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第4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公斤高爆弹。
88架重型轰炸机总共携带了超过350吨炸弹,总共40枚1800公斤级别、80枚500公斤、344枚250公斤、1040枚100公斤高爆弹加上200枚250公斤级凝固汽油弹!
炸弹型号复杂,一是为了取得最好的轰炸效果,不过这个原因是次要的——按照日丹诺夫的要求,编队这次该多带些250公斤航弹,而不是带着上千枚100公斤的小家伙:一下子调不齐如此多的航空炸弹,连这种情况下效果不是最好的凝固汽油弹都拿来充数!
很多100公斤航弹还是从附近各战斗机机场紧急调运的,还是那个原因:飞机集合容易,后勤难跟上。
随着领航机投弹,整个编队开始投弹,超过1800枚炸弹就像密集的冰雹,从东至西、从空中落向地面!
炸点就在下边,就像一块血‘色’的地毯,密集的爆炸弹从东至西密集覆盖了整个矿区!
从3500米高度往下看,小型炸弹爆炸的炸点还不是非常明显,就像放鞭炮;而那些1800公斤超重型炸弹‘激’起的炸点非常清楚——又高又大!
矿区密集的建筑在这块从天而降的死亡之毯覆盖之下,钢筋‘混’凝土质地的建筑物就像狂风中的被轻易摧毁的纸板房,在密集而剧烈的爆炸中轰然倒塌——被超重型炸弹命中的更gan脆,不是倒塌,而是瞬间就“灰飞烟灭”了!
日丹诺夫嫌100公斤的小炸弹太多、单枚威力不够——对付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程它们也许威力不够,但对于一般的工厂厂房、建筑,威力、装‘药’量比203毫米榴弹高爆弹威力还要大的100公斤航弹足够了!
高大的一号选矿大楼被两枚100公斤航弹砸穿了顶板,炸弹掉进大楼内部才猛烈爆炸!每一枚炸弹内几十公斤tnt‘激’起的能量在瞬间撕裂了坚固的弹壳,弹片和冲击‘波’把大楼内那座又长又高的选矿机都变成了一堆废铁!
两秒之后,一枚500公斤高爆弹再次命中这座冒着浓烟的大楼,在剧烈爆炸之后,整座大楼只剩下半边墙还竖立着!
相对于附近的另一幢选矿大楼,它的命运还是好的——在重达1800公斤高爆弹的打击下,那幢楼已经不存在了!
密集灰‘色’的爆炸点中还有许多耀眼的大火球,200枚凝固汽油弹在几十秒内就将大半个矿场变成了火海!
整个克纳本钼矿被炸弹雨密集覆盖了,连附近的小山边缘也挨了不少炸弹!对于矿场内的人而言地狱就不过如此!最远的弹着点间隔绝对不到50米,大部分地方在100米直径内是挨了好几枚炸弹!
当轰炸编队通过矿区上空,侧翼赶来的格林卡等人从空中往下看能看到目标已经被彻底摧毁——不说那些大火,单单如此的密集的炸点就不是什么设备、厂房能够幸存下来的!
(鉴于最近书评区疯狗横行,同编辑协商后决定年前不再关注书评区,免得无谓生闷气。年后统一为书友们加‘精’、加奖,望各位书友见谅。有位书友说得好呀:就像郭德纲说的那样。哈哈,加15分!呵呵。)
。。。
第六百一十七章
中午时分,阳光透过林间空袭,斑驳的照‘射’在一块gan爽的高地之上,三个衣衫褴褛的飞行员同志正准备着几天来难得的一顿大餐。
“我说哈尔琴科下士,你就能不能快点,我都快饿死了。”
说话的是沙维林,两眼瞪圆的看着用石块堆起来的不锈钢饭盒,哈尔琴科下士这会正烟熏火燎的在烧火。'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我有什么办法,这都是最gan的柴火了。”
哈尔琴科两眼都给烟熏得通红,没好气得回答,“把你脚丫子离远点,我对烤猪蹄不感兴趣!”
