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820节

一世富贵-第820节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句“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鼓动知州举兵造反。直吓得知州张逸浑身发抖,魂飞天外,急急忙忙把这举子抓起来送往京师。这个时候,有张、吴二人的教训在那里,赵祯为安抚读书人之心,批了一句“老秀才佯狂求官而已,不必穷治,可以边远小郡幕职官与他”。这人便到邕谅路横州做了个司户参军。

    在后人看来,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举动,还能够得官,实在不可思议。其实想通了边远小郡的幕职官是个什么概念,便就明白了赵祯这样做其实很有意思。边远小郡,如果没有了政治前途,幕职官就是个做死做活、勉强养家糊口的工作,还时不时要背黑锅。这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能力不好说,最少是读书识字的,这工作足够胜任了。

    邕州州格是节度州,在广南西路地位仅次于桂州,徐平一出仕便做那里的通判。全州他的同僚只有曹克明一人,其他幕职令录俱是下属,就可以想见旁边横州这种小州的幕职官是个什么地位了。审官院把这阙额揭榜出来,十年八年都有可能没人指射,硬要把人派过去,大多数人是宁可把官身不要了回家种地,都不去做这种地方的小官。

    非常时期不好治这人的罪,让他做这样一个小官,赵祯这样做其实挺幽默的。这件事确实是说明了此时的政治氛围比较宽松,但也不是要造反朝廷不罚还赏你个官做。

    这个举子说的把断剑门,就是指剑州境内的剑门关,是西川锁匙。这件事被当地人传为笑谈,每每走到剑门关这里,便指着互相说道“断了此处,西川便就是一乾坤”。

    剑门关是出川门户,每日里来来往往的行人众多,关前热闹非常,形成一市集。

    年节刚过,这一日天气晴好,来往商贾聚于关前,熙熙攘攘等着通关。突然几骑快马从北来,每个骑士身后揭一根幡,上面一个大大的“捷”字,甚是招摇。

    这几个人来得甚是突兀,惹得关前众人纷纷侧目。等到几人离去,才有人忍不住问关前的小校:“节级,这几个人插一杆旗,在路上招摇过市,是个什么作派?”

    小校撇了撇嘴道:“你们没有见识,这可不是什么插旗。有一个名目,叫露布报捷。”

    众人一头雾水:“报捷?什么是报捷?报的什么捷?”

    小校不由仰起了头,胸膛也挺了起来:“年前天都山下一场大战,党项番贼首领只身逃窜,一战灭了数十万番贼!此番战罢,番贼气数已尽,现在正忙着向本朝求和呢。这些番贼叛服不常,一百个信不过,圣天子却是不理他们,正忙着驱大军清剿了这些撮鸟!这些人来报的,就是天都山大捷!教你们知晓,他们背上插的,就是露布!”

    露布报捷这些百姓没有见过,不过露布传檄大多有些印象。日常听的说三分里,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便就有露布传檄这回事,说话人说得活灵活现的。以前不知道露布是个什么布,今天见了,才知道是插在身上的那么一块布。

    旁边还是有人不解,问那小校:“本朝立国,也不知道打了多少胜仗,以前怎么没有见过这么一回事?番贼终究是成不了什么气候,怎么这回就要露布来报捷?”

    小校道:“你这人好不晓事!此次天都山一战,立下大功的是陇右都护辖下诸军,那几军里全是我川蜀子弟!他们在阵前杀敌立功,加官晋爵,自然要报家乡人知晓!”

    众人一起点头称是,俱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两年多来陆续招兵,陇右五军里来自川蜀的人已过十万,关前的人群里便有许多人有亲戚近邻在陇右军中。只不过都说当兵吃粮,这打了胜仗还专门来报家乡人,倒还是第一回见到。

    总有人不解风情,小校的话音刚落,便有人小声嘀咕:“这报捷有什么用处?又当不了饭吃,又当不了衣穿。妈妈身上掉下一块肉,父母多少年辛辛苦苦拉扯得大了,不知哪里一个招兵使来,把去当兵。自此音讯全无,便如无了这个儿子一般。现在扯个旗,让几个骑马的在各州里走一遭,便当报过捷了,于家里的爹爹妈妈、浑家儿子有何相关?”

