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756节

一世富贵-第756节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一个地方总要有自己的品格,一味的黄沙大漠总是会让中原来的人觉得怪怪的,生起一种异国他乡的感觉。

    这日得闲,徐平叫了李璋,让谭虎带了酒肉,一起到山上观景。到了游亭,两人对面坐下,谭虎上了菜来,斟了酒,便与卫士分散到四周。

    徐平对谭虎道:“此处是西北,自然少不了牛羊。你在边上支一口锅,煮些肉来,我们吃两块,你与众卫士也用些酒肉。”

    谭虎应诺,带着卫士们支起锅,周围捡些枯柴。肉是他们带着的,做路上口粮。

    徐平转过身,举起杯来道:“兄弟,在西北一年,诸多劳累,且饮一杯酒。”

    两人私下里是一起长大的玩伴,一向兄弟相称,不过在军中时间久了,李璋已经越来越不习惯。随着徐平地位的升高,官位的升迁,李璋越来越拘谨。

    饮过了酒,李璋道:“经略,这几天得报,自卓罗城逃回灵州后,昊贼便就让人在天都山营建南院,仿契丹之制作为他的行宫。等到秋天,战事十之**是在天都山。”

    徐平笑道:“今天我们兄弟饮酒,不谈公事。一年到头劳累,总要有些清闲日子。”

    李璋点头答应,突然之间,一不说公事了,他竟然不知道自己该谈些什么。

    又饮一杯酒,徐平问李璋:“到秦州一年,你想家不想?”

    李璋不好意思地道:“哥哥说起来,才突然觉得,是有些想了。”

    “想家了,那这几个月就准备一番,等到秋后回京城去吧。”

    听了徐平的话,李璋一愣:“哥哥怎么突然让我回京?莫不是最近我做事不力?”

    徐平摇了摇头:“当然不是,以你的身份,到西北来主管机宜,日夜操劳,公事上从不懈怠,难能可贵。我也不想让你回去,我们兄弟联手,在西北做出一番大功业来,多少是好?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有你回京,我怕在西北功大祸大。本来,我是想让监军王凯回京的,但想来想去,还不是放心。你是自家兄弟,你回去,我才能在这里坐得住。”

    李璋吃一惊,忙道:“哥哥你说得仔细些,前些日子刚刚大胜,现在正是你风头正健的时候,怎么会想得到祸事?如果真有祸事,我们一起想办法!”

    “喝酒,喝酒。”徐平举杯,与李璋又喝了一杯酒,笑着摇头。“这个时候我当然没有祸事,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昊贼反叛以来,本朝虽然屡有小胜,但总得来说,还是丧师失地的时候多。惟一的两次大胜,都是我带秦州军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现在我们刚刚大胜,自然内外叫好,但过些时日,就免不了有人要流言中伤了。这是人之常情,避免不了。我们在秦州改军制,编部伍,不知道坏了多少人的饭碗。挟两次大胜之势,朝廷必然有意把秦州军制推行其他地方,那得罪的人可就多了。”

    李璋默默点了点头,他自然也已经看出了事情的端倪,只是知道徐平心里有数,没有说出来罢了。枢密院有意把秦州的军制推行到其他几路,遭到了三衙和各地禁军将领的激烈反对。秦州改军制能够顺利,是因为这里禁军的力量薄弱,最大的两支桑怿和高大全又是徐平的旧部,没有什么阻力,但其他地方怎么可以?

    秦州军制的核心,是加强对军队制度性的掌控,同时大大削弱了统兵官的权力。这事情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推行下去,不知道动了多少将领的利益。此时的文化就是武官可以爱财,可敛财的权力被剥夺了钱从哪里来?没有钱了,为什么要当兵卖命?

