部蜀王和梁王相继出事,人心惶惶。

    为了安定民心,稳定朝局,臣建议尽快定下太子人选。”

    褚遂良出班复议,说道:“阎大人所言极是。唯有尽快定下太子人选,才能够安定民心,才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纷争,臣附议。”

    朝廷的现状的确如此,人心惶惶的,因此很多大臣也出来复议。

    李世民说道:“好吧,大家有什么人选,都提提吧。”

    大家一听就有点发蒙还有什么人选吗?李成乾就别提了,李恪成了郡王,李佑早在前年就被圈禁了,梁王也死了。

    现在就剩下李泰了,对了还有九皇子李治,还有几个幼年的小皇子。

    李泰一听就有点蒙圈了。心道:“这不明摆着吗?成年的皇子就只剩下自己一人了,父皇为什么还要这么说?难道还要考虑李治吗?”

    李泰师父礼部左侍郎王站出来说道:“皇上,在诸位皇子中,魏王李泰身为皇上的嫡子,聪明睿智,品德高洁,众望所归。臣举荐魏王殿下。”

    刑部侍郎阎立本出班附议,他说道:“魏王殿下潜心学问,主持编撰《拓地志》,从未有过任何过失。臣认为他最有资格担任储君。臣附议。”

    魏王一党马上出来附议,不下200余人。这其中,不乏原李恪和李成乾的党羽,后来投靠李泰的人。

    然而,大部分人都保持了沉默,朝中的部长、尚书以上的重臣,没有一个人表态。

    李泰有点不满意。他原本以为,现在自己已经没有了竞争对手,诸位皇子中,自己的威望最高了。大臣们都是些墙头草,看到有这么多人推荐自己,他们还不跟风吗?

    不料,那些原来支持梁王等人,几乎没有人站出来,附和自己的人意见。

    李泰心中暗恨道:“等我上位后,慢慢地收拾你们。”

    李世民问道:“还有其他人选吗?”

    长孙无忌出来说道:“臣举荐晋王李治。晋王殿下聪敏好学,不仅学习了传统文化,还在工业学校接受了科学知识。他岁未成年,然而见识不凡,成熟稳重。臣认为,假以时日,他必将能够将贞观之治发扬光大。”

    褚遂良出来附议。

    接着,出来附议的大臣人数与李泰的支持人数相当,级别相对高一些。

    那些朝廷重臣们仍然没有表态。

    李泰有点急眼了。他这么多年隐忍,使尽了阴谋诡计,和李成乾、李恪、还有后来冒出来的梁王斗得太辛苦了,这下却突然冒出来个晋王李治来了。真是太不公平了。

    李泰手下的人也急眼了,他们这些年辅佐李泰,也是受尽了委屈,好不容易看到了曙光,眼看着稳操胜券了,却又出来个竞争者。

    李泰的党羽纷纷出来力挺李泰,大讲李泰的优点,贬低李治。

    长孙无忌的手下,也纷纷攻击李泰。

    朝堂上就像是菜市场,乱作一团。

    李世民一言不发,就看着他们争吵。

    晋王李治毕竟是个孩子,从来没有再朝堂上走动过。相比较而言,李泰这些年在朝堂上经营多年,大家对他比较熟悉。

    他是李治的亲哥哥,长幼顺序在前,这也是一大优势。

    经过了激烈辩论,魏王李泰渐渐站了优势。

第二百八十四章 杀子传弟

    在大臣们中间,有很多人是中间派,他们没有机会或者也不愿意参与党争,就是本本分分地上班做事。对于他们来说,最希望的是稳定。

    李泰和李治相比起来,大家的认同度还是李泰要高一些。李治毕竟是个孩子,大家对他不了解。而李泰平时表现还不错,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李泰平时为人谦和,大家对他的印象还可以。

    于是朝堂上支持李泰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李世民一直在倾听大家的意见,不说话,也没有任何表情。

    长孙无忌心里也有点紧张,他大力支持李治,可是李治的弱点是太年轻了,在朝堂上没有任何根基。加上长幼顺序这个最大的阻碍,他知道要想使李治上位,还要费一番周折的。

    他也不太着急,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不是马上就能够决定的。他正准备站出去,提议让皇上好好想想再说。魏征站了出去。

    魏征脸色很难看,他说道:“皇上,立太子,是一件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请皇上仔细斟酌,不要急于决定。”

    李世民说道:“魏征的话有道理,今天就先这样吧,此事三天后再议。散了吧。”

    “恭送皇上。”大臣们一起行礼。

    第二天,魏王府。

    在李泰的书房里,魏王的死党们聚集一堂,大家都很兴奋。

    刑部侍郎阎立本说道:“恭喜殿下,胜利在望啊。长孙无忌不识好歹,竟然推出晋王来和您争位。

    晋王的威望怎么能够和您相比呢?您现在是皇长子了,轮也轮不到晋王啊。”

    吏部侍中杜构说道:“是啊,现在的皇子中,谁也比不了殿下您啊。臣看九成九太子是您的。”

    魏王府长史麻千里笑道:“臣早就看出来殿下有帝王之气。臣昨晚梦见臣的祖坟冒青烟了,原来是上天安排臣来王府做长史的。哈哈。”

    魏王李泰也很高兴,他故作谦虚地说道:“事情还未尘埃落定,大家还需要小心从事。”

    礼部左侍郎王老成持重,他说道:“殿下说得对。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小心行事。往往在这个时候,大家容易麻痹大意。因此什么时候没有正式册封太子,什么时候都不能够放松警惕。

    长孙无忌是个老狐狸,他绝不会甘心放弃的。”

    李泰点点头说道:“师父说得对。大家再隐忍几天,加倍小心。你们这些年辛苦了,我能够有今天,全靠你们的帮助,有朝一日,我能够说了算的时候,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的。”

    大家一阵感激之声。

    这时,卫队长朱桀进来了,他急切地说道:“殿下,皇上来了。”

    李泰急忙说道:“大家赶紧避一避,我去迎接父皇。”

    不等李泰走到大门口,李世民已经进来了。李泰赶紧上前行礼,说道:“儿臣参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