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181节

我要做皇帝-第1181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简单,也很琐碎。

    但这个系统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譬如关中地区,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强大的基层组织,所以,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绣衣卫的眼睛。

    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就有精干的绣衣卫官员带队来调查。

    就像那一段被铭刻在未央宫某处的绣衣卫衙门前的勒石上的话:吾等乃天子之眼,社稷之耳,国家之爪。嗅出贼子,铲除乱臣,上佐天子,下辅黎庶,吾之行也!

    这也是绣衣卫与其他曾经在史上出现过,或者未来的特务组织最大的不同之处。

    他们有理想,而且有追求。

    至少在高层是这个样子。

    不怕流氓会武功,就怕流氓有文化。

    同样的道理,有着理想和追求的特务,战斗力自然就不是锦衣卫和血滴子那种战五渣所能比拟的。

    今时今日,汉室绣衣卫已经是一个拥有上万成员,且有着独立武装和组织的官僚系统。

    而且,名声很好。

    就连儒家都很难去攻仵和抹黑绣衣卫。

    原因很简单,绣衣卫今天在明面上的职责是:监察不法,核查乱法,查民生之艰难,传黎庶之苦于宫廷。

    这可不是口号,喊喊就过了。

    在事实上来说,目前在关中地区,绣衣卫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压根就不是监视和监察官员、贵族,而是反应民间疾苦。

    各个基层的绣衣卫探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按时报告当地的情况。

    民众生活如何?亩产多寡?是否受灾?人民拥有的土地情况以及极困百姓家庭的情况。

    这些都是公开的,只要带一双眼睛和一副耳朵去看去听就能知道的事情。

    而且也很难弄虚作假。

    因为地方还有着乡亭的里正、亭长、游徼、蔷夫等基层官员可以佐证。

    也正是因为如此,关中的假民牲畜、耕具和土地等种种政策,还有粮食保护价政策,才能有效实施,不会发生太严重的资源浪费。

    基本上官僚们偷偷摸摸的将一些资源塞给关系户,那是可以的。

    但你要作死的大量侵吞?

    那对不起,第二天,廷尉和御史就会找上门来,请你去喝茶聊天。

    是以,今天的绣衣卫,在明面上的那些人,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入官衙,行走在人群之中,并且受到尊重的。

    他们的子嗣,也不会被歧视和打压。

    年轻的士子和文人们,也并不觉得加入绣衣卫有什么可耻的。

    当然,某些儒生和官员士大夫,依然免不了对绣衣卫抱有深深的敌意。

    但绣衣卫的根基已经牢固。

    基本上,通过正常手段,已经无法铲除和根除这个庞大的系统了。

    而在这个过程里,尹齐的功劳是最大的。

    因为这个系统都是他亲力亲为,一手建立起来的。

    想着齐鲁吴楚之事,尹齐也免不了深深皱眉。

    这些地方,可比关中和北方复杂多了。

    天子的近臣,故尚书丞颜异去了会稽郡两年了,但到现在为止,他也没有在当地理清楚头绪。

    巫婆神棍们依旧活跃。

    虽然这与颜异不喜欢杀人有关,但也足以说明当地情况的复杂。

    另外,九年前,吴楚之乱时,下邳郡的乱象,也足以证明,这些地方有着大鳄。

    想到这里,尹齐就回到卧室,坐到案几前,提笔给长安写奏报。

    他需要获得杀人的权力!

    ………………………………

    闽越的变故,很快就通过商道和水路,传遍了周边。

    吴楚和南越的大商人闻讯,都是兴高采烈。

    闽越穷归穷,但当地有人,这是事实。

    虽然,不大可能跟南越一样,在当地开展一些特殊贸易。

    但……未来,一旦朝廷决定在闽越如中国故事,也开展各种假民牲畜和耕具的政策。

    这该是一块多大的蛋糕啊?

    更何况,闽越王国还有着独步天下的铸剑技术和铸剑师。

    特别是那些技术精良的铸剑师的技术,不亚于少府的顶级工匠。

    如今闽越归附,这些工匠,自然就被人瞄上了。

    这些人可比少府的工匠好挖多了!

