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第37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是好事。我跟你说,依着官家的意思,只怕诏命还是会下来。你回去跟李世叔讲,切莫推托,本来大臣就不同意,他一推只怕这任命就成不了。我们两家是至交,李世叔去任群牧副使,于公于私都是好事情。换一个人来,用不用心不说,要学我庄子上的法子,怎么去学?这本就是我的法子,功劳凭什么让别人得了去!”(未完待续。)
第13章 受欢迎的购物券
“到底是天长了,现在日头还那么高。”
从烧朱院出来,徐平抬头看了看西天的太阳,低声说道。
李璋没有接话,他还在想着刚才徐平说的事情。自从刘太后归天这后,李用和飞速升迁,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朝廷政策一向是皇亲国戚用高官厚禄养着,但不给有实权的差遣,李用和先前护皇陵这些事情还好说,现在从皇城司再到群牧司,只怕遇到的阻力不会小了。徐平的话他也只能回家传一下,父亲心里怎么想可说不好。
两人转过大相国寺,从延安桥走到州桥,远远就看见铺子那里围了不少人。
徐平奇怪地问道:“明天端午佳节,怎么今天这么多人到铺子这里来买东西。”
“许是来买过节的物品吧。”话说出口,李璋想想不对,三司的铺子里卖的过节物品可是不多,要买也不会到这里来。
忽然想了起来,对徐平道:“是了,明天佳节,今天宫里给馆阁官员和近臣赐了节时的赏赐下来。与往年不同,今年赐的不是茶和香药之类,而是三司发的纸券。这些只怕很多都是得了券的,到铺子里来买东西。咦,哥哥应该也有啊!”
“我家里都是让随从直接领了,就是有我也不知道。”
李璋无奈地摇摇头,这就是家境不一样的差别了。徐平的俸禄和赏赐之类自己从来不关心,都是让徐昌和刘小乙去领,家里林素娘管着,徐平只要知道自己得了什么赏赐就行,这也是防止与上司同僚说话的时候好对上话题。
从八大王赵元俨家里主动到三司铺子里去兑换购物券开始,京城里的很多大户人家很快就发现了这种好处,纸券发放的数量一再增加,几天的时间就已经超过五万贯了。就连皇宫里也把手中的大量存茶和香药之类来换了购物券,今天的赏赐就干脆直接发券了。
三司以前处理这些物品都是分散在各个院仓,最大的出货渠道就是发放官员俸禄的时候折支,弄得上下不便。现在俸禄改为发实钱了,这个渠道不再起作用,主要靠在铺子里面销售。这些物品能成为硬通货,自然不愁销路,只是京城的市场有限,积存了这么多年的货物要变现需要时间,现在主要是靠新场务里的产品周转。
徐平和李璋两人好奇,转到了铺子前面,迎面正撞见从一边走来的一群馆阁官员,包括王拱辰、欧阳修和尹洙等人都在。
看见徐平,王拱辰等人忙上前行礼。
徐平问王拱辰:“你们怎么这么多人一起来?又不是饮宴喝酒,要约时间。”
王拱辰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纸券,在手里拍了拍,笑道:“今年端午赏赐,宫里发了纸券出来。这券只能买三司铺子里的货物,当然要早点买回去早用,怎么能闲放在手里。”
徐平看看其他人,都一起点头。纸券一旦到这些人手里,跟大户人家可不同,很快就会回流到三司的铺子里,相当于加快了流通速度。现在惟一的麻烦,是三司用购物券兑来的茶和香药之类占用了资金,要赶快出货。这个时候就显出在其他路的各州府有分铺的好处了,散货快速,而现在只能让公吏带着到附近几路散货收购原料。
见人群后面的欧阳修低着头没有说话,徐平想起前些日子与他赌气打的那个赌,当然现在两人地位相差太远,自己没有必要跟他计较,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其他人心知肚明,也知道欧阳修一时抹不下脸来,一起笑着拉他进了铺子。
