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117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比西南夷的人口要多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而此地,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有着足够多的廉价劳动力来源,足以让卓氏和程郑氏的产业继续兴盛。
是以,作为两个家族的头号打手,彭由和张文才会被派来龙城,主持关乎家族兴衰的大计。
简单的来说,就是卖军火。
但怎么卖军火,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了。
“在这龙城已经半月,兄长可找到目标了?”彭由喝着茶问道。
张文自然知道对方的意思。
草原的情况,不比西南夷,西南夷诸国,基本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中,其国土和人民不会跑。
但草原不同,各部族游牧迁徙,常常一跑就是千里,甚至数千里。
而且,很难保证对这些部族的监控和控制。
所以呢,选一个合适的对象就很重要了。
这个对象要足够强,至少,得比其他部族强一些,不然,没办法搞事啊!
其次,它还得有个世仇,并且,必须保证这个世仇与它的力量在伯仲之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必须得有足够的野心,其首领得是那种自信和强势的人。
不然,就很难玩出效果。
就像西南夷诸国的故事,若非滇王野心勃勃,邛王同样有着雄心壮志,张文当年也做不到那么好。
当然了,经过这许多年的磨砺和锻炼,张文的手段和本事,自也提升了许多。自然,张文是有对象了。
但,这些事情,他怎么会跟彭由说?
就像彭由不会告诉他,在今天下午,他将五百柄青铜弩卖给了一个部族那样。
是以,张文只是笑了笑,就将这个话题转移,说道:“这次龙城之会,我听说,不仅仅西匈奴派来了多个代表,就连北方的句犁湖也派来了人马,要来买粮食、丝绸大黄,甚至,我听说有人在暗中重金求购各种书籍以及文人……”
如今,无论西匈奴还是北匈奴,都在搞汉化运动,以图救亡图存。
这个事情,讲道理的话,应该是绣衣卫的事情。
但是呢……
作为商人只要有利益可图,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所不能做的。
如今,匈奴人送上门来了,怎么可能不赚一笔呢?
但问题是,这钱赚归赚,但不能把身家性命搭进去。
所以,彭由一听,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笑道:“我准备卖点鲁儒的书籍……这次从长安来,我专门让印了数百套……”
如今匈奴人只要是书,就愿意买,而且价格还颇高!
这个钱不赚的是傻子!
什么鲁儒啊谷梁啊甚至公羊的书,朝廷本来就不限制外流。
只不过,得防止恶意竞争,免得砸了买卖。
是以,就要提前沟通,做好预备。
“既然如此,那我就卖点谷梁的着作吧……”张文一听就笑了起来。
至于匈奴人拿回去会不会照着书上说的去做?
那与他们何干?(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节 司马迁的答案
元德七年夏五月甲辰(初四)。
匈奴传统之中,最为重要的龙城大会按时举行。
这一天,龙城内外,方圆数十里,都被忠勇军的骑兵封锁了起来。
整个会场之内,更是有着汉军的步卒在警备。
明晃晃的陌刀和寒光凌厉的长戟,让各部族的首领都是心生畏惧。
与过去一般,各部首领和贵族,被按照着相应的地位与顺序,分列在平坦的草原两侧,数以万计的各部牧民和骑兵,则围绕在会场之外。
“听说了吗?”卢安坐在观礼席上,对着身侧的司马迁道:“据说也是在今日,西边和北边也要举行龙城之会……啧啧啧……”
“也不知冒顿和老上,在九泉之下,会不会气的爬起来……”
司马迁听了点点头。
他现在都还记得,当他很小很小的时候。
匈奴是中国的大敌,匈奴单于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威压整个世界,连年入寇,整个北方郡国在哪个时候,全都处于匈奴骑兵的打击范围之内。
匈奴人甚至曾经火烧回中宫,先锋兵临萧关,烽火在甘泉宫点燃,整个关中都是人心惶惶。
而在如今,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已经烟消云散了。
西匈奴不过是个苟延残喘的小政权,迟早都要灭亡。
北匈奴虽然还有底蕴和力气,但其精锐尽丧于燕蓟,精气神几乎被打落的一干二净。
一旦汉军能够控制住幕南,北匈奴的灭亡也是指日可待。
是以,文坛上许多文豪纷纷写诗赋盛赞今日中国盛世。
今日中国,维天之命,于乎不显!
