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533节

一世富贵-第533节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工业的力量,规模化生产,与以前的作坊式生产方式有根本不同。不但是人力成本降到了极低的程度,对从业者的技术要求也无限降低。只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从事的工作,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跟着师傅学几年。如果再加上零部件的标准化,就连使用成本也降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徐平建的这些新场务,单单从雇佣人力的规模上,还无法与以前大规模的官营场务相比。如京城的绣院,和雇的工人加上厢军有数万人,是新场务无法比的。但如果从生产能力和创造的价值上来说,则远远超过了旧的场务。

    绣院、军器监这些使用人力众多的地方,往往都不讲究效率,而是对出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生产的少不要紧,关键是产品一定要好。他们也不针对市场,使用者不是皇宫王族就是军队,最不讲究成本的客户群。

    生产力的进步不是去看靠着能工巧匠或者奇巧心思做出了什么不可思议巧夺天工的珍稀物品,而是要进步的生产力生产出来的物品或者服务改变普通人的生活。徐平去制几辆三轮车,用于基建良好秩序井然的皇城里,虽然对推动生产力的进步有意义,但这种进步还远远没有达到影响社会改变人们生活的地步。

    京城里的新场务,在过去一年制造的更多是奢侈品,用来赚钱的,达官贵人和官员们眼中也只是新奇玩物。只有那些新式的农具是真正能够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在实际掌权的官员眼中,重要性远远大于镜子之类的东西,只是还没有推广开来。

    西京洛阳所建的新场务,将完全不同于京城开封,就是要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以低廉的价格推向市场,改变这个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方式,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从车间尽头一路向前走,杨告和种世衡看着一块一块的木料,一步一步变成零件,后中间再组成车架、车辕等部件,到了最后组成一辆完整的车辆,直接拉到门外的大道上。

    这是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效率高大了让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地步。甚至有好几次,走到半路又折回去看,看看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出来的。

    到了进来的门口处,杨告长出了口气:“都漕,这些马车驴车卖出去要多便宜?”

    徐平笑了笑:“依照我的想法,家里有数十亩地,能够自耕自食之家,都应该有一辆才是。一牛一驴,能耕能收,闲时还能够用驴车运点土产到外地贩卖,才是乡间小康之家。”

    归根结底,这些车的意义,还是要让农民的生产生活范围大起来,不要跟以前一样大多数人一生一世都在十里八乡转悠,二十里外赶个草市就觉得见了外面的世面。他们的眼界开阔了,也有工具有动力把本地的土产运出来,形成农副产品的市场,让商品经济的浪潮卷到农村去。只有把最广大的农村包括,社会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单单靠粮食,可以让农民吃饱饭,但却没有办法让他们的手里有钱。丰收了,粮价下跌,荒年粮价上涨手里却无粮可卖,粮食永远是填饱肚子的,在广阔的中国内地市场,无法而且官方也不敢让粮食成为真正的商品。农民手里的钱,只有从棉麻桑这些经济作物以及各种副业中换来。在乡村,徐平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推到副业的发展。(未完待续。。)

第65章 因地制宜

    看过生产马车驴车的地方,又到旁边看了独轮车的生产,模式跟马车相差不大。作为畜力车辆的补充,独轮车也是必不可少的。马车驴车运输的距离长一点,独轮车则用来作短距离的运输。这种简单车辆既不需要畜力,而且方便灵活,与马车驴车各有分工。

    这一片场区主要是制作木材产品的,除了车辆,旁边还有生产犁、耧、耙等等各种农用工具,甚至还有街头小贩专门用的移动式摊位都有制作。按徐平前世的话说,这里生产的是各种生产工具,是为社会提供生产资料的,是重工业。重工业是基础,自然应该得到扶持,优先发展。这里虽然用人不多,但占的地方好,地盘也大。

    工业是指采集原材料,并把它们加工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最重要的标志是形成了社会分工,从农业和商业中真正独立了出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工业自然也就有不同的产品,不能因为这时候只能做木头产品,就不当是工业了。

