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第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今天,都收到了不少善款。
从一毛,到百块千块再到十万百万,不论多少,凝聚的都是对老兵的关怀,饱含的都是对军人的钦佩。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不再是独自负重前行。
程俊辉,1994年生,重庆长寿人,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扫雷3队下士。革命烈士,荣立二等功一次。
希望有人在若干年后仍能记住他的名字。
当被问到程俊辉是谁的时候,不要问:“他演过哪个电视剧?”
“记住!他是烈士,在3年零6个月的军旅生涯中,用生命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用牺牲证明了90后战士铁一般的担当的革命烈士!”
0118 烈士长已矣,埋骨他乡
0118 烈士长已矣,埋骨他乡
故事讲完了,影响也产生了。
中国有两千万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烈士。
由于战争年代的条件十分有限,许多革命先烈甚至都没有留下姓名。
目前,全国有名可考、并且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一百九十三万余人。
二十一世纪一来,每年新评定的烈士数量在三百人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
共和国几乎平均每天都会有一名军人牺牲!
没人愿意去死,军人也不例外,但他们知道自己身上担当着些什么,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当穿上那身军装,很多时候,就由不得儿女私情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烈士墓98。9万余座,烈士纪念堂馆、碑亭、塔祠、塑像、骨灰堂等纪念设施2。9万余处。
在全球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还有170多处烈士纪念设施。
王亮长叹息以掩涕兮:“这是已知的,仅仅是已知的。那是一个热带雨林国家,当我看到中国烈士陵园的时候,心一凉,很难受,随即便是愤怒。坍塌的墓碑、褪色的墓碑、泥泞的地面,缺乏管理和维护。更为讽刺的是在陵园旁有一个越南军人陵园,那个国家却派人专门看管,维护良好。”
“第一次缅甸作战牺牲六多万人,烈士遗体大多被丢弃,好点被掩埋连个碑都没有留下;第二次缅甸作战牺牲四万人,他们的墓地主要集中在史迪威公路沿线。上世纪50年代后由于某些原因,远征军墓地被全部摧毁。。。。。。”
“烈士长已矣,埋骨他乡,不能只是在清明时节被偶尔提起,善待烈士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蒙受烈士恩惠的后人的责任。希望,有人去看看他们,不只是清明节。”
本来王亮是想接着讲给演习清场的排爆兵的,但因为中俄合作2017联合反恐演训的索降和机降科目的训练开始了。
所以王亮只能暂停一下,先对直升机索降和机降两个科目的训练介绍一下。
“朋友们,索降和机降两个科目开始了,我只能中断一下,关于排雷,我们中午吃饭的时候再做介绍。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索降和机降。”
王亮提到这个话题,评论区很多军迷的兴致顿时就来了,当然,也提出了不少问题。
“老首长,我举手,我有问题要问!以前咱们没有直升机,所以发展空降伞兵,但既然咱们现在都有直升机了而且具备索降士兵的能力,那为什么还要发展空降伞兵呢?”
“对,上面的老哥算是问到点上了。我也一直想知道,伞兵降落后还要花费时间集结,并且很受天气的限制,一不留神就会掉到敌群中去,那么伞兵在现代战争中还有存在的作用吗?”
“伞兵伞兵,落地雄鹰!”
“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
“吃鸡里面不都是伞降吗?感觉没毛病,挺好的啊。”
王亮笑了笑,这个问题不涉及什么机密,问得也挺不错,可以解答一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给大家讲一下直升机投送士兵降落的方式,一共有三种,机降、索降和伞降。”
“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是机降了,顾名思义,机降是指直升机完全落地停稳之后战士才离开机舱完成降落任务,这也是最基本最符合常理的降落方式,因为安全稳定,大家乘坐民航客机最后降落的方式都是机降。”
王亮继续道:“至于索降,它是指直升机在降落到一定的高度时,悬停在空中,战士通过抓取绳索快速降落,所有战士完成降落后直升机便直接离开。伞降则是直升机在较高的高度时,战士们通过跳伞降落到底地面。”
评论区。
“涨姿势涨姿势了,我是妹子,原本对这些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现在听男神讲,怎么听怎么有趣。”
“呼,终于不用再掉眼泪了,让我喘口气。”
“同样,以前这些东西我看都不会看一眼,但今天不一样,我觉得从老首长的嘴里面讲出来,我来听,这是一种享受,很好。”
“终于可以给自己的眼睛放个假了,都快肿了。”
“老首长继续,小本本记着呢,我要学习!我要进步!”
王亮被评论区网友们的话给逗了乐,道:“直升机在执行投送战士的任务中,需要机降、索降还是伞降,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考虑之后,才进行选择的,原则只有一个,用最安全的方式进行降落。”
“刚刚有网友问空降伞兵,那我就先来谈谈关于直升机的伞降吧。大型运输机航程远、运力强,不单可以空降伞兵,还可以空投伞兵战车等重武器,甚至主战坦克这个重量级别的武器也可以空投。如此落地的部队有更强的战斗力,这是索降做不到的。所以空降啊,一般是来执行战略级别的大规模行动的。”
“相比之下,索降相形见绌,直升机航程短,运力也有限,而且也难以运送装甲车等重装备,所以只适合较小规模战术级行动或特种作战。”
王亮穿装备的同时继续介绍道:“机降呢,对于降落的条件要求较高。未来的战场,可能是崎岖的山地、茂密的林间、陡峭的山顶亦或是复杂的建筑、高低起伏的丘陵。在这些情况之下直升机是完全没有降落空间的。即便面对的是平坦开阔的沙土地、草地等地形,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会选择机降的,因为这些场地都可能存在硬度、平整度不够的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直升机一着地轮子可能就会陷进去,很危险,索降最好的选择。所以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索降,这也是喜欢军事的朋友们对空降不太感冒的原因。”
穿装备?