今日大汉已拥有了诗经所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力量。
四海之内,**之间,八荒之中,日月所照之地,没有任何国家与民族,能够与诸夏争锋了。
就连鲁儒们,也不得不低头承认,今日之中国,确实已经拥有了三代之风。
就连匈奴人,也开始服软了。
看看这会场上的这些部族首领吧!
哪一个不是邑落数以千计的大部族?哪一个不是控弦数千的强族?
但,他们现在却都来到了这里。
向大汉天子册封的归义单于臣服。
这意味着,他们默认了大汉天子的天单于身份。
从此,汉天子拥有了主宰草原命运,制定塞外规则的神圣权力。
而这个权力,恐怕就是三王五帝也不曾拥有!
在现实面前,无论是西匈奴,还是北匈奴,都放弃了那些不现实的想法。
这些天来,龙城之中,就一直在盛传着:西匈奴与北匈奴的单于,将于同日举行龙城之祀的消息。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
祭祀的分离,标志着匈奴帝国的正式分裂。
从此以后,统一的匈奴帝国宣告灭亡。
自贾谊贾长沙正式提出肢解匈奴,使之不再为患中国的策略以来,汉室用了二十余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个战略构想!
司马迁已经准备回长安后,为匈奴作传,记录这个曾经可怖的敌人的由来、史、辉煌以及现状。
而这意味着,在作为史官的司马迁眼里,匈奴已经灭亡了。
只有死人,才需要做传!给它一个盖棺定论!
不过,相比此事,现在司马迁更关注在观礼席的另外一侧的那些大腹便便的商人群体。
在从前,司马迁对于商人的概念,完全来自于书本。
无论是韩非子所说的:商工之民,修治苦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人主不除,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还是周书所言的: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但在本质上来说,司马迁其实是无感的。
无论是儒法对商贾群体的抨击、揭露以及攻仵,还是管仲、陶朱公等人的故事。
在事实上来说,说句不客气的话与他何干?
商人再坏,也不可能砸他的饭碗。
商贾再有用处,对于史官来说,不过是一段文字而已。
然而,如今,司马迁却是真的开了眼界了。
这几日,在这个龙城内外,这些家伙是最活跃的群体。
他们与所有的部族打交道。
甚至,司马迁还听说,有商贾明知道对方是西匈奴或者北匈奴的人,也依旧与之勾肩搭背。
他曾亲眼看到,整整一车的武器,被人拉到了一个部族的穹庐之中。
他更曾亲眼看到,有人将整整一箱子的竹简,卖给了匈奴人。
这些行为,真是司马迁看的目瞪口呆。
这些商贾,似乎压根也不在乎被人发现自己在做这些事情。
他们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与诸部族交易。
牲畜、皮毛、金银珠宝,乃至于奴隶……
只要你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那就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卖的。
司马迁的同伴,素来正义感比较爆棚的大农左曹令吏之子王叔看不过去,上前纠正和制止。
不料却被这些家伙的狗腿子胖揍了一顿,骨头都被打折了两根,现在都还在床榻上呢!