    随便挖一个回家,都足以成为招牌!

    更何况,还可以偷学对方的技术,将这些技术变成自己的。

    官场和贵族阶级们闻讯,也同样是兴奋不已。

    道理很简单,闽越王请求天子派官员督导,同时恢复闽中郡衙门。

    这就意味着,大家伙的机会来了。

    闽越王太傅,秩比起码是两千石,甚至可能是中两千石,辅佐的好,未来封侯不在话下。

    即使不能封侯,一个中两千石的官职,也足以告慰生平。

    对于那些年纪较大的地方郡守来说,这几乎是他们致仕前最好的机会了。

    至于闽中郡衙门,更是有着郡守、郡尉,整套班子的空缺。

    哪怕郡守给了闽越人,那郡尉和驻军,却肯定是要给汉臣的。

    这种升官发财的好机会,当然没人错过!

    于是,雪花般的请愿书不断飞向长安。

    无数人表示‘愿意为了陛下的伟业,去最艰苦的地方奉献’。(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节 正确的道路

    未央宫之中,刘彻放下手里的奏报。

    嘴角微微一笑,道:“这两年应当不会有战事了……”

    北匈奴的军队,已经开始做起了西征的准备了。

    他们大约需要花费三个月时间集结军队、准备物资,同时扫清道路。

    然后以大宛为根据地,越过葱岭,向中亚进军。

    这一次,匈奴人似乎打算从西边狠狠抢一次,大夏和月氏人恐怕要遭殃了。

    且,以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匈奴人大约准备在葱岭西侧建立一个殖民地。

    这在北匈奴贵族口中,被称为后路。

    一旦未来,打不过了,那就跑路。

    必定不会在东亚与不可力敌的汉军死磕。

    这很正常,很符合游牧民族的思维。

    史书上,月氏、匈奴、乌孙、突厥等,都是在东亚这个世界竞争最激烈的战场被人驱赶去了西方。

    对刘彻来说,虽然不希望匈奴人在西征之中获益太多。

    但他现在也管不了匈奴人。

    毕竟,隔着一个河西走廊和大戈壁,汉军不可能飞过去将匈奴人吸引回来。

    况且,中国也没有义务去帮月氏人、大夏人挡枪。

    今时今日的汉室,也已经不再惧怕匈奴人得到任何加强了。

    即使退一万步,匈奴人征服了印度,那又如何?

    不过为王前驱罢了。

    这是建立在汉室国力不断增强的现状上的。

    在这西元前,人口就是国力,人多就是力量。

    而如今汉室人口以平均每年百分之八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也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增加。

    仅仅是在安东,过去四年,就已经新拓荒土地将近八百万亩,年产粮食接近两千万石,足以养活六百万人口。

    是以,如今,安东正在从粮食输入地区,变成了粮食输出地区。

    它开始反哺内陆。

    安东的大商贾和贵族,更是不要命的拼命从内地吸引各种移民以及无地百姓过去开荒。

    到这一步,安东的大开发可以说成功了。

    而对汉室来说,因为安东大开发的成功,是以,仅仅是各个屯垦团,每年就可以结余粮食数百万石。

    现在还好,这些多余的粮食,通过海路,运到了齐鲁和燕蓟地区,填补去年战争带来的亏空,同时赈济难民。

    但未来,当地粮食的结余速度必定会越来越多。

    这些粮食,成为了刘彻手里最大的王牌!

    有了它们,汉室政权的稳固,几乎不可动摇。

    如今,唯一的问题只在于,怎么利用它们?

    “安东明年粮食结余量可能达到八百万石!”刘彻看着摆在案几上的薄世的报告,托着腮帮子想了起来。

    如此多的粮食结余和库存,主要原因是因为屯垦团。

    大大小小数十个屯垦团在过去四年,在安东全境拓荒土地超过四百万亩。

    而且,由于采用集体耕作和管理模式。

    是以,一般乡村需要担心的什么水利啊灌溉啊技术啊,在屯垦团面前都不是事。

    集体的力量,使得屯垦团的辖区,水利设施繁多,各种渠道林立。

    甚至连晾晒粮食的场所和脱粒去壳的各种器械,也一应俱全。

    而在技术上面,更可以得到来自少府、大农的直接援助。

    更不需要担忧官僚问题。

    对军队来说,官僚那是什么?好吃吗?