    这话说得刺耳,旁边就有人拉扯,小声道:“哥哥慎言!小心官府抓了你去,一顿板子!”

    那个小校却指着那人,不屑地道:“偏你小肚鸡肠,只会算计家里几两油盐!岂不闻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朝廷败了,我们一样要跟着受苦!再说与你知晓,这些露布报捷的自然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不过他们走过的州军,凡是有子弟参军的人家,都可以到各州银行里去支赏钱了!你以为前线打了胜阵,朝廷没有赏赐吗?以前这钱送不到家里,现在可是不同了,全都按着名字,由银行转到家里来!”

    小校的这一番话说完,立即在关前引起一阵骚乱,许多人纷纷挤向前,问发下来的赏钱是怎么一回事。十万人说多不多,说少也真是不少,一州民户才有多少?人口最多的益州也不过是十万户而已,其他州军人口就更少了。这十万人平摊下来,几乎每一户牵着连着就有熟人参军。说到一个钱字,都热心起来,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亲朋,都要问个清楚。

    人声纷杂,小校提高声音道:“你们也不用东问西问,等到露布报捷的人过去,州里就会行下文去,自有里正书手知会可以领钱的人家。各州怎样发钱,自有州里官长去定!”

    里面有家人参军的人,听了便就觉得心热,当时也不出关了,转身回家,托人打听一番到底赏钱怎么回事。川蜀是富裕地方,对钱的热情非其他地方可比。

    本来西川就通用交子,交子是分界的,钱监纸币发行后,交子到界便不再发新,直接用纸币兑换。经济上相对独立的川峡四路,纸币代替以前的钱的速度反而最快,新钱的通用程度与东西两京不相上下。这里市面上通用的钱,两大来源,一是兑换旧交子从银行发出去的,再一个就是来自陇右都护府筹集粮草物资,很大一部分是花钱买的。

    这里的百姓已经习惯与军事有关的货币来源,陇右军汇兑回来的赏赐,不用问,肯定全部都是钱。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对于底层百姓来说,特别是乡村,货币是非常稀缺的。物价再低,农村地区也缺少换取货币的手段,这是城乡的巨大差别。

    陇右招兵要良家子,不要城中闲汉,大多是数来自农村。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官方直接发下来的货币愈加宝贵,跟城中人说起钱来完全不是一回事。

    露布报捷,赏赐汇回家乡,徐平用尽一切办法,正在把军队与社会的联系重新接起来。

第251章 多争堂除

    一场大战,哪怕是赢了,善后工作也是千头万绪。宣威军和擒戎军调往契丹方向,剩下的各军要补入兵员,进行整训,与党项的大战不能立刻打起来。趁着这个时候,徐平一边进行战事善后,一边对剩余的三军进行全面整编,等着朝廷与契丹和党项的谈判,同时着手对原来的蕃落地方郡县其地,划分州县。

    拿下了天都山,前方都是大漠和草原,一片坦途,不用再受天气因素的制约。等到一切有了结果,春天也就过去了,夏天打起来对徐平更加有利。

    作为游牧民族,夏天是他们最重要的生产季节,整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动员能力都受到极大影响。而徐平手下是常备军,只要不影响战事,不用理会季节。此消彼长间,徐平手中的大军与党项军力会拉开更大的差距,战事会更加顺利。

    而且这种季节上的优势不只是对党项来说,对契丹也是一样的道理。在秋后,契丹可以轻易地在短时间内拉起数十万大军,挥师南下,但在夏天,拉出十万大军来就不容易了。

    这是国力上的差距,以前大宋消极防御,没有能力利用这种优势,现在不同了。

    要把占住的土地郡县其地,除了具体施政上的难处,还面临着怎么吸引官员来。

    宋朝官府做事很有意思,让徐平觉得既熟悉又亲切,有时候又有些哭笑不得。官方做事最常用的办法,是指射或者投状,用徐平前世的话来说,就是招投标。

    比如官方所有的场务和酒楼、邸店,交给百姓经营,就会立一个祖额。投状成功的人让你经营几年,每年交给官府不少于这个祖额的钱,剩下的利润就是经营者赚到的钱。历史上熙宁变法之后,还发展出了“实封投状”,也就是暗标。投状时官方不立祖额,参与的民户各自报一个价格,价高者得。因为这样容易产生恶性竞争,让中标的人赔钱甚至有的破产,引起了夺民之利的批评。不过有利于官员政绩,“实封投状”一直不绝。

