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15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胆子还真挺大的!
不过,刘卬本身就是个有点神经质的人,能做出这个事情倒也不足为奇。
“卿等皆平身……”天子刘启长袖一张,道:“都随朕一起去朝拜太后吧……”
于是,天子刘启率领着上百的文武大臣,朝着窦太后的凤车而去。
朝觐完窦太后后,汉室两宫之主天子与太后就带着文武百官,诸侯贵族,浩浩荡荡的回到了长安城,先将宝鼎放置在北阙城头,供万民朝拜,一时间,整个北阙挤满了凑热闹的围观百姓,人人都争相着想要一睹宝鼎的真容。
只是,北阙城头高三丈,城高墙厚,又有护城河相隔,除非拿个望远镜,否则一般百姓想要看清楚宝鼎的真容,还真是有难度的。
但,长安的百姓却不管这么多。
这么好的八卦机会,要是错过了,今后可就再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
当天晚上,天子在宣室殿大宴群臣与诸侯贵族。
刘德敬陪在自己老爹的御座之下,跪坐在薄皇后的身边。
自去河东以来,刘德还没什么机会好好的跟薄皇后说过话,趁着这个机会,倒也是问了安,交谈了两句。
但再多的动作却再也不敢了。
最起码,在明年正月之前,刘德都不宜与薄皇后接触太过紧密。否则,就会给人留下口实!
你得知道,这宫廷内外八卦党们的无孔不入的情报体系和超人的脑补能力。
当初。是谁把惠帝太子的怨怼之言传播的天下皆知,到现在,在长安市井还有着无数个活灵活现的版本的?
又是谁把袁盎跟先帝关于淮南王的奏对内容泄露出去,结果搞得民间出现了‘一尺布尚可缝,兄弟两人不相容’的歌谣的?
不要以为得等到明朝才有出现小说的!
事实是,诸子百家里就有一个派系叫小说家,这些家伙至今还在民间活蹦乱跳的生活着。
他们也最喜欢写这些宫廷秘闻和传说。
想想看汉武故事和三辅杂文是怎么回事。就知道这些家伙的脑补能力到底有多强了!
后世类似金窝藏娇啊汗流浃背啊如芒在背啊这些宫廷秘闻和典故就是这些家伙传播的满天下皆知的。
可偏偏,汉室朝廷对这些家伙还束手无策。
因为先帝有诏命,愚夫俗子别说造谣了。就是骂皇帝,也不能治罪。
只有当官的诽谤皇帝和君上,才能被治罪!
因为还在服孝期间,刘德没让人给他上酒肉。就在自己面前摆了一壶清水。一叠青菜。
他喝了口水,然后百无聊赖的打量着满殿的文武大臣们。
殊不知,他在看着这些文武大臣诸侯的时候这些人也在观察着刘德。
谁叫刘德现在已经几乎是储君,太子了?
如今,朝廷上虽然分成几个派系,但还真没有哪一个派系,拿得出一个反对刘德为储君的理由。
至于大部分诸侯王们,更是觉得刘德很亲切。
为什么?
比起晁错明晃晃的刀子。刘德推恩策,无疑就温柔的多了。
特别是胶西王刘卬。
年初被晁错一刀下去。砍掉了八个县,心都在滴血啊!
虽然刘德提议的推恩策看上去更狠,是要肢解各国。
但是,站在诸侯王尤其是刘卬的立场上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推恩策起码在他活着的时候对他没有影响。
其次,即使是推恩了以后,国土还是在他的儿子们手上,没有跑到朝廷手上去。
这区别就很大了!
肉烂在锅里,还是自己家的,但要掉了一块在别人锅里,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太子……”刘卬回头,对跪坐在他身侧的长子,吩咐道:“去给刘德殿下敬酒,与他说说话,你们二人同名同姓,应该有很多话说……”
跪坐于刘卬身后的一个年轻王子轻轻点头,然后,举着一个酒樽,踱着步子,缓步前行,来到了刘德面前,拜道:“臣胶西王世子德叩拜殿下,谨祝殿下千秋万寿!”
说着他就举着酒樽,呈递给刘德。
刘德闻言,低头一看,却将伏拜于他面前的这个年轻王子,长的还是很不错的,英气勃发,气宇轩昂,身材修长,换在后世,十足的男神!
