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风云-第1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完人就是不犯错误的人,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除非他不是人是神。朕的意思是你们要尽量少做具体事务,多站在高处看看哪里不对及时纠正。前一阵高大人亲自去南直隶了解情况,这就是站在都察院的角度而没有站在监政院的角度考虑问题了应该注意,今后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派其他人去。信王和高大人一个主管政务院一个主管都察院,都是能直接命令某人或者命令某事的人,今后要多监管少出面亲自做。”
高攀龙想了想说:“监政监政就是监督跟政务有关的人和事,臣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监管自己有点别扭,自己部门出了事急急忙忙去弥补总有监守自盗的感觉,经皇上这么一说臣有点明白了,以后一定会注意。”
刘宗周这时候问道:“那臣和徐大人是否也要少关心圣学院和博学院中的事呢?”
天启想了想说:“刘大人和徐大人还好说,因为你们两个本来就是从不同层面来辅助政务的,站在自己本来位置上出了错也不会产生坏影响。开始不是说要把监政院向下推行吗?到了下面就应该主要叫辅政院了,由此可见你们两位的人马还不够多,各省各府县还需要大量的理论总结和具体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这些人才还得你们不断培训,所以你们是任重而道远。”
刘宗周点头说:“看来皇上今天主要是来看监政院的运行情况,除了少做具体事务多站在高处监管外,皇上还有什么其它的旨意?”
天启说:“有,就是把监政院扩大,在监政职能下面加上个辅政职能。”
信王笑道:“有了圣学院和博学院辅助还不够吗?皇兄还准备让谁来辅助?”
天启说:“当然不够,圣学院和博学院只是从理论上辅助,在具体事务的实施上还需要人来辅助。当然,朕这样说并不是要加人,只是让现在的人调换一个身份。今天给你们说也有征求意见的意思,毕竟这只是个想法不见得实施起来一定有效果。”
刘宗周说:“皇上的很多想法一开始看起来都有些不可思忆,后来都证明有其价值。今天臣听你这样说心里感到很好奇,不知道皇上准备把哪些人组合到辅政院中来?又因为什么原因突发奇想的呢?”
天启说:“朕这样想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朝中有很多官员会因为很多原因暂时离职,回来后原来位置没了只得增加新职位,这样一来就会使朝廷机构越来越臃肿;第二个考虑是源于向下推行的考虑,在各省各府县成立辅政院,中央不可能只有监政院而没有辅政职能;第三个考虑跟杨涟的报告有关,杨涟他们总结了一个二级监督机制,这个机制应该很有效但暂时无法立即实施,不过朕借鉴了其中精华,用到辅政院上可以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高攀龙说:“杨大人他们搞的这个二级监督机制据说还得到了陕西总督的帮助,臣也大致了解了一些情况,不过其中涉及到诸多律法制度的修改,要实行恐怕会遇到阻力,尤其是老臣勋贵们的阻力。”
天启说:“杨涟在奏章中提到这个卢总督,说此人很有见识可以重用。朕了解了一下此人明年就到七十了,现在不动他等他到点进圣学院再慢慢让他发挥作用。”
信王说:“皇兄无论准备怎么调整臣弟都一定会配合好,实话说经常调整一下也有新鲜感。”
天启笑道:“信王想新鲜感是不是又想娶几个侧妃?”
213 新的职能(下)
见天启取笑自己,信王说:“臣弟觉得改变一下会有新鲜感,是因为每天看那些意思都差不多的呈文会让人感到枯燥。皇兄还是仔细说说准备怎么改动吧,相信高大人他们也很想知道。”
天启说:“朕很久以前有一些这类想法,不过下决心要实施还是跟高大人他们这次的事有关。”
高攀龙问:“皇上是不是觉得都察院这次没有把事情处理好?”
