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68节

我要做皇帝-第268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大禄,还找了其他许多好东西。

    譬如,长大了以后会结长条状的瓜,会结出一个个白色丝绒状果实的植物。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毕竟这些观赏性的植物,汉朝人不可能长期大量需要。

    而且,匈奴人也可能会横插一杆子来抢这个生意。

    大禄真正想要推销到汉朝,并且大赚特赚的商品是——乌孙国的特产,即使是匈奴人都羡慕的马种,由乌孙人通过几十年努力,不段培育和改进后获得的优良战马——乌孙马。

    大禄很清楚,匈奴人,卖什么,也不大可能把战马卖给汉朝人。

    特别是这种优良战马,想都别想!

    但是,乌孙怕个屁啊!

    乌孙跟汉朝隔着一个匈奴,汉朝再怎么厉害,也威胁不到乌孙!

    而且,对乌孙人来说,汉匈开战,是最美妙的事情!

    所以,把战马卖给汉人,大禄毫无压力,甚至,颇为得意。

    至于匈奴人会不会准许他这么干?

    大禄嘴角露出一个笑容。

    不卖马,伊稚斜凭什么去挑战军臣?

    靠嘴巴吗?

    恐怕,即使他不这么干,伊稚斜也会逼着他干!

    “乱吧,乱吧!”大禄心里冷笑着:“都乱起来吧!不乱起来,我将来当了大昆莫,怎么带领乌孙,掀翻匈奴,成为这世界的霸主和主宰?”

    大禄心里想着匈奴庞大的地盘,回忆着汉朝繁华的长安城。

    “都是我的,全部都是我的!”

    “我要做世界之王!”

    大禄想起了他在大宛国听到过的一个传说。

    传说,很多年前,大宛人的祖先在一个君王的统帅下,跨越大海,越过沙漠,征服无数的国度,建立了一个世界帝国,让十几万里的世界,全部臣服在那位君主的马鞭下。

    “有朝一日,我未必不能做到那样的事情!”

    大禄此刻如同一条毒蛇一样,尖叫了起来。

    这时候,下人来禀报说,匈奴休屠王与昆邪王以及左谷蠡王,联袂来参加他的这个宴会,请他马上出去迎接。

    大禄连忙抛开心里的那些想法,露出一个谦卑至极的笑容,连忙出去迎接。(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节 八方英才汇长安(1)

    丁亥年夏五月乙卯。

    夏天来了,长安城开始变得炎热了起来。

    先帝驾崩的余波,渐渐消散。

    只有少数的长安居民,才会在偶尔的时候,缅怀先帝在位时的日子。

    现在,长安的百姓,俱都被两件事情,吸引住了。

    其中一件,是朝廷下诏,下个月重开考举,这一次,免除赀算限制,所有读书人或者自认为自己是文化人的,都可以参考,只要通过总共三轮的考试。

    就可以成为光荣的汉室官员了。

    虽然绝大多数的人,都可能得从百石的吏员开始干起。

    但,这次录取的规模,将空前的庞大。

    根据小道消息,这次,天子要录取三千人以上的官员,用来充实关中各县的衙门以及九卿有司。

    一个很明显的预兆就是,前不久,天子制诏,收回了关中七十二县,所有县令任免亭长、廧夫、游缴、刑曹吏员和税吏的权力,今后,这些官吏,将由左相国太尉周亚夫以及御史大夫晁错、太仆袁盎、内史田叔共同商议委派。

    虽然说,很多读书人,都是冲着上次考举的士子们如今光明的前途而来,没几个真的愿意去做什么地方上的吏员和有司衙门的属官。

    但对没什么根基,也没什么背景,更无名师指导的多数芸芸众生,中小地主家的孩子们来说。

    有个官当就不错了!

    还挑三拣四做什么?