这会机长帕尔申kao着棵树休息,听到两个部下斗嘴都懒得理会,反正这也不是几天来的第一次了。
上午三个人饿得不行,gan脆没继续寻找游击队,在条小水沟里gan了个大工程——截留引水抓鱼。几个小时‘精’疲力竭的劳动之后,总算老天爷开眼,逮住了大大小小差不多二十几条,加起来有个三四公斤。
这会边上用树枝穿了几条大的,过会烤着吃,小鱼都洗扒gan净了准备煮鱼汤。
柴枝终于被烤gan,火也点燃了,三人连忙把火烧大,着手烤鱼。
看着鱼表皮渐渐被烤黄,帕尔申拿起串着烤鱼的树枝,正想慰劳一下自己饱受折磨的味,忽然感觉到有点问题。
趴下身,对其他两人低声道:“我们好像被包围了!”
顾不上其它,沙维林和哈尔琴科也立刻趴下,四周搜索,从枪套里拔出手枪。
这时,从前方小树林里传来俄语喊声:“我们是伏罗希诺夫战士游击队,你们是谁?”
“自己人,我们是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直属轰炸机部队的飞行员,被击落迫降在沼泽里已经快二十天了,一直在找你们。”
一会之后四周陆陆续续出现二十多人,对方显然已经观察了他们一会,不然也不会这么快现身。
一看情这些人的穿着,帕尔申就把抢塞回了枪套里:“是自己人。”
那些游击队员穿得五‘花’八‘门’,有显然修补过的红军***,也有套着德军外套的,更多的是老百姓的衣服同军装‘混’穿。武器也是五‘花’八‘门’,苏联的莫辛…纳甘、德国的98k、突击步枪‘混’装,甚至还看到有个人挎了支mp38。
显然这是游击队,不可能是德军的什么队伍。
领头的游击队员走上前,伸出手:“你好,我是游击队队长叶菲莫尔上尉。”
“大尉帕尔申,这是我的领航员沙维林准尉和机枪手哈尔琴科下士,见到你们非常高兴。”
岂止是高兴,真有终于找到组织了的感觉!
刚才叶菲莫尔等人已经在林中观察了帕尔申几个一会,在现身前就基本确定是失事的飞行员,除了派出哨兵,这会也就不用保持什么太高警惕。
飞行员同游击队员们握手拥抱这会,哈尔琴科唠叨了好几回:“总算遇上你们了,还以为要困死在这该死的沼泽地里!”
“有没有盐?”都断盐十来天。席地而坐,高兴过后帕尔申几个有点顶不住,这些天实在是体力透支。
一个游击队员打开背着的口袋,拿出块黑面包和几条‘肉’gan。
“腌马‘肉’,熟的。”
这会汤也已经烧开,三个饿坏了的飞行员就着鱼汤吃了个半饱。不敢多吃,那会伤胃。
食物一下肚,这力气就回来一截。
“大尉同志,怎么掉下来的?”
问话的是个30多岁的游击队员。
“这是我们的地雷爆破专家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扎斯洛诺夫,不过我们更喜欢叫他科斯佳。原本是布列斯特铁路段段长,科斯佳是他去年在德国佬那里领导地下破坏工作时的化名。”
叶菲莫尔介绍道。
“格奥尔吉…米哈伊诺维奇…帕尔申,前些天我们执行夜间轰炸‘波’兰拉多姆兵工厂,返航的时候运气不好,撞上了德国佬的夜间战斗机,就这么下来了,还算命大。”
帕尔申再次介绍了自己,并从挎包里取出张折叠的航空图,“两位,这些天我们一直往东方走,但到现在都还没‘弄’明白具体位置。”
不怪领航员导航出问题,被击落前的那两场‘混’战,导致偏航了差不多一百多公里,加上要想法绕过陷死人不偿命的连绵水泽,这十几天三人其实只往正东方向走了**十公里。
现在这会帕尔申才从叶菲莫尔的指示下知道目前所在的确切位置:他们都已经到了白俄罗斯地界,距离平斯克直线不过四十公里。
“昨天我们炸了段布列斯特至平斯克的铁路,正返回营地的路上撞见你们,也算天意了。这一片差不多两千平方公里都是无人区,除非德国佬来围剿或者我们出击,不然都没人人影的。”
飞行员们需要了解大沼泽的情况,而游击队员急切的想听到外边的情况,半个小时后才决定继续出发,返回营地。
第二天中午,一群人穿过沼泽中一条不为人知的捷径,终于抵达“伏罗希诺夫战士”游击队的营地。