    要加强制度性的掌控,必然导致军中大量事务制度化,则以前几个公吏就可以管理军中事务,统兵官可以大字不识自然就不行了。大量读书人进入军中,军中原有的官兵要学会读书认字就不可避免,文武的界限会渐渐模糊。自太宗当政,崇尚文治,文官渐渐把武官排除出了国政大事之外,文武界限模糊,必然会改变这种趋势。文官中的一部分会迎合这种政策,除了国事,把军事大权也从武将手中夺过来。但绝大部会激烈反对,不让武将干政是这个时候的基本政策,从武手中夺来军权,同时政权也让一部分出去。

    秦州军制推行下去,必然是会同时得罪文官武将。徐平连战连胜还好,别人拿他没有办法,但凡有一点挫折,就不知道会惹出什么大祸。哪怕不惹出祸事,有这些牵制,对于徐平的战略决策也会有重大影响。恶性循环,最终只怕没有什么好结局。

    当然最重要的,是秦州军制颠覆了现在的军事文化,得罪的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群人,而是统治阶层中的很大一部分。就如科举打开了底层寒士的仕进之路,秦州的军制改革也将打开底层的军功升迁之路,禁军的世兵世将会受到巨大冲击。

    这是一场对军事文化的彻底变革,又岂能轻松?初立国时,宋太祖也说过欲让天下武人尽读书,结果也只是说了说而已,连半个浪花也没有翻起来。

    沉吟良久,李璋问徐平:“哥哥欲让我如何做?我虽然管了机宜司一年多,但朝中事务不通,让我回朝去,只怕难当重任。”

    “不需要通朝中事务,你再通能够比得过朝中那些混迹官场数十年的老臣?你只要把军中事务熟悉了,把这些事务摆在众人面前看即可,该如何做,要相信朝中诸公。接下来的几个月,凡是参赞军事司议事,你都要参与,不需要出什么主意,做什么决定,只要把怎么做事学下来。秋后到枢密院去,把我们帅帐如何议事的,搬到那里!”

    这件事徐平本来是想让王凯去做的,他是开国大将王全斌曾孙,不过因为王全斌平蜀后贪暴嗜杀,激起民变,因此被贬,他们家没有成为曹家那样的世代勋戚。王凯是在寇准知永兴军时,因为蹂躏民田,被捕到官,寇准念他功臣之后,补官出仕的。王凯治军纪律严明,本人不贪财,善待士卒,是徐平在秦州的好帮手。但他在朝中的势力太弱,没有别人扶持,很难帮上远在西北的徐平。想来想去,徐平还是决定让李璋回朝,把秦州作战的决策机制和过程摆到朝堂上去。怕人暗地中伤,徐平没有天大的本事阻止这些,只能把事情摆到明面上,明来明去自己输了那是无可奈何,谁也怨不得。

    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大量的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并且成为朝政中坚。只要徐平做的真正是对的,并不需要担心没有人支持,一如他在三司做的那样。

    吕夷简已经垂垂老矣,哪怕广布党羽,也已经不能在朝廷上翻起浪花来,更不要说实际上他现在跟徐平相互扶持,相互利用,巩因自己的地位。真正对徐平造成威胁的,还是三衙中的那些世代将门,而李璋赵祯表弟的身份,正好是那些人的克星。

    李璋默默地点了点头,秦州一年的打磨,他不再是那个被赵祯一直拢在身边的小军官了。朝中的事他或许不熟,但说起军事,回到京城他可以算是个明白人了。

    徐平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站起身来,到亭边看着周围的群山。一个人要改变一个时代谈何容易?要想真地做出一番事业来,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终究还是要改变时代的潮流,引领一群人跟着自己一起前行。

    这是一个人心思变的时代,各种人才层出不穷,只要你真地做对了,不需要担心找不到同路人。不需说徐平,后来的王安石都能掀起滔天巨浪。现在的徐平已经立下了足够的战功,证明了自己,不需要再乞求别人明白自己。他现在只要把秦州做的事情展示给天下的人看,这些仗是怎么打赢的,战功是怎么得来的,自然就有别人跟在自己身后。

    入了官场,谁不想升官?谁不想建功立业?徐平给别人指出了一条明路,就有人打破头向这条路上来挤,纵然有阻碍,纵然有波折,这浩浩汤汤之势却不可阻挡。

    或许,这一场徐平本来不想打的卓罗城之战,意义远超了他自己的想象。

第130章 饮鸩止渴

    卓罗城之战的影响很快就显现出来,三月中旬,北亭可汗带军重夺沙州,党项无力镇压,只能任这河西最远的一州脱出自己的掌控。沙州就是古敦煌,汉唐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这里从党项势力下脱离出来,就有商人努力想走通经青唐到秦州的南线。

