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魏宫廷 >

第702节

大魏宫廷-第702节

小说: 大魏宫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乎在六月十七日的早朝上,东宫太子赵弘礼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一日的早朝,来了几位平日里非常难得在朝议中见到的人,雍王弘誉、襄王弘、庆王弘信、肃王弘润。

    尤其是肃王赵弘润的到来,让参加早朝的众朝臣感到非常惊奇。

    要知道,这位肃王殿下虽说拥有着参朝议事的殊荣,但平日里除非魏天子宣召,否则从来不登宣政殿,很难想象这位殿下竟然会出现在这里。

    别说其他人,就连参加早朝的魏天子在看到赵弘润后,都不由地愣了一下。

    要知道,从洪德十六年到今年为止,总共四年的光阴,赵弘润出现在早朝上的次数绝对不超过一只手。

    可今日,这个劣子居然出现在早朝上,这就意味着,今日肯定有大事要发生。

    呵。

    瞥了一眼跪在宣政殿上的雍王弘誉的位置,魏天子眼眸中闪过一丝不可捉摸的神色,随即沉声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众朝臣以及众皇子谢恩起身。

    环视了一眼周遭,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魏天子就跟没瞧见赵弘润似的,似往日般平静地问道:“今日众爱卿有何事要启奏?”

    早就说过,事实上,早朝就是个例行公事,就是朝廷各部各司向魏天子禀告一下他们最近做了什么,好让魏天子知道他们这些大臣没有偷懒,并非是尸位素餐,事实上真正的禁忌事件,比如哪里发了大水、哪里出现了干旱什么的,这种事户部与礼部早就自行处理完毕了,不可能等着在早朝上奏请魏天子之后再做什么定论,否则,灾民岂不是要饿死更多?

    而除此之外,早朝最常见的就是朝中大臣相互扯皮,说得严肃些就是弹劾,不同阵营的政敌彼此攻击对方,而作为言官的御史台,则批判整个朝廷六部,仿佛他们大骂这些官员一通,就能让朝中六部二十四的官员变得清廉、正值什么的。

    因此按照平日里的流程,应该是由各部尚书率先开口,向魏天子表示己方最近是在努力工作,为国分忧,然后就轮到作为言官的御史监、御史大夫出面,对朝中六部批判一番。

    但是今日,颇有眼力的众朝臣在看到四位皇子同时出现在早朝上时,便识相地低着头不说话,因为他们知道,今日的主角不是他们。

    果不其然,在沉寂了片刻后,新任刑部尚书唐铮便奏请魏天子,出列弹劾北一军。

    刑部尚书唐铮列举了诸多例子,言北一军在北疆战役期间,抢掠平民、屠杀无辜、谎报军功、排挤同僚、陷害友军、夺人战功等诸多罪名。

    随后,唐铮将诸多罪证呈上。

    不得不说,倒不是刑部尚书唐铮已投靠了雍王弘誉,只是因为这些事,确实是证据确凿的事。

    就拿排挤同僚、陷害友军这两点来说,当初在北疆战役期间,雍王党的崔协以及襄王党的刘益,可是被东宫党排挤地相当凄惨,什么好处都轮不到他俩,但是当北一军遇到韩军的勐烈攻击时,东宫党就联合一致逼崔协与刘益二人带兵出战。

    为此,崔协与刘益不知吃了多少场必输的败仗,也使得原本手握万余兵权的他们,麾下士卒伤亡惨重。

    其实似这种事,朝中大臣们或多或少都是知情的,哪怕不知情,随便想想也能猜到。

    毕竟当时是东宫太子赵弘礼执掌北一军主帅的职务,如此,东宫党岂会不趁机对付雍王党、襄王党?

    随后,庆王弘信亦出面,弹劾北一军侵占北三军的功勋。

    要知道,北三军的主将乃是天水魏氏的姜鄙,而天水魏氏以及南梁王赵元佐,早在前一阵便已亮明旗帜支持皇五子庆王赵弘信,因此,北一军侵占姜鄙的功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损害了庆王赵弘信的利益。

    虽说当初姜鄙不想得罪背景深厚的北一军以及北一军的主帅,东宫太子赵弘礼,但庆王赵弘信可不怕得罪后者。

    而继庆王赵弘信之后,襄王赵弘以及肃王赵弘润,皆出面弹劾北一军。

    襄王赵弘指责北一军监守自盗,嫁祸友军,而肃王赵弘润则弹劾北一军滥杀韩国无辜百姓,辱没军队二字,自毁魏军的名声。

    甚至于在最终,赵弘润还说了一句让宣政殿鸦雀无声的话:“……似这等暴徒恶寇,岂配称之为是我大魏的军士?儿臣耻于与其为伍!”