天启摇头说:“你们这次去陕西和南直隶了解情况,回来后报告说这两处之所以出事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公平和缺人,当然你们也知道这是表面现象。在出去之前你们就分析出了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想要一定的财权,但还有一个原因你们没有分析出来,就是他们还想要用人的权力。”
高攀龙和刘宗周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微微有些惊讶的信王,还回过头看了看一脸平静的徐光启,想了想问:“臣在陕西听到他们从上到下都说的是缺人,杨涟杨大人听到的主要是有人认为不公平,还有对利润封顶制度和年龄限制官员品级的规定有微词,当然也说过一些人不够用的话。无论如何想也没听出来他们有要用**的意思,皇上是从哪里推断出来的?”
天启说:“不用从他们的话推断,而要从某些表面现象看本质。在以前,户部收到的税收只有很少一部分,发完官员俸禄再把该修补的地方修补一下就剩不了多少,据说很多时候户部的存银还没有有的财主炕头下面埋的钱多。后来朝廷把各省的番库都收归户部管理,同时也承担了该支出的部分,各地虽没了财权但也落得个清闲。现在朝廷要开矿、修路、建工场,需要各地配合,这只做事不抓钱就引起了他们的不满,所以他们要财权是真的。”
高攀龙点了点头说:“我们一开始虽然没有分析得这么细,但也看出他们的什么不公平、缺人等借口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要钱。自从政务院行文表示要从税收中给地方留一部分后,他们所有人都上书说已经对闹情绪的官员进行了帮助教育,现在都是一条心没有人再乱说,这就证实了他们的真实意图就是要财权。皇上说他们还要用**,这话从何说起?难道他们对都察院有不满?”
天启说:“都察院以前派人去各地都属于巡查性质,后来派出的配合大铁公司的官员和经济审察的官员等两批人,都是要长期驻守且呆在基层,这就会让比他们级别高很多的知府、巡抚、总督等人感到不好管理,毕竟你不是钦差或者御史,没有见官大一级的特权。这些由中央直接派出的小官没有掌握在他们手中,肯定会让那些地方主官感到不舒服,朕敢说这次事件中那些知府、巡抚等人肯定知情,只不过他们乐意看热闹而已。”
听天启这样说,大家想了想都觉得有道理,如果说以前由朝廷派出去的巡查官员是过客,这些今后会一直驻扎在这里的官员就是常客,不听主人招呼只受朝廷遥控,这些人对当地大小官员来说就是恶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人的使用权抓在手里比从朝廷手里要两个钱更重要,毕竟朝廷也明白没钱做不了事不会干河里行船,拨给一定的费用那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是拨得多与少和长期拨款与短期拨款的问题。
信王说:“皇兄说的这些虽是推测,但也不无道理,这可能就是皇兄要对官员进行调整的原因,皇兄准备怎么调整呢?”
天启说:“政务院下面有几个部,原来的六个部除了合并到都察院的吏部和划归军务院管理的兵部外,还有户部、礼部、工部、刑部。除了中央,在地方的管理上还有各省总督、巡抚还有各府县官员,朕准备把这些部的尚书还有总督先收到辅政院,经过一番调整后向下推广。如果推广得顺利,还要逐步向各府各县推广,直到最后成立中央、省、府、县的四级辅政和行政机构。”
信王听天启要把各部尚书和各省总督都收到辅政务院,感到非常诧异,心想你把这些人都收走了我的政务院还怎么玩?难道你要废除政务院?由于想不明白,于是睁大眼睛看着天启。
天启知道信王在想什么,轻轻地拍了拍信王的肩膀说:“信王别多想,为兄的意思是这些人现在就是在辅助政务,但他们有可能在某一时候会不合格,外面也许还有比他们更合格的人。假如把有资格的人都先收到辅政院,然后把最合适的人派到各部和各省去做尚书和总督,这样更有利于政务院处理好事务。等政务院把合适的人选走后,剩下的人可以为辅政院专门做事,避免官员间私下恶性竞争。”
信王想了想说:“皇兄这样做有利于安置多余官员,这样一来就算有再多的人都可以放在辅政院里,最多发给他们一份干俸不用为了安置人而增加机构,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既然要向下面推广,这些部门的职能也要推广下去吗?”