    紧接着因为邈川和宗哥不能跟党项直接联系,厮从历精城重返青唐城,挑起了跟宗哥的冲突。厮的势力主要是河西吐蕃南下和青海周边蕃部,与徐平在兰州一带接收的蕃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邈川和宗哥陷入了四面围攻之中。

    虽然徐平无意西向,党项的河西诸地还是风雨飘摇,同样在三月中旬,不得不重建卓罗和南监军司。不过元昊被徐平一战打怕了,新建的卓罗城北迁一百多里,接近凉州。

    卓罗城一战在兰州周围打出了很大的一片势力空白,各蕃部蠢蠢欲动,争斗不休。不过宋和党项的斗争焦点已经离开那里,转到了会州东边的天都山一带。

    宋朝和党项的分界,东边是横山,中间是瀚海,以葫芦川为界,西边的就是天都山和马衔山一线。经过三都川和卓罗城两战,徐平已经牢牢控制住了马衔山地利,从而也就控制住了兰州和狄道两处要地。而要威胁党项腹地,下一步必然要争夺天都山。

    此时党项的势力范围,从东向西大致分成三部分。东边是无定河流域,以银州和夏州为中心,这是党项初起时的核心地域,自晚唐起党项盘距三百年,元昊统治党项的根本所在。不过那里土地贫瘠,产出不多,特别是农业并不发达。中间是以兴州和灵州为中心的灌溉平原,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河套地区,赵继迁把兴州升为兴庆府,为王廷所在。从经济地位上来讲,这里才是党项的立国之本,他们的军队所需要的粮食要由这里提供。西边则是汉时的河西四郡,占据了自古来的东西商道,断绝了大宋跟西域各族的联系。

    徐平从京城来秦州的时候,本来的方略是向西经略河湟地区,进而断绝河西通党项的道路,断元昊一臂。但在占据马衔山之后,方略便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战略重点放到了天都山一线。自晚唐这一带陷入蕃胡,后来的中原王朝对这一地区的了解有限,徐平也不例外,在京城想这里的经略,目标自然就是河西。实际上只要占据了马衔山,就会发现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向东占据天都山地利,打开葫芦川通道,直接威胁党项最核心的兴、灵二州。历史上王韶经略河湟,也同样经过了这样的反复,不过他向西走得更远而已。

    这种大方略的转变,本来足以在朝中引起争吵,但随着卓罗城的大胜,也变得波澜不惊,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挑战徐平的选择。而一直在朝中没有什么动静的秦州军改,突然就成了热门话题,以少壮派的官员为主,连绵不断地有人上书议论,一如当年徐平的经济改革成功了时的景象。两次大胜,随着徐平来西北的官员升迁迅速,就连柳三变这个只是在军中写词作曲的都飞速升到了国子博士,一年升的官比他混十年官场都多,在中下层打滚的官员不可能没有想法。同样的军改用到其他地方,同样的军功,要有多少人升官?

    徐平初来秦州,想找文官补进军中充实指挥系统,千难万难,很少有人响应,不得不大量使用落第进士。到了现在,很多多年不得升迁的进士都主动愿意补进秦州军中。只要有了军功,真到需要的时候改回文资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改了武职,没有任何表现还惹出祸来的。这样一条升官的光明大道,诱惑还是非常大的。

    远在西北的徐平置身于这场风波之外,新思潮的形成,必然经过激烈的斗争,自己只要在前面指出路来就好了,没必要深深陷进去。

    卓罗城一败,元昊把在三川口之战赢动的红利基本败光了,即将到来的对天都山一线的争夺必然更加激烈,在前线对峙的双方将领对此都是心知肚明。打仗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元昊的脑筋终于动到了印纸币上,现实副着他不得不这样做。本来张元是他放在那里备用的闲子,现在却成了他继续战事的关键了。

    三月下旬,张元高升一步,被任命为党项的同三司使,真正有了实权,主管纸币的印制和财源的开拓,为即将到来的战事筹措军饷。

    这一天徐平正在新建好的官衙院子里闲坐,秦州通判范祥急急打了过来,行礼道:“经略,兴庆府那里来的消息,番贼学着本朝开银行和公司了!”

    徐平听了笑道:“那你有没有准备好,我们也从中赚些钱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