而忠勇军以及负责治安巡逻的军官,却是坐视这种事情。
直到司马迁等人加入斗殴,他们才急急忙忙来调解。
就算如此,他们开始的态度也很暧昧,更倾向于商人。
直到司马迁忍耐不住,爆出了自己的身份,拿出了天子钦赐的信物。
这些家伙才慌慌张张的处理那个事情。
而处理的结果,也是和稀泥。
不过是将打人者抓起来,再将其背后的主子叫过来,商量赔偿之事。
随后一个自称‘张文’的人出现了。
他提着一百金亲自上门道歉,说‘俱为家奴之过,冲撞了诸位公子,甚为抱歉……’
司马迁等人自然不会接受对方的说法和钱。
但对方,随后却抬出了大道理,指责司马迁等人‘无事生非’‘破坏国策’。
可能是因为司马迁等人亮出了身份,且司马迁的史官身份被证实。
所以,这个家伙与司马迁说了许多事情。
而现在,这些事情,让司马迁的脑子乱糟糟的。
在一方面,司马迁自己亲眼所见,这些商人为了利润,在这龙城之中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
好几斤重的狗头金,居然被人只用几十石粮食和几口铁锅就换走了。
数百张完好的皮毛,在长安价值百金,但在这里,连一百石奶酪也未必能换到。
上百匹神俊的战马,市价千金不止。
但是,却只能换到五百石粟米和一百石麦粉外搭数十石盐而已。
而那些早就被汉军淘汰,给民兵玩耍的青铜兵器,更是据说都是天价。
一柄青铜弩搭配一百支弩箭,据说就要一匹母马。
一柄长戟,重不过二三十斤,却敢叫价要两个男奴。
在司马迁眼里,这些混蛋根本就是在趁火打劫和肆无忌惮的生事。
他们上跳下蹿,唯恐天下不乱。
但在另外一方面,那张文的所说,却让司马迁沉默了。
“吾,张文也,蜀郡人,为贵平君之客……”
贵平君卓王孙的名气,天下皆知,大汉第一首富,卓妃的父亲,天子之子刘思的外祖父,迟早是可以封侯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这位国丈爷在关中风评很好。
不为别的,褒斜道就是他与程郑婴自掏腰包修起来的。
去年开始,褒斜道开始运营,从汉中一直到褒县等地,万家生佛,人人都称赞这一工程的伟大和便民。
更重要的是在数年的褒斜道工程建设期间,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依靠着这个工程养活全家。
特别是汉中那一带的贫穷百姓,因为褒斜道而致富者不计其数。
更别提,在蜀郡之中,卓氏和程郑氏号称是‘儒商’,蜀人都称赞这两位国丈‘秉君子之礼而施厚仁之策,用工商之利以养农之本’,简直就是完美的化身。
而原因也很简单蜀郡贫穷百姓,尤其是农民,超过七成家庭用的是少府假自卓氏和程郑氏工坊的产品。
最重要的是卓氏和程郑氏宣布‘念父老之困顿,而犹民生之艰难’,将所有蜀人百姓假农具的价格下调三成。
一件在关中需要五千钱才能买到的曲辕犁,在蜀郡只售三千五百钱……
以至于外来的任何商品,都无法在蜀郡生存。
因为,这个价格已经击穿了当前曲辕犁的成本价。
也是因此,司马迁才能听他说话。
不然,早赶出去了。
而此人所说的话,却给司马迁以及他的伙伴们的三观造成了重击。
按照这张文的说法是昔吾在西南,用工商之策,而引四方之民,用之于国家,不费国库一钱,不用一兵一卒,而西南诸国俯首……
这是事实,作为史官,司马迁听说过,最近两年,西南夷诸国,拼命往长安派遣使团,请求内附。
甚至有西南夷某国的使臣在没有得到天子许可后,竟然在公车署之中自缢,他留下遗书说:不能得天子之德被,而吾国亡矣,愧对君王父老……
其遗书感人至深,尤其让儒生们震动,于是纷纷请愿,要求天子‘遣使者布王化于远方之国,慰忠臣之心……’
但司马迁和他的小伙伴却想不到,事实的真相,远超乎他们的想象。
按照张文的说法西南夷诸国,确实是哭着喊着,要内附中国。