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谋士-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到这里就不能多说了,还请各位多多支持!
新的一天,新的一周,希望你们看到了能收藏一下,手中有推荐票轻轻投一张,这样就足够了!
至于暴更的承诺。。。这样的承诺不能轻易许下,等待时机差不多了,独居就把暴更的条件说出来,届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鼓励我!
有打赏不?求个粉丝可好!
无耻了一点,不要在意即可。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十九章 苍天无道,黄巾举旗(7)
ps:这里先谢谢肉少了怕冷兄弟的100打赏。
在这里就要引出陈修今后要投靠的人是谁了!也许这个一弄出来后,就会有不少读者流失,但独居做事从来不后悔,这一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写,写出三国的波澜壮阔。
“孟德,一早就过来,来看我这个糟老头子。”
对于眼前的这个人,蔡邕显得的很是亲切,面上严肃的神色也瞬间软了下来。
“先生如今依旧是春秋鼎盛,怎么说这样丧气的话出来。”
曹操微微一蹙眉,显得有些不悦,似乎蔡邕不该说这样话出来。
“老夫已经老了,将来匡扶天下的人还是你们这些年轻人,孟德你在光和三年,被任命为议郎,你虽为窦武等人上书陈情,但满朝妖孽纵横,如今已经成为乌烟瘴气之地,老夫只希望孟德你引以为鉴,更需要戒骄戒躁。
况且你这样三番两次的去触及十常侍的底线,纵然有你祖父的萌阴,你父费亭候在朝中扶持你,但老夫再次提醒你,莫要去触及那些阉人的利益,在碰触的话,恐怕就连你父也保不了你。”
“学生明白。”
蔡邕闻言望了一眼年仅年仅只有二十九岁,年轻气盛的曹操,心中不禁叹了一口气。
他非常看好曹操,但曹操的性子,却让他有些头疼,不仅仅是他就连他父亲也颇为对他头疼。
少年的曹操经常喜欢舞枪弄棒,没有功名在身,经常给他父亲曹嵩带了不少的麻烦,曹嵩时常为他这个儿子感到头疼,不过后来曹操经在山东为官的吕伯奢推荐举为孝廉,至此曹操可以说是一步登天,整个人顿时有了脱胎换骨之变,赏罚严明,凡是他所在的治区,都可以说是治安稳定。
昔年,有汝南有许靖许劭两兄弟,共为月旦评评主,所评之人,个个皆一语中的,一时间,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前往汝南去找许靖许劭两兄弟共同评鉴。
而曹操也不能免俗,在此之前,他名声虽然广传京师,就连当时的太尉桥玄也称赞他乃是济世之才,而后更有南阳名士何颙说他能安天下。
不过,这两位的评价,远远没有汝南的月旦评来的有名,一月评一次,个个都是人才英杰,不得不让人佩服。
但曹操去求的道路中,却是有些坎坷了,许靖先是远遁,而许邵则是走的慢,结果被曹操堵在家门口,无奈之下才脱口说道: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咳咳。。。。扯远了。。。
“先生,这位小哥是?”
曹操不想蔡邕在把话题为自己身上弄,于是见到站在一旁,又极为年轻的陈修,不由问道。
“他?孟德一定知晓。”
闻言,蔡邕便来了兴趣了,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望着曹操。
“他可是近日来在洛阳城内,被传的沸沸扬扬的荀公的关门弟子陈敬之。”
曹操上下打量了一下陈修,随即果断的道出了陈修的身份。
“何解?”