徐平对李璋道:“走,我们也进去看看,节日进了,买点礼物带回家去。”
一个多月的时间,这间铺子的规模已经大了很多,不少以前的空地都利用起来。而且现在铺子里不只是卖新场务里产的货物,而且加了许多从其他地方收购来的物品,越来越向着百货商店靠拢了。
诸如襄州的漆器,并州的剪刀,广南西路的糖和苎布,京东路的丝绸,益州路的蜀锦等等,这些这个年代的有名产品,铺子里现在都有卖。而且还有一些小玩意,譬如针头线脑,帽子靴子,雨伞菜刀,铺子都找了固定的进货来源,货物比外面更全更好。
百货商店最重要是全,这一点上天下再没有一家能够比得上三司。
只是三司以前敛财多是用非商业的方法,榷货专卖,甚至是强买强卖,生意一亏本便就让民间买扑,无人承买便就指定人承买,反正从来不做赔本的生意。如今徐平开新场务开商铺,才算是正正经经开始做生意了,貌似效果也不错。
在铺子里转了一圈,徐平对李璋道:“今天的人果然是格外地多,平时也不觉得,到了这个时候才觉得京城里的官员果然是不少。”
李璋笑道:“哥哥,莫要忘了还有我们这些人。殿前司和閤门的兵将也都是有赏赐的,还有皇城司的亲近人员,真要说起来,人数未必比京城的官员少。”
徐平想想,点点头。皇上身边的人,随便一个也都是有点官职在身上,向臣僚赏赐财物,自然少不了他们,而且还要更多更好。
一楼是大众用的日常物品,二楼则多是奢侈品,徐平和李璋在一楼转了一转,便信步来到了二楼,看看有什么稀罕之物。现在铺子里卖的东西越来越多,连徐平也说不准里面的货物了,特别一些土产之类,很多徐平都没有听说过。
上了楼,先就看到聚在一起的那些馆阁官员,正围着书架挑书。
新场务里的纸坊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各种纸张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首先受益的就是印刷业,新印的书三司印书局和国子监已经普遍采用活字和铜版,使用油墨,以前的纸张不再适用,而必须使用三司出的印刷用纸。这样印出来的书更加精美,纸张挺括,而且成本也比以前降低不少,品种和印刷数量也急速增加。
这处铺子里便在二楼专门开辟了一处专门卖书的地方,类似于徐平前世的书店,不但的书的品种是前所未有的全,而且还可以试阅,迅速就在京城打响了名气。
以前的读书人喜欢逛大国相寺的地摊,没准就能淘到其他地方见不到的绝版书,或者罕见的石碑拓本之类。前些日子徐平派人专门去相国寺搜寻了几次,组织人力印了不少古书出来,丰富了这里的库存。如今铺子里这处专门卖书的地方,已经成了读书人最爱光顾的所在。购物券竟然能够买书,实在是他们的一大惊喜。(未完待续。)
第14章 欧阳修认输
看见徐平过来,王拱辰等人忙一起行礼问好。
徐平点头示意,也不想打扰他们,转身便要离开。眼角的余光一扫,正看见欧阳修的手里拿着一本三司编修所出的《钱法类书》,脸色有些尴尬。
看见此书,徐平的脸色一下就变了,快步走上前去,看着欧阳修手中的书道:“这书这里也有卖吗?怎么会在这里卖?谁让在这里卖的?”
欧阳修有些茫然,扭头看了看四周,低声道:“这书摆在这里,下官看见,想起待制前些日子说的要印购物券,我还胡言乱语,便想买一本回去看看。”
徐平平息下气息,对欧阳修道:“你要看,可以到条例编修所要一套。唉,这事情不是说你,这种书不应该摆在这里的。这是属于朝廷论政的范畴,还没有定论,怎么能够摆在这里任民间自由买了去看?事情将来怎么做还没有定论,就在民间闹得沸沸扬扬,徒乱人心!朝政也可以如此儿戏吗?”
说完,徐平把旁边的小厮叫过来,对他道:“去叫这里的主管来,就说我找他!”
