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7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要是连乌恒跟鲜卑都摆平不了。
那匈奴可高枕无忧了。
即使他们失败。
对匈奴也没有任何损失。
甚至可能因此将汉军注意力吸引到乌丸山那边。
对匈奴而言,越过乌丸山,就是世界的边缘了。
当地,冰天雪地,崇山峻岭。实在没有什么利益和油水。
汉朝愿意将自己的力量消耗在那里,匈奴人其实是高兴都来不及的!
“好奴才!”军臣高兴的说道:“本单于果然没有看错你!”
“这都是大单于圣明,奴才只是拾遗补缺而已……”且渠且雕难立刻拍马说道。
“你继续说……”军臣坐下来说道:“汉朝人还有什么要求?对本单于要求赎回折兰和白羊以及尹稚斜本部的贵族的提议,汉朝人怎么回应的,都一一告诉本单于……”
“是……”且渠且雕难跪着继续道:“大单于,汉朝皇帝原本并不想交出被俘的折兰与白羊王,更不要说其他贵族了……”
军臣点点头。
换了是他,俘虏了汉朝的高级文官或者贵族,也是不愿意交的。
单凭能借着这些羞辱汉朝,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但是,在他的立场上,这折兰与白羊和其他贵族却必须赎回来。
折兰与白羊的主力,虽然在马邑全灭。
但是,人家在草原上的部族,却还存在着。
这两个部族,虽然损失了大部分的青壮和精锐。
但留守在后方的骑兵也还都有两三千。
这意味着,只要赎回那折兰王与白羊王,匈奴就可以重建强大的折兰骑兵与白羊骑兵。
汉朝人打不过,打西边应该是绰绰有余!
而且,还可以借此从西方抢掠人口和奴隶,让这两个部族再次兴盛,恢复成为匈奴三架马车之二的威风!
在草原上,死灰复燃的部族,太多太多了。
只要有奴隶和部众,那么无论失败多少次,都能卷土重来。
然而,若是不能赎回那些贵族。
这折兰与白羊就没有重建的意义了。
重建他们,给自己添堵吗?
要知道,现在,折兰和白羊的留守贵族,就已经在嚷嚷要脱离匈奴,威胁假如单于庭不给个交代,他们就不干了。
虽然明知道,这只是他们在闹腾,在故意要挟单于庭。
但军臣心里当然不会高兴,也不会屈服他们的闹腾。
但若是赎回折兰与白羊的被俘贵族,那就不一样了。
这些被赎回的贵族,肯定会誓死效忠他这个将他们赎回来的单于。
借他们的力量。重建部族,自然指日可待!
“还好,奴才拼命游说,许诺说,若汉朝愿意放归被俘的折兰王与白羊王,那大单于就愿意给付三千名过去被大匈奴所俘虏的汉朝百姓。还愿意给与每人马五千匹,牛羊一万头的赎金,那汉朝君臣才勉强答应……”且渠且雕难跪下来说道:“奴才自作主张,请大单于赎罪!”
但在他心里,他却早已经乐开花了。
原本,他跟汉朝人说的是匈奴愿意给汉朝支付一万匹战马或者十万头牲畜,作为汉朝释放全部被俘贵族的谢礼。
但到现在,他嘴里却变成了一个折兰王就等于五千匹马,牛羊一万头的价格……
实在是回扣动人心啊!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这么干,离谱的很,估计军臣不会答应。
所以,他立刻补救道:“经过奴才的周旋,汉朝皇帝同意,若阏氏嫁去,而单于愿意以三千被俘汉朝百姓、官吏作为陪嫁,那么。汉朝皇帝就愿意立即释放一百位被俘的贵族……”
“这还差不多……”军臣点点头,说道。
三千个奴隶。换一百个贵族。
当然是匈奴赚了。
“这一百个贵族,本单于要全部是挛鞮氏和四大氏族的贵族……”军臣对且渠且雕难说道:“至于三千被俘的汉朝百姓?本单于马上就能准备好……前不久,呼揭王不是送来了七千多东胡部众吗?这些卢它之的部族和臣民,本就是汉朝人,本单于就从他们中挑选三千人好了……”
“圣明不过大单于……”且渠且雕难立刻拍马说道。
他接着道:“只是大单于……汉朝皇帝想要过去所有被俘被掳的汉朝百姓和官吏,不然。他们大概不会释放其他被俘贵族了……”
且渠且雕难将他在甘泉宫与刘彻达成的协议内容与细则,粉饰一番,然后将它们禀报给军臣。
军臣听完,陷入沉思之中。
不得不说,汉朝人的条件很动人!
