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进击的王妃 >

第329节

进击的王妃-第329节

小说: 进击的王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满身气势,虽是娇小柔弱的女子,但是威慑力十足。她是顾水月,是宸王妃,她的话竟是无人敢反驳,新朝的建设都按照她的规划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罗甯对这个女子再次刮目相看。

    之前与李邺谨的五十万大军一战,便已经叫他刮目相看了,如今却更为震惊。巾帼不让须眉,她为女子,却比许多男子还要强,唯有她配得上将军。

    罗甯望着她冷酷肃杀的脸,有时会怀疑她是不是女人。

    而当她在将军面前的时候,又变成了女人。她的眼眶发红,眼泪无声地落着,说出来的话幼稚极了。

    “公孙奕,我不要你了。”

    “明日我便广开后宫,让人将邺城里好看的年轻男儿都送进宫里来,由我挑选。”

    “他们比你年轻,比你好看,我很快就忘了你了。”

    顾天澜说着,那一动不动的手突然伸了过来,拉住了顾天澜的手。公孙奕的声音带着威胁,但是沙哑,像是含在喉咙口,而失去了威慑力。

    “你敢!”

    顾天澜愣了一下,脸上露出十分的喜悦,却突然扑在公孙奕的胸膛上嚎啕大哭起来。

    窗外,夏日蝉鸣,犹如欢歌。

    罗甯不禁笑了,转身离去。

    将军那声音虽弱,但是却是愤怒了,他如今出现,若是被将军当作王妃的男宠对象,那自己就玩完了。

第二百四十章 博陵崔琰

    四月十六,公孙奕登基为帝,合望月与朔云,改国号为梁,年号为天顺。自此,彻底改变了天下三分的境地。

    天顺元年四月二十,新帝大肆封赏功臣,封罗甯为晋国公,蓝元德的宁国公,云曜为淮阳侯,就连李邺谨之子李谚也被封为汝阳王,改姓公孙,从邺城带回了粱城,由皇帝派人亲自教导。

    有人说皇帝宽厚,有人说皇帝是要将汝阳王放在眼皮底下监视着,也有人说新帝强行令李谚的改姓是对李邺谨的侮辱。唯有新帝知道,这是他在皇后面前耍赖一日求来的结果。这过程虽然艰辛,但是看着公孙谚的名字刻在公孙一氏的族谱上时,小家伙一脸屈辱,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时候,公孙奕的心情则舒畅了许多。

    他终于找回了场子,以后这小家伙就得在他手下讨生活了。

    其中最为特殊的便是有一人。公孙奕登基之日便封顾水月为皇后,修建鸾凤殿,可见新帝对皇后的宠爱。而封赏那一日,又封顾水月为振国大将军,领将军名号,并修建振国将军府,皇后住在鸾凤宫中;这将军府便无人入主,里面供奉的竟是望月顾氏一族的灵牌。

    新帝是武将出生,仰慕昔日顾氏一族的威名,这倒也说得过去。只是新帝再宠爱皇后,也不必挂上将军的名号啊。要说振国大将军,那显然罗甯更适合。

    罗甯听闻民间此等传闻后,连呼不敢,这位置只有皇后合适,众人以为罗将军是慑于新帝威严,实则他是发自内心的有感而发。

    新帝是马背上夺天下的,所以身边竟是武将,文臣则少了许多。

    公孙奕本要封贺重言为相的,贺重言说自己更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便婉拒了,只向公孙奕推荐了一人,博陵崔琰。

    “陛下,无论是您攻打朔云,还是攻打望月的时候,这些世家都是作壁旁观,并未出力,但是您依旧得做出表示。因为陛下之所以能这般顺利,也得感谢他们的旁观,若是他们出手,陛下要打败齐景和李邺谨就会复杂许多。博陵崔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这些都是一等的北方贵族,家中子弟辈出,且家境殷实,又有家兵,自成一方天地。陛下安抚了百姓,但是也得拉拢了这些贵族,才能坐得稳这天下。”

    天下三分,有朔云,望月,还有后起之秀突厥。

    游离于这三者之外的便是这些北方贵族。他们与一般的世家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派别体系,有自己的处事之道,无论怎样的朝代和皇帝变更,他们依旧能维持着自己的荣华富贵。

    这崔琰则是其中的代表。

    “博陵崔琰,文采出众,治世良才,陛下若能请得他入仕,那大梁盛世指日可待。”贺重言道。

    每个皇帝都有个盛世梦,希望国家在自己的治理下十分强盛,载入史册,为后世称道。

    公孙奕沉思许久,便道:“朕思量思量。”