“王兄客气……”刘德连忙起身,对拜道:“母孝在身,愚弟以水代酒,还敬王兄!”
一听来人自报家门,刘德心里就有些恶趣味了。
来的这个胶西王世子,假如刘德没记错的话,两人应该是同名同姓,只是这位比刘德自己年长几岁。
说起来这个‘刘德’比他老爹刘卬那个二货强太多了。
刘德就记得吴楚之乱爆发后,这位屡次向他的父王提出了正确的建议。
譬如,叛乱前主张静观其变,被裹挟后就说,必须要‘破釜沉舟,直趋荥阳’不然‘死无葬身之地’,可惜,齐系四王联军简直就是个渣渣,完全听不进他的意见,在临淄城下撞破了脑袋都没登上过临淄城头半步。
最后,这位胶西王世子眼看无力回天,又劝说他老爹赶紧出海逃难,但可惜还是被拒绝了。终于最后全家自杀……
此刻,见了这个胶西王太子。
刘德感觉自己还是很幸运的。
起码自己老爹还是很可靠的!
两个刘德谈了一会,刘德感觉那位胶西王世子跟他居然在很多方面都聊得来,譬如说。对方也是个数据控,也不喜欢嘴炮,以为实事才是王道。
这时候。宴会渐渐到了**之时。
刘德正欲与对方再聊一会,就听到了自己老爹的声音:“刘德,你过来……”
刘德连忙与对方告罪一声,然后趋步向前,跪到了自己的老爹跟前,拜道:“儿臣在……”
天子刘启看了一眼窦太后,得到后者点头才站起身来。举着酒樽,对着满朝文武百官道:“今天,宗室重臣。外戚彻侯,文武百官皆在,朕想着,有件事情宣布一下。与你有关!”
“当初。你生下来后,朕为你取名为德,荀子曰: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是为德也!”整个大殿一下子就安静了,喧哗声与议论声纷纷消失。
谁都知道,一件关乎汉室未来的大事。正在进行时。
刘德连忙叩首道:“父皇嘉恩,儿臣顿首顿首!”
“然。朕皇父太宗孝文皇帝,临终之时有遗命!”天子朗声道:“请遗诏……”
很快就有一位宦官捧着一份帛书匍匐着呈递给天子。
满朝文武百官诸侯贵族甚至宦官侍女全部跪下来,叩首道:“臣等恭闻圣意!”
天子将帛书摊开,宣读道:“朕闻盖古之圣王皆以养生民为要,人主治政,布政以均,则天示之以嘉!朕获保宗庙,以微渺之身托于兆民君王之上,其已二十有三年,赖群臣努力,上下团结,糜有兵革,朕即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朕之子孙,见诏自省也。皇次孙刘德,朕常嘉也,有伶俐之才,通便之能,其令,刘德更名为彻,彻者通也,通则达也,达者兼济,小子刘彻,恭听朕言!钦兹!”
天子这诏书一宣读完。
整个宣室殿安静了有好几秒钟。
然后,文武大臣贵族才恭敬的叩首跪拜:“臣等再闻圣意,感激涕零!”
刘德自己却是呆住了。
改名了?
叫刘彻?
什么情况?
什么时候有他的皇祖父的遗诏这种事情的?
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啊!
刘彻,刘彻这可是前世刘彘十六岁加冠后所改的名字啊!
难道说……
刘德想到了一个让他膛目结舌的答案。
为太子改名,先帝肯定有这么一道遗诏在,只是没有指名是谁。
毕竟,你要知道,刘德这些兄弟,尤其是太宗孝文皇帝在世之时的十个兄弟,哪一个的名字将来做了皇帝,都会让天下很为难。
打个比方,刘德的德字,假如不改,将来当了皇帝,道德经啊什么含德的统统要改名避讳。
另外一个,刘荣的荣字,也是个麻烦事。
所以,汉室素来有皇帝自己改名给天下让道的传统,譬如后世的宣帝刘病已就改名刘询,好方便百姓们。
只是这种改名的事情难道不是应该由他的老爹来决定的吗?
怎么就会有一道先帝遗诏?
