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61节

我要做皇帝-第761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地方都是大汉帝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有本事来抢啊!

    然而,即使刘彻没有将目前还不知道到底包括了那些地方,是不是画进了白令海峡或者太平洋的西瀚海也画到这副地图。

    汉家今天的疆域,也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了。

    最起码,今天的汉室实际控制地区,是北起云中,南到交趾,西及巴蜀,东到朝鲜,幅员至少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强大帝国!

    任何看到这张地图的人,都会为大汉帝国的伟大和辉煌,顶礼膜拜。

    刘彻更是每看一次就爽一次。

    在西元前,很少有人类能达成这样的伟业。

    以刘彻所知,当世,除了匈奴帝国外,并无第二个拥有这样疆域的帝国。

    但匈奴人已是手下败将,不足为勇。

    在刘彻眼中,匈奴人的土地和牧场,其实就跟当年晋献公送给虞国的宝马和良壁一样,只是暂时让匈奴人帮忙保管而已。

    三五年后,就要拿回来的。

    其他群臣,看着这幅巨大的地图,也是人人都面露喜色,纷纷说道:“壮哉大汉,明哉陛下!”

    刘彻却挥挥手,说道:“今日,朕诏诸卿前来,也是想与诸卿先商议一下,本月朔望朝的政务!”

    刘彻走下御阶,走到那副巨大的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关中区域,双手从函谷关开始,向前,一直推进数百里,直到弘农郡的新安县,才停下来。

    “朕欲广关以强本!”刘彻闪烁着兴奋的神色,对着自己的大臣们说道:“迁函谷关于新安,并弘农为内史所属!”

    他抬起头,告诉自己的大臣们:“此其一也!”

    广关,当然不会只广函谷关!

    刘彻的手放在萧关上,然后向前推移,将之一路推到常山脚下。

    这里在过去一直是代国的土地。

    但是,今天,刘彻已经决意,要将这片土地纳入大关中的范畴。

    “朕意迁代王登王彭城,奉高帝庙,为徐王!”庞大的楚国,并不符合刘彻的心意,所以,他学习当年自己祖父的故智,将楚国一分为三。

    彭城以东为徐国,彭城以北依旧为楚国,剩下的化为郡县,以此保证,中央政府能管控这些地区。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举措,关中同时向南北扩张了三百里。

    但这依然只是个开始。

    刘彻抬起头,看向了地图中巍峨的太行山。

    假如,函谷关东移,萧关北移。

    那么临晋关岂能不动?

    既命临晋,当然要名副其实!

    刘彻大手一推,将它越过黄河,直接推到了上党郡的东南方,太行山脚下!

    这样,汉家关中的地盘,就大大增加了。

    从此,关中中部,向东方扩张到新安,中部地区的北部,直抵太行山,与井径古道相依从,北部扩充到代国,循着常山(恒山)山脉,越过太原,抵达了常山脚下。

    关中面积因此扩大了一倍多!

    县治从原先的六十八个,变成了一百五十一个。

    下辖人口,从五十万户,变成了一百余万户。

    关中可动员的兵力上限,从最多三十万,变成了闭着眼睛也能拉出五十万。

    更重要的是,广关之后,关中将拥有一个庞大的可以养马的地方——太原和附近的地区,非常适合养马。

    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以当地为基地的。

    而且,汉家的苜蓿草种植基地也在那里。

    群臣看着都是目瞪口呆。

    唯有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能稍微镇定一些。

    因为,在事实上,过去四年,他们不止一次与天子、尚书们商讨过广关一事。

    汉家国策,强本弱末!

    在实际上来说,历代天子都曾经做过广关的美梦。

    将函谷关东移,萧关北移,临晋东移,这都有过设想。

    但,此事的难度,却非同小可。

    假如放弃函谷关,没有了函谷关天险,万一关东出了乱子怎么办?