    顾天澜正教导着李谚——如今该称公孙谚读书时,突然有人从背后抱住了她。

    男人的身体炙热,胸膛硬邦邦的,紧紧地贴着他,心跳声也格外清晰。

    “谚儿在呢。”顾天澜的脸色微微发红。

    那一日她说了气话,公孙奕醒来便记在了心里,若不是要上朝,恨不得日日黏着她,天天与她滚在床上。用公孙奕的话说:“为夫要让榨干你的精力,让你没时间去找其他男人。”

    被迫成为公孙谚的小家伙顿时两眼射出冷光,警惕地看着公孙奕。

    公孙奕向他使了使眼色,让他乖乖立场。

    小家伙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他才不会遂这坏蛋的意。

    对付小的无果,公孙奕便开始转向大的:“阿澜,我想和你商议立太子的事。”

    顾天澜顿时一惊。立太子?她的肚子平平的,太子的影子都没有。难道公孙奕趁着她失忆的时候搞出一个太子出来?这可不是小事。

    顾天澜立即让贴身的姑姑将公孙谚带了出去,面色严肃地瞪着公孙奕,等着他乖乖招来。

    公孙奕抚上了她的肚子:“阿澜,我先立下太子,你诞下的第一个男嗣,便是太子。”

    顾天澜先是松了一口气,要是公孙奕刚背着她搞出一个太子,她非得宰了他。只是又觉得荒诞,这孩子还没影呢,公孙奕就要立太子。

    “太子便是咱们的孩子,这早晚有什么关系呢?为夫如今富贵了,可得将糟糠妻放在手心宠着。”

    顾天澜眼睛微微眯起,漂亮的脸上带着冷气:“糟糠妻?”

    公孙奕连忙讨饶,趁机在她脸上亲了一下:“是娇妻。”

    顾天澜懒得与他耍嘴炮:“你立后,又封了振国将军,这在朝臣看来已经荣宠太过,若是再搞出一个立太子,朝臣肯定会有意见的。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荣宠太重,反而不是好事。”

    公孙奕也是被冲昏了头脑,只想着将最好的东西都给她,听了顾天澜的话,他才冷静下来。

    不过看着自家娘子稳重聪慧的模样,公孙奕心里喜滋滋的。武能镇国,文能治世,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但凡夫妻总有感情渐淡之说,他对阿澜的喜爱,下一刻又比上一刻多出许多。只是这做了皇帝不能随心所欲,给自己心爱的女人东西还要顾及天下人的想法,这种感觉颇为不爽。

    公孙奕冷静下来,便抱着顾天澜坐在腿上,说起了丞相之事。

    丞相乃是文臣之首,选一个好丞相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强盛兴衰,这从昔日的望月和朔云都可以看出来。

    “贺重言推举了博陵崔琰。”公孙奕道。

    “崔琰年方二五,容貌秀丽,文采斐然,乃是崔氏的佼佼子弟。博陵崔氏是北方世家之手,有子弟在附近州府任职,十分富足,家中有兵士两万。贺重言推选崔琰,便可笼络北方贵族,乃是上乘之选。”顾天澜道。

    顾天澜只用了八个字描述崔琰——容貌秀丽,文采斐然。

    实际上,这八个字完全不足以描述崔琰。

    崔琰容貌秀丽到了何等程度?五年前,崔琰来过一次朔云的京都梁城,那时,全城的女子争相围观,只见崔琰一身白衣,身佩奇香,如青竹之俊秀,气质清冷,面容如玉,引得有些女子看得晕倒了。许多已婚女子,本来家庭和睦,见了崔琰之后,便觉得自家夫君就像烂泥一般。那一年,梁城有许多家庭都和离了。

    再说文采,崔琰三岁识字,四岁能诗,七岁便写出一篇《论国策》,令当时的望月、朔云皇帝都啧啧称奇。崔琰与一众年轻俊秀站在一起,当时便有人说,其余的一众年轻俊秀,都不如崔琰一人。

    “容貌秀丽?”顾天澜说完,公孙奕便只抓到这样一个重点。

    如今顾天澜身边伺候着内侍都是奇形怪状的,有鼻大如牛的,有肥头大耳的,有身高三尺的,顾天澜每天瞧着都觉得眼睛火辣辣的疼。公孙奕却十分心满意足。物极必反,阿澜被压抑地久了,崔琰要是来了,阿澜被人迷了去怎么办?

