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海盗 >

第86节

回到明朝当海盗-第86节

小说: 回到明朝当海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在现在的杨长帆身上,这个决策无疑更为敏感。

    逼自己出兵,就是在试自己,自己大老远奔南京“拥兵自重”。根本就是找死。

    保家卫国固然重要。但还没有生死重要。若是壮烈牺牲还有的说,问题是眼下的局面更有可能死得不明不白,张经的蒙冤至少点醒了一些人。

    最可悲的人,他的命运最终是皇上决定的,而他从被弹劾到丢掉性命,也许根本就见不到这个人一面,连开口说一个字的机会都没有。

    “戚将军,杨参议……”庞取义见二人许久不言。心下也是打鼓,“你们倒是说说啊……”

    二人对视一番,同时摇头。

    庞取义这才松了口气,原来自己与二位猛人的看法是一致的,看来自己也不软。

    杨长帆唏嘘长叹:“虽然我认为徐先生是对的……”

    戚继光沉声扼腕:“但我们不可能这样做。”

    庞取义整个人都糊涂了。

    杨长帆与戚继光之间,也各自闪出了一丝特有的钦佩。

    张经很强,也许给他五年,在光明的战场上他同样可以荡平倭寇;但戚继光更强,他强在可以在黑暗的战场上生存下去,去实现自己的光明。

    悲哀的人。因停滞的思想,因天子的固步。这一个个强人,只能在这黑暗的迷宫中苦苦挣扎,不断的死去,不断的新生,直至黑暗迷宫毁灭。

    月上枝头,杨长帆终于出了营帐。徐文长还没有走,双手背在身后望着一轮残月。

    杨长帆默默走到他身侧。

    徐文长毫无期待地问道:“商议完了?”

    “商议完了。”

    徐文长转头拍了拍杨长帆:“那走吧,明早还要继续追。”

    “我要告诉你,你的想法,我和戚将军都是认同的,你比我们都要厉害。”

    “谢谢。”徐文长露出了由衷的微笑,“一个厉害的秀才。”

    “还在固执于此么?”杨长帆不禁轻叹,“文长此前的话,我越品越对。”

    “哪一句?”

    “现在所有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夷人与我们的问题,而是我们与我们的问题。能解决我们与我们的问题,其它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徐文长泯然一笑:“这句话其实妙在挑不出错。说不上对,也解不了题,其实毫无意义。”

    “题,可以一步一步解。”

    “可不知要解多久,更不知能不能解或者解完。”

    “这题是永远解不完的,但总比放弃不解要好。”

    “放弃不解,更安全。”

    “那是因为文长看不清倭人的真面目,也没看清我****上国的处境。”杨长帆开始敞开了说,“你能想象有一天倭人舰队会全歼我们的舰队么?你能想象有一天倭人会占据我们大半江山,屠尽南京城么?你能想象有一天八路夷人洗劫顺天府么?你能想象我****上国,有一天成为夷人眼中的夷人么?”

    徐文长哑然,他完全不知道杨长帆在说什么。

    即便是天才,也只能看到眼前的世界,他不知道我们正在迷宫中对撞内斗的时候,迷宫外已是怎样的盛景。

    但徐文长不是寻常的天才,他可以认为自己是一位海盗头子,同样可以认为自己是别的什么人。

    他尽力朝着杨长帆所说的那个方向去想,努力的想。

    想了很久,他才问道:“夷人,难道没有皇帝么?夷人的皇帝难道与我们的皇帝不同么?”

    “夷人有皇帝,夷人的皇帝也没有太大的不同。”

    “那夷人凭什么?”

    “只凭一点。”杨长帆伸出一根手指,“夷人,知道自己是夷人,知道自己周围有很多与自己相似的夷人。”

    徐文长思绪转换极快,立刻又将自己化身为夷人。

    “我懂了,你的意思是,我乃****上国,一切的中心,无须开疆扩土,剩下能做的,只有内部争斗。而夷人之间,水深火热,始终是国与国之间的争斗。”

    “大抵如此。此外,依现在我们所读到的,片面的儒学,也主张礼仪,而非攘夷。”

    “可还是有问题。”徐文长不假思索问道,“书中确实有述,南洋有百国,大者大约绍兴辖区大小,小者不过舟山一屿,这样的夷人,强破天又能如何?”