为了赎回那些过去被俘被掳的汉朝百姓和官吏及其后代。
汉朝甚至愿意在释放所有匈奴贵族的基础上。用金属和武器、食盐、丝绸来换那些被俘被掳的百姓及其后代。
但汉朝条件里的那条准许汉使进入匈奴帝国境内,核查各部族的汉朝百姓数量。
这就让军臣有些犯难了。
让汉朝人深入草原,去各个部族观光旅游。
等他们回国,岂非是能将匈奴的情况摸个七七八八?
更重要的是,万一这些汉使私底下跟匈奴内部的野心家串联起来,要搞个大新闻怎么办?
安全隐患和国防问题,让军臣难以抉择。
可是,若不答应汉朝人的要求,这和亲协议势必难以持久。
甚至还可能惹毛汉朝人。
反过来想想,此事,说不定对匈奴更有利一些。
“最少,汉朝人在没查遍匈奴之前,应该不会与我开战……”军臣在心里揣测着南方那个便宜女婿的想法。
而草原有多大?
军臣自己都不是很清楚。
汉朝人想查遍草原,寻找他们的百姓和官吏,没有个三五年,估计是搞不定的,然后,将这些找到的百姓和官吏及其后代,送回国内,可能需要个七八年。
七八年之后,匈奴帝国应该已经完成了西征。
到时候,靠着从西方抢来的奴隶和财富,匈奴帝国必将再次兴盛起来,甚至比过去更强大!
最重要的是,到时候,武州塞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折兰部族怎么战败的?汉朝骑兵的装备究竟是怎么回事?
应该都已经有答案了。
这样想着,军臣勉勉强强,捏着鼻子,认可了这些条件。
他对且渠且雕难道:“这些事情,本单于原则下批准,具体事务,本单于就交给你去操作……”
且渠且雕难闻言大喜,拜道:“伟大的撑犁孤涂,奴才一定拼死将此事办妥!”
且渠且雕难眼里,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回扣纷至沓来。
更重要的是,经此一事,他正式确认,自己在匈奴在军臣单于面前,拥有了不亚于某部族首领的地位。(未完待续。)
PS:嗯,这几天,作者君准备排版了。
大概下周五左右,能印刷第一本样书。
然后,预告一下,没有领取大神之光的筒子们快快去领取!
我大约在6月15左右确定印刷的套数。
而这个套数与大神之光的数字成正比(因为我没办法通过其他途径确认)
so~~~~
请所有没有领取的同志,尽快领取大神之光。
然后,印刷的册数的话,初步确定是两册,大概百万字左右…0…讲真,再多我就HOLD不住~
毕竟,自己搞设计、排版,工作量大的吓死人。
没有太多时间去弄。
当然也有成本的因素~
请大家体谅一二。
第八百八十六节 季心归来
站在渭河桥上,季心望着滚滚而去的渭水,心里百感交集。
时隔三年零八个月。
他,曾经的关中游侠巨头,名动天下的游侠巨擘,再次回归了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
只是,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
自函谷关北上,他的马车行驶在关中大地之上。
却再也没有发生过去那样,一夫既行,万人景从的状况。
甚至就连过去的老兄弟们,在听说了他归来的消息后,也冷淡的很。
甚至有人连他的拜帖也不接,门房直接回复:我家主上奉命外出公干,还请季公海涵一二……
只有寥寥数人,在得到了他归来的消息后,立刻抛下一切,前来迎接。
但季心并不怪那些没来的老兄弟。
他们都有家有口,而且,如今吃着的是绣衣卫的饭。
他们不敢冒着可能得罪虎贲卫都尉,奉车都尉剧孟的危险,来与他相见。
能留一点香火情,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关中游侠界,早已一代新人换旧人。
四年前,叱咤风云的游侠们,如今,不是去了怀化淘金,就是被收编,转为绣衣卫,做起了刘氏鹰犬,而剩下的人,也都转行。
有的投军了,有的转行去参加考举然后出仕为官了,甚至还有的丢下刀剑,回家种田去了。
今日关中的游侠们,都是些十七八岁,至多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他们就像季心年轻时一般。仗剑出入闾里,行走乡亭。
并不为什么利益或者好处。只是想要快意恩仇,显摆威风。
“兄长。这世道真是世态炎凉……”季心身边,一个前来迎接他的老兄弟愤愤不平的道:“那鸿固原杨大郎明明在家,但他的下人,却告诉俺,他外出公干……真是忘恩负义,他难道忘了,当年,他欠无盐氏十万钱,走投无路之时。跪在兄长门口,苦苦哀求之事?”