    就像吴楚之乱时,若无函谷关之险,吴楚乱兵就可能会去雒阳了,没必要渡过黄河去跟梁国死磕。

    另外,移关这种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新起关隘,想要修成要塞,花费可不是一般大!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终于,周亚夫不得不问道:“陛下欲广关,强本弱末,以实社稷,臣等皆拜服,唯陛下高瞻远瞩……只是……”

    周亚夫咬着嘴唇问道:“若函谷关天险不在,一旦东方有事,国家如何?”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唱双簧了。

    因为,周亚夫与刘彻早就研究过了函谷关东移后的问题了。

    事实上,当年河东之行后,回来,再到登基,刘彻一直没有放松过对函谷关东移的调查和仔细取证。

    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先后派遣使者和官员数百人次。

    终于,被刘彻找到了解决办法。

    函谷关东移,新安之险,显然不足以为凭据。

    当然,刘彻可以说,我可以在关内起潼关,镇钥关中!

    但,关中人和大臣们并不这么看。

    因为,比起在关内的潼关,关外的关隘显然更重要。

    几百年了,关中人习惯了函谷关保护自己。

    要是一下子没了,哪怕你拿出比函谷关更坚固和更险要的潼关,人家也未必买单。

    毕竟,长久以来,函谷关就是人们心中的信仰和底线。

    函谷关不失,哪怕关东打的再厉害,大家也权当看戏。

    但函谷关一失,关中人马上就会人心惶惶。

    所以,需要给关中百姓和士民吃颗定心丸。

    让他们知道,虽然函谷关东移,但其依旧是保护关中的门神。

    怎么办?

    刘彻将手指在地图上的新安县以东,大概在弘农郡的东界上一点:“朕将在此设一关隘,为函谷关之犄角!”

    群臣定睛一看,此地,正是弘农郡的陆浑县,与新安县恰巧就在一条直线上的南北两端。

    假如控制了此地,并且建立起要塞。

    那么,它就将与新函谷关,一道成为了全新的路上门神。

    任何从东方来的敌人,都必须要面对是打函谷关还是陆浑关的考虑。

    他们甚至不得不分兵。

    因为假如只攻击一个地方,那么,关内的汉军就可以从另外一侧进行增援。

    所有将军都知道,假如在攻击坚城时,被敌人援军打扰,会有多么尴尬。

    自古以来,想要攻克坚城,必先解决其援军。

    但问题是,关中大本营就在后方,想要攻克这两个关隘,并不会比原先的函谷关更轻松。

    但,群臣们还是不放心。

    “陛下所虑,确是详细,只是臣恐百姓担忧……”有人弱弱的说道。

    刘彻也点点头,知道,这是民心民意的问题。

    这就好比后世,忽然有一天,****领导说:东风快递不合时代发展了,俺们将推出全新的西风系列快递业务,保证比东风快递更好更安全。

    但人民群众已经习惯被东风快递的真理保护,恐怕一时半会也很难接受所谓西风快递。

    倘若****领导还告诉大家伙,大蘑菇也不合适了,西风快递将使用吨位更大更强的歼星蛋,保证一发糜烂数万里。

    但人民群众恐怕会更加难以接受。

    大部分都会在看到了实际爆炸效果后,才会选择接纳这个西风快递。

    现在也是这么个道理。

    而且与后世不同。

    此时大部分百姓,基本上都活动在自己家乡,很少离乡。

    想要让他们知道地理概念和军事发展变化,难于上青天。

    他们已经认准和信赖了函谷关几百年。

    皇帝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想要让他们接受。

    有些难度。(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三节 广关(2)

    所以,就需要宣传,就需要动员。

    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刘彻微微一笑,从御案的桌面上拿起一叠厚厚的奏疏。

    交给周亚夫和晁错和群臣们阅览。

    “诸卿请看,这些都是弘农诸县父老的泣血上奏!”