    “那西洋和东洋呢?弗朗机可不是南洋的。”

    “西洋的史料,我是找不到的,你找得到?”

    “好了,不说了。”杨长帆摆了摆手,他只希望让徐文长想到一些他始终不可能去想的事情,余下的他自会理解,“另外,有一件事你几乎料到了,但还差一点。”

    “什么?”

    “你以为我们继续追。”

    “难道不是么?”

    “除了两个人,其余人继续追。”

    “哪两个人。”

    杨长帆一把提起徐文长大笑道:“随我上马!”(未完待续。)

152 沟通

    少些算计,多些沟通,如果大家真的都为了做事,就不要有那么多互相猜疑和伤害了。

    赵文华糊涂,胡宗宪却并不,搞张经曹邦辅固然有他的份儿,但他对张经旧部的态度,对能人尊重还是无可置疑的,只要这个能人对他没有威胁就可以了。

    李天宠曾经的府邸在一系列扩建重整之下,已然成为杭州第一私宅,有趣的是现在这里是属于赵文华的,胡宗宪一家老小,家丁下人几十口人实际上是寄宿在赵文华家里。这二位连住都住在一起,可见其亲昵程度,近水楼台先得月,杨长帆真要跟他斗,怎么都不是对手。

    那就不要斗了,你是大哥我是小弟,小弟来帮大哥平倭,杨长帆此行便是要说明白这件事。

    但在胡宗宪看来,领着徐渭来当说客,反而有一种挑衅的意味,谁不知道自己看中了这位,偏偏你杨长帆就是要抢!但胡宗宪基本的道理还是讲的,是自己没安排好乡试,先辜负了徐渭,才发生了后面的事,明面上,他倒也说不出来什么。

    徐文长一番立论游说过后,胡宗宪平视二人,真正看清他这个人的时候到了。

    他到底是个纯粹的政客,还是有那么一丝丝报国之心?

    千里迢迢伏兵南京这件荒唐的事情,只要有胡宗宪的支持,也就不那么荒唐了。

    如果没有胡宗宪的支持,那就继续混日子吧。

    胡宗宪心知肚明,你杨长帆既然还来找我请示。就还是认我这个巡抚。还不至于脱缰。

    他就此问道:“到底几成把握。”

    杨长帆望向徐文长。

    “最多三成。”徐文长十分自信地给出了这个很不自信的答案。

    胡宗宪对于这个结果倒没什么意见。只问道:“要分多少兵?”

    “兵一百,将一人。”

    “可是狼兵一百,杨参议一人?”

    “正是。”

    “杨参议倒是自信得很。”胡宗宪皮笑肉不笑,“看来是要在南京也唱一回上次绍兴的那一出戏啊。”

    杨长帆立刻摆出了小弟应有的姿态:“不敢不敢!一切都凭赵督军、胡巡抚的调遣!”

    “嗯……”胡宗宪倒也无意讥讽,见杨长帆的样子,反是露出了几分真诚,“杨参议乃我浙江奇才,按理说不该亲自上阵厮杀。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对我东南军器事务可着实是一次重创。”

    杨长帆心道,你真心疼我还何必让庞取义追倭?

    但脸上还是要愣头青的。

    “下官家族妻儿曾被倭寇洗劫,与倭寇之仇不共戴天!无论是做火器还是出狼兵,一切都是为了杀倭!如今贼首徐海在我家乡肆虐,岂有不动之理?!”

    他要说清楚,自己跟张经是不同的,你让我动我就动。

    胡宗宪看着杨长帆,疑虑终是去除了几分。

    但不可能完全去除,因为有个人。不该是他的,他不配。

    “杨参议既有此决心。我也不好阻拦。军情紧急,我这便引你去见赵督军陈述利害,就按照文长所说,杨参议分兵一百伏于南京。”

    “多谢胡巡抚!”

    “先不急谢。如今鬼倭神出鬼没,各地防务告急,我浙江腹地本就无太多兵力,再分兵去南京实乃冒险之举。杨参议外加一百狼兵,多一个人也不行了。”

    杨长帆顺嘴接道:“那是一定。”

    徐文长想阻止杨长帆,已然晚了。

    胡宗宪这才浅笑道:“既然如此,文长不妨先在杭州住下,等着南京的捷报。”

    “……”杨长帆大骇,你个污人到头来还是给我挖了个坑!