“不难,其实能跟在先生身边的少年英杰,能有多少人,况且先生又让其来到先生的书库中,显然不是一般人。
操虽然不才,也当了几年的洛阳北部尉,这洛阳城中有多少的英杰人才,操心中还是有数,但这位小哥面生的很,操搜尽所知之人,皆无这位小哥,如此一来,只能是这半年来,慈明先生突然从汉水滨达回来,并且身边带着一个少年郎,这样一来,便只能是眼前的这位小哥。”
曹操的条理清晰,蔡邕听了也连连点头,这就是他最为欣赏的曹操地方,做事从来都是有理有据,让人无从辩驳,无从反驳。
“见过曹议郎。”
见状,陈修微微行了一礼,他也不能如同蔡邕那样知呼曹操为曹孟德,不然就是失礼,这样在蔡邕眼中却是失分,故而称之为议郎,叫上了曹操的官职,却也恰当不过。
“敬之可是有福了,先生这万卷的藏书,可不会轻易给人观看,你可要珍惜这个机会。”
曹操直接称呼陈修的字,却是有交好之意,处处透露着亲近。
而蔡邕一听别人提到自己的藏书,眼中有的只有骄傲,虽然世人如今皆纷纷研习他的这一手飞白体,但在蔡邕看来,他这一生中做的最为骄傲的事情并不非著了什么书,发明了什么样的书写笔法,他这一生中最为得意最为骄傲的事情,莫过于这眼前万卷藏书。
看书,蔡邕是看的比他的命还要重,能让人来观看他视为命根子的藏书,除了蔡邕所认同,亦或是所赞赏的人,其他的人无非是在异想天开。
能被蔡邕所赏识,并且能被荀慈明收为弟子,曹操觉得此人可交。
“曹议郎的话,陈修谨记。”
陈修微微一行礼,神色恭敬,一幅受教的样子。
“孟德,你可是不知道敬之胸中笔墨可不比你差上多少。”
“哦?”
闻言,曹操颇为感到意外,眉头微微一挑,眼中似乎有些不服,虽然他不算是学富五车,但可以算是对于古今都有些涉猎,学识之广,就连一些学士见了他后也是自愧不如。
要是眼前的人不是蔡邕蔡伯喈的话,曹操早就拂袖而去,但自小因为其父曹嵩与蔡邕关系就比较要好,所以曹操很早就认识蔡邕,也深知蔡邕并非是无的放矢的人。
既然,蔡邕这样说了,那么眼前这个少年,定然有着不凡的本事,不过说与他相提并论,曹操心中还是有些不服。
“怎么,不服了?你可别不服。。。。”
见状,蔡邕便明白曹操心中所想,于是笑着把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出来,曹操闻言久久不能言语,最终叹了一口气:“先生之前的话却是高抬了我了。”
曹操很坦荡,不如就是不如,没有必要强行为自己撑面子,心胸磊落,倒是让陈修为之侧目。
“敬之,日后若是有闲暇时间,大可来曹府一聚,时间也不久了,先生,学生先行告退。”
曹操临别的一番话,却是**裸在招揽陈修,不过陈修却是微微一摇头。
“敬之,为何摇头?”
ps;继续求收藏!求推荐了,奢望能挣个前十回来,
第二十章 苍天无道,黄巾举旗(8)
ps:这里先谢谢肉少了怕冷兄弟的100打赏,独居不胜感激!不过还是希望你们手中有推荐票的,投一张给独居,独居在此多谢各位了。
“先生,如今学生才几岁,曹议郎这般礼遇却是折煞了我,士子出士就是为了求名,当然学生不例外,可如今时机未到,贸然求名,只是招惹麻烦上身,现在学生首要的目标就是学习,其他的都尚且要放在一边。”
尚在不解中的蔡邕闻言不由竖然起敬,随即连连点头,这样的态度,正是如今年轻人缺少的。
“不骄不躁,戒骄戒躁!看来荀慈明可是寻了一名好弟子,可惜了。。。。。”
蔡邕神色一沉,神情中颇为有些意志消沉的样子。
“先生何必如此,依学生看来曹议郎天资不凡,定然能继承先生的衣钵。”
闻言,陈修倒是瞧出蔡邕此时心中所想,不由开口安慰道。
“你不懂。。。你不懂。。。。,孟德虽然天资聪慧,但他却不适合继承老夫的的衣钵,老夫所搭的擂台,并不适合他,他的舞台也并不是在这里。。。。”
蔡邕自言自语的说着,眼中却是闪过一抹沧桑,而陈修听后心中大为震惊。
要是换做了另外一人来的话,不是他陈修的话,估计还真的听不明白蔡邕这句话中的意思。
的确,正如蔡邕所说的那样,曹操虽然是天资聪慧,但他的舞台却并不是走文人著书,他要走的路是争霸天下!