    反正,如今的长安城,可谓是人满为患。

    盯着天子近臣位置的诸子百家传人以及贵族世家子弟。和能混个官职回家交代或者想‘赌一把’的草根阶层,纷纷云集长安。

    一时间。长安城之大,都有点拥挤了。

    每天。各条街道,车水马龙。

    来自五湖四海,准备备考的士子们,往来穿梭,拉关系的拉关系,走后门的走后门。

    至于草根们,也自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方式。

    他们或穿梭在那些贵族名家弟子的身边,拍马屁的拍马屁,逢迎的逢迎。有志气的,也不会拒绝一位贵族子弟高价开出来的招募条件,暂时给这些家伙打工,或整理文案,抄写各种文稿、书信,或做一些宾客、食客的工作。

    但更多的草根,就没那么好运了。

    他们只能在长安城里,找一份临时工作,靠着带来的微薄的盘缠。艰难度人。

    有人坚持了下来,也有人不得不放弃。

    但,对所有人来说,考举。都是一个美梦,一个改变他们人生未来前途的机会。

    在这样的喧哗之中,公孙弘。带着两件简单的行礼,来到了长安城。

    他举目四望。只见长安城中,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

    一辆辆穿梭往来。一家家店铺的招牌,迎风招展。

    整个长安,到处都有维持秩序的卫兵,以及巡逻的军队。

    “当年晏子说,临淄城挥汗如雨,挥袖蔽日,今日长安,恐怕更甚当年的临淄!”公孙弘赞了一声。

    然后,他就寻思了起来。

    “老师命我来了长安以后,去寻当今天子的潜邸大臣颜异颜师兄投靠,可这颜师兄住哪里呢?”公孙弘不禁犯难了起来。

    临行前,他从未想过,长安城竟会如此的大。

    到了长安,他才知道,这个城市,果然不愧是汉家神京,天下第一城。

    想要在这茫茫人海中,找到颜异的家,恐怕有些难度!

    这时候,他忽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晦气!”公孙弘摇摇头,连忙避开那个人。

    谁叫那个家伙是他的师叔董仲舒的弟子吕步舒呢?

    对于师叔董仲舒,公孙弘没多少尊重的意思。

    “子不语怪力乱神,师叔偏偏怪力乱神,奈何奈何!”这个时候的公孙弘,还是很有正气的,对于心中的道理,也很坚持。

    在公孙弘看了,董仲舒走的那条以春秋灾异来解释历史的道路,何止是离经叛道,亵渎圣学!

    完全就是异端啊!

    所以,他很不喜欢董仲舒这个师叔,恨屋及乌,连吕步舒也讨厌起来,不愿意与之相见。

    只是一不小心,公孙弘就撞上了一个人。

    一个衣衫褴褛,但背着许多竹简的中年人。

    公孙弘这一撞,将他背着的竹简撞的掉落了许多在地上。

    “抱歉,抱歉!”公孙弘连忙道歉道:“对不住先生,实在是抱歉!”

    公孙弘也是个穷人家的孩子,他知道,一个穷人家的人,想要坚持读书,要付出多少代价。

    他当年为了求学,放过猪,牧过羊,幸得恩师垂青,收录门墙,才有幸得窥大道。

    因此,对于这位中年人虽然贫穷,但依然向学,他很是敬重。

    “没关系……”那位中年人,虽然衣衫褴褛,看着就是个穷光蛋,但声音出奇的好听,虽然带着浓浓的吴地口音,但却也很懂礼貌,只听他道:“先生不必为此道歉,也怪吾不太小心!”

    公孙弘帮他捡起书简,微微扫了一下,居然是《公羊春秋》的两卷残卷以及一套《论语》。

    这就让公孙弘顿生好感。

    大家都是儒家的嘛,一家人!

    最重要的是,对方在看《公羊春秋》,这就更是一家人了!

    嗯,只要不是偏向董仲舒的那套歪理邪说的异端,公孙弘就决定,与此人结交一番。

    恩师也说过嘛……

    天下儒门,要团结,要共同对抗黄老派和咄咄逼人的法家。

    更重要的是,要把今上从墨家思想的污染解放出来!

    公孙弘顿时就感觉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啊!

    对儒家来说,败给黄老派,可以说是非战之罪,让法家坐大,虽然不会很舒服,但捏着鼻子也就认了——当年不是没被法家骑在头上过……

    但倘若墨家坐大,那儒家可就真正是要传承断绝,失去所有地位了!

    同样,儒家要是坐大了,嘿嘿,黄老派和法家都可以放过,唯独墨家,要赶尽杀绝!

    这是印刻进所有儒家士子骨髓中的信念!