    徐文长算是他的私人幕僚,怎么把他也算进去了?

    杨长帆正要开口,胡宗宪已想好了说辞:“此去凶险,尽是鬼倭,总不好让文长也挥刀上阵杀敌吧?”

    杨长帆又欲张口,胡宗宪再次堵话:“杨参议大可放心,你得胜归来回杭州受赏,文长再随你回沥海便是了,你就当借给我个人可以么?”

    胡宗宪先脏后劝,搞得杨长帆也没了脾气。

    他觉得这人别的地方他都能接受,就是不择手段的程度令人发指。

    徐文长暂被安置下来,胡宗宪说到做到,这便领着杨长帆去见赵文华,他的措辞十分圆润,无理聊出三分理,荒唐里面扯出了正义,竟还真说得赵文华十分满意,最终甚至鼓励杨长帆好好干,正面战场就看你的了。

    杨长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徐文长心思再多也没有半分权力,在这豪宅门口,二人只好依依惜别。

    杨长帆见徐文长两手空空,毫无准备,不禁问道:“没个锦囊什么的给我?”

    “要什么锦囊,咱们都说过了。”

    “要是有意外呢?”

    “算不过来的。这次设伏本身就是个意外,真的伏到了是更大的意外。非要说的话

    ……”徐文长想了片刻,道出了一条十分令人失望的嘱托,“要将活命摆到第一位,这件事不值得用命去拼。”

    “哎……反正我也看明白了,就算没我的事,胡宗宪也会给我找事的。”杨长帆抿嘴道,“我猜现在他正盼着我死在路上吧。几十鬼倭这事,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对于他来说,如果我死了,他就又可以向你伸手了。”

    “你是有大运势的人,不会轻易死的。”

    “如果,我是说万一如果我死了。”杨长帆长叹一声,“望徐兄念及旧情,莫让我家人受欺负,尤其是我弟弟,此次乡试虽没能中举,但也是迟早的事情,出仕之后还望文长多照顾。”

    “说这话是不是太早了?此一回是去南京,又不是去九州。”

    杨长帆不管这些,接着煽情:“还有翘儿和悯芮,翘儿一定会守家照顾父母,悯芮的情况就复杂些了,先生若有闲暇,一定要多与她通书信,品字作画……”

    “你想的太远了……”

    “另外我的钱藏在沥海那颗老树往东……”

    “好了好了!”徐文长实在受不了了,掏出一封书信塞给杨长帆,“我本来要寄送过去,你亲自给他好了!”

    “哦?”杨长帆终于停止了嘱托后事,你这家伙果然还是藏着后招的,接过信封一瞧——“尊师唐顺之亲启”。

    徐文长就此说道:“有他在南京,保你无恙。”

    “唐顺之?什么来路?”

    “我的老师。”

    “你需要老师?”

    “不要多问。”徐文长正色道,“老师现任南京兵部主事,心性才学兵法皆远胜于我。去了南京安置好狼兵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

    “早说么!”杨长帆笑呵呵上马,“走了!保重!无论生死,这段时间胡宗宪必会对你发动攻势,你若投他,我也不会怪你。”

    “长帆你真是越来越虚伪了。”

    “哈哈哈!”

    【更新少,蓄力中……】(未完待续。)

160 气场

    苏松一带,无论百姓还是官府,对狼兵都是又爱又怕,其骁勇杀敌不错,只是他们回过头来抢东西的时候,也没比倭寇含蓄多少。

    随着张经被押解京城,总督如走马灯一样频频更换,加之大股倭寇的退却,狼兵的军纪问题彻底暴露。战争激烈的时候再不堪的士兵也会被奉为英雄,一旦战事暂停,兵痞的存在也便成为了人们的诟病所在。

    雪上加霜的是,全军最高统帅杨宜不敢有什么主见,并且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因鬼倭游击腹地,防卫空虚,故效仿张经,从外省调兵来守,可他并没有张经那样震慑全军的威信,各路外省兵再加上狼兵混在一起,还没见到倭寇自己就先干起来了。万幸的是杨宜老早将狼兵打发到浒墅关外,避免了最大的斗殴,可暴躁的四川兵与团结的山东兵最终还是开干,死伤百余,一名带头的千户还险些被砍死,全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