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432节

战斗在甲午年-第432节

小说: 战斗在甲午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章明喜还让袁翌箐一起到渔港买了棉被床板,在塔顶上搭了两张大床,吃睡都在塔顶。

    袁翌箐知道伍念华是南洋人,而且还去过易打理(意大利),抗倭军里面的南洋籍军人都是抗倭军的‘宝贝’,几乎都是连级的军官。

    袁翌箐虽然不知道伍念华是什么‘官儿’,不过想来也不会太低,而且三人手里都拿着馋人的左轮手枪,还有那个鸽子笼里面的三只鸽子。

    这一切都让袁翌箐暗自感觉到,这三人绝对有着很重要的任务。

    虽然对于他们三人不给袁翌箐说任务是什么,让他不免的有些失落。

    不过袁翌箐也暗暗决定了一定要配合好他们完成任务,当一个那些宣讲员们说的那种‘光荣而伟大的抗倭军’。

    成山角灯塔,塔顶。

    新军情报一处上尉军官伍念华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满意的说道:“这个位置很好,只要经过不可能逃过咱们的视线。”

    到下面塔楼内安顿好鸽子的章明喜问道:“刚过的是什么船,清晰么?”

    “是一艘商船,具体是招商局还是哪里的,倒是不能完全分明。”

    伍念华望见坐在礁石上面的袁翌箐,感叹的说道:“鲁东的百姓过得真苦!”

    “算不错了了,至少还能填饱肚子。”

    潘霆洲幽幽的说道:“你还没见过俺们河南大旱,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饿死绝,逃荒的路上全是死人,吃了观音土拉不出屎,就用手指一块一块的抠出来;不然就会被活活的涨死!”

    塔顶上面,三人沉默无声。

    “幸好,现在有了希望!”

    章明喜心中难以平静,就掏出了怀里的那本《呐喊》,借着灯塔的火光,低头仔细的看了起来。

    “是呀!”

    潘霆洲也是精神一振:“等打跑了日军,总指挥坐了”

    “咳咳!”

    似乎是塔上的风大,吹得伍念华猛地咳嗽起来。

    于是,潘霆洲也不再说话了。

    然而脸上却闪着一种莫名的光芒。

    (窗体顶端

    (注:蓝鸽系中国著名的高飞系信鸽。蓝鸽的体型是脸部较粗大,嘴短眼大身体浑圆,双腿粗大,两翼为白色,具有卓越的飞行能力。强壮的鸽子一天可飞行20小时,均速能达到1千米1分钟的高速,一日之内可飞千里距离。)

    东洋,马关。

    有了朝廷的暗寓,加上东洋的持续逼迫,清日两国间的‘和谈’,随即加快了步子。

    西洋历3月22号,下午4时15分,中日全权大臣在春帆楼举行第四次谈判。

    李鸿章以伤势渐愈,亲自参加。

    中方参加者还有全权大臣李经方、参赞伍廷芳、马建忠和罗丰禄。

    而日方外相陆奥宗光因为太兴奋了,饮酒过多病倒未能参加此次‘和谈’。

    东洋参加者除全权大臣伊藤博文之外,还有伊东已代治、井上胜之助、中田敬义、陆奥广吉、原陈政五人。

    和谈伊此,因为伊藤博文已经知道了大清的底线,所以难得的不是上来就开门见山的逼迫,而是友好的和李鸿章‘拉了一会儿家常’。

    伊藤博文盛赞李鸿章和李经方,说其父子二人对清日两国友好,做出了诸多让东洋铭记于心的贡献。

    而李鸿章也一再表示,清日两国一衣带水,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关系,对于此次起干戈深表‘痛心’,期望早日达成和谈,还两国于‘既往’。

    闲谈之后,就开正题,伊藤博文随即开始耍无赖的变脸,并拿出准备好的改定条款节略,对李鸿章说:“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言下之意就是假若‘不允’,就翻脸开战。

    李鸿章见伊藤博文图穷匕见的下了最后的通牒,也知道事情已经再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好答应在26号给予最后答复。