    正如蒸汽时代的工业区最好建在有煤炭和钢铁的地方,形成煤钢联合体,这个年代当然要选有水力而且采伐木材方便的地方。洛河这里上游就是中原难得的大片山区,有丰富的原始森林,可以沿着伊河和洛河顺流而下,材料来源方便而且成本低廉。筑坝之后,又有伊洛河丰富的水力可以利用,便就相当于蒸汽时代建煤钢产业的好位置。

    至于以后生产力发展了,出现了蒸汽机,会出现更合适的工业中心,那就不是徐平要考虑的问题了。在他前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以前的重工业区也衰落下去,被新兴的工业中心所代替,那并不表示以前建工业中心就错了。

    各处看完,到这场务监官的官厅里坐下,徐平对杨告和种世衡道:“看过一遍,你们心里如何想?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尽管提出来。”

    杨告想了想,答道:“都漕,不知道这里的场务一年可以制多少马车驴车出来?对了还有一点,只说驴车马车,这车牛能不能用?现在民间到底还是用牛的多。”

    “当然也可以做牛车用,只要把所用的套具换一下就可以。马驴骡用的是短套,牛车最好用长套,短套虽然也可以用,但拉不了重物。”

    杨告和种世衡对视了一眼,都暗暗摇了摇头。说来惭愧,徐平说的长套短套是个什么样子他们还真没见过,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区分。现在只好记在心里,以后找人问就是。

    道理其实很简单,人类使用役畜主要是利用负重能力和挽力这两个方面,或者就是乘挽兼用型。中国的役畜品种,马驴骡都是乘挽兼用型,换一种说就是既可以利用牵引力也可以驮负重物,但主要是使用负重能力,长时间使用尽量避免利用牵引力。因为它们的瞬时牵引力,比如说马,与牛比相差不大,但一两炷香就会力竭,牵引能力迅速下降,强行使用会很快暴毙。而驮负能力则长时间使用也下降不多,军马可以驮着人数个时辰。所以拉车的时候,要分一部分载荷在它们的负重能力上面,不然拉不了重物。

    牛就不同了,力气主要是在牵引力上,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牵引力下降很慢,而且也不容易疲劳。古人说服牛乘马,自然是有其道理。

    与利用负重能力和挽力相适应,便就有长套和短套的区别。长套是尽量让车的载荷都在车轮上,用人驾车,来控制方向,利用役畜的牵引力。短套则要分很大一部分载荷到役畜的身上,用俗语说就是车要前沉,乘力挽力兼用。马车在拉货物的时候要用短套,才能充分地利用马力,空车就可以换成长套,让马得到休息。牛则刚好相反,拉货物的时候用长套,利用牛的牵引力,空车时可以换成短套,让驾车的人休息一下。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才会用牛来耕地,用马驴骡来骑乘或者拉货物驮货物。骑在牛背上的往往是牧童,年幼身轻,要么就是神仙。而马则一般不用来耕地,这个年代的驴了体型还不大,不堪使用,只有骡子可以勉强部分代替黄牛,但不能长时间使用。

    至于后世所提起的马耕,别说是现在中原及周边的马种,就连欧洲也没培育成功重挽马。没有重挽马,什么马耕和马拉火车都是闹笑话,牵引力重载的情况下,普通的乘用马跑不了一里路就废掉了。史上是欧洲有野生的重型马,那里的人用了数百年的时间,利用重型马培育出了重挽马,然后再与其它马种杂交,得到了偏向挽力的乘挽两用马。有了重挽马,才有了欧洲人的马耕,才有了四轮的载货马车,才有了马拉火车。用亚洲的乘用马,不管是蒙古马还是阿拉伯马,做这些都远远比不上老黄牛。哪怕牛的生活性不适宜跑长途运输,必须花大量时间吃草,但最少不会一两天就累死,还累死也跑不了几里路。

    中国建国初期开发东北时的马耕,是建立在新培育的挽马基础上的。没有那些杂交出来的挽马,哪怕家家户户养上几十匹也是白搭,中国的马干不了牛的活。

    现在这个年代,就是从欧洲引重型马进来,徐也等不及培育出堪用的重挽马。那样的时间是以百年计的,哪里能够等得起?做事情自然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