    公孙奕那日昏迷间听到阿澜要找好看的男子做男宠的话,被急地醒了过来,此时便十分警惕这件事。

    “长得好看,等上朝的时候,一众人都盯着他看,这朝还怎么上?”公孙奕煞有介事道。

    以崔琰的样貌,确实可以做到。

    顾天澜点了点头,公孙奕说得确实有道理。

    公孙奕心里又不平了,在阿澜心里,这崔琰便这么好看吗?

    “为夫虽然没有崔琰颠倒众生的长相,但是某方面却比他强许多。”公孙奕说着便开始撕扯她的衣裳,露出一方白皙的香肩,便吻了上去。

    待事罢,公孙奕一脸餍足,心情也好了许多。

    “你觉得崔琰不合适,那丞相的位置该谁来坐?”顾天澜问道。

    “崔琰之父崔涟。崔涟的名气虽然不如崔琰,但是更加老成稳重,才学也十分不凡。崔琰年纪太轻,不适合为相。”公孙奕道,“只是世家的权势太大,也是祸端。”

    “如今天下大定,北方又有突厥虎视眈眈。你如今只能拉拢北方的那些世家,令大梁强盛起来。待解除了突厥的祸端,一统天下,再来思考世家之事。”顾天澜道。

    天下从三分的境地,一分为二,为大梁与突厥。

    上一次与突厥交战,突厥的可汗阿史那钦是个十分有野心且聪明之人。公孙奕想要一统天下,还将面临一个强敌,一匹恶狼。

    公孙奕点了点头:“娘子说的正是。”

    他一步一步走来,如今已经走到半途,更要奋力走下去。

    突厥就如同一匹狼,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留给公孙奕的时间,并不多。

    公孙奕下了征召书,令崔涟为相。北方世家很好地抓住这个和新皇交好的机会,欣然同意了。

    公孙奕没想到的是,崔涟入京为相,竟然还要带着自己的得意儿子,崔琰。

    崔琰要入京的消息传来,整个京都的女子都沸腾起来。

    五年已过,不知道崔琰是否如五年前一般,俊秀非常?甚至连用膳的时候,阿澜也提及此事。

    公孙奕引狼入室,他真的好气啊!奈何发出的圣旨不能收回,只能硬生生地咬着牙,心中祈祷这五年时间,崔琰最好长残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崔琰入京

    大梁建都青州。青州位于原望月和朔云交界的位置,坐北望南,刚好在大梁疆域的中心地带。这里乃是富庶之地,没了战争的破坏,百姓们安居乐业,迅速恢复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青州城外原有护城河,新帝又命人修了一层城墙。青州有内外两道城墙,可谓坚不可摧。

    一队马车由北往京都缓缓行进着。

    马车共有六辆,都是紫金木打造的马车,马也是上好的汗血宝马,一往路上一走,便写着‘我很有钱’四个大字。这样露财的出行,很容易招来匪徒的觊觎。但是,这六辆马车行在路上,竟是无人敢劫。

    只因马车上挂着‘崔’字。

    博陵崔府的马车,谁敢劫。哪个山寨今日劫了,明日便可能面临灭寨危机。

    这六辆马车的姿态十分悠闲,不像是入京复命,倒像是一路游玩的。

    其中有一辆马车最为奢华,麻雀虽小,五脏都全,里面摆着床,桌子,椅子,地下铺着厚厚的一层毯子,竟如同一卧室一般,舒适非常。

    马车里盘腿坐着两人。

    这两人的年岁有六分相似,其中一人年纪大些,约不惑,眼角已经生了皱纹,但是风华不减,一身白衣,举手投足俱是名士风流,这人便是北方名士崔涟。而坐在他对面的男人,同样是白衣,却风华更盛,他的五官生得极为精致,就像精心雕刻的一般,叫许多女子自惭形秽,他的身形风流俊朗,浑身气质如山间幽谷、夜间月华,不自觉地吸引着人的目光。这青年二十出头,便是令公孙奕颇为忌惮的崔琰。

    两人之间摆着一个棋盘,白子和黑子各占了半壁江山,不分胜负。

    “新帝刚下了征召,父亲便迫不及待地赶往京都,父亲便不怕其他世家笑话吗?”崔琰落下白子,问道。

    崔涟便笑了:“新帝召我入朝为相,便是联合我来对付他荥阳郑氏、陇西李氏,他们有什么可笑的?该哭才对。”

    “世家之间本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