“还有那长安尚冠里的王二,也是如此……”另外一个汉子也咬着牙齿说道:“这王二当年,不过一庶民而已,兄长爱其勇武,送钱五万,宅一套,才让他有今日……”
季心抬起手,摆手道:“人各有志。不必勉强,况且,他们也有难处……”
“兄长真是高义!”众人闻言,纷纷感动不已。
对游侠们来说。老大当然是要慷慨大方,义薄云天同时还能宽宏大量,既往不咎的。
季心当然也知道这一点。
眼前这些人。是他在关中的最后的铁杆与死忠了。
是他翻盘的保证。
现在,不比过去。
在以前。季心哪怕是曾经被朝廷通缉,不得不流亡吴国之时。
他在关中的根基也非常深厚。
这种深厚的根基。主要是他的兄长,故汉河东郡守季布的人脉与关系网。
再加上,他与袁盎、窦婴和直不疑的关系都很好。
袁盎甚至愿意将他藏在自己的马车中,带他出关。
但现在,这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
他的大兄季布留下的人脉与关系网,现在支离破碎。
当今天子即位以来,对汉室的主和派和绥靖派猛烈打击和压制。
许多过去的主和派和绥靖派纷纷倒台。
剩下的也纷纷改换门庭,转而高唱主战。
主战派随着崛起。
这对他而言,是致命的打击。
因为他的大兄季布就是过去汉家主和派的中坚。
更可怕的是,舞阳侯樊市人在前年逃过一劫后,为了跪舔今上和表明自己的态度,他翻出了惠帝时的旧账,还拿他到处宣扬。
这个旧账,就是当年,匈奴冒顿单于写信侮辱和冒犯吕后,吕后因此勃然大怒,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匈奴作战计划的故事。
当时,樊市人的父亲樊哙是坚决的主战派。
樊哙甚至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磨刀霍霍,杀气腾腾。
这气场甚至镇住了整个朝堂的主和派,让陆贾刘敬都不敢非议。
此时,季心的大兄季布站出来说: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今于疮痍未療,哙又面臾,欲动摇天下。
这个事情,在过去,一直是老季家的骄傲。
让人年年吹,天天吹,****吹。
但,时移世易,风水轮流转。
当主战派成为主流,并且获得了马邑之战的大胜刺激后。
此事就成为了老季家的阿克琉斯之踵。
樊市人就将这个故事一点点的到处拆散了跟人传播,说什么‘中国之所以受辱匈奴凡五十年,如布等之过也……’还说什么‘布等怯懦,畏夷如虎,欺君罔上,罪在不赦’。
而很多人都非常相信樊市人鼓吹的这些东西。
许多文人墨客,甚至已经在写文章责骂他那个死去的大兄了。
有些没节操的家伙,甚至翻出了他家的舅父丁公的故事,咬定他们家就有着‘卖主求名,以一己之私而害天下’的传统。
更可怕的打击,来自于某个家伙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