小厮见徐平面色不善,恭声应诺,飞跑着去了。
政策还在讨论的时候,甚至现在连讨论都不算,怎么可以就向民间公开呢?虽然限制在一定级别的官员中间也不能保密,但这是一种态度,说明现在只是议论,将来并不一定要施行。必须要等到有了确切的实行步骤,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这些内容才可以有选择的向民间大众公布。不然只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而没有任何好处。
等到需要在民间找认同找支持者的时候,那就是要掀桌子硬干了。徐平现在一没有这个想法,二是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准备,一切的改革还在控制中按部就班地进行。
不一刻,一个四十多岁的主管飞快地赶过来,满脸都是紧张,到了徐平面前,只是连连拱手:“小的万死,听候副使吩咐!”
徐平指着架上的《钱法类书》问道:“这书哪里来的?哪个允许在这里卖了?”
“是上官说要在铺子里开卖书的地方,尤其是要卖三司和国子监印的书,小的便就去那两个衙门里找,这书是跟其他书一起送来的,都算过了价钱。”
徐平强忍着心中怒气道:“不关价钱的事情,而这书不适合在这里卖!好了,这事情也不能怪你,把《钱法类书》全部撤下,送回三司条例编修所去,让他们算钱给你!”
主管应诺,不过还是满脸不解之色。
徐平道:“这些书如同官员的奏章一样,如何能够流到民间来?你以后记住了,不是什么书都能在这里卖的!”
主管犹豫了一会,还是硬着头皮问道:“副使,那什么书能卖,什么书不能卖,也没有个章程啊。摆在这里的,都是国子监应允过的。”
徐平转头一看,才发现国子监和都进奏院打架的那些书也一样摆在这里,看来还真不关铺子的事,而国子监那里审查疏忽了。
如今国子监审查民间书籍,主要还是严管朝廷机密以及各种奏章,当然另一个重点就是邪教惑乱人心的,以及天文谶纬之类的**。像《钱法类书》这种,本来就是官方印出来的,他们只怕心里根本就没有这根筋。
政策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有效有序,最怕一动就天下大乱,怎么可以把这种书流到民间来。有心的商人,根据书中的讨论不定会做出什么动作来。
主管叫来了几个小厮,按照徐平的吩咐把那几套有关衙门出的书都撤了下来,先放到仓库里等候吩咐。
徐平叹了口气,看来要抽个时间跟范仲淹谈一谈,国子监该怎么查书。甚至前世的书号和版次管理的方法也可以用上,不要让书籍市场还没繁荣起来就变得一团糟。
看着铺子里的人收书,欧阳修拿着手里的《钱法类书》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放下也不是,拿在手里也不是。
徐平对他道:“这书便送给你了,若有什么不解的,可以随时去三司找我。这套类书印出来本就是给官员看的,不过现在不适合向民间传播。”
欧阳修拱手:“谢过待制。不过下官以为,这些书里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容,让百姓看了又何妨?就当让识字的人增广见闻也好。”
“事情哪里是这样简单!只是增广见闻倒也罢了,就怕有的人看了,会跟朝廷的政令比较,能跟书中对得上,便千方百计钻营,一对不上,就心生怨念。这书若是平常的读书人写出来也没事,但是由官方衙门印出来,特别是从三司出来,你觉得多少会仅仅看了来增长见闻?就是永叔你自己,最开始见到不也是一直要辨个明白吗?”
提起前事,欧阳修便有些尴尬,对徐平拱手道:“是某见识浅薄,今日见了三司的购物券畅行无阻,而且发到我们自己的手里,也一样觉得方便,才知道在钱法上待制洞见深远。以前在钱法上得罪之处,还望待制见谅。”
他倒也是干脆,错了就是错了,虽然以前的赌约并没有说定,最终还是算了,但坦然承认自己错误,并没有死不认错,胡搅蛮缠。
不过认错归放错,却说得清楚是在钱法上面的认识。他一个没有真正理过政务的年轻官员,输给管钱粮的三司副使,也没什么丢人。但在其他方面,欧阳修依然自信满满,是绝然瞧不起徐平这个只会管钱粮的三司官员的。
名臣以大道佐君王,凡事都讲条文惯例,小吏所为。
徐平不但凡事都**例,还巴巴地印书让众人讨论,这种做法是欧阳修所看不起的。自己认准了的事情,就该上书朝廷推行天下,徐平这样做,显然就心虚,对自己不自信。
读书人读圣贤书,明圣人大道,对天下之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