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第13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忖了良久,越王少康这才试探着问道:“只是名义上臣服于贵国,作为贵国的属国么?”
“是!”溧阳君熊盛点点头,随即又补充道:“但是在此基础上,有两点需要越王应允!”
“尊使请讲。”少康沉声说道。
只见溧阳君熊盛拱了拱手,正色说道:“首先,希望越王出面号召越人,包括我国境内的越人,日后不得与我大楚为敌。”
“这个当然……”少康点点头。
“再者,楚越两国结成同盟,同进同退!”溧阳君熊盛又说道。
……
越王少康深深地看了一眼溧阳君熊盛。
在他看来,熊盛这第二条,明显就是针对齐国的。
想到这里,他幽幽问道:“以贵**队的强盛,还需要我国的军队相助么?”
“越王且莫妄自菲薄,纵使我大楚的军队强盛,不照样无法战胜贵国的军队么?”溧阳君熊盛假意称赞了一句。
但其实在溧阳君熊盛看来,越国的军队日后是否帮衬他楚国出兵,这还真的无所谓,但关键是,他不希望越国在他楚国日后出兵的时候,在背地里搞什么小动作。
为此,他并不介意分越国一点甜头。
“呵。”
面对溧阳君熊盛的称赞,越王少康哂笑一声,微微摇了摇头。
随即,他笑着问道:“仅此两条?”
“仅此两条!”
溧阳君熊盛点头说道。
“……”少康若有所思地看着溧阳君熊盛不说话。
说实话,楚国的条件还真是不苛刻,甚至于可以说是非常宽松,宽松到就连少康也有些难以置信。
难道说,新任的楚王熊拓,其实是一位非常大度的君主?大度到毫不在意江东偌大的土地?
少康暗自摇了摇头,他更倾向于另外一个观点:即楚国有更大的图谋,不希望他越国在旁拖后腿。
想到这里,他试探着问道:“贵国,莫非是在为日后攻打齐国而积蓄力量?”
溧阳君熊盛笑而不语。
由于眼界的不等,想来越王少康也就只能看到这一层,然而楚国真正的目的,那可是为了日后与魏国争雄齐国?呵呵!
“不知越王意下如何?”溧阳君熊盛笑着问道。
越王少康沉思了许久。
说实话,齐国确实待越国不薄,当年少康复辟越国时,齐国第一个响应,不但给予声援,甚至还给予许多物质上的帮助。
鉴于如今齐国衰弱而楚国强盛,他越国背弃齐国而投入楚国这边,这的确很不道义。
可话说回来,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纵使不道义又如何?
反正在越王少康看来,他只要守住一条线即可,即不能坐视楚国吞并齐国:正是因为有齐国这个威胁在,楚国才会拉拢他越国;而一旦齐国败亡,楚国还会似今日这般拉拢他越国么?
思忖了许久,越王少康幽幽问道:“若孤答应此事,不知有何好处?”
听闻此言,溧阳君熊盛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因为这句话就代表着,越过已投入了他楚国的怀抱,他楚国日后将不必再被越人牵绊住手脚。
至于越王少康索要的那些好处,溧阳君熊盛并不在意:些许代价,换取他楚国可以在根除内患的情况下,全力发展国力追赶魏国的脚步,这是值得的!