“敬之,老夫这万卷藏书你愿意看到什么时候,都随你的意思,不过老夫却是有一个要求,望你能听进去。”
“先生请说,学生定不敢违背。”
陈修一听,立即做了一个揖,神色恭敬,言语中带着一抹郑重。
“不用如此正式,只不过是老夫这些年来读书所悟到的,只不过是一人之言罢了,你若是觉得中听,那就听进去,若是觉得不中听,那不听也罢。”
陈修弯着的腰没有立即起来,依旧半躬着,神态依旧恭敬如常,眼中清澈如水,丝毫不见一丝的波动。
“敬之,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孔子所言,自从董仲舒听出这个想法后,武帝刘彻并实行后,天下人就算是小老百姓也可以道上两句之乎者也。
但到底有多少人领悟了孔子这话中的意思,就说这句吧,天下士子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老夫这些年来见过不少的士子,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心浮气躁!这是现今年轻人的通病,因为他们心浮气躁急需想要成名,故而不懂装懂,四处招摇,一旦被人揭破后,便撕破脸皮,抵死狡辩,敬之你说说看,这样的人还是一个读书人吗!”
蔡邕脸色通红,基本是用吼着说出了这句话,他对这一辈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失望了,英杰太少,浮名太重,个个都死要面子,想要一举成名,不肯专心下来研究学问。
“学生明白!”
蔡邕的愤怒的样子让陈修心中一动,读书人。。。又有多少人只知道读了一点书的人就可以称为读书人。
读书人。。。读书就要读出精髓,明白其中道义,有了自己的坚持,这样的人才称之为读书人。
而蔡邕与自己的老师荀爽正是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称自己为大儒亦或是是硕儒,他们只是称自己为读书人。
“明白就好,明白就好,不懂了就来问老夫,老夫平日里也只是在家中,你随时都可以找到老夫,至于荀府就没有必要回去,这里就是你第二个家了。”
蔡邕平复了着自己的激动的心情,随后神色平静的说道,说完便离去,留下陈修一人。
等蔡邕离去后,陈修便从第一排书架的最上面一排书开始看起,他看书的速度很慢,不要求读通其中的精髓,但求明白著书者在书中要表达的是何种大义。
陈修一看书,就容易入迷,进入忘我之境,就连身边悄悄经过一个佳人的时候,都尚且不可知晓。
“爹,你就如此看好这小子?”
一个二八少女俏颜如画,脸色红润,甚至带着一抹异样的娇媚,让人看得也是心跳不已。
“哎。。。文姬你可是又和仲道争吵了,为父也不清楚当初教授你学识到底是好还是坏。”
“爹。。。。”
闻言,蔡文姬有些不满的望着蔡邕一眼,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让人扫兴。
“你的心思为父明白,只是可惜了,要是当初你若是答应,何至于此!”
一想到当初的事情,蔡邕就觉得有些可惜,自己的女儿还是太过的要强,直到了如今心中还是存有抑郁。
“爹,事情已经过去了,你就不要再提了,既然女儿已经和仲道成了家,往事在怎么如何,都与女儿无关了,再说了,他不也早就成家立业了。”
提起往事,蔡琰眼中闪过一抹黯然,不过是一闪而逝,随即又恢复了正常。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当年的事情早已经过去了,她已经和卫仲道结为连理,当年的事情如何早就与她无关。
“何必。。。何必呢?”
“爹,你不明白,这事你就不要再提了,女儿倒是想知道你将要对待这个年轻人。”
“他你就不用操心了,他乃是荀慈明的弟子,此番前来,只是为了求书,为父也难得遇见一个好苗子,他能学到多少就是他的本事。”
这一刻,蔡邕很坦然,大汉士子不少,但是读书人却是少的很,今日难得见到一个读书人的苗子,心中难免欣喜,只不过,能学多少,就是看他陈敬之的本事了,能教的,其实荀慈明都已经教了,何必还要他蔡伯喈来多此一举。
“可是。。。”
“没什么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