    西北以前为了解决驻军粮草问题,建了不少营田务。这些营田务与王拱辰管下的营田务不同,不是官方经营,同样是交给民户去耕种的,官方跟地主一样收租。百姓怎么去获得这些土地的耕种权呢?同样是招投标的方式,称为指射。

    如果说在经济方面用这样一种办法,让徐平觉得熟悉和亲切的话,当把指射延伸到官场上来,有时候就让徐平觉得哭笑不得了。

    宋朝官员的管理选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级。职在待制以上的侍从、官在卿监以上的两省官以及台谏词臣,其升降悉出圣旨,宰执不得自专。之下的官员,又分为由政事堂除授的堂除,和由审官院和流内铨负责的常调官。

    堂除又分为堂选和堂占。概括来讲,就是朝廷认为某些职位特别重要,不能够让审官院和流内铨照本宣科依照旧有成例来任命官员,把权收到政事堂由宰执商量之后除授。这些堂除的职位有具体名录,随着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职位有限,而待阙的官员多,政事堂和审官院对堂除职位的争夺一直不断。比如知州,政事堂和审官院便就多次进行划分,哪些州是堂除,哪些州是常调。

    堂除和常调的分野,并不是按照官职的级别和资序来。堂除的标准,概括成四个字就是清、紧、繁、剧,清贵的,繁重的,需要能力的,和要吃苦的。堂除的职位低到可以是县令、幕职官,常调官中最低的选人这一级别。用徐平前世的制度比较,大略就相当中央管的干部、部管干部、省管干部、市管干部这一区分。

    列入堂除的这些职位,就是堂占,意思是已经由政事堂占住了,审官院和流内铨不得插手。而还有一些不在堂占内的常调官,或者是因为朝廷特别看重某个人,或者是临时这个职位显得特别重要,也由政事堂来除授,就称为堂选。

    审官院和流内铨则是按照官阶来区分的,京朝官归审官院,选人归流内铨。

    这三个层次,便分出了官员不同的政治待遇。尊圣旨皇帝亲除的自然是最高一级,虽然大多数时候也是出自宰执建议,但最少皇帝是知道这个人的。堂除则表示自己的名字通到了宰执一层,具体来说,就是进士高第和与此等同的制科中等,以及表现出了卓越能力或者立下了特殊功勋的一类官员。其中的状元和制科三等,一般经过极短时间,或者一登科便就进入了第一层,是一种特殊情况。其下的官员,便就是常调官,哪怕你做到死,在朝廷的高层那里也没有一点印象,根本不知道有你这个人。

    西北郡县其地,要吸引有能力的官员来,徐平便就在尽量争取更多的堂除职位。他也建议了为这些边远地方加一份职务补贴,但经济待遇,对这个时代的官员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低,堂除、常调这个分野对中下层官员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常调官,因为是照本宣科,按照年资循例而进,直授还是待阙,审官院和流内铨的公吏有太多的操作空间。鉴于弊端不断,这个年代与管中下层武官的三班院一起,都采用了指射的方式。每有阙额,便揭榜出来,贴于衙门门口,由待阙的官员指射。即待阙的官员看中了哪个职位,同时符合榜上的任职资格,便准备好自己的官告和出身文字,自己去审官院、流内铨和三班院,说我要做这个官。三个衙门收了官员资料,进行比较,从符合任职资格又愿意去担任这个职位的待阙官员中选最合适的那一个。

    以西北新设郡县的艰苦条件,如果州县官作为常调官让官员指射,结果可想而知。一个不好,就面临以前岭南官职的尴尬,有的职位在衙门口贴了数年,甚至夸张的到二三十年,就是没有人去做这个官。进行指射的职位,又不能硬派官员去,只好由当地的路级官员从当地征辟,以权摄官的名义任职。落到这种待遇,徐平的很多政策就推行不下去了。

    指射并不能完全防止公吏舞弊,一种惯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