两个月后,越国与楚国正式和解,且越王少康出面号召江南、江东一带的越人,就此停止与楚国的恩怨,使两国和平、携手互助云云。
这件事,让西越的民众简直不能理解,甚至于,有一些西越人因此而对越王少康产生了偏见。
但绝大多数的越人,还是听从了越王少康的号召对于楚国而言,这就足够了。
而与此同时,魏国亦在致力于彻底解决宋郡的隐患。
第165章:宋郡攻略
ps:昨晚到今天凌晨五点,太遭罪了,吐了四五次、泄了七八次,整个人都虚脱了,吃了药躺在床上昏睡了一天,还是感觉昏昏沉沉。本来今天也想请假的,但想了想还是坚持码字,不能连续两天让书友们失望。如果明天还没痊愈,我就去医院挂水。
以下正文
宋郡问题,其实魏国一直以来都没有放下,哪怕是当魏国在跟韩国争夺中原霸主的位子时,亦有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共计约五万余魏军在负责征讨伪宋。
当然,尽管没有放下,但也没有太过重视,否则,就以如今魏国的实力而言,无论是建国于滕城的伪宋,亦或是向所领导的北亳军,都不可能在魏国强盛的军势下幸存。
主要是这两年来魏国国内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先王赵、禹王赵相继过世,然后是迁都的决意,再然后是大梁会盟,这一件件事都排地很紧,以至于无暇顾及宋郡那边的事。
或许说,鉴于北亳军如今的弱势,大梁朝廷一时半会没想起国内还有这么一个隐患,直到几年前派往宋郡的崔咏,在今年年后向朝廷例行上奏,言及伪宋以及北亳军目前的近况,朝廷这边方才恍然大悟:哎哟,原来宋郡那边还有一个隐患等着处理哩。
于是乎,有关于崔咏近两年的例行上奏,皆被重新翻找出来,送到赵弘润面前。
此时,赵弘润刚刚度过了他惯例的两连休假日不,是因为顽疾导致的修养,刚刚回到垂拱殿,就瞧见龙案前摆着整整一摞公文。
……
当时,赵弘润盯着那一摞公文半响,表情古怪地看向内朝的诸大臣们。
往常,在他歇养的日子里,内朝的诸位大臣皆会代替他处理完全部的政务,怎得今日……不会是故意整他吧?
而此时,内朝首辅、礼部尚书杜宥仿佛是猜到了眼前这位君王那小心眼的猜测,用带着几分无奈的口吻解释道:“陛下,这些是抚宋特使崔咏崔大人近两年来送至朝廷的例行公文,记载了伪宋与北亳军近两年的举动……”
“哦哦。”
赵弘润这才恍然大悟,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方才的无端猜忌而感到羞愧,若无其事地就随后拿起一份公文,恰恰是崔咏最近才送来的那份。
崔咏在上奏朝廷的公文中,所讲述的事情其实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伪宋的近况,即北亳军首领向在迎回宋王室的后裔子欣后,在宋地与鲁国的边境滕城所复辟的宋国。
不过这个仅仅只有寥寥两三座县城的宋国,自复辟国家起没过多久就没汾陉军、成皋军、浚水军三支魏军攻打,虽说凭借着微山湖这个有利的地形而勉强阻击着魏军,但谁都明白,魏军攻破微山湖、覆灭这个所谓的宋国只是时日问题。
不过攻打宋国的事,并不归崔咏负责,他只是关注了一下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位将军的作战进展而已。
而其二,则是北亳军在宋郡民众心中的认可度,这才是崔咏在密切关注的。
曾几何时,北亳军在宋郡民众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高,不夸张地说,曾经在宋郡,有至少七成以上的宋民愿意给北亳军士卒打掩护,以至于当年明明北亳军就在魏军的眼皮底下活动,但魏军就是无法找到前者活动的痕迹。
而宋郡中那些家财万贯的豪绅,也愿意暗中资助北亳军,甚至为后者牵头,协助北亳军从各个渠道购置兵器与粮食。
但前几年,随着朝廷加大了对北亳军的打压程度,尤其是天策府右都尉张启功的那一招毒计,使得北亳军在宋郡的名声大跌,从最初纯粹为复辟宋国的义军,逐渐被污蔑成心怀歹意的国家分裂者。
而北亳军的首领向,亦被指认为以复辟宋国为名目而实在图谋不轨的野心家。
所谓民意,这东西其实是可以主导的,在魏国不遗余力抹黑北亳军与向的情况下,曾经那些对北亳军与向抱持好感的宋民,难免也会有所动摇,毕竟,魏国以恩威并施的情况下,已臣服了不少宋地的贵族与豪绅,或威逼、或利诱,使后者站在朝廷这边,这就大大增加了魏国朝廷那一番言论的可信度,混淆了宋民的视听并非那些宋民,也并非人人都与北亳军有所接触,识得北亳军与向的为人。
“唔……”
坐在王位上,赵弘润将崔咏的公文摊在龙案上,一字一句细细观阅。
说实话在他看来,如今的北亳军与伪宋,简直连癣疥之疾都算不上前两年魏国之所以没去顾及这件事,只是因为那时魏国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挺多,比如说魏韩争雄、先王驾崩等等,待等到击败韩国后,他魏国又对了向天下宣告霸主地位,而有意促使了大梁会盟。
相比较宋郡问题,这些才是对魏国影响至深的大事。
可话说回来,再小的隐患,它也是隐患对不对?