    特别是今天的武人地位崇高,身份尊贵,影响力巨大。

    那个官僚敢随意忽悠和拖延他们的事情?

    就不怕被将军列侯吊起来,扒光衣服,挂到长安的市集之上吹风?

    论暴力,十个官僚也不是一个武将的对手!

    以前文官士大夫们还可以用智商碾压,与武人玩文字游戏和程序游戏周旋。

    但现在,武夫都已经懂知识了。

    武苑的存在,使得在过去数年,汉室军队的大部分都尉以上军官和一半以上的校尉,都接受了严格的长期或者短期培训。

    武人自己手里也有着权势和金钱,私底下也聘请着士大夫文人为自己上课,解读文书。

    所以现在,文官士大夫不跳还好,敢跳,武将就敢抽。

    而且,绝对会抽!

    另外,安东地区肥沃的黑土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是以,屯垦团的亩产,每年都在创新高。

    在去年,所有屯垦团的土地,平均亩产超过了四石。

    今年更是可能达到四点半。

    产出的粮食,基本上三分之一是自用,其余的全部上缴国库。

    等于说,汉室现在已然成为了天下最大的地主。

    握着这海量的粮食,等于握着一张王牌。

    去年燕蓟之战,安东地区和齐鲁地区就紧急抽调了两百万石以上的粮食供给军需。

    战后恢复至今,安东又先后抽调三百万石粮食赈济难民,填补燕赵粮仓空缺。

    但成本也是巨大的。

    虽然,走海路,海运廉价。

    但粮食到了港口,终究还是要靠人力和畜力,运往数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内陆。

    战争期间还好说,为了战争胜利,国家可以不惜成本。

    但在和平时期,却不能长久如此。

    况且,刘彻甚至,在未来,汉室的粮仓肯定会从北方变成南方和安东。

    吴楚熟,天下足。

    安东获,不缺粮。

    但问题是,粮食产出来的,总得运到需要粮食的地方卖掉,百姓和农民才能有收益。

    现在还好,安东基本都是屯垦团模式,老百姓种的粮食自己够吃就行了。

    但未来,屯垦团一解散,大批大批的移民,看着手里的粮食卖不出去。

    而内陆地区,因为水旱蝗灾等各种原因,却发生着饥荒。

    粮价数百钱一石,民众易子而食。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是事实,且就发生在汉室,发生在文景之治时期。

    石渠阁的史书和档案里,就有着十数次饥荒的记录,易子而食出现了七八次。

    所以……

    刘彻打算,大搞基建,尤其是内河运河以及轨道交通建设。

    搞基建这种事情,从来都是功在当地,利在千秋的。

    后世米帝为何那么强?

    因为罗斯福时期,修建起了贯通全国的高速公路、各种大型水利设施以及庞大的铁路系统、飞机场。

    从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米帝几乎建造了它在后来所拥有的一切交通、水利和公共设施。

    以至于,到了新世纪,米帝依然受益无穷。

    而中国崛起,也与基础建设强大有关。

    高速公路、铁路、高铁、机场、港口、水库、大坝……

    所有的这一切,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动力。

    不过,在西元前搞基建,却是必须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的。

    尤其是前有秦始皇,后又隋炀帝。

    所以,刘彻一直不敢玩的太大。

    但经过这些年的蛰伏和发展,尤其是通过在关中大搞基建,锻炼出来了一个成熟的承包体系,又通过战争,建立起了一个规模较大隧营部队。

    如今的刘彻和汉室,已经有了一定的底气,来挑战一下这个难度了。

    当然,怎么挑战,也是有讲究的。

    像杨广那样,想要一口吃个胖子,那不是撑死,大约就是会被打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