    说实话,在赵弘润掌兵之前,魏军的名声其实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就比如砀山军,这支军队的大将军司马安在初次协助赵弘润攻打三川郡的羯角部落时,就曾毫不犹豫屠杀了几支并没有参与到双方战争当中的羝族部落。

    但是在赵弘润掌兵的近几年,这位肃王殿下一直致力于提高魏军在天下的正面形象,严禁抢掠平民、屠杀无辜,以至于论这方面的军纪,商水军与鄢陵军堪称是最模范的军队。

    而这么做的好处就在于,赵弘润后来协助齐王吕僖讨伐楚国时,就轻易地从楚国拐走了百万余楚国的平民,硬生生让魏国的国民人口提高了近两成。

    而在这件事后,兵部便将禁止屠杀他国平民列入了军纪规章,发给国内的军队。

    但遗憾的是,北一军并没有当回事。

    当日整个早朝,仿佛皆是雍王弘誉、襄王弘、庆王弘信、肃王弘润等人联名弹劾北一军的声音。

    事实上宣政殿内的众人都心知肚明,尽管这几位弹劾的是北一军与东宫党中的败类,可只要这些罪证被落实,那么,最后担负责任的人,还得是东宫太子赵弘礼。

    谁让东宫太子赵弘礼没有管教好手底下的人呢?这就是御下!

    连自己手底下的人都管教不好,谈何治理国家?

    当日早朝,魏天子并没有明确作出对东宫太子的处罚,但是这件事,却在仅仅半日工夫便传遍了整个大梁。

    四位皇子联名弹劾北一军,弹劾东宫,可想而知这是一场怎样的风暴。

    要知道,这四位皇子可不是像熙王赵弘殷、桓王赵弘宣这样暂时还籍籍无名的皇子,雍王、襄王、庆王,皆是在大梁有诸多名望的人,更别说肃王。

    这四方势力拧成一股,那强大的舆论,纵使是东宫党一系的贵族们咬着牙死撑着,也招架不住。

    几日后,这场风暴刮得更加凶勐,先是仍驻守在河东郡山阳县的燕王赵弘疆上奏朝廷,直言弹劾东宫无能,随后,又有北一军、北二军、北三军中的不知名知情人士,爆出北一军在北疆战役期间的种种丑恶行径。

    抢掠河东郡无辜韩人平民的财物与余粮,肆意屠杀当地民众、**女子、割下无辜韩人平民的首级谎报军功,当这一例例丑闻在大梁传开后,整个大梁的魏民都感到震惊。

    因为记得最早的时候,王氏一族等东宫党的贵族势力,不遗余力地吹捧东宫,赞美东宫在北疆的种种英明决断,可如今,诸多的知情人士纷纷爆料出来,曲沃、临汾、新田、胫城、唐县等地,根本就不是东宫或北一军收复的失地,那是北三军的统帅姜鄙将军打下来的,是东宫以及北一军厚颜无耻地抢夺了北三军的功勋。

    而击退了侵犯河东军西部的秦**队,那也是东宫与北一军厚颜无耻、自吹自擂:秦军之所以撤退,那是因为秦国有一支二十万人的军队,在三川郡的函谷,被肃王赵弘润所率领的军队击溃,全军覆没。

    这种种言论席卷了整个大梁,使大梁的军民终于明白了北一军在北疆所作出的贡献:那就是没有贡献!

    甚至于,非但没有贡献,北一军还滥杀无辜、作恶多端,极大地损害了魏人的形象。

    一时间,前段时间还如日中天的东宫党,仿佛一下子就成了过街老鼠,成为了大梁百姓不耻唾骂的对象。

    在得知这件事后,东宫太子赵弘礼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每日吃酒解闷,眼下在大梁那压倒性的负面舆论让他意识到,他这回算是完了,彻彻底底地完了。

    看着太子赵弘礼落寞的样子,前来劝解他的桓王赵弘宣感到非常气愤。

    “我哥他……他怎么能站在雍王那边?!”