天启说:“既然是要逐步逐级推广,当然要让推广下去的各部都能行使各种职能,而且现在看来还很有必要,因为政务院很多事情都不是光在北京能做好的,必须要全国各地尽力配合执行。比如说开始说的各地都在隐晦地索要用**和财权,那么就得把都察院和户部的某些职能交出来给他们自主权。我们开始说的广办学堂,让不识字的人能够识字,有一定学识的人增加新知识,这就得把礼部的职能向下面推广,还有开矿修路等事也离不开工部。”
天启说完这话后看了看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徐光启,然后继续说道:“徐大人的博学院里有很多有丰富知识的泰西人,他们已经同意在各地建教堂的同时办学。说实在话,朕并不想让他们到处建教堂,因为那样会削弱很多百姓对朝廷的忠诚,虽然他们保证他们的传教不会影响百姓的忠诚度,但朕也不相信他们的保证。不过,朕还是得允许他们建教堂传教,因为他们带来的很多知识都有用,如何在学习到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保持对朝廷的忠诚,也是礼部的事。”
徐光启见天启提到他,马上说道:“皇上放心,臣早就想过这问题,可以让礼部加强一些爱国教育,被泰西人教过的学生必须接受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是对那些成人有点麻烦,不是谁都像臣一样明白自己先是大明的官员皇上的臣子,然后才是一个天主教众。”
天启见徐光启出了主意的同时也表了忠心,心里非常高兴,笑眯眯地说:“徐大人的建议非常好,朕有办法解决那些教众的问题。泰西的知识朕略知一二,各种知识的系统性和唯一性很强,徐大人以后不要专注于某些具体事务上,要注意系统的建立,那样才能让我们的人更多地学习到泰西的知识。听说徐大人空闲时还在研究历法,朕不赞成你把宝贵的时间lang费在那些事上,没有精确的历法大明的百姓也能种粮食。”
徐光启点头说:“臣遵从皇上教诲!”
天启点了点头对信王和刘宗周还有高攀龙说:“关于在监政院的基础上成立辅政院,然后将辅政模式向下推行的事你们还有什么建议?如果没有了就拿出个具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时间,时间可不等人啊。据说女真人和蒙古人打了几仗又停战了,北方又得提高警惕准备战斗,南方还有叛乱没有彻底解决,你们要快点推行下去。”
刘宗周跟高攀龙和信王低声商议了一下说:“圣学院和博学院都可以培训一些人下去,我们都是辅助性质相信各省都不会有异议。政务院其它部门的职能皇上都说过,唯独刑部怎么做没有说,皇上是否有什么顾虑?”
刘宗周的意思很明确也很隐晦,要把辅政模式向下推行就必须把一些政务和监察职能移交下去,否则推行辅政模式就没有意义。但是,地方上无论是行使政务还是行使监察职能都必须根据一些法律性的条文来做,因为他们没有议政自决的权利,朝廷也不会允许各地有议政自决的权利,这时候是对千疮百孔的大明律进行修改还是重新制定新法,就成了回避不了必须面对的问题。可是,朱元璋在两百多年前就说了大明律是不允许修改的,这就成了最大的阻碍。
天启知道刘宗周的意思,他想了想说:“刑部的事务就是按律行事,首先就要保证法律的正确和其权威,大明律不合适的地方必须改,但得讲个策略。太祖是比所有人都大,谁违背他的话就会被指责,但是还有人比他老人家大,那就是普天下的百姓。刑部应该把大明律拿到天下所有百姓面前来,让他们决定哪些可改动哪些要修正,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也符合与时俱进的中庸之道。”
214 废除死刑
大家见天启决定修改大明律,而且把修改大明律说成是全天下百姓的需要,于是都纷纷点头称是。大明律一直没人敢碰,那是因为太祖朱元璋曾经说过,今后无论是谁提议修改大明律,此人就是乱臣贼子。现在放眼一望只有把修改法律的责任推在百姓身上,因为太祖再大也大不过全天下所有百姓,这样一来就可以堵住那些守旧之人的嘴。
大家正暗自佩服天启转移压力的巧思,谁知道天启突然说道:“今后不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