    “先生治《公羊》”公孙弘故作随意的问道。

    “当不得治,只是偶尔得到这两卷书,甚为喜欢……”那中年男子笑着对公孙弘拱手道:“鄙人会稽朱买臣,敢问先生尊讳?”

    公孙弘也拱手道:“区区齐国薛县公孙弘……”

    “幸会,幸会!”两人相视一笑。

    “相逢即是有缘,朱先生可愿与某对酌一局?”公孙弘提出邀请道。(未完待续……)

    PS:呼呼收工睡觉去,虽然貌似没完成万字,但好像也差不多了!

第三百七十六节 八方英才汇长安(2)

    朱买臣与公孙弘正欲去找间酒肆,对饮长谈。

    这时候,几个穿着粗麻衣的汉子,迎面朝他们走来。

    一边走,这些汉子一边嚷嚷道:“募工了,募工了!一天十五钱工钱,还包吃包住,有愿意去的吗?”

    “十五钱?”朱买臣一听,就有些坐不住了。

    这长安,他也是初来乍到。

    不太清楚,住在这样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一天生活开销需要多少?

    他摸了摸怀里,已经所剩无多的几个铜钱,就对公孙弘拱手道:“公孙先生,请捎等片刻,待我去问问,他们招的是什么工人?”

    一天十五钱,还包吃包住的工作,对朱买臣来说,是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他已经吃够了穷苦的亏了。

    因为穷,妻子都与他和离了。

    因为穷,在家乡没有人看得起他!

    因为穷所有人都嘲笑他,将他当猴看!

    这番来长安,他也是机缘巧合,正好,遇上了朝廷大军开进会稽,他听到乡邻议论,军中好几位大人物,都是通过去年的考举,显贵起来的。

    在打听了考举到底是什么后,朱买臣立刻就变卖了他家里所有的东西,连自己本来住的茅草屋都作价一百钱转让给了邻居,怀揣着几百钱和背上的竹简,就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来长安的路途。

    一路上,朱买臣风餐露宿,为了省钱。他什么活都干过。

    甚至,为了能坐上渡江的船。他给船家擦了足足三天甲板,靠着一身力气。免掉了船费!

    对朱买臣来说,找一个合适的工作,能在这长安城里撑到考举开始的那一天,就是他现在全部的心愿了。

    公孙弘闻言,微微一笑,并没有因此而产生要疏远朱买臣的想法。

    他甚至在心中想道:“若无恩师,恐怕我也要与朱买臣一般,到了长安,要为生存而发愁了……”

    不久。朱买臣就垂头丧气的回来,对公孙弘叹道:“哎,他们招的是懂木活的工人,据说是天子要铺设一条从长安到萧关的轨道,用以输送军粮到萧关……”

    公孙弘却是奇道:“历来官府营造渠道,修葺道路,不都是征发徭役壮丁吗?怎的会是这些人招工?”

    旁边一个长安路人,恰好听到了公孙弘的话,或许是为了炫耀。也或许是为了自己的那点身为长安人的骄傲,他拱手道:“二位先生外乡人吧?也没怎么看露布吧?”

    公孙弘闻言,连忙拱手拜道:“正是,我等刚到长安。还请赐教!”

    比起朱买臣,公孙弘更聪明,也更敏感。

    他很清楚。这次考举,他录取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是一定会被录取!

    即使是只看在他老师胡毋生的推荐信的面子上。朝廷也会给一个名额!

    更何况,他自认为,不比任何人差!

    这样一来,如今长安政局的变化,就是他需要去掌握和了解的东西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今上的喜好与偏颇,决定了他将来能走多远。

    那人骄傲的昂着头道:“二位先生有所不知,当今天子纯孝仁厚,不忍百姓受徭役之苦,月前制诏内史,在关中实行改徭归税,从今往后,关中大地,所有徭役统统折算为一算口赋,所有关中百姓,无需再服徭役,受远途之苦,营造、修葺之事,俱由官府雇人或者以刑徒行之!”

    公孙弘与朱买臣面面相觑。

    尤其是朱买臣,心里震怖不已。

    将徭役折钱,这是从前吴王刘濞推行的政策。

    只不过,刘濞是干脆,自己出钱,雇佣流民服役。

    而今上实行的是,将徭役折钱,然后雇人去服役。

    这其中的差别,朱买臣一时半会也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