是的。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网友挺老兵,亲索降,看老王。
0119 地上虎贲林立 天上雄鹰翱翔
0119 地上虎贲林立天上雄鹰翱翔
评论区。
“老首长这是要干啥?咋还穿上装备了呢?莫非要跟着上直升机进行索降?”
“不会吧,一把年纪了还能玩直升机索降?”
“手套、8字型金属环,没错了,是直升机索降的必备工具,是要玩索降无疑了。”
“啊?九十五岁了还能玩索降?”
“老首长,您可千万别逞强啊!安全最重要!您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无所不能的,您是最厉害的,已经不需要去证明了!”
看到王亮穿装备的画面,评论区再次沸腾了。
此直播非彼直播。
观看那些妖艳贱货的直播,网友们自然是自己怎么爽怎么来,你直播电钻吃玉米把头发卷掉了关我们毛线事情?你直播生吃活鸡拉肚子关我们屁事?
在网友们看来,那些妖艳贱货只不过是一只猴子而已。
王亮就不同了,随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讲出来,网友们对于这为老人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在了解的同时,感情也越来越复杂。
更多的是像家人一样的关怀。
孙为民见有这么多网友担心,不由得解释道:“同志们大可不必担心,老首长每天都坚持训练,身子骨硬朗着呢。况且每个季度老人家都会回到部队进行回炉训练,莫说是索降了,高空跳伞也不在话下。”
网友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只见王亮开始了教学模式。
“在索降过程中,人的平衡点应该落在小腹部。不管用什么东西拴住身体,最佳的拎点应该在腹部最舒服最合适。”
“长绳的一头栓住固定物,另一头甩下去。揪住手头的一段,折起,穿过一个8字型金属环的上孔后反别在8字型金属环的“腰”上。注意8字环的下孔勾连上人的腹部的位置。”
王亮便说便进行操作,活脱脱的一个老司机,一旁的特战队员们也着实被惊着了。
太溜了。
直升机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着到达了指定位置,在离地面十五米的高度进行悬停。
两名特战队员先进行索降,随后便到了王亮。
王亮左手戴上手套,握绳,置于左后侧屁股边上,用来做下降用的刹车器。
“走咧!”
握紧、刹车松手、速降
十分灵活。
着陆,安全利索,丝毫不拖泥带水。
因为地面有特战队员拿着手机直播,所以网友们看得十分清晰。
“赞赞赞!十五米,听着不高,五楼差不多就是这个高度,刚刚拉开窗户看了看,好吧,我怂了。给老首长点赞。”
“666,我对老首长的配合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后排举手有问题,老爷子,我看特战队员们都是头朝上索降的,您咋还头朝下呢?感觉好危险。”
王亮解答道:“不错,一般的索降都是采用头朝上双手握住索降绳双脚钩住的姿势,但我采用的是头朝下的姿势,在落地前有一个空中翻滚动作,使头部朝上。算是一种个人习惯吧。以前在国外学习的时候,发现这样能够加快索降速度,要知道实战中,你在索降时就是敌人的活靶子,所以早一秒着陆就多一个活下来的机会。”
“原来如此,受教了!”
王亮并不是演训的主角,他只是一个见证者。
这个世界终归是属于年轻人的。
直播在继续。
特战小组乘机到达任务地域后,先期降落地面的队员立即进行外围警戒,保证小组其他成员安全……
战斗打响了。。。。。。。
一番合作下来,中俄特战队员们的默契度更高了。
“如果战场威胁比较大,是否会提高索降高度?”
“请问你们在训练中最高的索降高度是多少?”
训练完毕,俄方队员仍意犹未尽,对身旁的中方队员抛出了一系列紧贴实战的相关问题。
中方队员在解答后也就自己在平时训练中想到遇到的一些问题,询问俄方的具体做法,真正达到了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中午吃饭时间,王亮没有忘记自己之前说过的话,把关于排雷的最后一个问题解答完。
“在部队的实弹演习当中,炮弹打出去,不一定都会爆炸,这就需要我们的排雷兵去负责最后的清场。或许有人会问,演习一般都是在茫茫戈壁,人迹罕至的地方,至于让我们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去排除哑弹吗?”
“我只想说,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绝对安全,军人,什么时期都能做得出来。好,下面我还是要围绕着一个人来展开讲述,不过大家可以放心的是,这次并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在部队排爆专业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一直流传着:“要么凯旋而归,要么照片相随。”
在没有硝烟和战火的准备战争时期,排爆兵,是离死亡最近的一个职业。
排爆是被人们称为在“和平年代里走向硝烟,生死攸关时冲向危险”的高危专业,而排爆兵也是一支踏上工作岗位就面临着生死考验的兵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集团军某旅地爆连连长曾建林,就是这个队伍当中的一员。
86年,他出生于川省的一个小山村。
入伍前,他曾经打过两年工,当过服务员,干过炮工,做过装载机驾驶员。
他总感觉自己的生活里缺少点什么,那身迷彩。
后来,为了追寻父辈的成长轨迹,他毅然投身军营,成为一名战士。
大山出来的娃,肯吃苦,能吃苦。
提干,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有人说,哑弹就是“睡老虎”沉睡的时候相安无事,醒来时就嗜血伤人。
在地爆连,曾建林的工作就是天天和炸药、雷管、哑弹打交道。
有人会说。
上尉连长,是军官啊,是干部啊。
还用亲自去排雷?
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