    然而伊藤博文嫌时间太久,无法接受,最后议定24号下午答复日方的最后通牒。

    清日双方的第四次和谈,随即结束。

    是日谈判后,李鸿章即起草电文,请旨定夺。

    夜十时,发电到通州,连夜转呈总理衙门,将白天谈判情况告知。

    在电报里面,李鸿章写道:“东洋乘胜贪横,悍然不顾,实非情理能喻。伊请三日回信,倘不准,定即添兵。广岛现泊运船六十余只,可载兵数万,即日启行。鸿力竭计穷,恳速请旨定夺。”

    23号上午,燕京回电:

    ‘相机因应,视其情词缓急,以为迎拒之方。’

    ‘彼既垂涎金州之矿,台湾此利尤巨。该大臣既与力争两地土地,能允固善;必不得已,或许倭以矿利,而土地人民仍归我有。’

    内容依然是模凌两可。

    23号下午,得到电报急了的李鸿章,一连几封回电燕京:

    ‘伊藤其愈逼愈紧,无可再商,应否即照伊藤前所改订条款定约,免误大局。乞速请旨,电饬遵办。’

    ‘伊谓,姑候至明日四点钟晤面定议,过期即作罢论。事关重大,若照允,则京师可保,否则,不堪设想!’

    23号深夜,紫禁城养心殿内的群臣依然是个个争得嘶哑着嗓子,脸红脖子粗,却依然拿不出一个准策。

    这时候,光绪后面的帘子一动,慈禧掀开帘子走了出来。

    满殿陡然鸦雀无声。

    “告诉李鸿章,能争多少就争多少;就这样吧,和了吧。”

    这个老女人苍老的声音,在寂静的殿内隐隐回荡,没有一个大臣敢再吱一声儿。

    24号上午,通州电报发到马关外滨町邮便电信局,谕旨李鸿章即可定约:

    “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

    当这份电报先后送到伊藤博文,李鸿章处。

    于是都消停了。

第七百九十一章 签约与战争加速

    乙未年二月二十八号下午二时半,清日双方第五次和谈,在春帆楼进行。

    有了大清皇室的明喻可以定约,下面的谈判就已经是水到渠成。

    在李鸿章的‘力争’下,东洋做出了适当的让步,清日双方遂达成了统一的认同。

    在一切条款议完之后,双方约定农历三月一号正式签约。

    而伊藤博文也同意了李鸿章的要求,直隶第一军即刻撤出直隶,鲁东日军全部离开鲁东,或者进入威海卫港。

    当日,电报传回国内,举国哗然,纷纷咒骂李鸿章卖国。

    而得到电报的两江总督张之洞,连忙发电传台湾巡抚衙门,驻台北的英法领事馆,也接到了津门紫竹林的通电。

    消息随即在台北街巷传播开来。

    ‘台北立即鸣锣罢市,绅民拥入巡抚衙门,哭声震天。’

    而在直隶的日军第一军,得到电报以后,则是到处都是一片洋溢着的欢呼声。

    士兵们开始连夜收拾行装,准备从津门北郊绕过,到北塘码头乘船回国。

    电报当夜传到大连湾,随即到处都是日军士兵兴奋得大哭大吼,纷纷高唱着《君之代》,大赞东洋帝国的伟大胜利。

    而旅顺电报局在得到大沽炮台总兵府的电报以后,旅顺军团也开始进行战前的总动员。

    三月一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合约:

    一、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

    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东洋。

    三、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东洋,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

    四、东洋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五、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船可以沿内驶入以上各口,搭客载货。

    另外签订《另约》规定:

    驻守威海卫之东洋**队,应不越一旅团之多,所有暂行驻守需费,中国自本约批准互换之日起,每一周年届满,贴交四分之一,库平银五十万两。

    在威海卫应将刘公岛及威海卫口湾沿岸,照东洋国里法五里以内地方,约合中国四十里以内,为东洋**队驻守之区。

    在东洋军队驻守之地,凡有犯关涉军务之罪,均归东洋**务官审断办理。

    当日,大清朝廷给台湾府去电:

    ‘割台系万不得已之举。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湾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则京师危在旦夕。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不能据守。’

    ‘交割台湾,限两月,余限二十日。百姓愿内渡者,听;两年内,不内渡者作为东洋人,改衣冠。’