“这是游击队营地?”看着林中稀稀拉拉但遍布非常广的木屋和出来欢迎游击队员们凯旋归来的男‘女’老少,还有林间的猪圈、菜地,帕尔申就像回到了小时候的农庄。
(好久好久没更新了,算是回来了。聚一聚思路,下一章开始逐步写回大战场‘精’彩情节,这一小章游击队是个思路还没回到书上的缓冲了。)
。。。
第六百一十八章 目标内穆纳斯河
。也像军营,因为有农庄生活的一切,只是军事化管理又无处不在。
白天营地里从不生火,到夜晚才开灶;有逃出敌占区的教师同志利用夜晚时间给小孩们上课的临时教室,也有每天换班轮岗的的哨兵与队出击的破坏小组。
游击队员们告诉飞行员,这样的营地“伏罗希诺夫战士”游击队有三个,只不过另两个营地只有极少数人看守与照顾种植的农作物和家畜。如果发现敌情,整咋。营地里这两百多人在十分钟内就能转移。
不过游击队这边再好,帕尔申几个还是一天都不愿多待,蓝天才是他们的战场。
得到机长的消息后,沙维林同哈尔琴科高兴的不得了。
“等返回我方控制区,还得想办法尽快返回部队,那帮家伙估计看到我们会吓一跳!”哈尔琴科兴高采烈的la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沙维林一听,说:“估计都还以为我们去见马克思了。”
“有你这咋。蟑螂命在,希特勒死了我们还活得活蹦‘乱’跳!”
、、
立陶宛维尔纽斯”恤年5月日。
每当有苏德双方的飞机飞临城区南部,都会感慨地面上壮观的场景一就像回到了旧旧年,密密麻麻的战壕、工事加上数不清的弹坑都泡在一片‘春’雨过后的泥浆中。
除了偶尔的冷枪与稀疏炮击,战场上一片难得的宁静:除非飞过双方阵地中段的缓冲地段,地面上隐藏的防空炮火都懒得理会对手。
这该死的雨水暂时打消了双方进攻对手的的念头:任你就是坦克成群。想一举突破都能陷住履带、布满反坦克地雷同反坦克炮阵地的对手阵地都绝非易事。更不用说各自的那些后勤车辆这会在土路上寸步难行
后勤动不了,装甲部队就是冲过去了,对方来个反冲锋你也得撤回来!
中午,火车站。步兵砌师一线阵地到处弥弥漫着食物飘散的香味。
老天开眼,昨天天上午这该死的雨终于停了,天空‘露’出难得的太阳。
一线各指挥员前晚就接到上级通知,气象部‘门’说昨天开始雨会停介。两天,从前晚开始,各部队不需要执勤的指战员们都忙着洗衣服。
不洗衣服不行了。很多人感觉再不洗洗。那些棉布军装都已经发霉了!
估计德国人这会的情况也一样,忙着搞个人卫生。
这会在那些残破建筑物背对德军一面还挂着万国旗,“湿地猎兵”们想办法洗澡后已经换上干爽的衣服,阵地上到处弥漫着过节的气息。
今天是伟大的国际劳动节。
紧挨着火车站火车大厅西部,新设立的伤2毫米反坦克炮兵阵地上。连长舒克林中尉刚刚从团部返回,‘弄’来了一卡车炮弹。
“瓦列金,找人到后边去搬炮弹。”网回阵地,中尉就对着部下喊。
这是个新组成的连队,自从前些天遭遇虎式坦克那一战后,舒克林的炮兵连大炮倒还剩下两‘门’,但还能动弹的人算上他自己也就5个,还不足半个班。
这几天团部给他们补充了两‘门’反坦克炮,和那些新来的炮手们一样。都是从打残了的连队里搜罗来的“散兵游勇”东拼西凑了个反坦克连。至于在攻占维尔纽斯城区那会分出去的那半个连,这会是连人带炮没了影子,连团部也不知道他们的去向,大概不是被其他部队给征调收容了就是牺牲。
这种情况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在明斯克那会情况还要复杂。找不到也办法,舒克林他们只希望那些战友能活着就好。
一段时间来这工事是搞得越来越好,炮兵们都有了靠着废墟搭起来的坚固掩体,至少不用再靠烂蓬布遮雨。回到连指挥部,舒克林看到自己的炮长格拉诺夫正对着炮队镜看。
这里不仅仅是连指挥部,还是观察哨,更是半个连的人睡觉的地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