虽然宋郡这个隐患,几乎不可能再有兴风作浪的可能,但放任自诩中原国家之一的伪宋继续上蹿下跳,魏国亦会感觉碍眼。
“这个向,确实有几分能耐……”
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水,赵弘润一边观阅崔咏在公文中所写的内容,一边喃喃自语道。
崔咏在公文中所写的前半段内容,其实就是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最近跨湖攻打滕城的战况。
唔,战况说实话并不怎么让人满意。
当然,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在魏韩之战时期,朝廷将主要的精力都投注在北方,而忽略了对驻宋魏军的支援,再者,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三支魏军,也是擅长陆地作战的魏军,几乎毫无水上作战的经验,以至于在微山湖那片湖泊上与北亳军作战时,并未能发挥出魏军历来的强势等等。
但是问题不大,毕竟他魏国目前可是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只要稍微认真一点,拿下区区一个伪宋,何足挂齿?
至少赵弘润丝毫也不在意,甚至于,他在翻阅李岌、周奎、蔡擒虎等人的战报时,心中其实在思考着另外一个问题:水军!
魏国的军队,陆地作战能力非常强,尤其是步兵,相比较之下,骑兵较弱,不过近些年来,魏国也在徐徐发展骑兵,唯独水军,魏国却是丝毫没有涉及仔细想想,魏国似乎还真没有擅长率领水军的将领,哪怕是临洮君魏忌这位在魏国数一数二的将帅,当年也曾被韩国的巨鹿守燕绉耍地团团转。
但不可否认,水军是必要的,毕竟在这个年代,江流的作用非常大,想当初魏韩两国征战时,巨鹿守燕绉派战船封锁了大河河面,一度彻底隔绝了赵弘润当时麾下的商水、鄢陵两军与魏国本土的联系,若非那时魏国的优势面非常大,可能结局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再加上楚国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赵弘润认为,他魏国也应该开始发展属于自己的水军了。
但是哪里适合建造水寨、操练水军呢?
说实话,除了商水县以外,赵弘润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到什么好地方。
但是这个微山湖,还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用来操练水军的地方更要紧的是,这里还有适合用来陪练的敌军。
想到这里,赵弘润吩咐道:“高和,即刻召沈回大梁见朕!”
……
听闻此言,正在处理政务的殿内诸内朝大臣们,纷纷下意识地抬起头来,不可思议地看向赵弘润。
召见沈?小小一个伪宋,有必要召沈回大梁么?
沈那是何人?那是眼前这位年轻君王曾经的宗卫长,如今驻守在商水郡,虽然并未册封相应的官职,但俨然就是类似郡守一般,手中握有数万名为商水军预备役的军队。
不夸张地说,赵润将沈放在商水郡的目的,就跟楚王熊拓将平舆君熊琥放在楚西一样。
不过,鉴于这是他魏国君主的考量,诸内朝大臣也并没有提出异议,虽然他们一致认为,区区一个伪宋,还不需要出动沈那等驻守商水郡的边将。
数日后,大梁的使者便顺着蔡河顺流而下,来到了商水县,见到了镇守此地的将军沈,言及君主命他立刻前往大梁的事。
得到命令后,沈便携带了一些礼物,乘船回到了大梁。
待等沈抵达大梁时,赵润召集了诸宗卫们,为沈接风洗尘,顺便叙叙旧。
在酒席筵间,沈好奇地问起了赵润命他即刻返回大梁的目的,于是,赵弘润便将他的打算跟沈说了一遍。
“水军?”
在听到这个名词时,沈稍稍有些发懵,毕竟在这个时代,水军的作用其实也并不大,至少完全不能跟陆地作战的军队相提并论。因此,当得知赵润有意创建一支擅长水上作战的军队时,沈心中难免有些惊奇。
这也难怪,毕竟在这个时代,水军的兵法尚不完善,充其量就是封锁江流,截断敌军的输运而已,至于什么类似水军陆战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