    足足三四百份上书,堆起来,差不多有一本书那么厚。

    这些奏疏上的名字,一个个也都是如雷贯耳。

    “老臣故弘农郡守林泣血上奏,昧死以闻……”

    “新安野人鄙臣光,顿首百拜,昧死以奏……”

    “故京辅都尉老臣慎昧死以奏……”

    一个个地方名宿,知名的士大夫的名字,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这些人很多人认识,但也有大多数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但,这些上奏的人里,地位最低的,也是一位乡三老。

    地位高的,甚至有关内侯!

    他们一起,构成了整个弘农郡的统治阶级的全部。

    他们就是父老的代名词!

    面对父老们的泣血上奏,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关中百姓难道要跑去跟邻居们说:你们的死活****鸟事?

    关中人素来豪爽,好义,有侠风。

    根本就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更何况,历年以来,关中士绅与弘农、河东、太原等地的地主士大夫,联姻非常频繁。

    双方之间早已经沾亲带故。

    至于你要问刘彻是怎么动员这么多的弘农和河东父老的?

    这还不简单吗?

    随便派几个尚书郎,拿着天子节,照着名单,一家家的过去拜访。

    进了门,别的先不说,就问一句:今天子欲广关以实本,心忧百姓或有不便,故命臣等广采众议,还京以闻!老大人德高望重,还望不吝言之!

    关中想要广关。

    沿路的所有人,无分阶级,当然都是四肢都举起来支持!

    这就好后世帝都说要吞掉河北,魔都举着叉子想要吃松江,南京看着马鞍山说——别留在安徽了,到哥碗里来吧。

    甚至,比这些例子还要夸张。

    现在,关中人的特殊政策和特殊待遇,可是羡煞了天下郡国。

    哪怕是过去,关中户口本也是天下人趋之若虞的。

    不然,老刘家也没脸面强行迁徙天下豪强到帝陵之侧。

    至于如今,关中户口本就更值钱了。

    当今天子即位以来,很多政策,目前都只在关中执行。

    譬如,粮食保护价政策。

    譬如新式农具和耕作技术的推广。

    更何况,关中人的负担,向来是天下最轻的。

    而且有个关中户口本,还可以优先被选拔到虎贲、玉林、南北两军以及细柳营和灞上军这样的王牌主力部队里。

    这对信奉‘以武一切’的北方地主士大夫们,简直是天大的诱惑!

    几乎没有人反对关中扩张到自己家门口的提议!

    甚至于,绝大部分的地方名流,在使者走后,琢磨了一会,觉得,万一要是因为自己的表态不够坚决,使得这个事情黄了。

    恐怕十里八乡的父老们能撕了自己。

    所以,很多人几乎是立刻就动用了自己的特权,写起了上书。

    汉家三老和地方名望之士,是拥有上书君王,评论时政的特权的。

    譬如,武帝晚年,就有三老令狐茂上书谈论太子刘据谋反之事。

    当然,皇帝听不听,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的。

    所以,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

    看着眼前这些一封封,一份份,署着一位位地方名流,三老,致仕千石以上官员,或者封君以上贵族的奏疏。

    周亚夫和晁错,一时间都有些沉默了。

    甚至于,内心深处,还有了一丝丝的不安和惊俱。

    当今天子不声不响,就拿出了几乎覆盖了整个弘农郡,甚至还有部分河东郡父老的上书。

    而在这之前,身为三公的他们两人,却一无所知,被蒙在鼓里。

    这是不是意味着,当今还有更多的事情,根本就不通过丞相和御史大夫,自顾自的就去做了呢?

    甚至,往深处想——天子既然可以绕开丞相和御史大夫,自己搞定一个郡的父老。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假如他有需要,完全可以不甩三公九卿,自己另起炉灶?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还真有这么个可能!

    旁的不说,现在的兰台,拥有着一个超过五百人的尚书郎队伍。

    同时,为了服务兰台的尚书们的工作,另外还有上千名九卿各个衙门的中下层官员,常年与兰台尚书郎对接业务。

    换句话说,现在的兰台,实际上已经有可能将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的饭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