    赵弘宣气愤地垂了一下桌案,他知道,此番若不是他哥哥肃王赵弘润出面,使得雍王一方声势大涨,东宫太子这边或许仍有几分回旋余地的。

    “我说过,你不该将桓王拉下水的……”在旁,周似笑非笑地看着骆。

    骆默然不语,他本来想得挺好,只要让肃王赵弘润看到太子赵弘礼毫无保留地将北一军交给桓王赵弘宣,那位肃王看到了这边的“诚意”,应该不会多说什么。

    可北一军营变一事发生后,他这边还未让那位肃王看到“东宫的诚意”,那位肃王就已经站到了雍王那边,狠狠地踹了东宫一脚,将其踹下万丈深渊。

    深深吸了口气,骆正色对太子赵弘礼说道:“太子殿下,还有机会……”

    “……”太子赵弘礼无神地看着骆,而桓王赵弘宣亦带着几分惊喜问道:“骆先生有何高见?”

    “罪己书!”骆正色说道:“事实上,北一军的行为,并非太子殿下授意,这种事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只是雍王如今强势,以至于有许多人用带着偏见的目光审判太子殿下您。……因此在下建议,您不妨揽下所有的罪责,自行辞去北一军主帅之职,以及……”他看了一眼太子赵弘礼,这才小声说道:“以及……东宫太子的殊荣。”

    “你……你让本宫自行奏请父皇,自免东宫的位置?”太子赵弘礼难以置信地看着骆。

    要知道,他当了十几、二十年的太子,若是失去了这个头衔,那他还剩下什么?

    仿佛是看穿了太子赵弘礼的心思,骆咬了咬牙,坚持说道:“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若是太子殿下肯听取在下的建议,那日后或还能有机会东山再起……您要知道,除了肃王攻击您是因为私怨外,其余雍王、襄王、庆王,这三位之所以联合对付您,只是因为您挡了他们的去路,也就是太子之位,可倘若您不再是太子了,他们还能联合一致么?不,他们会相互攻伐,如此一来,就没有人再关心殿下您的事了……如此一来,太子殿下您所损失的,只是一个太子的头衔,于我方的势力无损……”

    东宫太子赵弘礼若有所思,随即转头看了一眼周。

    周沉思了片刻,在深深看了一眼骆后,缓缓点了点头:“骆这招,相当高明。”

    “那北一军怎么办?本宫说过要移交给弘宣的……”太子赵弘礼又说道。

    骆闻言正色说道:“正好借此事,让桓王殿下大刀阔斧整顿北一军!”

    “那就……就这么办!”太子赵弘礼想了想,郑重地点了点头。

    当日,大梁朝廷传开消息,言东宫太子自愧御下不严,以至于北一军做出种种丑事,为了惩戒自己,遂奏请垂拱殿,自免东宫太子之衔。(未完待续。。)

第899章:黄雀在后『加更29/33』

    东宫太子赵弘礼广发罪己书,将北一军所有的罪责揽到自身,且又奏请垂拱殿自免太子之衔,这让朝野大感意外。

    “聪明!”

    在看到赵弘礼的罪己书后,魏天子赞许地点点头,当然,他夸的可不是东宫太子,毕竟那份罪己书,其文采辞藻,一看就知道是出自骆的手笔。

    与此同时,雍王府

    雍王弘誉看着那份罪己书,喃喃感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个骆,当真是奇才,居然用这招以退为进,生生将必死的东宫太子又给救活了。”

    听了这话,谋士张启功淡淡说道:“确切地说,是原东宫太子。”

    “呵呵……”雍王弘誉轻笑了两声,转头问张启功道:“你似乎不大在意骆?”

    张启功闻言摇了摇头,正色说道:“不,骆乃王佐之才,在下很佩服他。……他用一个太子的头衔,便瓦解了殿下您与襄王、庆王的联合。”

    “是啊……”雍王弘誉幽幽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肃王府

    “哼……”

    肃王赵弘润面无表情地看着那份罪己书,眼眸中闪过几丝异色,淡淡说道:“有一个文采出色的好枪手,果真是方便,石头能说出花来……”说到这里,他转头望向宗卫长卫骄,问道:“温崎可曾说过什么时候想返回大梁?”

    宗卫长卫骄摇了摇头,说道:“温先生还在忙着安顿那些楚民,可能还有几个月吧。”

    “喔。”

    赵弘润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自从府上有了温崎这位门客,赵弘润已经不再羡慕东宫的幕僚骆了,毕竟温崎的才华与文采,足以与骆相媲美。

    而更主要的是,骆前几日偷偷将赵弘润的弟弟桓王赵弘宣带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