但不管怎么说,刘德都知道,他现在只要恭恭敬敬的接过遗诏,顿首叩拜。
于是他附身叩拜着,泪流满面的道:“皇祖父圣恩垂怜教训,孙儿铭记于心,不敢或忘!”
然后就恭恭敬敬的接过诏命。
从这一刻起,刘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刘彻!
听着这个场景,窦太后悄悄的低下头。
先帝确实是留着这么一份遗诏在的。
但是,却并非是指定给某个皇孙的,在名字那一栏是空白留着的。
窦太后现在都还记得,两年前,先帝临终之前跟她说过的话:“汉家以德孝治天下,朕托于亿兆万民之上,略有薄名,朕之后,若有皇孙成器,用此遗诏,以朕之名,懋其哉!使之权势自固,无有废立之疑!”
…………………………………………
刘德哦不刘彻接下遗诏,含泪再三叩首。
此时他心中十分清楚,太宗孝文皇帝在此时意味着什么?
想想南陵铸钱作坊里一听到这六个字就泪流满面,叩首跪拜的老工匠们,看看河东的大阳县,那些虽然饥肠辘辘,但却还是念着汉室的好,没有造反的农民们,再想想即使百余年后,起义的农民军,对其陵墓秋毫无犯的敬重。
就能知道,这份遗诏,分量有多重。
等同于坐实了刘彻是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继承人。
想想看天朝太宗皇帝指定的隔代继承人是个什么情况,基本就能猜到刘彻如今的情况了。
毫不夸张的说一句,刘彻从此地位可谓固若金汤,无人可以撼动,就算他的皇帝老爹也不行!
因为这是太宗孝文皇帝的意思,想要违背的,就是忤逆!
“刘荣前世怎么没有变成刘彻?”刘彻玩味这个问题,陷入了沉思,但也只想了一会,他就自动自觉的躬身退回自己的位子,坐了下去。
刘德双脚刚刚跪坐下来。
马上,朝臣们就开始动了起来。
傻瓜都知道,现在就是建册立大功的时候,再不行动,让储君看到了,说不准还以为自己对储君有意见呢!
于是,御史大夫朝臣,第一个出列朝着天子和太后叩首拜道:“臣晁错,上奏陛下,太后,蚤建太子,以重宗庙,皇子刘彻,淳厚慈仁,可为太子!”
即使晁错觉得已经更名刘彻的皇次子会影响自己将来的一些计划和政策,但此刻,太宗孝文皇帝的遗诏在,谁敢不支持,谁不支持就是反对太宗孝文皇帝,反对太宗孝文皇帝就是反对天子,就是自绝于天下!
桃候刘舍也出列道:“臣早前已向陛下建言,请立皇次子!臣其再建言之!”
就连周亚夫都出列了,拜道:“臣以为御史大夫、桃候所言甚是!”
于是,军方大将,栾布、俪寄、韩颓当纷纷出列拜道:“臣等附议!”
彻侯勋臣们也拜道:“臣等附议……”
齐刷刷的跪下了上百人,这样的壮观场面,在整个汉室历史都不多见。
终于,代王刘登也出列道:“臣刘登谨奏陛下、太后,圣明无过太宗孝文皇帝,请立刘彻为太子!”
代王一出首,这下子,就连梁王刘武也不能再安坐了,只能出列道:“臣刘武谨奏陛下、母后,臣附议代王!”
他要是不出声,那罪责就大了!
一条忤逆先帝遗命的罪名,就能让其吃不消!
于是,紧随刘武之后,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等也出列拜道:“臣等附议!”
刘阏立刻就挽起袖子加入占据,叩首拜道:“父皇,皇祖母,臣阏亦附议,皇兄为人纯孝,慈爱兄弟,当建太子!”
这时候,刘荣再不情愿也只能下场:“儿臣附议……”
这话一出口,刘荣只感觉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刘彻此刻心中有一种血脉偾张的感觉在发酵。
太子啊……
历经千辛万苦,机关算尽,我终于要坐上那个位子了吗?
这亿兆子民,九州万方,从今以后,就是我的子民和国家了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能否有能力将之变成现实呢?
前世小猪尽管各种错误和施政措施都出现了偏差。
但是,天朝上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