    要求所有大清派出官吏和军队,立即离开台湾府,台湾民众两年内不内渡,则视为自动放弃大清百姓的身份。

    ‘电报到达台湾,台人骤闻之,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

    台湾民众对东洋均是极为愤怒,而对大清朝廷,则是深深的愤懑失望。

    随后,在大批官吏和军队离开台湾之时,台湾在籍官员前工部主事丘逢甲、候补道林朝栋、内阁中书教谕陈儒林,总兵刘永福。

    写下血书,表示“誓不服倭”。

    并质问朝廷:“皇太后、皇上及众廷臣,倘不乘此将割地一条删除,则是安心弃我台民。台民已矣,朝廷失人心,何以治天下?”

    丘逢甲等人愤然组建一支十营的义勇军,要发誓和日军血战到底。

    台湾巡抚唐景崧电告总理衙门称:“台民愿死守危区,为南洋屏蔽,此乃台民不服属倭,权能自主,其拒倭与大清无涉。”

    ‘其拒倭与大清无涉!’

    这一句话,就成为台湾府脱离大清,组建‘大清台湾民主国’自保,独自对抗东洋的伊此。

    随即,台北绅民拥至巡抚衙门,由丘逢甲等捧送民主总统印及国旗。

    唐景崧朝服出,望阙九叩首,北面受任,大哭而入。

    改年号为“永清”,寓永远隶于清朝之意。

    同时,唐景崧对外发电,台湾誓死不降东洋,要和东洋决战到底。

    消息传出,世界列强皆是敬佩,而被大脸打得‘啪啪’的光绪和慈禧,只得忍着脸疼不吱声。

    农历三月初一,直隶的东洋军队开始全军拔营,东进北塘。

    同时,威海卫日军朝各地派出快马,召回鲁东日军。

    日军佐世保港早已准备好了的舰群,起锚驶出军港,朝着渤海湾驶去。

    要去迎回‘光荣的’第一军。

    整个东洋上下,到处都是一片欢快的情景,载歌载舞。

    而签了约回到船上的李鸿章,心力皆瘁的下令轮船一刻都不停留的立即启航,离开这个让他受尽侮辱的地方。

    在驶出马关港时,李鸿章悲愤的说了一句话:“今生不再踏足东洋的一寸土地!”

    “呜呜”

    船鸣袅袅,在夜色中渐渐的离开东洋,留下了满岛东洋人的欢乐和狂妄大笑。

    农历三月二号,大清朝廷给旅顺诸军来电,言说水陆军队在军港只需耐心等待,朝廷将从上海,福建,广州各地调集运兵船,然后由北洋水师护送,运至莱登暂驻。

    目的其一是暂时不让旅顺军队进入直隶,其二利用这支能对抗日军一个军的精兵,在莱登监视威海卫的日军驻军。

    农历三月三号,台湾唐景崧给旅顺发电,言说旅顺有数万精兵,有北洋水师舰船,万不可轻易‘弃土’,惹来万世遗憾。

    唐景崧在电报里提议,台湾,旅顺两片大清‘弃土’,应该联合起来,一致和倭夷继续死战到底。

    看到台湾的电报,何长缨的心里忍不住的激动莫名,这就是他一直所等的东西,而台湾人民心系华夏的血性,也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当晚,在夜色之中,大清北洋水师‘福龙号’,悄悄的驶出旅顺港,南下台湾基隆港。

    在船上乘坐着鲁东提督,新军副总指徐邦道,何长缨的全权特使唐绍仪,将去和唐景崧商议联合抗倭作战的事情。

    同日,日军舰群途径鲁东成山角,望着密密麻麻的东洋舰群驶过,成山角灯塔顶上,放出了一只信鸽。

    三月四号下午,日军第一军抵达北塘码头,数万日军密布北蓟运河口,旌旗如林。

    而整个北塘的大清百姓,早已闻之东洋的残暴,纷纷逃离北塘避难。

    当夜,日军混编舰群驶入渤海湾。

    奉天。

    在三月二号,奉天日军得到东洋国内的签约电报以后,整个奉天守军一片欢腾。

    随后,抚顺守军撤回奉天城内,准备南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