    这里制出来的马车,卖的时候同时配备套具,长套短套各一副。而卖耕犁的时候,也用时配备长短套,与马车不同的是那种套具是牛用的。牛和长套既可以用来耕地,也可以用来拉车,短套则就是驾车用,与普通的牛车套具基本相同。

    其实与车比起来,这些套具的效果更大,是徐平利用自己前世多年在农村跑来跑去的见识,进行改良的。只是套具不显眼,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而已。

    重定五等户,马、驴、骡、牛和骆驼等等役畜都不再算进户等资产里面,必然会刺激民间多养。有了更多数量的役畜,再加上新式的便宜车辆,便于社会的交通往来和商品流通,商品流通能力的增强,再反过来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徐平一切努力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商品经济在这个时代发展起来。有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便会促进生产力前进,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到那个时候,哪怕就是减税,官府收到手里的钱粮也会有巨大的增长,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未完待续。。)

第66章 新鲜

    一个汉子停住驴车,上前对门前闲坐的唐老儿道:“主人家,路上走得口渴,讨口水喝。”

    唐老儿上下打量了汉子一番,指了指旁边的桌子上道:“那里有碗,壶里都是早上烧开的热水,你尽管倒了喝。我这里临着大路,那壶那碗便是为了方便来往的客人。”

    汉子谢过,自己过去在碗里倒了一大碗水,一大口一大口喝进肚里。

    唐老儿一眼看见不远路上停了一辆崭新的马车,没上清漆,透着木料的新鲜颜色,看起来特别结实厚重。一时好奇心想,走过去围着转了一圈,看个不停。

    汉子喝过了水,回到车边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对唐老儿道:“这是我新到洛阳城里买的车子,闲时在乡里拉些货物。主人家是见过世面的,看这车子怎么样?”

    唐老儿上前摸了摸,摇了摇头:“好是说不上多好,不过胜在结实。”

    汉子扬起头道:“我们乡下人家,不就要个结实吗?我挑了一个多时辰,榆木的呢!”

    “那倒也是,结实耐用比什么都强。”唐老儿点了点头,又低头看了看。“你这车的车轮不错,包的铁皮厚实,而且看起来也细密。我这店前这些日子过了不少这种车子,就你这车的车轮最精彩,必然耐用。”

    “那是,我挑来挑去,就这一辆的轮子铁皮包得最好!我取走的时候,那个卖车的主管一再舍不得,说是给自己亲戚留着的呢!”

    这些车辆的车轮都是木制,包括轮毂和轮辐。制好之后,再在外面包铁皮。铁皮是铸铁的,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细密的上在木头车轮的外面。这铁皮的用意与给驴马蹄上用的蹄铁是差不多的意思,也是差不多的用法,磨损厉害了可以更换。

    别看这些小铁块不起眼,这车轮的成本绝大部分都花在了上面。哪怕是徐平再怎么扩大炼铁规模,钢铁依然是难得的东西,一用成本就上去了。

    看过了车,唐老儿问汉子:“你是哪里人?怎么就想来进城买车了?”

    “不瞒老丈,我世代住在彭婆镇乡下,那次到镇里见好多辆这车子,当时一眼就看上了。问赶车的人,才知道咱们西京城里出了这种车子,只要乡里有人作保,骑着匹马到洛阳城里,便就可以赶着马车回去,等到秋后才一起算钱,而且不要利钱。有这种好事,我自然就要买一辆回去。不瞒老丈说,我们那里都是大山,也不陡峭,车子勉强走得。秋后山里的东西,甚至砍些树木都能卖钱,有了车子,山里随便拣拣都能还钱啦!”

    唐老儿连连点头称是,山里面地广人稀,土产又多,只要你有办法运出来,自然到处是钱。鼓婆镇也在南下的大道上,镇子位于伊河的谷地,两边都是大小不一样的山。其实南下大道之所以呈这样的走向,先折到汝州去,本就是因为顺着山川河谷的走向。

    这汉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